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舞蹈的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彻多元素吸收的原则上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李正一教授在她的《在民族的沃土中生根》一文说:有人把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特点,归结为重旋律、重情感的线的艺术,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戏曲舞蹈讲究形体的曲线美—舞姿的拧倾、弯曲、交叉、旋扭是它的显著特点—是这种‘线的艺术’的重要体现,‘戏曲舞蹈’提供了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式独特的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这包括‘以腰为轴’的运动力源论,‘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起势论以及曲圆、含腆、缩展、缓疾、刚柔、松紧、虚实、开含等的运动辩证法。”论文还认为“(武术)粗犷、刚健、洒脱、舒展的精神气质更接近现代人。其中太极拳内外结合的用气方法和粘、绵、连、随的韵律技法的特点及长拳中矫健的步法,宛若游龙的身法连接及闪、转、腾、挪的技巧特点正巧弥补戏曲舞蹈的不足。”传统戏曲与武术中和谐的流动美、刚柔动静的统一以及芭蕾的韧性和修长,从一开始就影响着古典舞的建设和发展,这种统一于形与神、身与心的艺术,使当代中国古典舞成为世界舞坛上散发独特馨香的一朵花。

欣赏当代中国古典舞,应该把握以下几个风格特征:

“圆形的艺术”

无论是建立于五十年代初第一套规范化的中国古典舞基础教材中的八个手位和新敦煌学派的“反弹琵琶”、楚时的前后“三道弯”,还是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中的“云肩转腰”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圆”。所以,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

“中国舞蹈运动的核心就是‘圆形’。‘圆形’动律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⑩自古及今,提起中国古典舞的动态特征,人们常以“委婉曲折”、“闪转腾挪”、“龙飞凤舞”加以形容,这鲜明地刻画了古典舞“圆”的人体运动轨迹与情趣。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当我们把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相提并论时,往往用这八个字来谈论中国古典舞,这袭 明,“圆形”动律应是中国古典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本质特征。

圆、曲。在中国古典舞中,无论是动作的运动路线抑或是静止姿态、舞台调度等,都离不开它们。如做“山膀”时双臂应呈弧形线条;做“顺风旗”时一臂稍弯曲,手心向上做“托掌”,另一臂拉开“山膀”造成双向弯曲。云手

走平圆,大刀花走立圆。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呈圆线、曲线或弧线。“圆场步”、“摆扣步”的运行也是在圆线、弧线和曲线之中。当今舞蹈中的舞绸、舞剑、舞袖等动作,也都是运用各种大小不一的圆形轨迹进行“大圆套小圆”之无穷变化。总之,在形体的动态中,上下、左右、前后之开合,都是运用圆的运动,使之变化无穷、柔和自然、圆润自如、无棱角地流动在舞台空间,从而展现出民族的气质与韵味。这大概也正是中国人崇尚龙的图腾和把宇宙看成“阴阳”和“八卦”的心理写照吧。

拧、倾。中国古典舞的体态讲究“两轴、三面”的子午线,即颈和腰这两轴,头、胸、腰这三个面不在一个运动平面上,而互相错位,形成不同角度配合的造型美。如一直被人们认为古典舞典型的最基本的站式“丁”字步,其区别于生活人体形态的关键地方就在于“子午式”,左脚在前丁字步,头脚尖对8点,身体朝2点,身体的方位和头部方向配合成一种层次分明、立体感很强有特定古典韵味的造型。“倾”是以胯为折点,向前或向旁倾倒,如“冲掌”、“大掖步”和“探海”等动作不同的倾。体态上具备了“圆、曲、拧、倾”,也就有了中国古典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收、放。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体现出收聚力与外散力的冲突、转化、过渡与平衡。这是由于其动作造型上身与下身的关系处于拧倾状态中,从而使动作与技术技巧在发力上形成了留上身走下身,或留下身走上身的运动规律。这其间就包含了“收”与“放”的冲突和变化。这种“收”、“放”的冲突与转化同样体现在舞台空间流动的步伐上。如主干步伐“圆场步”、“摆扣步”,都是加上人体的拧或倾、含或仰、重心的留或送,而运行在弧线、圆线和“S”线之中的。这些步伐虽运行在弧线、圆线和“S”线之中,但在有限的“收”的空间中却示意着无限广阔“放”的空间,在不停顿和流动中造成一种行云流水的整体效果,富有中国古典舞在圆游的动态时空特有的韵律美。总之,向人体内部的“收”,是中国古典舞“放”的内在依据。

含、仰。在中国古典舞中,无论是舞姿还是技巧都体现了这一元素。探海、喘燕、卧鱼仰胸等舞姿以及仰身的辗转、旋转等技巧,都包含了这一元素。如“穿胸刺肋”,关键在于“反平穿”时的“含”和“横拧”的仰,只有做到位,才能体现该动作舒展优美,富有节奏对比。

万变不离其圆,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动态式样之主要特征。当然,“圆”绝非中国古典舞的惟一特征;但离开了“圆”

的活动,“圆”的造型,“圆”的动作,就不能称其为中国古典舞。因为这“圆”,包含着我国民族舞蹈含蓄的韵律风格;正是这“圆”,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形神兼备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强调“手到、眼到、步到、身到”,即“形神兼备”。这要求表演者以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中国古典舞要求表演者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时一定要“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除了特定的情绪外,更主要的是要包含一种潜在、深刻自觉的意识或意志感觉。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顺风旗”,也是借助“呼吸”来完成。从而表达出应有的神韵。如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在谈表演动作时的感觉说:“只要手一动,眼睛一定要跟上,眼睛跟上,身上必定跟上,然后你那个‘法儿’就来了。”如果做动作只动形不动神的话,就如同戏曲界老先生们所说的:“心里没有,身上白走。”无韵则神死,少律则风格无。所以“手到、眼到、步到、身到”的“形神兼备”成为衡量中国古典舞演员风格优劣的主要标尺。

今“刚柔相济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迭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这一特点使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与动作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和映衬,使之具有高度的含蓄性和想象力,并赋予舞蹈者的形体动作以言犹未尽的如诗的魅力。这种魅力在古典舞表演中主要体现在“劲头”上。所谓“劲头”,就是唐满城教授所指出的:“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都是靠劲头运用得当才得以表现的。”@这种“劲头”在古典舞表演中体现在区别运用“寸劲”、“反衬劲”和“神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