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

多途径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

多途径实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下面我简单地谈谈自己是通过哪些途径实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的:

1 、课本教材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所以教材是我在教学中的第一手教学资源。平常我会通过浏览初析教材,整体地把握一下全册教材思路,然后对每一节教材内容实行深究细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结合我们班学生的知识、生活基础去实行有机加工、整理,将教材中的教与学素材实行整合积累。这样,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将尽可能的立足于教材体系和整体教学目标的角度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选择性地剪贴或摘抄收集到适用于自己的教学资源。还有就是现在的网络真的很方便,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库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会常常到网上去查找一些课程资料,把有用的保存下来。例如,我在上《电磁感应现象》这个课时,我会在课前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视频,以及科学家们的一些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的故事等,下载下来整理好,在讲课的时候应用到课程中, 这样不但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资源,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 、坚持学校组织的年级备课组活动,老师们聚集在一起根据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教学语言、教学设计等大家一起分享探讨和解决。除了将日常的教案、课件等实行交流共享,教研组还会经常组织老师们参加课堂观摩活动,学习记录,课后实行课程分析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并分享教学中存有的优点及不足实行总结反思,为以后的教学做积累,进一步提升各自的课堂水平,实行资源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

4 、教学资源的收集也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亲自遇到过的一些生动的事例。其实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每一节课,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测验,甚至批改每一本作业,都给自己提供了反思的条件,不但要将自己积累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应用在课堂中,还要善于发现哪方面的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即时修改和记录,最后实行回味和思考并将他们撰写成具体的案例。注意积累素材性教学资源,并实行有选择的操作自己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持续地总结反思再寻找,逐渐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觉得这样的反思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积累。

收集和积累途径有很多种,不管使用哪一种途径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所以我们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需要实行搜集整合,在日常的生活中细心留意当遇到好的资料时注意即时的收藏和积累。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谈谈自己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

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 现在有不少教师都意识到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收集与积累的教学资源是提高课堂效果,较好地完成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那么怎么进行收集与积累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对课本教材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和开发。 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教学生们学会教材里的知识,如果单纯地教课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细心地研读教学要求和三维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就能知道如何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知道其中蕴藏着一些什么,主动去深度开发它,结合学生知识基础、生活实际去加工、整理,就能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从多渠道去收集教学资源。 上网查找资料,收集网络资源,是查找资料的主要途径。平时教学要用到很多图片,上网时,一看到有用的图片或课件我都会下载下来。经过做目录、做笔记、进行剪辑并结合自己的学生情况进行加工合成新资源,为自己所用。 还有一些书籍杂志之类的和辅助教材的工具书。特别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字典》对备课、上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办公桌上我总放着《字典》,自己时常翻阅,也经常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这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选择、查阅等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或DV,把生活中事物,事件,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录制下来,加以编辑,剪接等方式进行加工、整理,然后积累下来。以便使用。 三、分享同事之间的教学资源进行积累。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教学中,我常与同事之间进行学习、切磋、分享,互相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形成较好的教学资源,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同事之间这种团结合作是得益匪浅的。 四、课后进行反思积累资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课后反思,总结每节语文课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想想原因,摒弃不足,取其优点,改正缺点。如此日积月累的反思,最终会集合成为最宝贵的教学资源,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 但是,在收集和积累的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难,最常见的是事务繁多的时候,资源的利用与积累变得简单,缺少加工合成,没能进行创新,不能进行合理利用,懒于反思。因此,繁忙时简单些,空闲时多花些功夫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利用。我相信平时只要肯用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定会有很大的收益。

信息化教学资源

1.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您所任教学科举例说明。 课前作用: 1、帮助备课:优化教学资源,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学科。 2、扩展教材:利用网络,搜索所需要的学科资源,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做出适合课堂使用的PPT课件。 高中美术学科自己所属的学科性质,更加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PPT课件的图片、动画来辅助相对枯燥的书本文字;另外通过网络资源,添加书本以外的知识点作为辅助进行教学,丰富了教材。例如书本上的美术作品多数为现代艺术作品,而通过信息化,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当代美术作品,让教材更加“年轻化、时代化”。 课中作用: 1、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有趣。 2、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多样,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于高中美术学科,自身所属的学科性质,单一的书本教材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心理,结合信息化教学,能更好的直观的让学生领悟艺术学科的魅力。例如第一课,对于课本介绍的美术六大类,通过信息化教学,在PPT课件中加入798艺术区的绘画、书法、摄影、建筑、设计、雕塑作品,以新兴艺术形式的作品,让身处特定年龄段的学生得到更加直观的理解,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的有趣。图文并茂的课件,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关注率,激发了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课后作用: 1、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作业,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教学的信息化,相对应课后作业的信息化提交,与学生产生互动,同时还使学生掌握了信息化操作的新技能。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学习,并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朝着网络的积极一面进行辅助学习。 课下与学生互动交流,建立美术鉴赏艺术群,可以推荐自己喜欢、欣赏的艺术作品,共享出来,一起讨论点评,快捷方便,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多了学生间的交流,锻炼了人际交往、交谈的能力。 2.结合您所任教学科,谈谈您对“教育技术还能做什么?”这一问题的感想。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新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浓厚兴趣。 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清晰多样的文字、动感十足的动画加之丰富多彩的背景音乐,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首先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带给学生视觉冲击,从而吸引学生全身心贯注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所见所听所感的真实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愉悦、轻松、充满活力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一堂动漫课的展开,让学生们欣赏精心选取的《飞屋环游记》的片段,以动漫欣赏的模式让学生了解了此次课程的内容:动漫设计的重点—人物形象设计,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

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基础 本章要点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能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分类。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过程中各个制约因素的意义,能够正确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能够依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计划表。

第一节 认识信息化教学资源 本节主要介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阐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讲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通过本节的学习,您将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分类,并初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王老师是沈阳市某实验中学的数学老师,今天他上数学课,讲授北师大版教材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首先,王老师展示了关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图像,如图1-1所示,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是全等图形。 信息化教学资 源基础知识与 实践 信息化教学资源 的概念与分类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物点与作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依据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计划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 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

图1-1 全等三角形 接下来,王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当学生回答后,王老师展示了如图1-2所示的文字内容。在拓展知识中,王老师重点介绍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了揭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王老师制作了如图1-3所示的动画(图1-3为动画的展示画面),分别利用鼠标拖拽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边,分析其变化情况,形象地揭示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图 1-2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图 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就这样,在王老师的授课中,时而利用图片展示客观的事物;时而利用文字揭示重点内容和难点,以及重要的提示信息;时而利用动画演示复杂的原理,使得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本案例讲述了王老师讲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一些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可以发现真实的图片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要的文字提示能够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动画能够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揭示复杂的原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课堂教学,而支撑这种改变的重要元素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也就是说,信息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 一、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教学媒体也不断发展,教学媒体日趋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并越来越丰富,从而形成了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一般来说,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界定。从广义来讲,“资源,顾名思义,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成。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案例分析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指导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开题报告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JXKT-XJ-04-020 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中心学校武淑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当今,人类社会正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信息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学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再现场景、渲染氛围、简化步骤等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当着更多的中介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今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化普及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优化了课堂教学,为课堂带来更加实用的辅助作用。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教师不能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不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时没有针对重难点设计内容等。那么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3.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校地处吴忠市城郊,是一所村级完小,学校已经将信息技术引入了课堂,今年乘着市教育局“三通两平台”网络建设的东风,我校也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使用、维护措施。教师通过早期的培训,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且被广泛应用,一批教师已经具备自主开发课件和制作课件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只是死板地借用,不能根

资源积累方法

著名诗人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主要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中不断实践、学习后积累的结晶,是形成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保证,只有保证了平时“源头活水”的不断厚积,才能使教学之渠实现“清如许”的薄发。 我是一位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很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到目前为止已初具规模,关于这段教学资源积累的历程可以用加了糖的咖啡来形容——有苦也有甜。 (一)创造性地使用好我们忠实的伙伴——教材资源。 教科书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有句话说得好:“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所以教师要以教科书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教学中,我尊重教材,钻研并力求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再结合教参、练习册等各类辅导书做有益的补充和整合,以满足多样化课堂学习的需求,达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目的。如:我在上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时就没有用新课本上的法则,而用得是旧课本上的法则,因为我觉得新课本上的法则不简洁,学生理解起来较费劲。 (二)拜人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与其闭门造车,不如走出来博采众长,毕竟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为此我听观摩课,到时我会与同行们坐在一起,互相交流、探讨各自在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共同学习来充实自已,另外参加上级组织的一些培训也是我获得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总之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不断地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有效积累教学资源的过程。 边,我却不知道,对于这种资源可不是单靠努力就能得到的,有时靠的是一种灵感,有时靠的是一定的运气,比如,我在上《多边形的内角和》中“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这一环节时,直奔主题,直接将四边形沿其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得到了四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正当我要进行下一环节时,突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另外一种分割四边形的方法,同样也能推导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马上沸腾了,大家争着抢着说“我也有我的独特方法……我也有……”并且还要争着上台来展示自己的想法,见于这种情景我索性放手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呀!效果极其地好,他们将四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方案归纳出了近十种,尽管本节的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但却使我有了意外的收获,原来学生也是一种活生生的课堂资源,他们有独特的体验,他们有独到的见解,他们有创新的思维,他们有……,原来课堂上竟然蕴藏着如此厚实的资源而我竟然视而不见,想想以往缺少课堂资源的教学,一种与课堂资源相遇恨晚的感觉不由自主地涌上了心头,从此我真正领会了课前“备学生”的真正含义,也更关注课上“意外”的发生了,当“意外”发生时我总是努力地“点石成金”,课后再将其详细地记录在反思册上,记录自已在对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备后用。总之,我要把采撷课堂资源的道路开拓得更宽更广。 (三)生活处处皆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资源,我们教师应争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喜欢收集,早已形成一种习惯。 1.把平时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完整的保存下来,如参考价值较高的试卷以及自已用心备过的学案和一些系统的总结等。比如解决应用题的七步法。每次拿出来用得时候总是那么得心应手,而且省时省力还效果好。 2.摘抄。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教学资料(包括各类新题型、易错题、一题多解、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教育资源的直观性,便于幼儿构建更有效的学习经验。 ①信息化教育资源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许多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或幼儿难以理解的知识,能为其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剌激。 ③能够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 2.教育资源的游戏性,引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中幼儿能更加。 3.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了源泉。 4.资源操作的简易化,便于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 二、信息技术和资源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过度依赖信息化资源,而忽视了玩教具的使用以及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 2、不要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作用,而忽略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信息化教育资源是辅助,教师要注重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需要,并及时的给予回应,适时适当的呈现资源。 开始部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导入活动 基本部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结束部分→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3、要关注教师现代教育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让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刘宇 2014年6月6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多渠道收集积累教学资源_及时细致分类建立资源库

多渠道收集积累教学资源,即时细致分类建立资源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节好的课是靠着丰富的、恰到好处的课程资源来支撑的。没有教学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丰富的课程资源非常重要,平时我主要是通网络、书刊、参考资料、教学交流等方面来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的。作为我们计算机教师,天天和电脑打交道,上网更是家常便饭,网络资源丰富、生动、细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没有电脑时平板、手机都是我上网搜集资源的最佳利器,我在教学中的很多课件、音、视频、图片素材都是在网上搜集之后加工成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的,所以这也是我现在用的最多的一种手段。当然在教学中同时也需要一些理论性的指导,特别是教学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过程、反思,所以我也订阅购买了一些书报刊书籍,如《电脑报》、《电脑教育报》、《网友世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通过剪辑、摘抄的形式搜集积累自己的教学资源;其次我还参照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包括学校订阅的电教音像资料、购买的教学资源库等等)来收集教学资源;再有就是通过授课、听课、评课、赛讲和其他一些教学交流活动来借鉴、收集一些好教学资源,建有专门的博客、QQ 交流群,把各个学校的计算机老师集中起来资源共享;最后就是我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符合自己课程教学的小课件了,如用数码相机摄录一些图片、图像和场景,用电脑录制的一些自己需要的音频、用Flash、authorware、制作的简单动画,发挥集体作用自建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资源库等等。 当然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勉。一是资源的收集过程中要去伪存真,特别是网络资源太过于多而复杂,收集到得教学资源可能不是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还要重新甄别整理,比较费时,对于这个问题,我解决的办法是在长期的积累中逐步注重了几个比较好的素材、课件、动画等网站,基本教学资源从那里来找;再有就是资源积累的多了,有电子的,有纸质的,还有其他在载体的,当时用不到,但觉得很好收集了,却没来得及归类整理,到要用时再找时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料库里去找;最悲催的是自己多年收集整理的资源因为保存不当,不小心误删或丢失了。所以,为了方便日后的查找,避免损坏和丢失,我对收集到的和自制教学资源实行即时的归类整理,电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教学资源则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部分。教学资料为蕴含了大量的教 育信息,以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料指的是以数字形态存在 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 补充材料等等。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设备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员的支持等等。支持系统作为资源的内容对象与学习者沟通的 途径,实现了媒介的功能,它与资源组成的构成相关联,是我们认识学习资源概念的结构性视角。教学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 流效果。教学环境是学习者运用资源开展学习的具体情境,体现了资源组成诸要素之间的各类相互作用,是我们认识学习资源概念的关系性视角。通常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 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本书所讨论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指蕴 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 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 这些教学资源的要素可以单独地使用,也可以由学习者将它合起来使用。信息化资源的分类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我国目前可建设的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 9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 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还可 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 1 )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试题库: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媒体特性和新特点(精)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媒体特性和新特点 资源是一个非常上位的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资源作为抽象名词,首先是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媒体而存在,媒体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沟通了教与学的过程,起到了良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后才是作为媒体的内容即教学信息的存在,它使得教学得以持续进行,使教师和学生通过资源内容得以共同进步;最后才是作为教学活动得以生存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存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教学材料、网站和认知、交流、情感激励工具……可以看出,它依旧属于媒体和媒体内容范畴,没有信息化教学资源或信息化教学媒体,就不会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一种教学资源都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每一节课当中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资源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 (一)媒体特性 媒体可通过将事物由小化大、化快为慢、由远及近、化动为静等方式,来提高人的感觉能力。媒体的延伸打破了人类感知刺激的习惯,促使人的感官平衡发生变动。如电影是通过蒙太奇镜头组接手法,将并不连贯的镜头形成一不完整的有机组合的影片,并通过画面、明暗、色彩、音响“强迫”观众的视觉、听觉器官接受这种“完整的有机组合”。各种教学资源所使用的媒体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综观起来,媒体具有以下教学功能特性: 1 呈现力 即表明媒体呈现事物信息的能力。各类媒体在呈现事物的空间、时间、运动、颜色、声音等特征的能力是不同的。 2 重现力 即对信息的重现能力。如书本可以反复阅读,录音、幻灯片可以反复重放。当然有些媒体不具备良好的重现特性,如,现场的无线电广播与电视广播。 3 传播力 任何媒体都具有扩散的传播性,以各种符号形态把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只是不同媒体在传播的范围上各有差异。 4 可控性 即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5 参与性 利用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学习者参与活动的机会包括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新特点 1 组织的非线性化 传统的教学信息,其组织结构是线性的,有顺序的;而人的思维、记忆却成网状结构,可以通过联想选择不同的路径来加工信息。因此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慧与潜能的调动,限制了自由联想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具备综合处理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和交互特性,为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设了条件。 2 处理和存储的数字化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数字转换和压缩技术,能够迅速实时的处理和存储图、文、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既可以方便学习,增加信息容量,又能够提高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可靠性。 3 传输的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特别是各级教育网络的建立,使教学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新的教育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教育过程的智能化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ocx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提高,课后巩 固,由于很多家长英语水平较差(或是不在家中),不能很好 给孩子进行课后辅导,为此,老师正确实施信息化教学资 源在英语课前与课后运用,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课中学习效 率,巩固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课堂多媒体课件PPT、导学案、英语情境视频、云资源学习平台等。随着信息化技术 的发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过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我结合自身的英语教学,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信息化教 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英语情境视频实施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 教师通过微视频教学,呈现不同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 身临其境;丰富学生阅读环境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信息知识。例如:8A unit5 Giant pandas Read-ing―― the growth of giant pandas and facethe serious environment 这课教师通过一个简 短的微视频进行讲解,能够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唤 起学生爱的共鸣,达到教学的升华;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对学生阐述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二、多媒体课件实施激发课堂探究学习兴趣 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久而久之就会消

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考试难度的提高,使得越来越 多学生对此科目感到乏味。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一方面要 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上的知识点还要讲解到位,要加以习题 练习,学生在学习这么多知识时疲惫就会使自己开小差。另 一方面,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科目逐年增加,学习内容广 泛,促使学生对个别科目兴趣的简化。因此,利用多媒体课 件进行教学势在必行。例如:8A unit4 DIY 这一个单元,教师就可以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物品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如 制作三明治First, pick a piece 0f bread.Thenput some tomato souce on it.Next.putsome ham and vegetables on it.Finally ,putanother piece of bread on top of it,这样节省教师上课的时间,又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整个制作过程,有种想要 课后试一试的冲动,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课后思考空间,让 学生课后动起来。 三、导学案实施能高效内化课堂学习知识 导学案的学习不仅仅可以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还可以在 课前和课后的运用。课上学生由于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以及 接受能力各有千秋,因此,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的麻烦,教 师就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导学案就是其中的一 种手段,来减少学习差距。能够让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接受相 同的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前和课后,英语学习又 有着特殊性,因此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就更加苛刻,学生要加

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老师对于知识更深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视野,增加了信息量,但资源呈现方式的改变也同样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过渡阶段,受学习资源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和开发能够促进中学生学习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资源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习资源;信息化;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环境建设,其中教育资源库建设是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应用于教育的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教学方式有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给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反过来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开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学习资源比过去更加丰富和生动,对中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现代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信息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研究信息化学习资源对于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 1.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是指以数字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等。信息化教育资源综合起来主要分为三类:素材类教学

资源、集成型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 2. 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是应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它的技术基础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超媒体技术。超媒体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通过超文本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泛传播的新型信息组织方式。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较呢,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更为直接便捷一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能够更为快的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其学习方式更为多样化,资料、素材丰富,交互性更强,获取、查找更加方便, 超文本结构、多媒体显现都有别于传统的线性的、平面单调的信息组织形式。 在现代课程中,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已经能够涵盖学习的各个环节,不仅仅为教师的备课和研究提供帮助,还为学生的情境探究、发现问题提供了支持。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从教材、板书、课件、教师传授转移到教学软件、电子阅览室、卫星电视上等等。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逐步转化为自主式学习、情境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信息化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支撑,还是引领学生全情投入学习的工具,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的今天,资源对学习的影响力就显得更为突出。 二、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意义 1、传统教学信息与多媒体教学信息

我的教学资源收集和积累

我的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 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合理有效的使用教学资源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和多数教师一样重视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利用。除此之外我还习惯于以下几方面教学资源收集和积累: 1、注重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最主要的资源,也是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我总是先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实行再加工,深入挖掘教材表面和潜在的教学价值。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章写得非常优美,好词佳句很多,如《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等。每学期开学初,我就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摘抄本,摘录课文中一些佳词佳句。 2、“同行”切磋整合教学资源 我们学校同年级有两个班,平时我们同一学科的老师没事就在一起交流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我总能很好地抓住这个相互学习的机会,把自己和他人的资源实行整合,也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 3、展开课外阅读丰富教学资源 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在班里开设图书角。利用每周二、四下午活动时间和学生一起实行课外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适时的实行检查交流。 4、走进生活积累教学资源 在习作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走进生活,比如在写《春天》这篇作文

时,我就带着学生走进果园去看桃花、杏花,指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那次习作非常成功。 5、收集“反面资料”也是积累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建立错题收集本和纠错本,也是有益的教学资源的积累。 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 1、上网查找资料,收集网络资源有些操作方法掌握不够熟练,还得多向年轻教师学习。 2、在应用教学资源时存有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学生平时摘抄的优秀习作较多,作文时常有抄袭现象,有待于对学生实行准确引导。

关于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分析与研究

关于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分析与研究论文摘要:信息化教学中借助信息化的教学评价工具,可以综合质性和量化评价方式,开展过程性评价,克服传统教学评价中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评价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的优势,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真正做到教学和评价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发展。笔者重点介绍了电子档案袋、评价量规、学习契约、电子试卷四款工具。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评价;电子档案袋;评价量规;学习契约;电子试卷 一、信息化教学评价概述 信息化教学评价是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一系列评价技术和工具,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据,并保证教与学的效果。 信息化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将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整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且尤其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工具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信息化教学应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因此常用工具有:(1)形成性评价工具:电子档案袋、评价量规、学习契约;(2)终结性评价工具:测验和考试,考试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帮助实现,如使用光电阅读机处理答题卡,网络在线客观题测试等。 (一)形成性评价工具

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已学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清楚的知识点。其宗旨在于有效的推进和改善课程进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使用的工具有: 1、电子档案袋 电子档案袋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 电子档案袋可以通过多个方式展示学生的表现,通过这些展示每人都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可以不断地进步,他们会对改进自己的学习状况产生兴趣,进而对这个任务产生责任感,主动探索如何来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实质上这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真实作品或表现的过程性评估方式,学习者本身就是评估的主体。 在先前的教学实践中,档案袋评价是一个真实意义的袋子,用来存放学生的作品和学习过程中可以证明其努力和进步的例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博客的出现,教学过程中开始探索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评价,即形成了电子档案袋评价。现在博客作为一种电子档案袋评价工具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博客已时间为轴记录了学习者的五大类信息:学生信息、学习成果、学习反思、学习依据和学习过程。非常有利于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 2、评价量规 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评价量规具有以下三个要素:一是评价准则,决定表现性任务、行为或作品质量的各个指标;二是等级标准,说明学生在表现任务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三是具体说明,描述评价准则在质量上从差到好(或从好到差)的序列,评价准则在每个等级水平上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小学教学资源建设

杨马学校教学校本教学资源库简介 校本资源库指的是由学校组织和规划,由学校师生共同建设和维护,以满足学校师生工作学习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为目的,通过整合转化一切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而建设的能适用于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支持系统。是一个人人知晓、人人会用、人人会建的本土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可以在校本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软件与硬件建设不协调、建设与应用不同步等问题。 现在全国已建成了很多通用资源库电教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较难满足学校的需要。 一、教学资源库发展的现状 1.资源只讲“海量”而忽视了教育性和教学性。 一味错误追求教学资源的容量,内容缺乏操作性与实践性,量大为王深深地影响着那些商业化教学资源库,是各大资源库的一块通病;在“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的指导下,应该从量大繁杂的资源堆中选择并组合适合学校本身,适合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相统一的新式教学,而不是一味追求资源的容量,这是现存资源建设不容回避的问题。 2.资源数据的生产不标准、不规范。 各类资源库产品互不兼容,从而导致了资源的利用非常不便,大大地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建设者之间的交流性、互动性差。 若是网络资源库,目前的资源库大多只能浏览,而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即使能发表观点,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若是光盘资源

库,就无法交流和互动。 二、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校本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资源库的建设,不仅仅可以形成根据每一所学校实际情况而建设的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而且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教育设备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应用瓶颈问题。所以说,校本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并不在于资源库本身,而更多的在于建设过程中所带来的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校本资源库建设是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理解,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 三、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库应遵循的观念 1.系统观: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学校政策、硬件配置、人力等来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要处理资源库系统的子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 2.校本观:以校为本,“一切为了学校,一切在学校中,一切基于学校”,这是校本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的一种观念。我们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一切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尽量依靠学校全体教师的力量建设“学校自己的资源库”。从资源的选择到评价再到整合,从资源的应用到信息的反馈,从资源的分类到资源库的整体架构,都要充分考虑学校当前所需,充分考虑一线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只有心中有学校,才能把资源库建设成为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 3.需求观:建设教育资源库应充分考虑教育的需求,使学生、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涪陵区同乐乡初级中学校 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推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满足全县教师方便、快捷、高效地使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经校校务会研究,决定整合全校广大教师的力量,实施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学校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颜华 副组长:杨柳 成员:杨永生及各教研组长 二、目标任务: 1.以教育城域网为枢纽,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建用并举,示范带动”的建设原则,建立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征集优质资源,开发本地资源,购买急需资源,引进特色资源,共享合作资源。 2.每月收集整理一次资源,通过临渭教育资源网上传,达到和课程进度同步,三年内完成构建涵盖基础教育主要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 3.在完善和更新现有的资源的同时,征集其它学科的优秀资源,构建我校涵盖基础教育所有学科的优质教育,努力建成我校具有特色、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库。

4. 学校的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要积极承担本校或本学科资源建设任务,自制、收集、整理,向临渭教育资源网上传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试题试卷、多媒体素材等资源。 三、教学资源的征集和管理 (一)教学资源库的征集. 教学资源库的征集,必须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不能依靠少数人。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充实和更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收集的总思路是把任务分解到各年级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资源的积累,按备课组——教研组——教导处的顺序逐级验收上传,由信息技术组负责技术处理。 1.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的征集 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的建设由年级备课组长牵头,将任务合理分配给教师。教案电子文档应按照统一格式,并标明作者和提交日期以明确责任。格式按照学校统一的教案格式,特别是应在教案中留有供使用该教案的教师书写修改、补充意见的位置,以突出他们的个性。教师的课后反思也应该保留,使今后参考该教案的教师了解实施效果。上传到教研组的教案、课件、练习题必须是经过实施的、备课组认可的,以确保质量。每月结束,教导处组织骨干教师审定,然后再上传到临渭教育资源网,这样经过三年一轮的教学,可以建立起主要学科完整的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 2.案例库、科研成果库的征集 案例库、科研成果库的建设由教导处牵头,按学科、年级建立案例库,按学科建立论文库、教育科研课题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