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它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2、体会诗人王维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茱萸”词义。

2、能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节日,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卡,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请你说请你说

是啊,我们常把这些让人开心的美好的节日叫做——佳节(师板书)

2、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多媒体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伸出右手和老师书写课题:,“佳”和“倍”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3、好,齐读课题。这句话你还在哪儿见过?

4、、出示:《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王维跟李白、杜甫差不多齐名,9岁时开始学习写作,被称为“神童”。

2)指名朗读,,

过渡: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

2、检查生词。

出示:重阳节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

思念天各一方独在异乡思绪万千

1)、指名读,小老师带读,相机正音。

2)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几个字悄悄变红了,对,这是本节课的生字在这些生字中,需要注意的有哪些?

3)带着你们的提醒我们把这俩个字送进田字格。注意“念”心上是“今“(今天对过去的思念)

4)翻到课本第131页课后第2题,分别秒一个,在旁边写一个。

3、仔细观察大屏幕的词语,四人为一组交流讨论黄蓝两色词语描绘的画面有什么不同?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4、学生交流朗读。相机指导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第一行:欢度佳节

1)课文哪个自然段讲了人们欢度重阳节的热闹场面?指读第二自然段。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

2)在重阳节这天,人们扶着老人,带着孩子去等高游玩,大家心情怎样?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大家的心情十分愉快?(兴高采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非常高兴的词语。指名说。

3)你能读出大家高兴的心情吗?指读,齐读。

第二行:思念亲人

人们欢度佳节,此时的王维身处何方?学习第一自然段。

相机理解试题中山东是华山以东的意思。

王维孤身一人在长安求学,看着周围如潮的人流,是多么思念家乡的亲人啊!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茱萸”有什么象征作用。。相机指导天各一方的意思4)师小结读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也是读书的方法。

三、诗文对照,初步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懂这首诗,我们有个更快的办法?(前面的课文就告诉我们了。)

3、那我们就再来读读课文吧。哪些句子能解释古诗,划出有关句子。

4、同桌交流自学情况。

师:划好交流一下,哪些句子能解释哪一句诗的意思,把它们对上号。如有不同意见,要互相说说理由。

5、理解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课文里的话来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吗?

6、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四、小结:这首诗中饱含了诗人王维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将走进是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情感。

五、作业:

1、抄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描写思乡情感的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