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多囊肾PKD1和PKD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 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
概述
ADPKD既往被称为成人型多囊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之一。 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发于30-50岁;
血尿: 30%-50%的患者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 尿一般轻度并呈持续性。
高血压: 60%的成年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高血压,与肾脏 增大、囊肿扩大的程度相关,且对肾损害的进展起促进 作用。
肾功能损害:常见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 尿比重降低。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发展,一半以上患者 出现慢性肾衰竭。
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的非遗传性囊性肾病包括:
➢ 1.多发性单纯性肾囊肿:常在体检时发现,无临床症状。 无家族史,肾脏大小正常,一般累及单侧肾脏,也可累及 双侧肾脏,典型的单纯性肾囊肿分布于肾皮质,单腔,直 径小于2cm,不伴有肝囊肿、颅内小动脉瘤等肾外表现。与 ADPKD鉴别困难时,可行基因连锁分析鉴别。
鉴别诊断
➢ 3.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又称 Bournerville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突变率高,影响多器 官细胞移行和分化。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双肾受累常见,约50%患者出现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0%患者 发现肾囊肿,25%患者发生肾脏恶性肿瘤。
➢ 4.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肾脏未能正常发育形成囊肿的先天性疾患, 完全性肾发育不良累及双肾者常在新生儿期死亡。累及单侧肾脏者 可无症状,患肾常有肾脏异位,肾脏表面布满囊肿,无泌尿功能, 对侧健肾代偿性肥大,易发生肾盂积水、肾结石及尿路感染。
➢ 5.多房性囊肿:单侧肾脏受累,表现为正常肾脏组织中存在孤立多 房的囊肿,各房之间互不交通,囊肿与肾盂不交通,囊壁有上皮覆 盖,囊肿外未受累的肾组织正常。可根据腹部X线片、尿路造影、B 超等于ADPKD鉴别。
➢ 2.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 MSK):少见, 多为散发,个别病例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排泄性尿 路造影的典型表现为肾盏前有刷状条纹和小囊肿,主要表 现为肾结石、感染和反复发作的血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诊断
➢ 3.获得性肾囊肿(acquired cystic kidney disease, ACKD): 发生于基础肾脏病为非肾囊肿性疾病的氮质血症期及维持性透析患 者,透析患者发生率与透析时间成正比,透析时间10年以上者发生 率达90%。肾脏囊肿囊液钠与血清钠比值约等于1,而囊内肌酐与血 肌酐比值>1,可与ADPKD鉴别。
男女患病机会无明显差异; 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代代发病; 50%病例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基因缺陷引起的临床异常除了累积肾脏外,还伴有肝囊肿、 胰腺囊肿、 卵巢囊肿、血管系统及心脏瓣膜结构的畸形。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ADPKD的临床表现包括肾脏表现和肾外表现。 ➢ 常见临床表现:
疼痛:腰背部或胁腹部疼痛常见,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 钝痛、胀痛或针刺样疼痛。
➢ 常见并发症: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 肾外表现:肝、脾、胰腺、卵巢囊肿形成,肝囊肿最常见,
及心脏瓣膜异常、结肠憩室、颅内动脉瘤等非囊性病变。
成人多囊肾
多囊肾合并胰腺囊肿
多囊肾合并多囊肝
临床诊断
ADPKD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 主要标准:1.肾脏皮质弥漫散布充满液体的囊肿;2.
➢ 4.脑视网膜血管瘤病(von Hipple-Lindau病,VHL):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特征是全身多脏器发生肿瘤或囊肿。约76%的VHL患者 有双肾多发囊肿,呈局灶结节样增生,常伴发肾脏实体肿瘤、视 神经或中枢神经瘤,可与ADPKD鉴别。
➢ 5.I型口-面-指综合征(orofaciodigital symdrome type 1): X连锁显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畸形、口腔异常及骨骼畸形的 先天性综合征。常累及肾脏,表现为多囊肾,肾外表现可与 ADPKD鉴别。
基因定位
目前已知ADPKD突变基因主要有两个,命名为PKD1和PKD2, 分别占ADPKD患者的85%和15%。第3个基因(PKD3)可能存在, 仅在几个家族中发现,尚未在染色体上定位和克隆。
基因 PKD1
ADPKD基因,转录及翻译产物
染色体定 位
16p3.3
基因长度 (Kb)
52
外显子数 目 46
转录产物 翻译产物 分子量大
(Kb)
小
14
Polycystin-1 460,000
成人多囊肾
概述
➢ 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 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肾小球囊或多 个肾小管节段进行性扩张,形成多 个大小不一的液性囊肿,囊肿进行 性增大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受到破 坏,引起不同程度的肾损害,最终 导致终末期肾衰竭。
➢ 多囊肾病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的遗传性囊性肾病包括:
➢ 1.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基因定位于6号 染色体。多于婴儿期发病,表现为双侧肾脏明显增大, 内有集合管扩张形成的大小较均一的棱形囊肿。进入 成年后,可通过肝脏超声、肝活检、突变基因检测和 基因连锁分析技术与ADPKD鉴别。
➢ 2.髓质囊性病(medullary cystic disease, MCD): 常染色显性遗传疾病,发病与1号染色体和16号染色体 上的基因相关,发病率低。多于成年起病,一般无肾 外表现。B超、CT检查有助于诊断。
明确的多囊肾病家族遗传史。 ➢ 次要标准:1.多囊肝;2.肾功能衰竭;3.腹壁疝;4.
心脏瓣膜病;5.胰腺囊肿;6.脑动脉瘤;7.精囊腺囊 肿;8.眼睑下垂。
2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 ADPKD 第1项主要标准+3项以上次要标准= ADPKD
此外,ADPKD的诊断还需结合家族遗传病史、影像学检
查等方面,B超是诊断ADPKD最常用的方法。
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 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
概述
ADPKD既往被称为成人型多囊肾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之一。 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发于30-50岁;
血尿: 30%-50%的患者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 尿一般轻度并呈持续性。
高血压: 60%的成年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高血压,与肾脏 增大、囊肿扩大的程度相关,且对肾损害的进展起促进 作用。
肾功能损害:常见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 尿比重降低。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发展,一半以上患者 出现慢性肾衰竭。
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的非遗传性囊性肾病包括:
➢ 1.多发性单纯性肾囊肿:常在体检时发现,无临床症状。 无家族史,肾脏大小正常,一般累及单侧肾脏,也可累及 双侧肾脏,典型的单纯性肾囊肿分布于肾皮质,单腔,直 径小于2cm,不伴有肝囊肿、颅内小动脉瘤等肾外表现。与 ADPKD鉴别困难时,可行基因连锁分析鉴别。
鉴别诊断
➢ 3.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又称 Bournerville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突变率高,影响多器 官细胞移行和分化。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双肾受累常见,约50%患者出现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0%患者 发现肾囊肿,25%患者发生肾脏恶性肿瘤。
➢ 4.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肾脏未能正常发育形成囊肿的先天性疾患, 完全性肾发育不良累及双肾者常在新生儿期死亡。累及单侧肾脏者 可无症状,患肾常有肾脏异位,肾脏表面布满囊肿,无泌尿功能, 对侧健肾代偿性肥大,易发生肾盂积水、肾结石及尿路感染。
➢ 5.多房性囊肿:单侧肾脏受累,表现为正常肾脏组织中存在孤立多 房的囊肿,各房之间互不交通,囊肿与肾盂不交通,囊壁有上皮覆 盖,囊肿外未受累的肾组织正常。可根据腹部X线片、尿路造影、B 超等于ADPKD鉴别。
➢ 2.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 MSK):少见, 多为散发,个别病例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排泄性尿 路造影的典型表现为肾盏前有刷状条纹和小囊肿,主要表 现为肾结石、感染和反复发作的血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诊断
➢ 3.获得性肾囊肿(acquired cystic kidney disease, ACKD): 发生于基础肾脏病为非肾囊肿性疾病的氮质血症期及维持性透析患 者,透析患者发生率与透析时间成正比,透析时间10年以上者发生 率达90%。肾脏囊肿囊液钠与血清钠比值约等于1,而囊内肌酐与血 肌酐比值>1,可与ADPKD鉴别。
男女患病机会无明显差异; 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代代发病; 50%病例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基因缺陷引起的临床异常除了累积肾脏外,还伴有肝囊肿、 胰腺囊肿、 卵巢囊肿、血管系统及心脏瓣膜结构的畸形。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ADPKD的临床表现包括肾脏表现和肾外表现。 ➢ 常见临床表现:
疼痛:腰背部或胁腹部疼痛常见,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 钝痛、胀痛或针刺样疼痛。
➢ 常见并发症: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 肾外表现:肝、脾、胰腺、卵巢囊肿形成,肝囊肿最常见,
及心脏瓣膜异常、结肠憩室、颅内动脉瘤等非囊性病变。
成人多囊肾
多囊肾合并胰腺囊肿
多囊肾合并多囊肝
临床诊断
ADPKD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 主要标准:1.肾脏皮质弥漫散布充满液体的囊肿;2.
➢ 4.脑视网膜血管瘤病(von Hipple-Lindau病,VHL):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特征是全身多脏器发生肿瘤或囊肿。约76%的VHL患者 有双肾多发囊肿,呈局灶结节样增生,常伴发肾脏实体肿瘤、视 神经或中枢神经瘤,可与ADPKD鉴别。
➢ 5.I型口-面-指综合征(orofaciodigital symdrome type 1): X连锁显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畸形、口腔异常及骨骼畸形的 先天性综合征。常累及肾脏,表现为多囊肾,肾外表现可与 ADPKD鉴别。
基因定位
目前已知ADPKD突变基因主要有两个,命名为PKD1和PKD2, 分别占ADPKD患者的85%和15%。第3个基因(PKD3)可能存在, 仅在几个家族中发现,尚未在染色体上定位和克隆。
基因 PKD1
ADPKD基因,转录及翻译产物
染色体定 位
16p3.3
基因长度 (Kb)
52
外显子数 目 46
转录产物 翻译产物 分子量大
(Kb)
小
14
Polycystin-1 460,000
成人多囊肾
概述
➢ 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 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肾小球囊或多 个肾小管节段进行性扩张,形成多 个大小不一的液性囊肿,囊肿进行 性增大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受到破 坏,引起不同程度的肾损害,最终 导致终末期肾衰竭。
➢ 多囊肾病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鉴别诊断
需要鉴别的遗传性囊性肾病包括:
➢ 1.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基因定位于6号 染色体。多于婴儿期发病,表现为双侧肾脏明显增大, 内有集合管扩张形成的大小较均一的棱形囊肿。进入 成年后,可通过肝脏超声、肝活检、突变基因检测和 基因连锁分析技术与ADPKD鉴别。
➢ 2.髓质囊性病(medullary cystic disease, MCD): 常染色显性遗传疾病,发病与1号染色体和16号染色体 上的基因相关,发病率低。多于成年起病,一般无肾 外表现。B超、CT检查有助于诊断。
明确的多囊肾病家族遗传史。 ➢ 次要标准:1.多囊肝;2.肾功能衰竭;3.腹壁疝;4.
心脏瓣膜病;5.胰腺囊肿;6.脑动脉瘤;7.精囊腺囊 肿;8.眼睑下垂。
2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 ADPKD 第1项主要标准+3项以上次要标准= ADPKD
此外,ADPKD的诊断还需结合家族遗传病史、影像学检
查等方面,B超是诊断ADPKD最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