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翻译方法-----摘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的针对性
确定了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摘译的对象之后,还须考 虑“重要性”的衡量标准。就摘译活动而言,“内 容重 要性”的标准是动态的,以不同的视角为出发点, 选 定的内容可能不一样,可以说,摘译者(也许是某 个组织)采用的标准决定了翻译内容的取舍。如果 译者只是考虑原作的语篇内容结构,那么,那个客 观存在的内容核心就是摘译的对象。如果译者考虑 的是读者的特殊兴趣和目的,则摘译的对象不一定 是原作内容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是与读者最利 害攸关、迎合读者的兴趣而非知识诉求或者特殊目 的的部分。
一、摘译的定义
顾名思义,摘译是先摘后译的翻译变体活 动。“摘”的古义之一是“选取”,如李 贺《南园》诗云:“寻章摘句老雕虫,晓 月当帘挂玉弓。”这里的“寻章摘句”概 括了摘译活动中“摘”的基本内涵,“摘” 的对象可以是报刊中的一文,书中的一章, 文中的一段,段中的一句,句中的一词, 然后将其完整地翻译出来。
2. 摘译与节译
据《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3),“节译”的 “节” 意为“删减;剪裁”(p.307)。从删去原作某些部分的角 度 看,节译是删译;从保存原作某些部分的角度看,节译是摘 译。二者的共同点是摘译原作的精华,在第一时间以飧读者。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摘译量少,如新闻标题的摘译;节译 量大,如选取书中的一章或几章翻译。摘译的对象可以是相 对独立的语篇或者是语篇片段;节译一般是语篇片段。摘译 较为适合于科技文本的翻译;节译则更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 任何作品都不可能是字字珠玑,句句良言,必有可删者。有 学者就指出了我国长篇小说的半部杰作现象(黄忠顺 1994),认为前半部优于后半部,如《红楼梦》。因此,从 翻译是传播科技与文化精华的角度看,摘译与节译有着全译 无法比拟的优势。
6.摘译的原则
摘译,作为最基本的一种变译活动,怎么 摘,如何译,均有原则可循,并非可以随意 为之,否则,就蜕变为胡译、乱译。摘译的 总体原则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各取所需,有所为,有所不 为。具体说来,摘译的原则包括:内容的重 要性,选择的针对性,内容的简要性,结构 的整体性,翻译的客观性等。
译者不能为了传译原作的关键内容而将目光仅仅局、限于重 要的词句,还应注意词句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否则就会破坏 摘译文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同时,只有保存原作局部结构的 整体性才可能有翻译的客观性,反之亦然。德国功能派翻译 学者汉斯· 威密尔(Hans Vermeer)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 的的选择性行为。他主张译者要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 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 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见Christiane Nord《目的性行 为》出版前言,2001)。信息时代的知识摄取的一个变化趋 势是,定向性取代了全盘性;同时对知识传播的形式和速度 有了更高的要求。摘译有着全译无法替代的优势:节省时间 与摄取精华,因此成为开发国外信息的最便捷手段。
翻译的客观性
译者在选定翻译对象之后,应采用全译的策略,不能运用其 他变译方法,例如不能改变对象的宏观结构,不能改变原文 的写作风格,不能添加摘译者个人的观点。增减词语,词序 调整,都应是全译范畴之内的技巧,而不是变译范畴中那种 导致原文形式结构和思想内容产生质变的增词添句、顺序大 变动。摘译各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内 容的重要性决定了对原文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因为原文 总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甚至优劣并存,择优汰劣正是摘 译极其重要的前导性、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摘选要有针对 性;反之,选择有了针对性,就可以保证所选内容是原作最 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也保证了摘译工作本身的价值。内容的 简要性,结构的完整性和翻译的客观性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 内容的简要性不能与结构的完整性相抵触。
内容的简要性
选定摘译对象之后,译者可能会发现,原文个别词 句啰唆多余,因此译者在翻译前还可进行第二次摘 删的工作,以使主题变得更鲜明,文字更精炼,中 心更突出,尽可能地节省读者的阅读时间,使其能 一眼即可看出所需信息。 摘译中为了求“简”而进 行 的删词删句删段,在保存原作重要信息的前提下, 要注意译文语篇的词、句、段之间的逻辑衔接。摘 译与编译不同,一般不能增加衔接词句,要始终保 持原文的本来面目。如果摘删影响叙述的逻辑衔接 与连贯,即使此种摘删不涉及原文的重要内容,也 是不容许的。
二、摘译的技术问题
1.摘译文的标注问题 翻译实践中,摘译的标注方式多种多样,如“…摘 译”,“……(摘译)”,“据……摘译”,“摘 自……”, “……节译”,“节译自……”,“据……选译”。 “……删 译”等。实际上,“摘”与“选”同义,“节”与 “删”同义, 者与后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翻译行为。摘 文的标注可采用“原作标题+(摘译)”。这种标 注法
内容的重要性
任何文本,其内容都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 例如一篇文学作品,既有低潮,也有高潮;一部科 技文献,既有前人的研究成果(陈旧信息)介绍, 也有自己的推陈出新或者独创。这就要求译者要有 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很强的辨识能力。一 名合格的摘译者,要有一双慧眼,能从原作纷繁芜 杂的信息内容中准确抓住其核心,就像抓蛇要抓住 它的七寸一样。最重要、最新奇、最有价值的内 容,正是读者感兴趣的东西,也是摘译活动的出发 点和目的地。
摘译的关键是“摘”,因为它决定了摘译活动的意 义 和摘译文的价值。一般而言,“摘”即采撷原作精 华。 但“精华”的厘定标准是动态的。有时,在原作者 看 来或者从原作的信息结构看是精华的部分,译者不 一定认为是精华。同样,译者认为是精髓的东西, 读者不一定认为是精髓。“精华”的确定,要考虑 知 识信息的价值因素,时代政治因素,特别是读者的 审美取向、兴趣爱好和期待视野。一旦选取了对 象,就要按照全译的方式,将其完整地传译出来, 不容许再用变译策略对摘取对象进行加工。“摘”
参考文献
[1]黄忠廉. 翻译变体研究[M]. 北京:中国对 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2]邱久钦.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M]. 武汉: 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3. [3]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报告,就选取了其 中与中国密切相关的部分为翻译对象。此外,摘译 文读者对象的选择也直接影响摘译对象的确定。以 新技术发明文献的摘译为例,若是针对普通读者, 则着重于原文中有关该技术发明的作用与功能以及 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若是针对专门技术人员, 则着重于该技术发明的过程和结果。例如读者为 专业人员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国外塑料》在其征稿 简则中将摘译对象确定为原作的“技术关键和重要 数 据信息”。
第八讲:翻译方法之 摘译
关于摘译
德国功能派翻译学者汉斯· 威密尔(Hans Vermeer) 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选择性行为。他主张 译者要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 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 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见Christiane Nord 《目的性行为》出版前言,2001)。信息时代的 知识摄取的一个变化趋势是,定向性取代了全盘 性,同时对知识传播的形式和速度有了更高的要 求。摘译有着全译无法替代的优势——节省时间 与摄取精华,因此成为开发国外信息的最便捷手 段。
结果的整体性 摘译文当然不可能保存原作的整体面貌。既 然是摘译,译文只能是原作的一部分。这里 所强调的结构的整体性,指一旦摘译对象确 定之后,所摘部分的语篇结构特点应尽可能 地加以保存,一般不对原文的语篇形式和内 容作出变动,除非原文的语言累赘繁复,需 要第二次摘删。因此,相对于原文而言,摘 译文结构的整体性只是局部结构的整体性而 已。
1.摘译与全译 全译是一切变译活动的基础,摘译也不例外。在摘译活动 中,一旦摘定了翻译对象,就必须用全译的手段翻译,不允 许对摘译对象在形式和内容上作任何变易。一般说来,全译 的对象是独立完整的语篇,如一书一文;摘译的对象是非完 整文本,如书中的一节,文中的一段。但在一定条件下,全 译和摘译可以相互转化,这由语篇层级的视点所决定,即语 篇层级视点的变化决定翻译形式是全译还是摘译。例如,文 章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形式,其翻译完全可以视为全译。但 是,如果该文章是报刊或者论文集中的一部分,其翻译从更 高的语篇层级即从报刊或论文集的角度看,则是摘译。
4.摘译的对象
从翻译实践看,摘译较适于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文献的翻译,如科技年报,政府文件, 技术报告,学术论文和著作,调查报告,新 闻报道,发言讲话,操作指南,书刊目录, 协会组织机构等。摘译的孪生兄弟节译则多 用于文学类文本的翻译,如小说,诗歌,剧 本,回忆录,采访录等。
5. 摘译的格式
摘译文有固定的格式,主要包括文题+摘译,作 者,摘译正文, 译者,原文出处。译文的题目就是 原作的题目,译者无须另加标题。“摘译”二字紧 随 文题,一般用圆括弧括起。原作者姓名置于文题下 方正中,不能省略。译者名以及原作的出处,放在 摘译正文的文尾,用圆括弧括起,其中原作出处要 详细标注,以便于读者查找、核实和阅读。而实际 的摘译文本,格式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将在“摘译 的 技术问题”一节进行讨论。
实践中有的摘译文未用圆括弧将“摘译”二 字括 起。这易生误解,读者可能认为原文就是摘 译文,所读的不过是全译罢了。如果摘译文 弃用原作标题而另拟标题,则不宜采用这种 标注法,下文另议。
2.关于作者名、译者名以及摘译源信息的问题 从国内报刊杂志的摘译文的实际情况看,不少摘译 文未署原作者姓名,将译者姓名置于文尾的圆括弧 内,或者干脆不提供译者姓名。绝大部分摘译文都 未提供摘译源信息。规范的摘译文必须提供作者名、 译者名以及摘译源信息。若译文标注采用“原作标 题 +(摘译)”,则可在标题下注明:“作者名+著”, 在 文尾的圆括弧内标明:“译者名+„摘译自‟+摘译源 信 息”。摘译源信息包括原作者名,书或文章名,出 版 年份,起止页码。若是文章,还要提供所发表的杂 志名。如果摘译文另拟标题,则在标题下注明: “作
3.摘译的结构特点
“摘”的行为决定了摘译文的形式和内容结构特点。 由于“摘”主要是抽取或切割原作的片段,决定了 摘 译文的非独立完整性,它从属于原作的语篇结构和 内容,缺乏完整语篇应有的语境、衔接和连贯,只 是原作局部形式和内容的保存。如果把全译文比作 一脉群山,摘译文则是群山中的一座孤峰,给人以 突兀之感。由于割断了语境联系,摘译文中的个别 词句可能不易理解,需要译者运用技术手段如加注 法进行解释。
3.关于摘译文的标题 摘译文标题一般应 采用原作标题,理由上文已作交代。如果 原作标题不能准确概括摘译文的内容,也 容许译者变更标题。另拟标题应遵循切题、 传神、精当的原则。也就是说,新标题要 点明摘译文最关键的信息,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标题的变更涉及到摘译文的标注 问题。若摘译文另拟标题,则摘译文的标 注不宜采用“原作标题+(摘译)”的方法, 因为原标题已不存在,新标题只是代表摘 译文,并不代表源文本。在这种情况下, 摘译文只用新标题,“(摘译)”略去, 在标题下标明:“作者名+著”和“译者名 +摘译”。
Fourth, integrates the sensor Integrates the sensor the superiority is the traditional sensor is unable to achieve, it is a simple sensor not merely, it in at the same time the auxiliary circuit part and send the part will integrate on together the chip, will cause it to have the calibration, to compensate, from the diagnosis and the network correspondence function, it might reduce the cost, the gain in yield, this kind of blood pressure sensor which American LUCAS, NOVASENSOR Corporation will develop, each week will be able to produce 10,000.
4.关于摘删部分的标记 在某些情况下,要对所摘或所删的部分做上 适当的标记,如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出 版社投的摘译稿件,因为摘译文需要审校核 对。比较方便的方法是对所摘取的部分标上 下划线,或者对删去的部分标上单删除线。 也可用文字进行说明,如“摘自(某书)510 页”,“摘自(某杂志)6-8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