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钱子临床应用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能约束四肢关节使之运动自如。故王冰说:“宗筋为阴毛中横骨上下之竖筋也,上络胸腹,下贯髋尻,又经于背腹上头项,故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又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起于胞中,下行环阴器,分为三支。一支由气街上行于阳明少阴之间,由腹至胸;一支从气街向后环阴器,并少阴后支挟背上行至大杼;一支从气街下行至足。且冲脉俗称血海,全身气血均汇于冲脉而通过十二经脉渗灌于全身分肉筋骨之间。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且与冲脉在气街会于宗筋之傍,气街是足阳明经腹部之最下部穴位,所以,诸经脉皆受阳明之滋养。正如张景岳所说:“气街为阳明之正脉,故阳明为之长”。由此可见,阳明气血旺盛,宗筋营养充足,则骨节筋脉流利;阳明气血不足,宗筋失养,则骨节筋脉屈伸不利,弛纵无力。故治痿独取阳明。如张志聪说:“阳明者,水谷血气之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为脏腑之海。宗筋者,前阴也。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诸筋皆属于节,主束骨而利机关。宗筋为诸筋之会,阳明所生之血气为之润养,故治痿独取阳明。……阳明为水谷之海,主润宗筋,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则成痿
辟
足矣,故治痿独取于阳明。
(收稿日期:1999—02—19)
·医案医话·
马钱子临床应用体会
杨化峰 李国营
(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河南454650)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外科全生集》曰其“能搜筋骨入骱之风湿”,《医学衷中参西录》更言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他药”。但由于本品毒性甚烈,临床应用者较少。笔者多年来将其用于临床,主要治疗“痹症”、“偏瘫”等,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兹将临床体验简述于下。
1 马钱子的炮制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马钱子性虽有毒,若制至无毒,服之可使全身动,以治肢体麻痹”,并言“其毛与皮尤毒”。据此,笔者在临床上多采用以下两法炮制马钱子: 水煮后炒制:取马钱子500g,入水中煮沸后,加入绿豆100g同煮,并刮去皮毛,切片后于沙中炒黄。 炒制后油炸:将马钱子适量于沙中炒热至皮微有变色时,入麻油中炸焦黄(切开看肉质)取出滤油。以上均研末备用。
2 马钱子的临床用量、服用方法和饮食禁忌
2.1 按教课书要求,马钱子日用量为0.3~0.9g。张锡纯氏在其“振颓丸”和“白术马钱子散”中,将其用至1.3 g。笔者经多年来的应用实践,一般年老体弱者每日服用量为0.7g~0.9g,身体强壮者为1g~1.3g。所治病人中除1例有轻微肢体颤动(经休息后解除,减量后继续服用)外,未发现马钱子中毒者。
2.2 马钱子一般做丸、散服用,笔者在临床上常因所治病人均以寒、湿、痰阻痹经络为主,而将马钱子散用黄酒送服,或将马钱子入黄酒中浸泡后服用。由于马钱子性苦寒,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荤腥;为不影响疗效,还忌服茶叶。每晚于睡前30分钟服用1次。
3 典型病例
3.1 痹症 王某,66岁,1988年3月12日初诊。患上肢困麻、关节疼痛10年,每于阴雨多风天气加重。近两年更觉双臂无力,屈伸不便,下肢困重,并时发胸闷心悸。查患者扁桃体Ⅱ度肿大,不红,四肢关节无发热和红肿变形,饮食、二便尚可,双肺呼吸音减弱,心率84次/分,偶发早搏。舌质淡白,舌下系带瘀暗,脉沉弱微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1×109/L,中性粒细胞72%,血沉15mm/h,抗“0”(±)。心电图示:室性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此为年老体弱风寒湿邪入侵经络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并因病久,邪入脏腑,气血凝滞心胸之故。治当搜风除湿,活络通痹。予“马钱子黄酒方”:制马钱子30g,制乳香、制没药、全虫、姜蚕、麻黄、苍术、怀牛膝、甘草各9,桑枝20g,黄酒2000ml。将诸草药置瓦罐中,入黄酒浸泡一周后服用。每晚睡前半小时服20至30ml,忌食生冷、荤腥、茶叶。4月22日(二诊),自诉服药后四肢活动改善,上肢双肩仍有疼痛,脉沉细,予前方加马钱子20g。5月31日(三诊),患者肢体困麻疼痛已除,舌下系带仍有瘀滞,偶有心悸、脉弱。前方改马钱子为30g,继用1个月。
3.2 偏瘫 吕某,男,52岁,干部,1985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于1984年7月28日突发右侧肢体萎软无力,10月中旬,又出现关节不遂、肢体麻木并逐渐失去知觉,经某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给予中药益气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但仍不能行走活动。查患者有头晕但神清,舌体僵
・
45
・
1999年 第14卷 第5期 河南中医药学刊
硬,语言蹇涩,右侧偏瘫,四肢发凉以左侧为重,胸闷,汗出,饮食尚可,大便时溏,舌质暗淡,脉沉涩。此为气滞血瘀,风痰阻络,治宜益气活血,通络化痰,方予马钱子散配温阳活血之品。 马钱子(香油制)240g,为末,临睡前黄酒冲服0.5g,可逐渐加至0.8g。 附子15g,桂枝30g,生地、鸡血藤、赤芍、川芎、地龙各15g,红花、土元各10g,棉芪60g,甘草6g,每日1剂,清水煎分两次温服。11月20日,患者已能弃拐行走,语言较前清晰,惟肢体无力,脉沉细。继用前方加孩儿参20g,白术15g。12月10日,诸症均大有好转,能自理简单家务,嘱其继续服用马钱子散,停服汤药。半年后随访,肢体活动一直较好。次年秋,因外伤性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收稿日期:1999—03—01)
佛手散加味重用川芎治顽固性头痛
杨维乾 袁小清 孙银玲1
(河南省焦作煤矿职工医学院,河南454150;1焦作重型机器厂医院)主题词 头痛/中医药疗法 佛手散/治疗应用 川芎/治疗应用
近年来,笔者以佛手散加白芷、细辛、丹皮为基础方,重用川芎,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疗数十例顽固性头痛患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中属于风寒者加防风、荆芥、羌活、桂枝;风热者加生石膏、菊花、薄荷、二花、连翘;瘀血者加丹参、红花、桃仁、赤芍;痰浊者加半夏、枳实、陈皮、白术、云苓;肝阳上亢者加勾藤、天麻、牛膝、石决明、黄芩;气血亏虚加党参、黄芪、熟地、白芍、升麻。
佛手散出自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由川芎、当归伍用而成。主治妊娠伤胎、胞衣不下、难产等证。川芎辛温香窜,走而不守,能上行巅顶,下达血海,旁达四肢,外彻皮毛,为血中之气药。故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医学启源》:“川芎其用有四,少阳引经一也,诸头痛二也,助清阳三也,温气在头四也。”《本草正义》指出:“川芎……味薄气雄,功能专在气分,上升头顶,旁达肌肤,一往无前,走而不守。”李杲说:“治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近人用川芎15g治头痛,痛虽减而不止,临床中若将川芎增至30g,则效果较好。当归辛甘味温,为血中气药,补血养血,又柔肝活血止痛。《本草汇编》云:“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汤液本草》亦指出:“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总之,佛手散中当归以养血见长,川芎以行气为最,二药合用,气血兼顾,养血活血,行气散瘀,祛风止痛之力大增。白芷辛温,入肝、脾、胃经,功能燥湿止痛。主治头痛,眉棱骨痛。《本草求真》谓之:“气温力厚,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疾患,如头昏痛,眉棱骨痛。”《朱氏经验方》用白芷散治头痛。细辛味辛而厚,气温而烈,上行于肺,下走入肾。有发散风寒,祛风通络止痛之功。《本草新编》指出:“细辛散人真气,何以头痛反能取效?盖头为六阳之首,头目沉沉欲痛矣。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丹皮性寒苦涩,其气芳香,性平而降,入走血分,既能活血化瘀,行血止痛,又能凉血清心安神。诸药合用,丹皮以制当归、川芎、细辛、白芷之温热,使血凉而不瘀,血活而不妄行,共奏祛风开窍,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功。以达“气行则血行、治血先治气”,“通则不痛”之效。
病例:毋某,女,32岁,农民。患头痛昏蒙年余,伴脘腹痞满,食少,泄利,面色苍白,眩晕,失眠多梦。CT查无异常,当地医院诊为“神经官能症”,予以谷维素、维生素B1、安神补脑液等治疗无效。经询问得知,病起于产后,查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无力,诊为痰浊上蒙,气虚血瘀头痛。治以理气化痰,降逆去瘀。予上方加半夏、云苓、枳实、天麻、陈皮,5剂。二诊,服药后,咯痰量多,食欲增而头痛减轻,因见药起效,又自服5剂。诊见神清气爽,唯舌淡,脉细无力,以人参健脾汤善后。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证治准绳》说:“头象天,三阳六府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藏之精血,亦皆上注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贼之逆,皆能相害。”古代医家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六淫七情、痰饮瘀血、跌仆损伤皆可为病。同时,古代医家又依据头痛部位、头痛性质之不同,分为多种头痛。李东垣首开辨内伤外感之先河,历代医家更有发挥创造,使其论治日趋完善。《景岳全书・头痛》云“凡诊头痛,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此所谓久暂、表里,即意辨内伤外感也。”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辨清内伤外感。凡属外感,治以祛邪为主;凡属内伤,治以扶正。总之,凡属头痛,均可以本方加减治之。
(收稿日期:1999—01—28)
・
46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9年 第14卷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