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预案衔接

1.5 工作原则

1.6 事件分级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2.2 现场应急指挥部

2.3现场应急工作组

3.应急响应

3.1预警

3.2 信息报告与通报

3.3 分级响应

3.4 应急监测

3.5 信息收集和研判

3.6 污染源排查与处置

3.7 应急处置

3.8 应急终止

4.后期工作

4.1后期防控

4.2事件调查

4.3损害评估

4.4善后处置

5.应急保障

5.1 经费保障

5.2 应急资源保障5.3 通信与信息保障5.4 应急队伍保障

5.5 技术保障

6.监督管理

6.1 应急宣传

6.2 应急培训

6.3 应急演练

6.4 应急能力评价6.5 奖励与责任追究

6.6 预案修订

7.附则

7.1 定义与术语

7.2 预案解释

7.3 实施日期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l 编制目的

为确保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减轻对饮用水水源造成的危害,保障供水水质和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计划》、《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省环境保护条例》、《XX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结合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域和陆域范围内突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造成水污染事件。具体包括XX水库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周边所发生的以下环境事件:

(1)由于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的工业企业环境事故、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使得化学品、有毒有害等污染物质进入XX水库水源地造成的水污染事件;

(2)由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得污染物进入XX 水库水源地造成的水污染事件;

(3)由于XX水库水源地水质不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的标准引起水质下降的环境事件;

(4)其它意外事件造成XX水库水源地的水污染事故。

1.4 预案衔接

本预案执行主体为XX县人民政府,在上级预案的统一规范下,与专业应急机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事件发生所属乡镇(街道、场)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平行联动发挥效能。

当发生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与《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所在乡镇(街道、场)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预案同时启动,在上级预案的统一规范下,平行联动。

本预案在预防预警机制、信息上报、应急响应与处置等环节与《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预案相互衔接。当饮用水水源地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应按事件的危害性及影响范围,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及时上报县政府、县环保局,当事件超出县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由市政府、市环保局启动《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若风险事件由上游XX县引发,则由市政府、市环保局启动《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由上一级部门组织同时启动《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的制订服从上级预案,原则上与上级预案相衔接,符合上级预案的总体要求,在执行中,服从上级预案的需要。

1.5 工作原则

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5.1 以人为本、积极预防

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水环境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积极做好环境隐患排查,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加强演练,强化预防、预警工作。

1.5.2 统一领导、分级响应

建立政府的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企业主体落实、公众有序参与的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实行分级响应,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工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5.3 平战结合、快速反应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处置队伍培训,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掌握第一时间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技能,全面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由于企事业单位原因造成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事业单位应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减轻危害,并及时报告所在地政府和环保部门。

1.5.4 部门联动、地域合作

建立和完善XX县各乡镇(街道、场)和所属各部门单位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和专业应急力量作用,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及时响应,共同应对;加强各乡镇(街道、场)及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区域间的应急动员机制,充实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5.5 依靠科技、规范管理

积极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重视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科技应用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使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6 事件分级

根据环境保护部第17号令《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级要求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