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备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入外交部:半年求职尘埃落定,一路回首感慨万千
2010年4月6日上午,外交部办公大楼一层新闻发布厅里,2010年外交部新录公务员有序地办理着三方协议的签约手续,我荣幸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队伍中的一员。至此,自2009年9月开始,我持续了大半年的求职工作划上句号。同时,为期二十年的求学生涯也划上了句号。而人生,则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建国门起始,北京市高级法院、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司法部、外交部、文化部等市直机关、中央部委比邻而居,及至朝阳门,庄严肃穆的外交部办公大楼就坐落于此。曾无数次坐44路环线车经过这里,也无数次被它的威严和神圣震撼着。
求学多年,一直混迹于学校,未曾想过走入社会的情形。高中大大咧咧,本科懵懵懂懂,研一浑浑噩噩,研二忙忙碌碌,研三迷迷茫茫。学习是乐趣,也是负担,是任务,也是动力,就在这样的跌跌撞撞中,突然发现,必须面临着未来的人生抉择了。
直到2009年9月份,当我还沉浸在写稿、投稿、接到编辑用稿电话、发表论文的学术创作快感中时,发现身遍的同学早已投入公务员考试的备战,掐指一算,发现离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时间不足三个月。于是赶紧停止了手头尚未完成的几篇论文,买了一套盗版公考辅导书(作为法律学子,本不应支持盗版,但无奈穷书生囊中羞涩,盗版书的低廉价格诱惑巨大)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公生活。由于以前从未考过公务员,对公务员考什么、怎么考可谓是一无所知。于是在正式复习前,去听了几场公考的免费公益讲座(这就是处在学院路的优势,各大辅导机构均会在此开坛讲课,“免费的午餐”也会纷至沓来),在QZZN论坛上打印了一堆别人写的考公心得,有经验、有教训,以便自己全面了解、有备而战。
经过一个月的复习,在了解了公考的方式、题型和自己的实力后,开始了公考报名。报名是一个非常犯难的阶段,随着录用“有工作经验公务员”政策的稳定,招收应届毕业生的职位越来越少。天天盯在电脑前,望网兴叹,对口的最高院、最高检、司法部、中纪委或者不招人,或者要求工作经验,或者限制专业背景。经过再三比较、综合权衡,选择了外交部的地区业务司职位,该职位不限专业、不限年龄、不限工作经验、不限政治面貌、不限学历,因此报考人数也是蹭蹭上涨,将近6000人报名。
有人说,国家公务员都是百里挑一,考上的可能性与被雷劈中的几率差不多,把它当做北京公务员的热身准备即可。我不这么认为,我始终坚信一个理念,不管是什么考试、何种挑战,都要把它当做你人生里的最终测验,要全力以赴地为之拼搏,否则,你拿它当实验,它就会拿你当儿戏。因此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复习计划,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轨迹:上午做行测,下午写申论,晚上总结和反思。在法大,学生考公的热情和学校的学习条件形成巨大反差。学校硬件设施落后,自习空间拥挤,还经常被各种会议挤占,但我硬是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坚持在同一个自习室驻扎了下来,把占座当成一种习惯,用这种习惯来寻求学习的动力和耐力,以保证学习阶段的连续性。就这样,到考前我已将国考、各地省考近几年的真题全部做过,准确率也达到一个较为乐观的水平。
11月29日上战场,考试地点在望京,不算近,坐公交将近一个小时到达。那天我早早地了起了床,和几个研二的同学奔赴过去。现在就业形势不好,研二同学找工作的积极性一点不比我们研三的差。上午考行测,发挥一般,临场过于紧张,加上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勉强做完。中午找了附近商场的一家意大利面馆,匆匆扒了几口饭就赶紧趴在桌上午休,不一会,面馆里已趴满了睡觉的考生,服务生咄咄称奇,以为食物中毒,导致客人吃完饭后纷纷倒下。下午考申论时已颇为顺畅,对于写作我历来不怵,于是乎,大笔一挥,运指如飞,排比对偶交替使用,政治术语穿插其中,顺利答完。
1月12日查到成绩,让我大跌眼镜,行测过70,远超乎我想象,申论竟然不足50,远低于我预测。进入面试。本以为初试成绩出来后应有一段时间准备复试,结果第二天接到外交部干部司的电话,通知1月16日开始为期四天的复试。当即差点昏厥:只有三天的复试准备时间,却要用来准备中文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听力、英语口语、中文面试等数项内容,外交部的复试内容在中央机关中是最多的。高压之下出勇夫。我到图书馆借来厚厚的一堆外交学、国际政治理论书籍、时事政治类书籍、英语语法类书籍、托福雅思听力类材料,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恶补”生涯。
这三天,我时刻都戴着MP3,不管是看书、吃饭还是睡觉,为的是就是让自己在英语的语境中迅速熟悉,进入状态,以应对英语类考试。本科的哲学背景也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使我掌握了如何从大堆的资料中迅速提炼出有用的知识点,三天里我奇迹般地看了十几本书,进行了大量的强化记忆,以应对中文类考试。
1月16日早晨,我来到外交部部属院校外交学院。曾多次来过这里,对路线、地点驾轻就熟。上午考英语笔试,落座后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看了看我周围的考生,两个北大,一个清华,两个北外,两个人大。开考前,我
右边的北外GG还从容地拿着一本厚厚地大工具书在看,后面的北大MM也在看着英文杂志。知道遇上了劲敌,没办法,硬着头皮上了。上午考英语笔试,难度和考研英语差不多,好在英语功底还算扎实,加上考前狂看了十七大报告的英文版,感觉做题颇为顺利,最后一道作文也洋洋洒洒地写了两页。然后是心理测验,两百多道选择题,即看即答,陷阱颇多,以考察待人处事的基本能力和心理素质。下午考听力,放了一段不知是希拉里还是赖斯的演讲,通过技术处理,加上了嘈杂的背景音进行干扰。三天的英语狂听没有白练,进入状态后迅速地把演讲的中文意思写了下来。
1月17日上午考中文笔试,其实就是再考一次行测和申论,只不过合了一张卷而已。考察的知识面较广较深,难度大于国考。平时我喜欢看书,观察细节,没想到这时也派上了用场,做到了“十拿八稳”甚至“十拿九稳”。这时才感到考试不仅是考复习成果,更是考平时功夫。申论也写得顺畅,体系大气,用词华丽。下午考英语口语,来自翻译室的高级翻译担任考官,一开场,他们流利的口语就震住了我。我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着读英语,久而久之,这个习惯促进了我发音的字正腔圆。也许正是这点帮助了我,口试的过程中考官一连用了三个“very good”表示赞赏。
1月18日上午是中文面试。七个考官一字排开,由大使、公使、参赞以及干部司、监察司的官员组成。感谢我这半年参加的“刑司杯”论文竞赛、“学术新人”、“校长奖学金”等各项赛事的答辩,给了我充分的演战机会,使我在把握声调语速、仪态举止、敏捷反应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并充分运用于面试中。从考官的频频点头和赞许眼神中,我已感到,这至少不是一次失败的面试。
随着体检、政审、公示、签约的结束,我的求职工作告一段落。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得来的,如果这也算成功的话。也没有谁敢保证自己一击即中、唾手可得,我也不例外,在备考国家公务员期间,为了给自己留后路,我也准备了其它一些方面的求职
完善细节、推销自我:在公考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几条经验
博主按:北京市公务员面试即将开始,学校组织了多场公务员面试讲座,进行了数场模拟面试,我也受邀参加了一些经验交流活动,以下是在某次经验交流中的寥寥数语,希望能对同学们的面试有所裨益。需要说明的是,经验始终是别人的经验,职位始终是别人的职位,考生应当结合自己的个人性格、职位特征,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经验,既不要盲目抵触,也不要全盘吸收,以发挥出个人的特色优势,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赢得面试的成功。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在细节中推销自我,打造一张与众不同的个人名片”。对面试的认识上,我们应当牢固树立以下两个观念:一是面试很重要,重要性绝不亚于笔试,笔试名列前茅被淘汰者大有人在,笔试排名倒数翻盘的现象也不胜枚举;二是面试应当与众不同,令考官印象深刻。随着各大辅导班对面试研究的深入,问题的回答越来越套路化,考生的表现越来越趋同化,而面试的竞争却越来越白热化。面试中的表现既要中规中矩、新意迭出,而又不能过于标新立异、大唱反调,如何把握好这样的度,在1比3甚至1比5的面试中脱颖而出,我认为应当在细节上下功夫。下面我就按照面试的流程强调以下几个细节。
一、仪表
中国有句古话,第一印象印死人,面试的打分具有主观性,在仪表这样第一印象的接触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