论海洋气象对船舶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海洋气象对船舶的影响
作者:胡月祥
来源:《航海》2015年第04期
编者按:在2015年“世界海洋日”,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和上海市航海学会联手组织学术报告会,共同关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海洋管理和航运企业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推进蓝色经济合作的命题。两者如何创新机制,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应对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谋求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值得业界广泛关注。本刊选取两位代表的论述,从航运安全管理和海事司法的角度切入话题,以期引发深入探讨。
本篇起稿正值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东方之星”客船受强对流或龙卷风灾害瞬间翻沉事故,心情比较沉痛。无论海轮和江轮气象一直是影响船舶航行安全的自然因素之一。海洋气象信息对船舶的安全航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天气,经常出现多云、多雨、多雾、多雷暴等现象,在我国东海、黄海至日本南部海域的梅雨锋带上,能见度很低,还经常出现锋面气旋,使海面刮起大风,影响船舶安全航行。在没有预兆和预报的情况下有突发的强对流天气或者龙卷风出现,对于小尺度、生存期超短的天气现象,人类基本上没有效对策。只能以预警的方式让江轮、海轮引起高度注意。
譬如在陆地、在长江中,当龙卷风过境时根本躲闪不及,形成天灾。但对于比较广阔的洋面或者海面,瞬时出现的龙卷风在移动中需要时间,船长和驾驶员判断后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予以躲避。
过去,在跨太平洋航行设计都是查阅使用航海图书资料,设计的依据是大气环流的客观规律展示的大洋航路图(routing chart),是航线设计的重要参考之一。尽管实用性很强但信息滞后,不可能像目前气象卫星提供的气象资料那样准确。现在,跨洋航线更多的是被商业化的气象导航所替代。
一些专业的气象导航公司为跨洋航行船舶提供可靠的气象预报,以便船长及时规避大风浪的侵袭。气象导航公司的一般导航原则就是依据船舶的类型和抗风能力设计气导航线,同时也受到航运公司相关部门人为干预,为船舶提供极限抗风级数作为安全的最低保障。譬如,气导公司为某公司
4 200TEU船舶设计跨洋航路时常遭遇气象突变而陷入浪损的危险境地。
面对浪损、海损案例,船公司应该与气导公司合作以避开涌浪6-7米以上恶劣海区。当不幸落入大风浪海区,船长应果断、及时地大幅度减速,以迎风顶浪的操作方式,以尽可能减轻涌浪的撞击和拍底。
岸基应该立足于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监控,要像“防台”一样建立“防范大风浪的跨洋航行”安全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及时提供岸基信息技术支持,多提醒帮助船长判断局面,建议准确操纵船舶,提升船长战胜风浪的信心。同时,船长应该坚持在现场指挥的绝对权力,利用专业知识和累积的经验准确判断和规避恶劣天气。公司应该为船长提供最新的气象信息供船长参考。
在航海实践中,国家海洋局提供的水文气象资料很丰富也具有实用价值。目前,船舶在接收国家海洋局的信息方面还缺少通道。譬如未向船舶提供有效气象信息的专业接收仪器;鼓励中国船东优先使用国家海洋局的气象信息资料,以简便的程序让船长、驾驶员乐意接收国家海洋局的气象信息(目前船舶都是使用国外的仪器)。
在此建议:
1.船舶直通国家海洋水文气象信息。船舶靠岸时无线通道较多,信息量大,
通过电脑甚至手机的APP应用软件让船长在开航之初了解沿途气象,包括中长期预报分析、短期气象预报,参考气象信息设计最佳大洋航线。
2.船公司尽可能开通卫星通讯,让电脑全天候上网获取即时气象信息,以便船长定夺跨洋航线。规避大风浪或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远离危险洋区。
3.国家海洋局应该定期开展航海气象研讨会,邀请具有丰富远洋航行实际经验的航海人员参与研讨,以其航海气象信息更具有实用性。
4.国家海洋局推介给各船东公司,以求信息及时抵达使用者手中。
5.船长和驾驶员接受国家海洋局的专业技术培训。可用双语进行培训,以让船公司认同气象信息的船舶应用。
目前,中国有先进的气象卫星和海上流动志愿船并存收集气象资料,确保国家海洋局的气象资料来源广泛、信息可靠。气象信息在走商业化道路的同时,应该立足于海洋服务、船舶服务,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