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5节-地质年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地质年代
一、 化石
二、 地层 三、 地质年代
一 、化石
1. 化石的形成 2. 化石的研究意义 3. 常见化石
1. 化石的形成
• 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称为化石。 • 生物被保存成化石的条件: • 1、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容易形成化 石。 • 2、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氧化 腐烂或者被其他动物所吞食。 • 3、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在较长时间内经历一定的填充、置 换或升馏等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 填充:疏松多孔的贝壳、骨骼等被水溶液中的CaCO3、SiO2等所填 充。 • 置换:有机质体分子被CaCO3、SiO2等分子所代换。 • 升馏:植物叶子、昆虫的几丁质外壳中的氢、氧等成分挥发逸出, 最后保留下来碳质薄膜。
• N为母体同位素含量,D为子体同位素含 量,λ为该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常数。
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但能用于测定绝对地质年代的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适当的半衰期。一般说来,地质体的形成时间都比较久远。 因此,那些半衰期极短的放射性同位素是不适用的,必须采用其 半衰期与地质体形成距今时间幅度相当的放射性元素。 2.该同位素在岩石或矿物中要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将其分离出来并 加以定量测定。 3.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能保存。
2.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1. 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
• 地层: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形成的层状岩层。 • 地层层序律:地层未经强烈的构造变动而倒转或位 移时,保持着正常的顺序,即先形成的地层在下, 后形成的地层在上,称为地层层序律。 • 生物层序律: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 发展的,生物演化既具有不可逆性,又具有阶段性。 所以一定种类和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 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 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
1cm
柯达叶化石高大乔木,晚石炭世至二叠纪繁盛。
1cm
银杏类叶化石,高大乔木,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繁盛。
1cm
羽杉 :松柏类叶化石,中生代繁盛。
被子植物
• 中华古果 • 最早的被 子植物。
被子植物叶化石
被子植物叶化石
硅 化 木
5亿年前
4亿年前
3亿年前
2亿年前
1亿年前
2-3百万年前
人 类 化 石
庞贝古城遗址
白垩纪(一亿四千五百万 年~六千五百万年前)的 人类脚印、手指化石和铁 锤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Glen Rose的帕拉克西河 (P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 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
• 左图:在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似人的脚印 • 右图:在1999年的干旱季节中拍下河床上人与三趾恐 龙的脚印清楚地交错而行,图片上通往人的站立处的 脚印为人的,向右边的则属三趾恐龙的。
地层柱状图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A 地层完整
B 地层缺失
三、地质年代
1. 相对地质年代 2. 绝对年代 3. 地质年表
1.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原则)
• 地层层序律 :根据叠加原理。(老地层在下, 新地层在上)利用波痕,层理,泥裂,雨痕 可判断岩层顶底。
• 生物层序律 :生物演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低级到高级的不可逆原则。利用生物群特征 确定岩层新老。 •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 :被切割的先形成, 切割者后形成。
白垩纪 侏罗纪 三迭纪
K J T P
137 195 230 285
70 58 35 55
显 生 宙
早 古 生 代 Pz
二迭纪
石炭纪
C
350
65
泥盆纪
D
400
50
晚 古 生 代 Pz
志留纪 奥陶纪
S O
440 500
40 60
寒武纪
£
570
70
隐
元古代
没有国际性的划分
2400
1830
二、地层
1. 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
原理:
• 放射性元素衰变后成为稳定元素;如:铀(238) =铅(206)+8氦(4)。 • 衰变具固定的半衰期(年);衰变速度不受外 界影响。 • 矿物为测定对象。
• 氦核 • 电子 • 能量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U-238衰变成Pb-206的过程
• 其计算公式如下:t=1/λln(1+D/N)
• 本世纪初期核子物理学的先驱者们发现了某些 元素的放射性以后,地质学家们就开始利用放 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 • 这就是绝对地质年代测定法,又叫作作同位素 测年法,国外则称为同位素钟。 •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每种放射性同位素有其固定 的衰变常数,只要分别测定岩石中矿物所含的 放射性同位素(母体)及其蜕变产物(子体)的含 量,就可以计算出该矿物形成至今的实际年龄, 即该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如果该矿物是岩石形 成时所生成的,那么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就可以 代表该岩石的绝对地质年代。
2. 化石的研究意义
• 确定地质年代。
• 研究生物演化规律。
• 建立地质年表进行地层对比。 • 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
3. 常见(古生物) 化石
(1) 古无脊椎动物 (2) 古脊椎动物 (3) 古植物
(1) 古无脊椎动物
• • • • • • • • 蜓类 珊瑚 双壳类 头足类 三叶虫 腕足类 笔石 腹足类
恐龙复原图
满洲龟
中生代白垩纪海底复原图
鸟类
恒温、飞翔高等脊椎动物(新生代)
始祖鸟复原图
始祖鸟化石
猛 犸 象 化 石 ( 第 四 纪 冰 期 )
哺乳类
• 胎生高等 脊椎动物。 • 新生代繁 盛。
猛犸象复原图
(3) 古植物
• • • •
叠层石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叠层石
• 隐藻遗 迹化石。 • 具叠层 构造。 • 中、新 元古代 繁盛。
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判断地层 层序
干裂、波痕 层理
斜层理
递变
大峡谷中的地层分布
2.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 地层的划分:是依据地层的某种特征或属性, 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将地层剖面划分为不同 类型、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 • 地层的对比:是依据地区的特征或属性,对不 同地区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研究,论征这些地 层单位在特征和地层位置上的对应和相当关系。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宙
代 新 生 代 Kz 中 生 代 Mz
来自百度文库
纪 第四纪 第三纪
符号 Q R
开始时 间 2.5 67
持续时 间 至今 64.5
生物发展阶段 本纪初期人类祖先出现。 植物和动物逐渐接近现代。早第三纪大型有孔虫(货币虫类 等)繁荣。硅藻茂盛。哺乳类繁荣。 本纪后期,被子植物大量发展。有孔虫兴盛。菊石和箭石渐 趋绝迹。爬行类至后期急剧减少。 真蕨、苏铁、银杏和松柏类等繁荣。箭石和菊石兴盛。巨大 的爬行类(恐龙)发展。鸟类出现。 裸子植物进一步发展。腕足类减少。菊石和瓣鳃类发育。迷 齿类绝迹。爬行类发展。哺乳类出现。 至晚期,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趋于衰落,裸 子植物如松柏类等开始发展。菊石、腕足类等继续发展。 本纪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蜒类绝灭。 真蕨、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大量繁荣。笔石 衰亡。珊瑚、蜒类、腕足类很多。两栖类进一步发展。 爬行类出现。 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以后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 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出现。昆虫和原始两栖类 (迷齿类)最初发现。鱼类发展。至晚期,无颌类趋于 绝灭。 在末期,裸蕨类开始出现。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 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至晚期,原始鱼类出现。 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头足类、 腕足类、棘皮动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 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发育。 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与元古代化石相比,若干门类无脊 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突发性”开始繁荣。低等腕足 类、古杯动物等发育。 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至末期,无脊椎动物出现。
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D) 母体同位素 (N) 半衰期 衰变常数(λ )
U238 U235 Th232 Rb87 K40 C14
Pb206 Pb207 Pb208 Sr87 Ar40 N14
4.468×109年 7.O4×108年 1.40×1010年 4.9×1010年 1.28×109年 5730年
• 标准化石:能够用来确定特定地层时代 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标准化石具有演 化快,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明显的4大 特点。
鱼 化 石 及 化 石 的 形 成 过 程
植物化石
腕足类化石
二叠纪森林复原图
•
中生代的恐龙
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
新生代的鱼化石
植物化石
硅化木
植物叶化石
琥珀
人 类 足 迹 化 石 ( 存 于 火 山 灰 中 )
• 双壳类 •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 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双壳类是 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 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 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出 现于寒武纪初,地史上有四个繁盛期:O(奥陶纪) __S(志留纪)早期。 D(泥盆纪)淡水型出现, 海 生的继续繁盛.。中生代为取代期,海生的取代腕足类 的地位。始新世至现代,为本类的全盛期。其生活环 境: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 为寄生(内寄蛤ntovalva、恋蛤Peregrinamor等),主 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一 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 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
现代叠层石
蕨类植物
• 鳞木是石松类 的高大木本乔 木。 • 高达40m,直径 2m,主要造煤 植物。 • 石炭纪、二叠 纪繁盛。
cm
芦木
• 楔叶类高 大乔木。 • 石炭纪至 二叠纪繁 盛。
轮叶 Annularia:楔叶类枝叶化石
裸子植物
• 苏铁类叶 部化石。 • 大型羽状 复叶。 • 中生代繁 盛。 cm
• 蜓目 • 蜓属于原生动物门有孔虫亚纲,是已经绝灭的 海生动物,分布于石炭纪、二叠纪。壳多为钙 质,外形呈凸镜形、纺缍形、圆球形或圆柱形 等。有孔虫大多数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 区,其生活方式以底栖移动为主,也有营浮游 生活。浮游有孔虫壳体及房室大多数膨大并呈 半球状、近球状或球状。
• 珊瑚纲 • 珊瑚为海生的腔肠动物,现代的珊瑚不论单体 或群体的都营底栖固着生活,主要富集在温暖 的浅海环境。群体珊瑚大量繁殖可以形成大规 模的珊瑚礁,现代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温度 25—29℃,水深28米以内的浅海中。古代珊瑚 化石大部分保存在浅海相沉积中,常与典型浅 海生物伴生,其生活习性可能与现代珊瑚相似。
1.55×10-10/年 9.84×10-10/年 0.495×10-10/年 0.141×10-10/年 0.541×10-9/年 1.21×10-4/年
• 笔石 • 笔石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群体动物。 其外骨骼呈简单或复杂的细枝状,因保 存的化石象是用笔在岩层面上所书写的 象形字而得名。
• 三叶虫纲 • 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绝灭的一个纲, 仅在古生代的海洋中生活。身体扁平, 背侧被以坚固的甲壳,腹侧为柔软的腹 膜和附肢,背甲两条背沟纵分为一个轴 叶和两个肋叶,自前而后又横分为头部, 胸部,尾部。
• 腕足动物门 • 腕足动物是海生的底栖动物,全为单体,都有 两瓣外壳。软体有两个旋卷的腕,司呼吸及捕 食之用。软体被两个几丁磷灰质或钙质外壳所 包围,化石多仅保存外壳,其轮廓有各种形状, 一般壳的长宽约50毫米左右,两壳大小不等, 但每一壳左右对称。大多数生活在温暖的浅海 环境,营底栖固着生活。
六射珊瑚断面
美丽的现代珊瑚
菊石化石
菊石类化石
三叶虫
• 浅海底栖、游 泳节肢动物。 • 个体一般长数 厘米。 • 由头甲、胸甲 和尾甲组成。 • 寒武纪、奥陶 纪繁盛。
寒武纪三叶虫化石
(2) 古脊椎动物
• • • • •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鱼类
• 水生脊椎动物。 • 泥盆纪繁盛直至现代。
地层新老关系的确定
风成砂丘岩层的交错层理
层面构造
现代干裂
页岩中的干裂
对 称 波 痕 的 形 成 不 对 称 波 痕 的 形 成
• •
根据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判断新老关系
2. 绝对年代(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相对地质年代只能说明各种岩石、地层的 相对新老关系,而不能确定某种岩石或岩层形 成距今的年龄。 那些尚未发现化石的古老地层和不含化石 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其相对地质年代也难以确 定。因此,早在上一世纪,人们就开始探索如 何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
地质年代
一、 化石
二、 地层 三、 地质年代
一 、化石
1. 化石的形成 2. 化石的研究意义 3. 常见化石
1. 化石的形成
• 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称为化石。 • 生物被保存成化石的条件: • 1、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容易形成化 石。 • 2、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氧化 腐烂或者被其他动物所吞食。 • 3、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在较长时间内经历一定的填充、置 换或升馏等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 填充:疏松多孔的贝壳、骨骼等被水溶液中的CaCO3、SiO2等所填 充。 • 置换:有机质体分子被CaCO3、SiO2等分子所代换。 • 升馏:植物叶子、昆虫的几丁质外壳中的氢、氧等成分挥发逸出, 最后保留下来碳质薄膜。
• N为母体同位素含量,D为子体同位素含 量,λ为该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常数。
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很多,但能用于测定绝对地质年代的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适当的半衰期。一般说来,地质体的形成时间都比较久远。 因此,那些半衰期极短的放射性同位素是不适用的,必须采用其 半衰期与地质体形成距今时间幅度相当的放射性元素。 2.该同位素在岩石或矿物中要有足够的含量,可以将其分离出来并 加以定量测定。 3.其子体同位素易于富集并能保存。
2.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1. 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
• 地层: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形成的层状岩层。 • 地层层序律:地层未经强烈的构造变动而倒转或位 移时,保持着正常的顺序,即先形成的地层在下, 后形成的地层在上,称为地层层序律。 • 生物层序律: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 发展的,生物演化既具有不可逆性,又具有阶段性。 所以一定种类和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 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 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
1cm
柯达叶化石高大乔木,晚石炭世至二叠纪繁盛。
1cm
银杏类叶化石,高大乔木,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繁盛。
1cm
羽杉 :松柏类叶化石,中生代繁盛。
被子植物
• 中华古果 • 最早的被 子植物。
被子植物叶化石
被子植物叶化石
硅 化 木
5亿年前
4亿年前
3亿年前
2亿年前
1亿年前
2-3百万年前
人 类 化 石
庞贝古城遗址
白垩纪(一亿四千五百万 年~六千五百万年前)的 人类脚印、手指化石和铁 锤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Glen Rose的帕拉克西河 (P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 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
• 左图:在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似人的脚印 • 右图:在1999年的干旱季节中拍下河床上人与三趾恐 龙的脚印清楚地交错而行,图片上通往人的站立处的 脚印为人的,向右边的则属三趾恐龙的。
地层柱状图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A 地层完整
B 地层缺失
三、地质年代
1. 相对地质年代 2. 绝对年代 3. 地质年表
1.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原则)
• 地层层序律 :根据叠加原理。(老地层在下, 新地层在上)利用波痕,层理,泥裂,雨痕 可判断岩层顶底。
• 生物层序律 :生物演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低级到高级的不可逆原则。利用生物群特征 确定岩层新老。 •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 :被切割的先形成, 切割者后形成。
白垩纪 侏罗纪 三迭纪
K J T P
137 195 230 285
70 58 35 55
显 生 宙
早 古 生 代 Pz
二迭纪
石炭纪
C
350
65
泥盆纪
D
400
50
晚 古 生 代 Pz
志留纪 奥陶纪
S O
440 500
40 60
寒武纪
£
570
70
隐
元古代
没有国际性的划分
2400
1830
二、地层
1. 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
原理:
• 放射性元素衰变后成为稳定元素;如:铀(238) =铅(206)+8氦(4)。 • 衰变具固定的半衰期(年);衰变速度不受外 界影响。 • 矿物为测定对象。
• 氦核 • 电子 • 能量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U-238衰变成Pb-206的过程
• 其计算公式如下:t=1/λln(1+D/N)
• 本世纪初期核子物理学的先驱者们发现了某些 元素的放射性以后,地质学家们就开始利用放 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 • 这就是绝对地质年代测定法,又叫作作同位素 测年法,国外则称为同位素钟。 • 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每种放射性同位素有其固定 的衰变常数,只要分别测定岩石中矿物所含的 放射性同位素(母体)及其蜕变产物(子体)的含 量,就可以计算出该矿物形成至今的实际年龄, 即该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如果该矿物是岩石形 成时所生成的,那么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就可以 代表该岩石的绝对地质年代。
2. 化石的研究意义
• 确定地质年代。
• 研究生物演化规律。
• 建立地质年表进行地层对比。 • 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
3. 常见(古生物) 化石
(1) 古无脊椎动物 (2) 古脊椎动物 (3) 古植物
(1) 古无脊椎动物
• • • • • • • • 蜓类 珊瑚 双壳类 头足类 三叶虫 腕足类 笔石 腹足类
恐龙复原图
满洲龟
中生代白垩纪海底复原图
鸟类
恒温、飞翔高等脊椎动物(新生代)
始祖鸟复原图
始祖鸟化石
猛 犸 象 化 石 ( 第 四 纪 冰 期 )
哺乳类
• 胎生高等 脊椎动物。 • 新生代繁 盛。
猛犸象复原图
(3) 古植物
• • • •
叠层石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叠层石
• 隐藻遗 迹化石。 • 具叠层 构造。 • 中、新 元古代 繁盛。
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判断地层 层序
干裂、波痕 层理
斜层理
递变
大峡谷中的地层分布
2.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 地层的划分:是依据地层的某种特征或属性, 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将地层剖面划分为不同 类型、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 • 地层的对比:是依据地区的特征或属性,对不 同地区的地层单位进行比较研究,论征这些地 层单位在特征和地层位置上的对应和相当关系。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宙
代 新 生 代 Kz 中 生 代 Mz
来自百度文库
纪 第四纪 第三纪
符号 Q R
开始时 间 2.5 67
持续时 间 至今 64.5
生物发展阶段 本纪初期人类祖先出现。 植物和动物逐渐接近现代。早第三纪大型有孔虫(货币虫类 等)繁荣。硅藻茂盛。哺乳类繁荣。 本纪后期,被子植物大量发展。有孔虫兴盛。菊石和箭石渐 趋绝迹。爬行类至后期急剧减少。 真蕨、苏铁、银杏和松柏类等繁荣。箭石和菊石兴盛。巨大 的爬行类(恐龙)发展。鸟类出现。 裸子植物进一步发展。腕足类减少。菊石和瓣鳃类发育。迷 齿类绝迹。爬行类发展。哺乳类出现。 至晚期,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趋于衰落,裸 子植物如松柏类等开始发展。菊石、腕足类等继续发展。 本纪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蜒类绝灭。 真蕨、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大量繁荣。笔石 衰亡。珊瑚、蜒类、腕足类很多。两栖类进一步发展。 爬行类出现。 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以后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 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出现。昆虫和原始两栖类 (迷齿类)最初发现。鱼类发展。至晚期,无颌类趋于 绝灭。 在末期,裸蕨类开始出现。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 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至晚期,原始鱼类出现。 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头足类、 腕足类、棘皮动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 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发育。 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与元古代化石相比,若干门类无脊 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突发性”开始繁荣。低等腕足 类、古杯动物等发育。 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至末期,无脊椎动物出现。
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D) 母体同位素 (N) 半衰期 衰变常数(λ )
U238 U235 Th232 Rb87 K40 C14
Pb206 Pb207 Pb208 Sr87 Ar40 N14
4.468×109年 7.O4×108年 1.40×1010年 4.9×1010年 1.28×109年 5730年
• 标准化石:能够用来确定特定地层时代 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标准化石具有演 化快,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明显的4大 特点。
鱼 化 石 及 化 石 的 形 成 过 程
植物化石
腕足类化石
二叠纪森林复原图
•
中生代的恐龙
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
新生代的鱼化石
植物化石
硅化木
植物叶化石
琥珀
人 类 足 迹 化 石 ( 存 于 火 山 灰 中 )
• 双壳类 •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 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双壳类是 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 分布很广,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 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出 现于寒武纪初,地史上有四个繁盛期:O(奥陶纪) __S(志留纪)早期。 D(泥盆纪)淡水型出现, 海 生的继续繁盛.。中生代为取代期,海生的取代腕足类 的地位。始新世至现代,为本类的全盛期。其生活环 境: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 为寄生(内寄蛤ntovalva、恋蛤Peregrinamor等),主 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一 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 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
现代叠层石
蕨类植物
• 鳞木是石松类 的高大木本乔 木。 • 高达40m,直径 2m,主要造煤 植物。 • 石炭纪、二叠 纪繁盛。
cm
芦木
• 楔叶类高 大乔木。 • 石炭纪至 二叠纪繁 盛。
轮叶 Annularia:楔叶类枝叶化石
裸子植物
• 苏铁类叶 部化石。 • 大型羽状 复叶。 • 中生代繁 盛。 cm
• 蜓目 • 蜓属于原生动物门有孔虫亚纲,是已经绝灭的 海生动物,分布于石炭纪、二叠纪。壳多为钙 质,外形呈凸镜形、纺缍形、圆球形或圆柱形 等。有孔虫大多数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 区,其生活方式以底栖移动为主,也有营浮游 生活。浮游有孔虫壳体及房室大多数膨大并呈 半球状、近球状或球状。
• 珊瑚纲 • 珊瑚为海生的腔肠动物,现代的珊瑚不论单体 或群体的都营底栖固着生活,主要富集在温暖 的浅海环境。群体珊瑚大量繁殖可以形成大规 模的珊瑚礁,现代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温度 25—29℃,水深28米以内的浅海中。古代珊瑚 化石大部分保存在浅海相沉积中,常与典型浅 海生物伴生,其生活习性可能与现代珊瑚相似。
1.55×10-10/年 9.84×10-10/年 0.495×10-10/年 0.141×10-10/年 0.541×10-9/年 1.21×10-4/年
• 笔石 • 笔石是一类已经绝灭的海生群体动物。 其外骨骼呈简单或复杂的细枝状,因保 存的化石象是用笔在岩层面上所书写的 象形字而得名。
• 三叶虫纲 • 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绝灭的一个纲, 仅在古生代的海洋中生活。身体扁平, 背侧被以坚固的甲壳,腹侧为柔软的腹 膜和附肢,背甲两条背沟纵分为一个轴 叶和两个肋叶,自前而后又横分为头部, 胸部,尾部。
• 腕足动物门 • 腕足动物是海生的底栖动物,全为单体,都有 两瓣外壳。软体有两个旋卷的腕,司呼吸及捕 食之用。软体被两个几丁磷灰质或钙质外壳所 包围,化石多仅保存外壳,其轮廓有各种形状, 一般壳的长宽约50毫米左右,两壳大小不等, 但每一壳左右对称。大多数生活在温暖的浅海 环境,营底栖固着生活。
六射珊瑚断面
美丽的现代珊瑚
菊石化石
菊石类化石
三叶虫
• 浅海底栖、游 泳节肢动物。 • 个体一般长数 厘米。 • 由头甲、胸甲 和尾甲组成。 • 寒武纪、奥陶 纪繁盛。
寒武纪三叶虫化石
(2) 古脊椎动物
• • • • •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鱼类
• 水生脊椎动物。 • 泥盆纪繁盛直至现代。
地层新老关系的确定
风成砂丘岩层的交错层理
层面构造
现代干裂
页岩中的干裂
对 称 波 痕 的 形 成 不 对 称 波 痕 的 形 成
• •
根据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判断新老关系
2. 绝对年代(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相对地质年代只能说明各种岩石、地层的 相对新老关系,而不能确定某种岩石或岩层形 成距今的年龄。 那些尚未发现化石的古老地层和不含化石 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其相对地质年代也难以确 定。因此,早在上一世纪,人们就开始探索如 何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