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线条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中线条的运用

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中国画线条的艺术形式美,及其对艺术作品起到的重大作用,充分地表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特色和审美意识特征,是宝贵的民族遗产。

一、古代善用线条的名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顾恺之,以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运浮空、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的境地。他用线条

传神、传情,似乎有途径可寻,可是以当时那种描法营造画面的气氛、气势,表现复杂的内容、庞大的场面,展示精巧美而又变化无穷的法度,就力不从心了。

陆探微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概括。“从精利润媚”的实质性评价来看,陆探微的线条是刚柔相济的,节奏分寸掌握得当,笔到意存,起伏高低,宛转曲折,尽在一笔之中。古人用春蚕吐丝作为这种细线条的比喻,简直妙不可言。可以说,陆探微的探索没有冲破限制,却达到了限制中的极限。

二、线条用法介绍

中国绘画上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说法,表面上形象地说明了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实际上通过风格的比较,点明了线条的功能及由此引发的美学层次上的问题。前者豪壮,后者文静;前者放逸,后者严谨;前者疏朗,后者缜密;前者宽厚,后者瘦劲。这种种不同,都表现出绘画线条的活力。简言之,是描和写的区别,是单纯表现外形和兼领传达内心的区别。从北齐的曹仲达到盛唐的吴道子,期间人物画的发展,在线条的运用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曹仲达显然奉行顾恺之的线条,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紧窄”,其所谓曹衣出水。拿“曹衣出水”和顾的“紧劲连绵”对照,是合辙的。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顺史叙述,笔线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辨,他称顾恺之的传人陆探微作的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所谓“一笔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宋人郭若虚在《国画见闻志》里记述:“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无适一篇之文、一物之像,而能一笔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