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品质的改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要培育高品质的新品种 二要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为优质产品的形成
创造有利条件
15
一、优良品种的选用
–作物种间、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为选用 品质优良的品种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改良的重点
• 禾谷类——提高蛋白质含量和必需氨基酸组分含量
14
– 大豆——提高蛋白质含量或油分含量 • 高蛋白育种目标是蛋白质含量提高到 44%~46%,高油分育种目标是含油量达到 22%~23%,“双高”育种目标是两者合计 含量达到63%
12
• 施肥
–施氮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施用量大、施用时期较迟 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有利于 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钾肥适量时有利于氮肥作用的发挥 –硫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并能改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硼、铜、钼、锌、铁等微量元素也可提高作物蛋白质
含量
11
㈡ 对油分含量的影响
• 地区差异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有利于油分的合成(气温较低、 雨量较少、日照较长、昼夜温差大)
– 豆类籽粒含碳水化合物40~50%、蛋白质20~40%、脂 肪4.2%;
– 油料作物含脂肪47.1%、蛋白质25.7%、碳水化合物 16.6%。
22
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特性——
• 禾谷类作物
– 籽粒灌浆:初期慢、乳熟~蜡熟快、蜡熟后慢; – 物质合成:初期主要合成蛋白质,乳熟~蜡熟主要合成
淀粉,后期又以蛋白质为主; – 物质来源:籽粒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叶片光合作用,
第四节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34
一、作物品质的概念
–作物产品的品质即产品的质量 –评价作物品质的标准因作物不同而异,即不同
的作物有不同的品质要求 –一般用两种指标来评价作物产品品质:
• 化学指标:化学成分、有毒物质(农药、重金属元 素等)含量
• 物理指标:形状、大小、滋味、香气、色泽、种皮 厚薄、整齐度、纤维长度和强度等
26
• 糖料作物——出糖率是糖料作物加工品质评价指标。 甜菜块根含糖率12%~25%,甘蔗茎秆含糖率 12%~19%;
• 嗜好作物——烟叶品质通常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外观质量即烟叶的商品等级质量,如成熟度、叶片结 构、颜色、光泽等;内在质量指烟叶的化学成分、燃 烧时的香气吃味、劲头、刺激性等烟气质量,以及烟 叶作为卷烟原料的可用性。
27
㈡ 经济作物的品质
• 纤维作物——棉纤维品质决定于纤维长度、细度、强度、 外观、成熟度与含水量等;麻纤维品质主要决定于纤维 长度、宽度和纤维束拉力;
• 油料作物——营养品质、贮藏品质和加工品质决定于种 子的脂肪含量及其组分。一般,脂肪含量高、油酸和亚 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麻酸或芥酸含量低, 是提高出油率、延长贮存期、食用品质好的重要指标;
少部分来自茎鞘贮藏物质;蛋白质大部分由营养器官 转运而来,少部分由根系吸收;维生素是叶片衰老时 转运到籽粒中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
•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品质形成主要表现在由碳水化合物合成 脂肪、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上。
–脂肪合成:贯穿种子形成到成熟的全过程,其合 成强度表现“弱-强-弱”的规律;
–蛋白质合成:强度表现先强后弱的趋势; –脂肪成分:未成熟种子中游离脂肪酸较多,而成
– 油菜——“双低油菜”:低芥酸、低硫甙
13
二、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㈠ 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地区差异:禾谷类——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小麦、大麦、
玉米、水稻、黑麦);大豆——南高北低
• 温度:玉米、水稻、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随灌浆期气温升
高而增加
• 水分:小麦、水稻、豆类、油料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随
降水量增加而降低,即水分不足时蛋白质含量增加;玉米 不同,其蛋白质含量因灌水或降水量增加而提高
过小时,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对品质也不利。
6
三、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 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与产量不能同步提高
– 因为有机化合物都是由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葡萄糖进 一步转化合成的,而转化重量比都是小于1的,如1g葡 萄糖能合成淀粉、纤维素0.83 g,蛋白质0.4~0.62 g,脂 肪0.33 g。可见,作物产品蛋白质、脂肪含量越高的话, 消耗掉的葡萄糖越多,越难于实现高产。
– 一般籽粒以淀粉为主的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 产量较籽粒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作物(大豆、油菜) 的产量高。
5
• 如何实现高产与优质同步?首先,我们对 两者关系的认识水平必须提高和深入——
–其一:一般认为,禾谷类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 与产量呈负相关,但现在有研究认为这不是绝 对的,认为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改善品质是可以 实现的。
25
㈢ 饲料作物的品质
• 豆科的苜蓿、草木犀,禾本科的苏丹草、黑麦草、 雀麦草等;
• 饲料作物品质决定于茎叶中的蛋白质含量、氨基 酸组分、粗纤维含量等;
• 一般豆科饲料在开花或现蕾前收割,禾本科饲料 在抽穗期收割,茎叶鲜嫩、蛋白质含量高,粗纤 维含量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
24
二、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
7
㈤ 对特殊物质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 烟草
–烟草是喜温作物,要求日平温24~25℃并持续30天左右, 温度过低过高都对品质不利;
– 土壤含水量高使烟碱含量降低; – 氮肥过多对品质不利。施氮量增加使烟叶总氮、蛋白
质、烟碱、钾含量提高,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 –充足的光照及较长的光周期利于烟碱的合成; –密度过大时,烟碱、多酚含量降低,品质下降,密度
• 作物产量决定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而品质 取决于所形成的特定物质的多少;
• 产量与品质均受到品种与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归 根到底,产量与品质取决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 理生化机能。
23
• 作物产品中的主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 肪和灰分,但不同作物间主成分之间的比例不同:
– 水稻籽粒含碳水化合物70%以上、蛋白质10%左右、 脂肪3~4%;
等烟叶多酚化合物含量高于次等烟叶; –石油醚提取物:脂肪、脂肪酸、精油、树脂、蜡、磷
脂、固醇等,随烟叶成熟度增加而增加,但达最大后 又有所下降。
17
第五节 作物品质的改良
一、优良品种的选用 二、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三、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16
• 作物品质由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共同决定 • 品质改良须从两方面入手——
31
– 豆类作物富含蛋白质,且氨基酸组成较合理, 赖氨酸含量较高,营养价值高。因此,豆类与 禾谷类混合食用,可以达到氨基酸互补的效果
– 薯芋类作物含有大量淀粉。甘薯:淀粉含量 20%左右,氨基酸种类多于禾谷类的小麦、水 稻;马铃薯:淀粉含量10%~20%,含有游离 氨基酸、酰胺以及大量Vc(10~25 mg/100g)
33
㈠ 粮食作物的品质 • 营养品质 • 食用品质 • 加工品质 • 商品品质
32
• 营养品质(指产品的营养价值,决定于产品化
学成分及含量)
–禾谷类作物主要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 糖、矿物质等,以前两者为主。
–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分是评价禾谷类作物营 养品质的重要指标。
–禾谷类作物氨基酸组分不平衡,缺乏赖氨酸、色 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 温度和水分 –低温和水分充足有利于油分积累 –温度影响脂肪酸组成
10
• 肥料 –氮素适中时,脂肪含量提高,饱和脂肪酸含量 降低 –氮素过多时,芥酸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 增加,油脂质量下降
• 病虫害 –降低含油量
9
㈢ 对碳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 淀粉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灌浆期温度呈负相关 –马铃薯:中纬度地区淀粉含量高于高纬度地区,钾肥
与磷肥提高淀粉含量而氮肥使淀粉含量下降
• 蔗糖
–温度(前期较高、后期较低)、温差(正相关)、日 长(正相关)、降水量(负相关)影响其合成
–氮磷钾配合施用及增加钾肥可提高甘蔗含糖量
8
㈣ 对纤维品质的影响
• 棉花纤维发育要求有较高温度(25~30 ℃)、充足的 光照、全型的矿质养分、充足的土壤水分;
• 麻类纤维发育要求有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整 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80%~85%为宜。
30
• 食用品质:非常重要,与其他品质密切相关
–稻米的食用品质受到粒长、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 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 含量等的影响。
–一般,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长、糊化温度较 低、透明度高是食味较佳的标志
–麦类作物的食用品质主要是烘烤品质,一般面筋含量 越高品质越好,烘制的面包质量越好
19
• 饲料作物 –前期蛋白质合成较强,随生育进程推进,蛋白 质含量下降,粗纤维合成加强。
18
• 烟叶
–淀粉和糖:是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两者含量达最大 时采收,成熟度最合适,品质最好;
–蛋白质:对烟气改善没有好处,其含量随成熟度增加 而降低,过低的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对品质不利;
–烟碱:含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加; –多酚化合物:以烟叶生理成熟期为界,前升后降。上
29
• 加工品质
– 稻米的出米率(品质好的稻谷糙米率应大于 79%,精米率大于71%,整精米率大于58%);
– 小麦的出粉率,一般籽粒近球形、腹沟浅、胚 乳大、粒质较硬的白皮小麦出粉率高。
28
• 商品品质
–优质稻米要求无垩白、透明度高、粒形整齐; –优质玉米要求色泽鲜艳、粒形整齐、密度大、
无破碎、含水量低。我国玉米商品品质较差。
熟种子中游离脂肪酸减少。
20
• 棉花
– 棉花纤维的来源:由受精胚珠表皮生毛细胞经过分化、 伸长、加厚而成;
– 化学成分变化:随成熟度增加,纤维素含量直线上升, 而果胶、含氮物、蜡质脂肪、糖类及灰分相对减少;
– 纤维生长特性:开花后2周内,纤维只伸长,不横向 生长;开花后20~40天,纤维次生壁加厚、纤维素淀 积增重最快(此阶段淀积的纤维素占总量的70%左 右)。
2
• 总之,通过育种(扩大基因资源、改进育 种方法)、栽培(确定适宜种植区域、采 取适宜的栽培技术)的共同努力,是可以 打破或削弱作物产量与品质之间的负相关 关系的,从而创建一个更高水平上的产量 与品质的协调状态。
1
思考题
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有哪些 ?
THE END
4
–其二:一般认为,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增加蛋 白质含量,而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栽培措施往往 使产量降低。但产量与蛋白质间关系不是直线 关系,而是呈单峰曲线关系,因此,合理的栽 培措施,适宜的生态环境,可以同时实现高产 与优质目的。
3
• 国际水稻所提出了“蛋白质阈值”概念, 即蛋白质含量的界限值;超过该界限时, 产量会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下降。
创造有利条件
15
一、优良品种的选用
–作物种间、品种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为选用 品质优良的品种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改良的重点
• 禾谷类——提高蛋白质含量和必需氨基酸组分含量
14
– 大豆——提高蛋白质含量或油分含量 • 高蛋白育种目标是蛋白质含量提高到 44%~46%,高油分育种目标是含油量达到 22%~23%,“双高”育种目标是两者合计 含量达到63%
12
• 施肥
–施氮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施用量大、施用时期较迟 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有利于 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钾肥适量时有利于氮肥作用的发挥 –硫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并能改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硼、铜、钼、锌、铁等微量元素也可提高作物蛋白质
含量
11
㈡ 对油分含量的影响
• 地区差异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有利于油分的合成(气温较低、 雨量较少、日照较长、昼夜温差大)
– 豆类籽粒含碳水化合物40~50%、蛋白质20~40%、脂 肪4.2%;
– 油料作物含脂肪47.1%、蛋白质25.7%、碳水化合物 16.6%。
22
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特性——
• 禾谷类作物
– 籽粒灌浆:初期慢、乳熟~蜡熟快、蜡熟后慢; – 物质合成:初期主要合成蛋白质,乳熟~蜡熟主要合成
淀粉,后期又以蛋白质为主; – 物质来源:籽粒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叶片光合作用,
第四节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34
一、作物品质的概念
–作物产品的品质即产品的质量 –评价作物品质的标准因作物不同而异,即不同
的作物有不同的品质要求 –一般用两种指标来评价作物产品品质:
• 化学指标:化学成分、有毒物质(农药、重金属元 素等)含量
• 物理指标:形状、大小、滋味、香气、色泽、种皮 厚薄、整齐度、纤维长度和强度等
26
• 糖料作物——出糖率是糖料作物加工品质评价指标。 甜菜块根含糖率12%~25%,甘蔗茎秆含糖率 12%~19%;
• 嗜好作物——烟叶品质通常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 外观质量即烟叶的商品等级质量,如成熟度、叶片结 构、颜色、光泽等;内在质量指烟叶的化学成分、燃 烧时的香气吃味、劲头、刺激性等烟气质量,以及烟 叶作为卷烟原料的可用性。
27
㈡ 经济作物的品质
• 纤维作物——棉纤维品质决定于纤维长度、细度、强度、 外观、成熟度与含水量等;麻纤维品质主要决定于纤维 长度、宽度和纤维束拉力;
• 油料作物——营养品质、贮藏品质和加工品质决定于种 子的脂肪含量及其组分。一般,脂肪含量高、油酸和亚 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亚麻酸或芥酸含量低, 是提高出油率、延长贮存期、食用品质好的重要指标;
少部分来自茎鞘贮藏物质;蛋白质大部分由营养器官 转运而来,少部分由根系吸收;维生素是叶片衰老时 转运到籽粒中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
•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品质形成主要表现在由碳水化合物合成 脂肪、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上。
–脂肪合成:贯穿种子形成到成熟的全过程,其合 成强度表现“弱-强-弱”的规律;
–蛋白质合成:强度表现先强后弱的趋势; –脂肪成分:未成熟种子中游离脂肪酸较多,而成
– 油菜——“双低油菜”:低芥酸、低硫甙
13
二、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㈠ 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地区差异:禾谷类——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小麦、大麦、
玉米、水稻、黑麦);大豆——南高北低
• 温度:玉米、水稻、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随灌浆期气温升
高而增加
• 水分:小麦、水稻、豆类、油料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随
降水量增加而降低,即水分不足时蛋白质含量增加;玉米 不同,其蛋白质含量因灌水或降水量增加而提高
过小时,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对品质也不利。
6
三、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 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与产量不能同步提高
– 因为有机化合物都是由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葡萄糖进 一步转化合成的,而转化重量比都是小于1的,如1g葡 萄糖能合成淀粉、纤维素0.83 g,蛋白质0.4~0.62 g,脂 肪0.33 g。可见,作物产品蛋白质、脂肪含量越高的话, 消耗掉的葡萄糖越多,越难于实现高产。
– 一般籽粒以淀粉为主的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 产量较籽粒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作物(大豆、油菜) 的产量高。
5
• 如何实现高产与优质同步?首先,我们对 两者关系的认识水平必须提高和深入——
–其一:一般认为,禾谷类作物籽粒蛋白质含量 与产量呈负相关,但现在有研究认为这不是绝 对的,认为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改善品质是可以 实现的。
25
㈢ 饲料作物的品质
• 豆科的苜蓿、草木犀,禾本科的苏丹草、黑麦草、 雀麦草等;
• 饲料作物品质决定于茎叶中的蛋白质含量、氨基 酸组分、粗纤维含量等;
• 一般豆科饲料在开花或现蕾前收割,禾本科饲料 在抽穗期收割,茎叶鲜嫩、蛋白质含量高,粗纤 维含量低,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
24
二、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
7
㈤ 对特殊物质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 烟草
–烟草是喜温作物,要求日平温24~25℃并持续30天左右, 温度过低过高都对品质不利;
– 土壤含水量高使烟碱含量降低; – 氮肥过多对品质不利。施氮量增加使烟叶总氮、蛋白
质、烟碱、钾含量提高,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 –充足的光照及较长的光周期利于烟碱的合成; –密度过大时,烟碱、多酚含量降低,品质下降,密度
• 作物产量决定于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而品质 取决于所形成的特定物质的多少;
• 产量与品质均受到品种与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归 根到底,产量与品质取决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 理生化机能。
23
• 作物产品中的主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 肪和灰分,但不同作物间主成分之间的比例不同:
– 水稻籽粒含碳水化合物70%以上、蛋白质10%左右、 脂肪3~4%;
等烟叶多酚化合物含量高于次等烟叶; –石油醚提取物:脂肪、脂肪酸、精油、树脂、蜡、磷
脂、固醇等,随烟叶成熟度增加而增加,但达最大后 又有所下降。
17
第五节 作物品质的改良
一、优良品种的选用 二、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三、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16
• 作物品质由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共同决定 • 品质改良须从两方面入手——
31
– 豆类作物富含蛋白质,且氨基酸组成较合理, 赖氨酸含量较高,营养价值高。因此,豆类与 禾谷类混合食用,可以达到氨基酸互补的效果
– 薯芋类作物含有大量淀粉。甘薯:淀粉含量 20%左右,氨基酸种类多于禾谷类的小麦、水 稻;马铃薯:淀粉含量10%~20%,含有游离 氨基酸、酰胺以及大量Vc(10~25 mg/100g)
33
㈠ 粮食作物的品质 • 营养品质 • 食用品质 • 加工品质 • 商品品质
32
• 营养品质(指产品的营养价值,决定于产品化
学成分及含量)
–禾谷类作物主要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 糖、矿物质等,以前两者为主。
–蛋白质含量及其氨基酸组分是评价禾谷类作物营 养品质的重要指标。
–禾谷类作物氨基酸组分不平衡,缺乏赖氨酸、色 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 温度和水分 –低温和水分充足有利于油分积累 –温度影响脂肪酸组成
10
• 肥料 –氮素适中时,脂肪含量提高,饱和脂肪酸含量 降低 –氮素过多时,芥酸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 增加,油脂质量下降
• 病虫害 –降低含油量
9
㈢ 对碳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 淀粉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灌浆期温度呈负相关 –马铃薯:中纬度地区淀粉含量高于高纬度地区,钾肥
与磷肥提高淀粉含量而氮肥使淀粉含量下降
• 蔗糖
–温度(前期较高、后期较低)、温差(正相关)、日 长(正相关)、降水量(负相关)影响其合成
–氮磷钾配合施用及增加钾肥可提高甘蔗含糖量
8
㈣ 对纤维品质的影响
• 棉花纤维发育要求有较高温度(25~30 ℃)、充足的 光照、全型的矿质养分、充足的土壤水分;
• 麻类纤维发育要求有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整 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80%~85%为宜。
30
• 食用品质:非常重要,与其他品质密切相关
–稻米的食用品质受到粒长、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度、 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 含量等的影响。
–一般,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长、糊化温度较 低、透明度高是食味较佳的标志
–麦类作物的食用品质主要是烘烤品质,一般面筋含量 越高品质越好,烘制的面包质量越好
19
• 饲料作物 –前期蛋白质合成较强,随生育进程推进,蛋白 质含量下降,粗纤维合成加强。
18
• 烟叶
–淀粉和糖:是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两者含量达最大 时采收,成熟度最合适,品质最好;
–蛋白质:对烟气改善没有好处,其含量随成熟度增加 而降低,过低的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对品质不利;
–烟碱:含量随叶位升高而增加; –多酚化合物:以烟叶生理成熟期为界,前升后降。上
29
• 加工品质
– 稻米的出米率(品质好的稻谷糙米率应大于 79%,精米率大于71%,整精米率大于58%);
– 小麦的出粉率,一般籽粒近球形、腹沟浅、胚 乳大、粒质较硬的白皮小麦出粉率高。
28
• 商品品质
–优质稻米要求无垩白、透明度高、粒形整齐; –优质玉米要求色泽鲜艳、粒形整齐、密度大、
无破碎、含水量低。我国玉米商品品质较差。
熟种子中游离脂肪酸减少。
20
• 棉花
– 棉花纤维的来源:由受精胚珠表皮生毛细胞经过分化、 伸长、加厚而成;
– 化学成分变化:随成熟度增加,纤维素含量直线上升, 而果胶、含氮物、蜡质脂肪、糖类及灰分相对减少;
– 纤维生长特性:开花后2周内,纤维只伸长,不横向 生长;开花后20~40天,纤维次生壁加厚、纤维素淀 积增重最快(此阶段淀积的纤维素占总量的70%左 右)。
2
• 总之,通过育种(扩大基因资源、改进育 种方法)、栽培(确定适宜种植区域、采 取适宜的栽培技术)的共同努力,是可以 打破或削弱作物产量与品质之间的负相关 关系的,从而创建一个更高水平上的产量 与品质的协调状态。
1
思考题
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有哪些 ?
THE END
4
–其二:一般认为,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增加蛋 白质含量,而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栽培措施往往 使产量降低。但产量与蛋白质间关系不是直线 关系,而是呈单峰曲线关系,因此,合理的栽 培措施,适宜的生态环境,可以同时实现高产 与优质目的。
3
• 国际水稻所提出了“蛋白质阈值”概念, 即蛋白质含量的界限值;超过该界限时, 产量会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