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生产率管理概述(PDF 36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生产设备和工作地按产品加工装配的工艺 路线顺序排列;
在这个区域内完成产品或零部件的全部或大部 分工艺。
A齿轮生产线

车床

车床
磨床

装 滚床
热处理

车床
滚床 磨床

B齿轮生产线
2013-4-16
1
14
基础工业工程解决的问题:
(1)最佳作业方法的问题 (2)最佳作业方法的标准化及劳动定额问题 (3)与最佳作业方法相关的生产场所布置、物 流路线设计、工具设计等问题 (4)工作设计问题 (5)现场管理问题
多要素生产率(Multifactor productivity):一种 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几种要素的实际投入量 之比,它表明几种要素的综合使用效率。
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Total productivity): 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部生产要素的真实投入量 之比。
按生产要素的种类划分生产率的种类
化工、炼油、造纸、水泥
3、按组织生产 的特点分
备货型 订货型
4、按工作地 专业化程度分
单件生产 成批生产 大量生产
1)大量生产
工作地固定地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很 高。便于采用流水生产,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成本 低,但缺少灵活性。
2)成批生产
指工作地轮换地加工成批零件,一批相同的零件加工 完以后,调整设备,再加工另一批零件。产量低、品 种多、需要工人掌握较多的技术和技能,效率较大量 生产低。
流水线型生产
指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 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 组织方式。 基本特征: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 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平衡或成比例 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3)单件和小批量生产
工作地经常变动地完成很不固定的工作的生 产,同一产品只生产一件或数件,工作地专 业化程度很低。产量很低,多根据用户要求 生产,虽然,具有灵活性,但效率低。成本 高,多采用通用型设备。
生产率指数=
测定期产出量/测定期投入量 基准期产出量/基准期投入量
例3-1 一个5人作业小组,在一个月里生产了500个单位 量的产品,所花的劳力为880个单位(这里采用的单位是 小时:5人×22日/月×8小时/日=880人·时/月)。

生产率
500单位产出 5个工人
100
(单位产品/人·月)
运用“5M1E”达成“Q、C、D”的活动 — 生产
二、生产运作类型
1、从管理角度分 2、按工艺特性分
制造性生产
服务性生产 加工装配型 流程型
加工装配型生产:产品由零部件组合装配而成, 零部件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分别制造,加工过程呈 相对独立状态,物料运动呈离散状态。
机床、汽车、计算机
流程型生产:生产过程中物料是均匀、连续地按 一定工艺顺序运动的。
生产率测评的种类 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 生产率评价的基本方法
1.生产率测评的种类
静态生产率
单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
多要素生产率
动态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测定方式 生产要素的数量
劳动生产率
资本生产率 材料生产率 能源生产率 外汇生产率
生产要素的种 类
按测定方式划分生产率种类
静态生产率(Static Productivity)
即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 与投入量之比,即一个测定 期的绝对生产率。
动态生产率指数
一个时期(测量期)的静 态生产率与以前某个时期
(Dynamic
(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相除
productivity Index) 得到的商,能反映不同时期
生产率的变化。
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划分生产率种类
单要素生产率(Partial-factor productivity): 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一种给定要素的实 际投入量之比。
劳动 生产率 资本 生产率 原材料 生产率
能源 生产率 直接劳动成 本生产率
用劳动工时作为总投入计算的生产率。
用折旧费或者固定资产帐面值作为生产率公 式中的分母计算的生产率。 以投入原材料的重量或者价值作为生产率公 式中的分母计算的生产率。 用能源的一项要素(通常以KW为单位)作为 投入来计算的生产率。 资源投入用直接劳动总成本表示的生产率。
组织生产过程的两个主要原则
工艺专业化原则: 将完成相同工艺或工作的设备和工人布置在一
个区域内。 在此区域内对不同产品和零部件的某一相同或
相似工艺进行加工。
车间门
锯床组 包装组 车间门
车床组
磨床组 热处理
滚齿组
2013-4-16
1
12
对象(产品)专业化原则:
将加工某种产品或完成某种服务所需的设备和 工人布置在一个区域内;
第2章 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企业生产系统的组成以及典型的生产运作 管理类型。
2.了解生产率的含义,掌握生产率测定与管理的 基本方法。
4.明确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方法,特别是运用工业 工程方法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
☆教学内容
2.1 企业生产运作 2.2 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
2.1 企业生产运作
一、生产系统
生产要素 人财物
投入
产出
转换
生产的财富 产品 服务
生产率=产出/投入 技术
图2-1 生产系统
管理
生产的本质
运用材料(Material)、机械设备(Machine)、人(Man)、 结合作业方法(Method),使用相关检测手段(Measure), 在适宜的环境(Environment)下,达成品质(Quality)、 成本(Cost)、交期(Delivery),谓之生产。
生产系统运作结果分类
狭义生产率
只考虑直接的资源(要素)投入产出 结果的各种要素生产率。
广义生产率 指生产系统从投入到产出转换过程的
总绩效或效能。
效益或效果 质量 获利能力 创新
效率 生产率 工作生活质量
2.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
静态生产率
生产率=
测定期内总产出量 测定期内要素总投入量
动态生产率指数:两个不同时期生产率的比值
2.2 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
一、生产率 二、生产率管理与测定 三、生产率的提高
一、生产率
投入(I) 人力、设备、 设施、材料、 信息、能源等
系统 转换过程
生产率 O/I
产出(O)
产品 服务
衡量生产率主要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 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
二பைடு நூலகம்生产率管理与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