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Systematics and Taxonomy)课程编码:Z113302
总学时/总学分:56/3.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24/1.5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二)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
2. 课程目的:植物系统分类学是研究植物各分类群的形态差别、亲缘关系、分类性状、系统演化及发生、发展和消亡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实验、实习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系统分类学发展的新进展,重点培养学生观察、鉴别植物的能力和实际应用分类学知识的实践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论3学时
1. 植物分类学概述;
2.植物分类学发展的历史及分类系统;
3.现代植物分类学进展;
4.植物分类的等级单位;
5.植物的命名;
6.植物界的基本(大)类群。教学要求:1.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发展简史及学习方法;了解植物界的物种多样性,并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与命名法则。2.本绪论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大量信息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参考书及文献资料。
第一章藻类植物(Algae) 5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特性
第二节藻类植物分门概述
第三节藻类植物的演化
第四节藻类植物的作用与经济利用
实验一:藻类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藻类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结构组成、繁殖方式、生活史及演化规律;通过实验掌握藻类各门的重点特征、代表植物。 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
第二章菌类植物(Fungi)3学时(理论1.5学时、实验1.5学时)
第一节细菌Bacteriophyta
第二节粘菌Myxomycota
第三节真菌Eumycota
第三章地衣植物(Lichens)1学时(理论0.5学时、实验0.5学时)
一)、地衣通性;二)、形态与构造;三)、繁殖;四)、分类;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经济价值。
实验二:菌类植物、地衣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分类及代表植物,了解菌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与经济利用;掌握地衣的构造、形态类型,了解地衣的
分类与经济利用。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
第四章苔藓植物(Bryophyta)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苔藓植物的特征
第二节苔藓植物的分类
第三节苔藓植物小结
实验三:苔藓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苔藓植物配子体、孢子体的形态构造与繁殖特性及生活史,掌握苔纲、藓纲的特征与代表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鼓励学生自行收集部分实验材料。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ophyta)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维管植物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特征
第三节蕨类植物分类
第四节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第五节孢子植物小结
实验四:蕨类植物(2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蕨类植物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与生活史;了解蕨类植物的分类及其代表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
第六章裸子植物(Gymnosperm)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一节裸子植物的特征
第二节裸子植物的分类
第三节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实验五:裸子植物
教学要求:1.掌握裸子植物的形态构造、繁殖与生活史特征;了解裸子植物的分类及其常见植物。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切片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徒手制片、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第七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32学时(理论18学时、实验14学时)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特征(0.5学时)
第二节被子植物形态分类基础知识(1学时)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0.5学时),
实验六:室外常见植物形态描述(2学时)
第五节被子植物分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目、科,16学时,另实验12学时)
木兰目一、木兰科Magnoliaceae
毛茛目二、毛茛科Ranunculaceae
罂粟目三、罂粟科Papaveraceae
石竹目四、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五、藜科Chenopodiaceae
蓼目六、蓼科Polygonaceae
锦葵目七、锦葵科Malvaceae
堇菜目八、葫芦科Cucurbitaceae
杨柳目九、杨柳科Salicaceae
实验七:杨柳科实验(2学时)
白花菜目十、十字花科Cruciferae
实验八:十字花科(2学时)
蔷薇目十一、蔷薇科Rosaceae
实验九:蔷薇科(2学时)
豆目十二、豆科Leguminosae
实验十:豆科(2学时)
大戟目十三、大戟科Euphorbiaceae
伞形目十四、伞形科Umbelliferae
茄目十五、茄科Solanaceae
十六、旋花科Convolvulaceae
唇形目十七、紫草科Boraginaceae
十八、唇形科Labiatae
玄参目十九、木犀科Oleaceae
二十、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茜草目二十一、茜草科Rubiaceae
菊目二十二、菊科Compositae
实验十一:菊科(2学时)
莎草目二十三、莎草科Cyperaceae
二十四、禾本科Gramineae
实验十二:禾本科(2学时)
百合目二十五、百合科Liliaceae
二十六、鸢尾科Iridaceae
兰目二十七、兰科Orchidaceae
第六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0.5学时)
教学要求:1.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科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专用术语;识别各科的常见植物,了解各科植物的经济价值与资源利用;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以及主要目、科的演化关系。2.本章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课,通过对实物、标本等系统的观察、鉴别,加强学生对相关科、属植物的感性认识,结合实物练习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写方法,并独立完成实验作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形态观察、生物绘图等实践技能。3.课外作业,采集常见植物,制作成小标本集,期末评分,按20%计入总成绩。
三、参考教材
1 吴国芳主编,植物学(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崔大方主编,植物分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 姜在民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傅承新主编,植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