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周—第一讲:灾害及灾害系统

第2周—第二讲:自然灾害的分类与特征及环境灾害

第3周—第三讲:自然灾害及其风险

第4周—第四讲: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以泥石流灾害为例

第5周—第五讲:地貌灾害及其评估—以泥石流灾害为例

第6周—第六讲: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

以泥石流灾害为例

第7周—清明节(停课)

第8周—第七讲:地震灾害

第9周—第八讲:台风暴雨洪水灾害

第10周—第九讲:泥石流滑坡灾害及前沿问题

第11周—考评研究生灾害专题讲演

第12周—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灾害、灾难、灾害地理学

问答题:

1、论述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异同。

2、地球内部的高温是如何产生的,地球内部能量在地球内部是如何循环的,又是以什么方式向地表传播和释放的。

3、地球外部的能量主要从哪里来,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能量平衡和能量分配是怎样的?

灾害: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任何动植物以及生存环境造成一定规模的祸害。

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与现象。

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灾害地理学(Hazardgeography)

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变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

2地球内部能量:由放射性元素衰变所留下的原始能量,地幔对流是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板块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地球内能以对流的方式传递:地幔内的高温物质上升到岩石圈底部,并开始水平运动,冷却下沉及再加热上升,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释放内部能量的两种主要方式。

3地球外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通过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其中43%以可见光辐射,49%以红外线辐射,大约7%是紫外线辐射。

地面热量平衡:太阳辐射47%+大气辐射106%=地面辐射120%+潜热输送23%+湍流输送10%大气热量平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114%+大气吸收(太阳辐射)19%+潜热输送23%+湍流输送10%=射向地面106%+射向宇宙空间60%

全球地面和大气热量平衡:太阳辐射100%=大气和地面反射34%+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60%+射向宇宙空间(地面辐射)6%

名词解释: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问答题:

1.自然灾害有哪四种主要的分类方法?每一种分类又可分出那些类型?

2.陆地灾害包括哪七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又包括哪几种主要灾害?

3.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七大类?

4.论述自然灾害的八大基本特征

原生灾害:即主发灾害,是灾害链中最先出现的灾害。

次生灾害:由原生灾害诱发的灾害,是灾害链中后来出现的灾害。

一、根据灾害发生的地理位置分类

1、陆地灾害

(1)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2)地貌灾害: 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沙漠化

(3)气象灾害: 干旱、暴雨、台风、冰雹、雪灾

(4)水文灾害: 洪水、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泥沙淤积

(5)土壤灾害:土壤盐碱化

(6)生物灾害:物种减少、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

(7)环境灾害: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化学烟雾(狭义环境灾害)

2、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啸、赤潮(由某些微小浮游生物急剧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使沿海水域富营养化而出现赤潮。

二、根据灾害出现时间先后分类

1、原生灾害:即主发灾害,是灾害链中最先出现的灾害。

2、次生灾害:由原生灾害诱发的灾害,是灾害链中后来出现的灾害。只要人类提前预防,次生灾害完全可以避免

三、根据灾害发生的地貌类型分类

1、山地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水土流失

2、平原灾害:土壤盐碱化、地面沉降

3、沿海灾害:台风、海啸

这种分类不全面,很多灾害不能包含其中

四、根据灾害持续时间长短分类

1、突发性灾害: 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

2、缓发性灾害: 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灾害

这种分类也不全面,很多灾害不能包含其中

我国自然灾害常见的有七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种

1 气象灾害:干旱、暴雨、台风、冰雹、雪灾

2 洪水灾害

3 地震灾害

4 地质(地貌)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

5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

6 生物灾害

7 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

自然灾害的八大基本特征

1、自然灾害的必然性和可防御性

自然灾害是地球自然系统中,灾害事件动力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非平衡态的表现,灾害过后,能量和物质得以调整并达到平衡,但这种平衡是暂时的、动态的,当新的不平衡出现时,自然灾害就必将再次发生。

然而,人类是地球生物史上智能最高的动物,通过研究灾害的基本属性,掌握灾害发生发展的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就可以对灾害进行有效的防御,从而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2、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大部分自然灾害具有周期性和准周期性的发生规律,也称为韵律性、波动性、旋回性,是地球自然系统各圈层变动的最普遍现象。

但自然灾害不可能完全重复出现,因为影响灾害的因素十分复杂,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完全相同的自然灾害不可能重复出现。

3、自然灾害的随机性和原地复发性

自然灾害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具有不确定性,单个的自然灾害可以看作是随机事件。

某些自然灾害具有原地复发性,当孕灾环境没有实质性改变时,同类灾害可以在原地重复发生。

4、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缓发性

按自然灾害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突发性灾害和缓发性灾害两大类。

突发性自然灾害具有发生突然、历时短、爆发力强、成灾快、危害大的特点。

缓发性自然灾害是逐步发展而产生的灾害,其危害程度逐渐加重,涉及的范围一般较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但不会在瞬时间摧毁建筑物和造成人员伤亡。

5、自然灾害的群发性和诱发性

许多自然灾害不是孤立发生的,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内,在相似的孕灾环境条件下,自然灾害常常具有群发性特点。

前一种灾害的结果可能是后一种灾害的诱因,或是灾害链中的某一环节。某一原生灾害(主发灾害)可以诱发一种或多种次生灾害。

6、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区域性

从自然灾害的分布来看,灾害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任何地方都有灾害,而且灾害类型多样,这就是灾害的广泛性。

但对于某一种灾害而言,有它自身产生的特殊条件,这就决定了它的产生必须在某些特定的区域,从而导致了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类型的灾害。7、自然灾害的破坏性和“建设”性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主导作用是造成多种形式的破坏,但有时灾害的发生也可对人类产生有益的“建设性”作用。

流域上游的水土流失可为下游地区提供肥沃的土壤;山区斜坡地带发生的崩塌、滑坡堆积可为人类活动提供相对平缓的台地,滑坡古台地上适宜于人类居住和种植农作物。

8、自然灾害防治的迫切性和社会性

自然灾害除了造成人员伤亡,破坏房屋、铁路、公路、航道等工程设施,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还破坏资源和环境,给灾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广泛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