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利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常出现的是计价方法的前后不同,违反了会计的一致性原则,有的原材料的盘盈盘亏挂帐在待处理财
产损益科。对有的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的,经常会出现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错误,特别是在原材料进仓出仓频繁的公司更容易出现差错;
2、多年的应收帐款不清理,有的比较大宗的应收账款已多年收不回,形成一种呆账死账,而提取的坏帐
准备金也不够这部分呆帐,形成潜在的风险;
3、部分不应挂帐的待摊费用长期挂帐,也可能出现摊销方法和金额上的错误;
4、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错误,比如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的错误,有的企业业绩上不去,便以大修理的名
义报停而少计提折旧,有的已完工投资使用的工程仍挂账在在建工程科目,时时不结转,不计提折旧。
该使用加速折旧方法的高科技企业为了使报表好看而不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等等。
5、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有错,有的是月终车间领用的没有使用的原材料没用给财务部门红字冲账,利用
生产成本来调节利润的方法是最为隐蔽的,一般审计都难以发现;
6、在建工程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按照现行的财务规定,工程完工后三个月后的费用就不得计入在建工
程,有的企业工程已完工交付使用,为了调增利润,将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工程借款利息计入到基建财务的待摊投资科目,人为的调节企业利润;
7、各项计提的错误,有的是应计债券利息的错误,因为直接影响到利润;
8、合并报表的错误,有会计处理上的错误,也有上市公司就常出现涉及是否控股的子公司而出现核算方
法的错误;
9、销售收入方面的错误,有的企业为了增加当年的利润做假账,虚开销售发票,第二年年初红字冲回;
细的方面还有很多做假的方法;
10、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去也常用来调节企业利润,那些业绩突然暴增暴减的公司,有很大的一部分
就出在这方面。
11、对外投资方面,的委托理财、有的用现金、财物等对外投资,但对外投资的风险非常的大,大多数是
成了失败的投资公司调控利润的财务会计处理方式林林总总,归纳起来一般包括如下七种:虚构收入低级水平的虚构收入方式,包括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对开发票、阴阳合同虚开发票,等等。这些明显的违法之举在逐渐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已经逐渐消失了,而更高级、更隐蔽的虚增方式正在为一些公司所采用。基于历史和政策的原因,大量的股份公司设立时改制不彻底,与控股股东仍然存在资产、业务、人员上的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众多的关联交易成为虚构收入的温床,企业通过一些巧妙的方式,使收入虚增达到了形式上的合法。比较常见的是通过第三方进行关联销售。上市公司自己或利用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了销售收入,再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在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实际上利润的贡献者就是关联单位,这些利润与其说是经营性利润倒不如说是捐赠。它们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应收账款的形式挂着。这些虚构收入的方式实质上仍是不符合法规的,如果注册会计师或迫于企业的压力,或因为这些现象普遍存在而形成法不责众的社会心理,审计时就会采用企业账务形式重于实质的方式,对问题不进行深究。虽然注册会计师感觉或意识到虚构收入的存在,但是只要审计尽责风险得以免除,所以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照样还是出笼了。
例如,前几年大名鼎鼎的“蓝筹股”银广夏公司上市以来虚增利润7.7亿元的案例即是如此。
二、提前确认收入或延迟确认收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销售收入确认的必要条件包括:企
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不再对商品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控制或管理权,相关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收入与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销售交易形式的多样性,企业在进行销售收入确认时拥有较大的空间。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在确认工程收入时,本应按进度确认收入,但超前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收入。主要的提前确认收入的几种情况包括: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
服务时确认收入,四是在销售交易未完成的情况下提前开具销售发票。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调控盈利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三、转移及推迟确认费用有些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转由母公司承担。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账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通过折旧方式调控操纵利润是比较方便常见的作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计算不同,对企业盈利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净残值两项指标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固定资产折旧包括物质性耗损和无形耗损,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一样,因此,企业有较多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例如一家计算机设备制造公司,其主营产品的升级换代较快,从稳健和正确地计算损益来讲,其生产线使用加速折旧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但公司却从某一年起对固定资产折旧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法。折旧方法变更后,折旧率综合下降8%,折旧方法变更增加的税前利润估计约2000万元。增加的利润大于当年利润总额1900万元。如果该公司不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当年则亏损无疑。费用资本化和递延费用也是推迟费用的惯用招数。费用资本化主要是借款费用及研发费用,递延费用则种类繁多,如广告宣传费、上市费用等。例如将研究发展支出列为递延资产;或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或试车失败损失等递延。根据现行会计政策,新建工程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贷款利息等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非当期损益。有些公司在新建工程实际已投入运营时仍按在建工程进行会计核算,费用并未冲减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由此利润调增。众多会计项目的挂账也是转移及推迟确认费用的作法。
①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可以减少折旧的计提。②年限较长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本来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计提坏账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挂账则虚增利润。据有关资料估计,如果按规定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全部计提坏账准备的话,全国上市公司亏损总数将上升10%以上。③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这种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便可达到虚增利润之效果。④该摊的费用不摊。对于企业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一些企业为了某种目的少摊甚至不摊。四、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财政部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由于涉及到不动产及无形资产的估价,而我国目前的市场参照系并不完善,对资产的公允价值缺乏公平的确认,使减值计量难度很大。资产市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玩会计数字游戏,推迟或提前损失,典型表现为某个年度出现巨额亏损,将以前的包袱一次解决,然后为未来年度的盈利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深康佳,2001年净亏损近7亿元,主要是计提存货减值准备造成的。五、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控利润1、投资收益,如对外转让股权的收益、投资股票的收益、委托理财收益等,在上市公司面临保住再融资或上市资格时,这一招用得很多。
2、其他业务利润,如向关联单位转让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等,定价往往超过公允价值许多,由此形成巨大利润,以弥补主营利润的不足。
3、补贴收入。在争夺资本市场资源的格局之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不让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而使公司实现扭亏目标,保住再融资资格。比如增值税退税收入、安置特困企业费用补贴、地方所得税以退抵征、贷款银行利息核销等。
4、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反映的是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对本年利润的影响额,一些公司将其作为“蓄水池”,争取地方财政的有关政策,打政策“擦边球”。
六、对存货计价进行调节由于存货一般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如果企业对存货成本的计算采用不适当的方法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就可能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有些公司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高估价值。有的企业本来按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将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在期末按比例在产品、库存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但是它只将定额成本差异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不分摊产品定额成本差异,从而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也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存货发出核算方法,如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把加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