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无量山镇小比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涧县无量山镇小比舍“香唐文化”简介南涧县无量山镇新政村委会在小比舍自然村,距离镇政府15公里,主要民族有汉族和彝族(密洒把)。国土面积约13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4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豆类等农作物。有耕地22620亩,有林地14427亩。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26户,人口2096人,其中农业人口2096人,劳动力1450人,居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小比舍,地处无量山腹地普藏茶马古道上,可以说是现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一个香唐(彝族)自然村寨,我国香唐先民远古文化在这儿得到了完美的积淀。
●小比舍现存香唐文化遗迹
古迹文化:最古老的香唐古寨墙(围守树)——树长城、地母阁、斗杆(社稷坛)、象图照壁、古民居、茶马古道等。
民俗文化:天籁之音——香唐古歌(香唐调)、实物跳菜、香唐打歌、陀螺竞技、香唐婚俗、朝山、祭龙树等。
其它遗迹:白彝土主庙、自安东营盘。
重点文化简介
1.香唐人(密洒把)
香唐人,彝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密洒把”,语言称“香唐话”,分布在云南省普洱大部份地区、玉溪、楚雄、大理和西双版纳的部分县份,解放后,将
香唐人归于彝族之下。香唐人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香唐人聚居区的特点,多是大分散小聚居,与其它民族交错混居。现在,许多香唐人完全被汉族语言和文化所同化,只有少量生活在更边远地区的香唐人仍保持其传统的生活方式。
香唐人主要宗教信仰是万物有灵,夹杂着祖先崇拜,最大的神祗是地母。香唐人与一般的彝族虎崇拜不同,是自然崇拜和龙崇拜,以树和龙为图腾。香唐人尊崇山谷之神,每年阴历二月八日,他们都要祭拜龙树以呼求山谷之神的帮助。
关于香唐人的来历,最主要的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跟随诸葛武侯南征而来。诸葛蜀军在西洱河打败孟获后,孟获往西南逃入了银坑洞。诸葛大军顺西南追进,到达无量山后,军队断粮断水,士兵中暑,又误食了毒果、误饮了哑泉水,口不能言,身不能行。后来得到孟获哥哥孟杰的帮助,用无量山中楋楛树叶水解了毒,并让士兵口含楋楛叶御暑走出了烟瘴之地,终于收服了孟获。楋楛树就是现在的茶树,楋楛也就是茶叶。因茶能解百毒,诸葛亮就叫手下的士兵在军营中引种,同时又让士兵传授给当地的土人种植造福边民,这就是诸葛兴茶。诸葛兵回蜀国之时,为了能让茶造福于民,带走茶种的同时,留下一部分士兵教土人开荒种茶。当时的土人以狩猎为生,不懂种地,因此,称能垦荒种茶的士兵为“密洒把”—“密洒把”汉语意为“会耕种田地的人”—又因为这些人是从蜀汉来的,自己是唐尧的后裔,故自称香(乡)唐人,其语言称“香(乡)唐话”。虽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香唐人”与当地的土人融合,语言混通,但他们依然是龙的苗裔,崇拜自然和龙为根脉。“香唐人”善种茶,现在普洱茶区各大古茶名山几乎都有这些密
洒把(香唐人)居住,各大名山古茶属密洒把(香唐人)栽种。
第二种说法是与唐代天宝战争有关,据《云南史研究·史料编辑》载:天宝七年(748年)皮罗阁死,其子阁罗凤立,唐封阁罗凤袭云南王。
唐王朝控制了洱海地区之后,便加紧经营滇池区域,筑安宁城,开步头(今元江)直通安南,受到爨氏各部反抗,杀筑城使者越崔都督竹灵倩,唐王朝派南诏前往镇压,阁罗凤乘机拉拢爨氏各部,奏请朝廷以各爨氏谢罪而罢。
阁罗凤还将一女嫁给爨归王之子守偶,另一女嫁给爨崇道之子辅朝。唐认为南诏势力进入滇池地区,对已不利,遂派李宓以反间计挑起爨氏内讧。爨崇道杀爨归王、爨日用。归王妻阿姹求救于南诏,南诏出兵杀崇道父子,导致唐与南诏矛盾激化。唐朝廷决意打击南诏,想以皮罗阁另一子于诚节取代阁罗凤,并加倍征取粮税以削弱南诏。
这时,云南太守张虔陀又奏阁罗凤背叛,于是,唐王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李晖、王知进率兵八万,分三路进兵征伐南诏。南诏知情怨恨,乘大军未到,即攻下姚州,张虔陀自杀,再克安宁,城守王克昭被杀,这时鲜于仲通已至曲靖。阁罗凤派杨子芬、姜如芝向鲜于仲通声明张虔陀的罪状,请求再置姚州、安宁以谢罪,并声言不让自新,只有降于吐蕃,“云南恐非唐有”。但鲜于仲通不允,大军直逼大理,南诏求救于吐蕃,大败唐军,唐大将王天运战死,仲通夜逃,唐军被歼。吐蕃与南诏结为兄弟之邦,封南诏为赞普钟南国大诏,南诏改元为赞普钟元年(752年)。
次年,唐派兵再置姚州,以贾颧为都督,发兵三万攻南诏,南诏趁其立足未稳大破姚州,贾灌被擒,唐军三万败溃。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派剑南
留后李宓、广府节度何履光,中使萨道悬逊三路大军再征南诏,战于洱海周围,被南诏击败,唐帅李宓沉江,七万唐兵覆没。
阁罗凤说:“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下令收唐军将土尸骸筑“京观”祭而葬之,“以存旧恩”,在下关西洱河南岸筑了“大唐天宝阵亡战士冢”(俗称万人冢),并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记述“叛唐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委。唐军在天宝战争中的惨败,丞相杨国忠却向唐明皇报捷。
明代万历云南总兵邓子龙,看了“万人冢”感慨地写道“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被白吊忠魂”。
天宝之战以唐王朝失败而告终,有些战败唐军,无法归唐,只好以家族为单位逃到大山之中与当地土人争抢地盘散居下来。这些唐军定居后,在当地开荒造田,故称“密洒把”,又因希望终有一天子孙能归唐回到家乡“临汾古街”,自称“香(乡)唐人”。“密洒打歌”、农历六月二十五火把节的传说都讲了当时唐败军与白彝人争夺地盘的事,“密洒把”口传《指路经》则记载了“香唐人”来源于临汾。在云南的“香唐人”以李姓和罗姓居多,都说从唐而来。“香唐人”经过上千年与当地人融合,同时积淀下中原先民的民俗,形成了她独特的“香唐文化”。
总之,“香唐人”无论从什么时候进入云南,都说明“香唐文化”是以中原“龙”文化为根脉,积淀了远古中原先民文化的同时,融合当地先民文化而形成的具有“香唐人”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现在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镇的小比舍村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留。
●天籁之音—香唐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