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禹州市中药材发展概况

禹州地处中原腹地,山水相依,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禹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夏都”、“药都”、“钧都”之称。禹州市东邻许昌、长葛,北靠新郑、新密,西北同登封搭界,西南部与汝州、郏县、襄城接壤。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全市共设有26个乡、镇(办),常住人口121.36万。

一、禹州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

禹州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过度带,北部、西部、西南部群山环绕,山前丘岗起伏,中部和东南部平原广阔。颍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雨适中。特殊的地貌特征和自然地理气候,形成了若干个生态类型区,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药材生长环境,中药材资源丰富,道地药材众多。禹州人杰地灵,从黄帝、雷公隐居具茨山尝草寻药开始,先后有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医药圣贤移居禹州,行医采药、悬壶济世、著书立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全国药商汇聚禹州,成立药商会,形成了每年三月为期一个月的药材交易大会。清朝乾隆年间,全国22个省的药商先后在禹州城开设药庄、药行、药铺、山货行、洋货棚,建立会馆客栈等。长期的药材交易,催生了以药分类的甘草帮、茯苓帮、党参帮和以地域分类的众多

会馆,其中以山西、怀帮、江西、十三帮四大会馆最为壮观,建筑规模、经营品种、成交数量堪称历史之最。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禹州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华药都”。

禹州药材资源丰富,动、植、矿物药材达1084种,丹参、金银花等名贵道地药材达45种,其中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禹粮石、会全虫、会春花、禹密二花等被载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禹州中药材加工、炮制过程中的“浸、泡、煅、煨、炒、炙、蒸、煮”和“九蒸九制大熟地”等工艺更具独到之处。有的饮片加工后,细如丝、吹能飞,片片均匀、厚薄适宜。在炮制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负盛名。“药不经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就是禹州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新中国成立之初,近百家药商先后完成社会主义公私联营改造,成立有联购联营组、丸丹膏散药业同行业工会、制药生产组、制药生产合作社、医药行业联合会等组织,对批发、零售、收购等领域进行整顿,多次组织销毁伪劣药品,维护禹州中药材的质量和信誉。与此同时,还多次举办中医进修班、学习班和技术扫盲教育等,总结传统工艺,培养专业继承新人。在自然灾害和特殊的历史年代,禹州人从不忘记药业的发展和创新,成立中医院,组建中药生产企业。在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下,先后研制出“葡萄糖粉”、“人造自来血”、“橙皮糖浆”、“杏仁水硫酸亚铁”等,其中“星禹牌”九天阿胶先后获省政府工业优质产品证书、国家医药

总局优质产品等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禹州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经营等有了较大发展。一批老药师、老中医、老掌柜以此为契机,重操旧业,纷纷提笔操刀、开厂设铺、育苗种植,对传统工艺、丹药妙方进行著书立志,对名贵药材进行培育,抢救、传承中华民族之瑰宝。三十多年来,通过政府和药农、药商的大力推动,禹州的中药材产业得到了传承、发展和壮大。国内外药商、生产加工企业纷纷慕名而来,昔日的繁荣景象得到恢复,“药进禹州倍生香”的赞誉再次成为现实。1985年3月,中断35年的“小禹州”药材交流会在禹州召开,除西藏、辽宁和台湾省没有参加之外,全国其它省、市、自治区代表1165人参加,会期7天,成交额2728.8万元。1996年9月,经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禹州成为全国十七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2003年6月,被评为全国十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2004年获得全国十七家专业市场唯一一家中药饮片特许经营资格;2006年10月28日和2007年4月9日,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4个品种分别取得国家原产地域地理标志认证,在全国县级名列前茅;2007年11月,禹州市中药材种植被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评选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2008年7月19日禹州的牛蒡子、石榴种植取得了河南省标准化农产品生产

基地的认证;2008年“禹州药会”和“禹州中药传统炮制技艺”分别列入河南省和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2月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禹州现已成为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二、禹州中药材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禹州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确立了建设大中医药产业的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药材种植为龙头,以提高中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外竞争力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和特色,整合药业资源,完善政策措施,突出龙头带动,强化示范引导,不断改造和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扎实推进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药材种植

2010年,禹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0.1万亩,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个,种植品种47个,年产值6亿元,全市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主要形成了以西部丘陵山区为重点的8万亩杜仲种植基地和10万亩木瓜、山茱萸、连翘等木本药材种植区域;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的标准化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500亩、1500亩和50亩;以浅井、苌庄、无梁、花石等乡镇为中心的3.5万亩禹密二花基地;以古城、郭连、山货为中心的3000亩禹白芷基地;以山货、朱阁、小吕、张

得为中心的2.3万亩豫西丹参基地;以山货、张得、朱阁、范坡四个乡为中心的3260亩杭白菊种植基地;以张得、小吕乡为重点的3000亩怀菊花和2500亩防风种植区域;以古城、山货为重点的3000亩白术种植区域;以梁北、小吕、张得、火龙、方岗为重点的5000亩地黄、3000亩板蓝根、2000亩山药、1500亩玄参、600亩黄芩种植区域;以无梁、郭连为重点的500亩何首乌种植区域;以褚河为重点的500亩夏枯草种植区域;以朱阁为重点的1500亩生姜种植区域;以顺店为重点的3000亩柴胡种植区域;文殊、朱阁、范坡、张得、方山、花石、苌庄为重点的1.3万亩迷迭香种植区域;文殊镇的万亩银杏种植基地等。与此同时,还积极探索“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药材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模式,采用“企业+药材种植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为解决种植零散、管理粗放、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以森源本草和春发菊业两家企业为依托,组建了9个药材种植合作社,实现了土地反租、社员入股、农户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新格局。

(二)中药材生产

截至目前,全市已注册的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33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实现中药材就地转化15万吨/年,年产值达20多亿元。主要生产企业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