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唐代的“孝治”体现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传统文化在唐代的“孝治”体现意义

作者:杨学慧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7期

摘要:唐朝统治者坚持“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通过强化孝道教育、表彰民间孝行、践行养老尊老、以孝为标准选拨人才、用法律维护孝道等措施,以孝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唐代之所以推行孝治,对当今也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唐代;孝道;孝治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7-0292-01

孝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秦汉以来,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历代统治者都把“孝治”作为治国之道积极加以推行,把尊奉孝道作为提升社会道德、维系政权统治的重要手段。

1.唐代推行“孝治”的主要手段

1.1 化孝道教育

《孝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心即是在家行孝,对国尽忠,事亲孝就能事君忠,由修身治家便可推及治国为政的“以孝治天下”的观念。从汉代以来,《孝经》便是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理论基础。唐代统治者为了提倡孝道,对《孝经》特别重视。唐玄宗在《孝经注序》中说:“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于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唐玄宗以帝王之尊身份专门对《孝经》作注,并通过国家行政手段将其所注《孝经》立为官学、颁布天下,令民间每户必备。

1.2 表彰民间孝行

李唐建国不久,唐高祖李渊即开有唐代族孝之风,于武德年间颁发《族表孝友诏》,对孝民王世贵、宋兴贵等人“并族表门间,镯免课役,布告天下,使明知之”。即使历经安史之乱这样的巨大动乱,唐的统治者也没有对弘扬孝道、以孝德教化民众的施政原则有所变更,直到唐朝灭亡前夕才因国力衰微减少了对于孝行的表彰。

唐王朝对于奉行孝道的个人和家庭的表彰主要有旌表门户、免除课役、授予官爵、树碑立传、建祠祭祀等不同的方式,以此树立道模、推行教化。在皇权政治下,旌表意味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对被表彰者的高度评价和特殊表彰,其行为模式便必然为社会所认同和推崇,其孝行也将成为社会各阶层竞相效仿学习的对象。

1.3践行养老尊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