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时评文作文素材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评文作文素材及分析:社会争论热点素材例说
(2018.12.25)
1、社会争论热点素材
【热点事件】华中科技大学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引发舆论关注。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所大学抓本科教育质量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作文考点】教育、大学生培养。
【时评例文】
把牢高等教育的“出口”
——摘自《人民时评》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上学求知的体验是“小学辛苦,中学难熬,大学好混”。高考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千辛万苦过了桥,一旦没了家长老师的督促,一些大学生就放松了自我管理。有的沉迷玩乐,晚上电玩白天逃课;有的得过且过,论文粗制滥造、东拼西凑;有的热衷实习“混简历”,课程“60分万岁”。对此,尽管也有一些学校拿出了不少措施,但也有一些学校或是囿于“严进宽出”的培养观念,或是出于毕业率、就业率等数据考量,对类似现象缺乏整治决心,有的甚至采用提前划重点等方式“注水”,对违背学术道德的学生“绿灯放行”,既纵容了不良学风,也偏离了育人初衷。
有人认为,如此严格对待高校学子未免不近人情。然而,毕业关口过松,才是对大部分努力的学生不负责,对殷殷期盼的家庭不负责,对高校教育质量不负责。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出的6000多万名本科毕业生,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培养决定着科研工作能否得到新鲜的血液,劳动者队伍能否匹配社会的需求。“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回归大学教育本质,就是要为社会提供质量过硬的一流人才。
也因如此,把牢毕业“出口”是大学必然的选择;对学业不合格说“不”,理应更有底气。建立教育淘汰机制,也彰显了教育公平的追求,是各国高校的通行做法。毕竟,文凭不该是稀缺资源,但也不应当随随便便就能获得。教育惩戒警示制度的完善,不单会为“混日子”的学生敲响警钟,更会以硬性约束倒逼自主学习。当然,惩戒以“惩”为手段,“戒”才是目的,学校和社会应当为学业不合格的学生寻找出路,切莫“一罚了之”、堵住成长的大门。
毕业考核要以结果为导向,教书育人则要以过程为导向。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对学生严格要求这么简单,学校要加强日常管理,教师也要完善培养方式,以“金课”取代“水课”,以“引导”取代“灌输”;另一方面,“树人”不仅靠“育才”,更靠“立德”,高等教育需更好地兼顾知识教育与人格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养成自律自主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他们顺利走向社会“做足功课”。
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离不开一流校舍、一流教师,更离不开一流学生。进入大学的青年学子,每个人都拥有着无限的可能,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文章简评】
对于社会热门事件的评论,不仅考察你对社会事件的认知,还需要你能够提炼出既符合价值观又比较新颖的观点。
本文首先在对事件进行简单阐述之后,就提出该事件的意义:严格学业考核,“铁腕”整治学风,“严进严出”正在成为高校的共识。紧接着就分析了当下大学生的现状,并指出危害。再反驳了“不近人情”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好再提出应该怎么做。对于热点事件的争议,本篇文章比较具有代表性,而且话题也跟青年群体较为贴近,是常考的话题。
2、模范人物素材
【热点事件】国庆节期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的学生韩宝鑫,在上海街头成功救回了一名心脏骤停的男子,获得了学校“天医星杰出学生奖”,并全额免除两年学费、住宿费。该学院副校长傅玉峰说,“这个孩子身上确实有很多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精神。”
【作文考点】新青年、责任与担当。
【时评例文】
医学生街头救人命,最可贵的是担当精神
——摘自《新京报》
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街头抢救突发急病路人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好人最受敬佩的,是他们的担当精神。面对生命垂危的路人,一些医务工作者、医学人士没有绕着走,而是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救人,这其实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人救活了,皆大欢喜;可一旦救不过来,陷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的无端纠缠也不是没有可能。
抢救生命垂危的路人,首先是一种非常专业的事。而即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救援,也难保每个突发急病的路人都能被“妙手回春”;在医院里,急救挽救不了生命的情况都是常态,因此引发的医患纠纷、“医闹”事件,每每让医院、医生们感受到“秀才遇见兵”的无奈。何况是街头的“单兵救援”了。
民法总则修改后加入“好人法”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被认为是给善意救助行为吃了定心丸:路见危难,尽可毫无顾虑地伸出援手。但现实中的有些事情,难免会比理论上的制度设想复杂得多。“好人法”以及不少地方立法中的“好人条例”出台后,仍不时曝出“扶人被讹”的新闻;社会上“扶不扶?”“救不救?”的焦虑依然沉重。
“好人法”刚出台时,曾有法律人士解读该法条说,民法相关条款修改,对社会善心、见义勇为确实是极大的“利好”,但并不意味着善意救援就绝对不承担任何责任,有些情况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也就是说,像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医学生韩宝鑫这种见义勇为,并非不存在任何责任风险。
至少,对很多人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多时候“绕着走”则被看做一种“上策”。必须承认,时下,敢扶敢救的人很多,但选择“独善其身”的人也不在少数。校领导说“这个孩子身上有很多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精神”;而“这个孩子”身上的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敢于担当的精神。
学校重奖见义勇为的学生,这对弘扬和保护正能量很重要;而我们更希望,见义勇为者遭遇“复杂结局”时,学校或所在单位更要替“好人”担当,这也有助于鼓励人们从善,在全社会形成见义勇为的风气。
【文章简评】
这样的典型事例可以作为议论文写作中的事例,比较具备典型性。
文章写作思路:1、先罗列出事实,并给出文章主题:而这些好人最受敬佩的,是他们的担当精神。2、通过几个点指出为什么这种担当精神值得受敬佩。3、最后呼吁宣传正能量。文章并不是很典型的议论文写作,但是观点何素材值得大家借鉴。
3、网络时代与传统文化素材
【热点事件】“网络中国节”和重阳节的结合。
【作文考点】网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和统一、传统文化继承。
【时评例文】
网络时代,激活传统节日的文化基因
——摘自《光明时评》
以古鉴今,古为今用。领袖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节日的灵魂,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节日借助网络及高科技再放异彩,在今天也成为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传统节日的内核是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其包孕万千的开放品格。因此,平衡传统与现代,让传统节日文化在网络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恰恰是激活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之所在。
从内涵上看,网络时代让传统节日文化与诸多文化的碰撞成为可能,进一步凸显出其厚重的时代价值;从外延上看,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下需要的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网络囊括海量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承载传统文化的理想平台,从人文薪火、诗与远方、文脉风雅,到清风徐来、谈古论今,文韵芳菲;从芒种的味道、清明的感怀,到白露的遐想、端午的追思……传统文化的深邃和博大、诗意与精深,可以尽情展示于现代信息平台之上,也为现代网络增添厚重与文韵。
【文章简评】
开篇引用书记的话,提出论点: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文章逻辑思路清晰:先指出传统节日的内核是文化,不能忘本,随后指出网络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再进一步指出如何利用网络时代进一步发展传统文化。
目前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议题,可以略作参考。
4、社会焦点素材
【热点事件】国务院同意,调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作文考点】社会现象、留守儿童。
【时评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