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商品概况—综述
甘草综述

甘草综述甘草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1],应用历史悠久,中医界素有“十方九草”之说,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挛急疼痛、痈疽疮毒,并能够缓解药物毒性,调和诸药,故又有别名为“国老”。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A )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调节免疫反应,还有抑制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毒、降脂、保肝、镇咳、祛痰、抗利尿、解痉、镇痛等作用[2],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3],如甘草酸二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
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
甘草也是我国的常用工业原料,在制药、食品、化工和印染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同时甘草制品还作为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4],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我国对甘草的年需求量就为6万多吨,位列诸药之首。
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甘草的市场行情逐年上涨,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甘草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出现了采挖甘草的狂潮,同时由于对西北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甘草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小,使我国野生的甘草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
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的资源现状及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甘草资源的现状分析1.1 甘草的分布及资源状况甘草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域的温带荒漠区域和温带草原区域,北纬37°~50°、东经75°~123°的范围内,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全境,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甘草(Radix Glycyrrhiza),是一味补益中药,根、根茎是其药用部位,根呈圆柱形,直径0.6~3.5cm,长25~100cm,属于蝶形花亚科,呈灰棕色或者红棕色。
本品味甘性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能润肺祛痰而止咳喘。
甘草分布甘草资源分布要是产自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叙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野生和半野生的甘草。
中国甘草资源丰富,分布广而且多,目前己知有8种,包括:1 乌拉尔甘草,分布很广,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分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
2 光果甘草,仅产于新疆。
3 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向东可到达甘肃西北部及疏勒河沿岸。
4 刺果甘草(Glycrrhizapallidiflora Maxim.),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
5 粗毛甘草(Glycrrhiza aspera Pall.),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
6 黄甘草,主要分布于甘肃。
7云南甘草(Glycrrhiza yunnanensis Chengf. etL. K. Tai)[1]。
近年来,随着甘草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学者也对甘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菌、抗肿、抗氧化、抗肝损伤、减毒作用等药理作用。
一抗炎含甘草酸的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皮炎如湿疹、瘙痒症和皮肤囊肿。
Abe 等用甘草酸治疗感染了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肝炎时小鼠三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可以促进抗原肝树枝状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从而减轻炎症。
此外,甘草中分离到的甘草黄烷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的IC50 值为7.7 μmol/L,具有抗炎活性,有望作为天然抗炎药物[1 ]。
原皓等[15-16]报道了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 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2 ]。
甘草的研究报告

甘草的研究报告甘草的研究报告甘草是中药材中常见的一味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综述甘草的研究进展,探讨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甘草是一种庄稼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及北非。
其主要成分是甜菜碱、黄酮类、甘草皂苷等。
甘草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抗氧化、降血压和抗溃疡等。
其中,甘草中的甘草皂苷具有强烈的抗炎作用,可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甘草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甘草可用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甘草具有抗溃疡作用,能够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的愈合。
其次,甘草还可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和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甘草具有抗炎作用,可缓解喉咙和气管的炎症症状,改善呼吸道状况。
此外,甘草还可用于治疗肝炎、肾炎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近年来,甘草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甘草中的甘草皂苷具有抗癌活性。
甘草皂苷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
其次,研究人员还发现,甘草可以改善肝损伤。
甘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伤,并促进损伤的修复。
最后,研究人员还发现,甘草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甘草中的甜菜碱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总结起来,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甘草中的甘草皂苷、黄酮类和甜菜碱等成分对抗炎、抗氧化、降压和抗癌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甘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理机制的不明确、药效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等。
因此,今后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以探明甘草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甘草的研究现状综述

甘草的研究现状综述摘要:在我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与中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越来越相信天然植物药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全世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持续增加。
甘草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含甘草酸、甘草多糖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提高免疫力等药理活性,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的传统珍贵中药材。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紧对甘草中营养成分的研究,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关键词:甘草多糖;含量测定一、甘草的本草学研究甘草(GlycyrhizauralensisFisch) 属豆科草本植物,在古代是一味特别重要的民间常用中药,又被称为美草、蜜草、路草、粉草、甜草等称呼,其主要药用部分都是直接取植株的全部地下部分,比如嫩茎根叶及部分肉质根茎。
我们根据科学数据统计,目前在全球甘草科属的本科植物约有20种,其中中国的分布区域范围内有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无腺毛甘草、粗毛甘草(又称念珠甘草)、圆果甘草、刺果甘草、云南甘草共8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中被收入记载的甘草中药材有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这3种,这三种甘草均是具有相当高价值的中药材品种,且具有较好的地方传统和药用历史价值。
根据内蒙古生产实践调查数据表明,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一带、呼和浩特市巴盟及包头市阿拉善、察哈尔右翼左旗牧区,这几个地区出产的甘草品质较高,具有十分有效药用价值[2]。
甘草因性味苦涩而得名,远在原始社会东周及战国两汉南北朝时期,就曾记载,人们用生甘草汁入药来治病强身的最早确切应用实例,距今也已经有了将近2500多年[3]。
远在我国的晋代时期及两汉以前,我们在中国各地的中医药祖先们就已经有人发现并记载了,甘草确实是一种天然的解毒强身的一味良药,可以被称誉之为是“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的中药。
东汉建安末年南北朝时期,中医第一部实用之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书上就曾首次明确提出把中药甘草列为一种滋补上品[4]。
甘草综述

甘草综述甘草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1],应用历史悠久,中医界素有“十方九草”之说,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挛急疼痛、痈疽疮毒,并能够缓解药物毒性,调和诸药,故又有别名为“国老”。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
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A )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调节免疫反应,还有抑制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毒、降脂、保肝、镇咳、祛痰、抗利尿、解痉、镇痛等作用[2],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3],如甘草酸二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
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
甘草也是我国的常用工业原料,在制药、食品、化工和印染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同时甘草制品还作为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4],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我国对甘草的年需求量就为6万多吨,位列诸药之首。
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甘草的市场行情逐年上涨,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甘草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出现了采挖甘草的狂潮,同时由于对西北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甘草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小,使我国野生的甘草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
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的资源现状及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甘草资源的现状分析1.1 甘草的分布及资源状况甘草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域的温带荒漠区域和温带草原区域,北纬37°~50°、东经75°~123°的范围内,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全境,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
甘草的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T eUtl a in Vau .Cu r n sa c n r b e fGlc r ia.W ANG h o h i z to le i r e tReer h a d P o lmso y ̄ hz Z a
—
ln , U a a D J n—ci U Un—qn  ̄ G as n e ac nt ue A 1 0 0 i a ,Y i ( rs a dR s r g l e hIsi t,C AS 0 0 1 , t
( ar )7 G. ba ,0年 代 又将 西北 产 的胀 果 甘
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 十分复杂, 中药 其
用的有效成分为甘草酸( ! yricc )又 Gy r z ai . c hi d 称甘草甜 素( l yrin 及其水解 产物甘 Gy r z ) e hl 草次酸( l y bt i ai) 2分子的葡萄 Gy r en d 和 e r ic c 糖醛 酸 , 有黄 酮 类化 合 物 以 及 水 溶性 漫 出 并
Ke r s y Wod :Glc r h z ;Ut i t n v le y y r ia iz i au ;Cur n ce rh ;Exsig p o lms la o re tr ac m i n rbe t
甘 草 属 于 豆 科 ( eu nse Lg mio )甘 草 属 a
甘草( y n aes ) G. u n nn s 也进入药用资源的行 i 列。 国药 用甘草 属 植物 基本 上 为 上述 6 我
种f 。
及东欧. 尤以中亚及地中海措岸为分布中心。 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 东北、 华北 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 , 内蒙古 . 宁夏和甘 肃 为 中心产 区。 世界甘草属植物有 2 种 6 9 变种 , 我国有 1-1 7 8种 3变种 【_ 1。甘草 为 我国 传统 中药, 1 商品 甘 草 的 原 植 物 大 多 为 乌 拉 尔 甘 草 (1 G3 ii rgni)  ̄ hz uaes ,少 数 为 光 果 甘 草 a s
甘草研究综述

甘草研究综述中国药科大学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甘草的化学成分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纯化;甘草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成药使用情况;专利状况。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学、临床研究、专利1.概述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Bat.)、光果甘草(G.glabraL.)的根及根茎。
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有调和诸药、解毒、补虚、止咳润肺等多种功能,为常用处方药,故又名国老,甘草在方剂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尤其因该药能调和诸药性而广泛配入复方,但由于甘草在方剂中多以从属地位出现,因而容易被医生忽略,妄加取舍,结果常影响临床疗效。
在我国,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
但近年来,我国甘草资源呈快速下降的趋势,据2001年草场资源调查统计,全地区甘草场面积为13.74万hm2,但到2007年,由于滥挖、滥采、滥开等原因,甘草面积减少到9.33万hm2,已减少的甘草面积占总甘草面积的47.62%。
为了保护生态和资源,2002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达文件,规定甘草的采挖、运输、经营必须具有专业许可证,同时国家《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亦把甘草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以限制对甘草的过量应用,保护生态环境。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
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2.化学成分研究2.1化学成分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酸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还有甘草多糖,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部位上。
甘草黄酮类物质包括甘草素(Liquiritigen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甘草苷(Liquiritin)、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新甘草苷(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苷(Neoisoliquiritin)、异甘草素-4-β-葡萄糖-β-洋芫妥糖苷(Licurazid)等。
甘草论文1——精选推荐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文章概述了甘草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甘草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对甘草的药理作用从对消化系统,抗病毒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法了归纳总结。
简单介绍了甘草目前临床应用现状,它被认为是安全五毒药品,在中药里号称“国老”,它的应用价值不仅在药理方面,并在食品、化妆等轻工业生产中不断兴起,因此,甘草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要用植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随着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的不断深入,甘草的研究还会不断向纵向发展。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现状综合开发利用甘草别名:甜草(东北、内蒙古),甜根子(陕西),生甘草(新疆),甜干草1.概述1.1甘草的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罕深1米。
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甚长,粗长(大),外皮红棕色至暗红色或暗褐色。
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及腺鳞或腺状毛。
奇数羽状复叶,托叶披针形,早落;叶片长8~24厘米,小叶5~17厘米,小叶片窄长卵形,倒卵形或阔椭圆形至近圆形,两面被腺鳞及白毛,下面毛较密。
总状花序腋生,较叶短,花密集。
花萼钟状,萼齿5,花冠淡紫蓝色,长14~23毫米,雄蕊10,9枚基部连合,花丝长短不一,花药大小亦不等,子房无柄,荚果扁平,种子2~8,扁圆形或肾形,黑色光亮,花期6~7月,果期7~9月[1]1.2地理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棕钙土,含盐较少,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钙制草原,在河岸沙质生长良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区。
[1]甘草是豆科甘草属蝶形花亚科植物,该属植物在全世界分布有29种6变种,其中我国产有18种3变种[2]。
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儿甘草(G.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e Bat)、光果甘草(G.glabral),之后,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甘草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不同品种的甘草属,分别有:黄甘草、刺果甘草、粗毛甘草,随着人们对甘草的不断研究与深入,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类、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成分[3]。
甘草 行业报告

甘草行业报告一、市场概况。
甘草,又名甘草、光草等,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根部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和食品添加剂中。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润肺止咳、抗溃疡等功效,因此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广泛。
同时,甘草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天然药材的需求增加,甘草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二、产业链分析。
1. 甘草种植。
甘草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中国、伊朗、土耳其等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草种植和出口国家,甘草主要产地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
甘草的种植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土壤,同时对水分和温度的要求也较高。
2. 甘草加工。
甘草加工是甘草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甘草的提取、粉碎、炮制等工艺。
甘草的加工技术对产品的质量和功效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加工环节需要严格控制。
3. 甘草产品制造。
甘草产品制造包括中药制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
甘草产品的制造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法规,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市场需求分析。
1. 中药市场需求。
甘草作为中药材,在中药制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认可和需求增加,甘草在中药市场中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食品添加剂市场需求。
甘草具有甜味,因此被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中,如糖果、饮料、酸奶等。
随着人们对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偏好,甘草在食品添加剂市场中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3. 化妆品、保健品市场需求。
甘草具有抗氧化、抗炎、美白等功效,因此被广泛用于化妆品、保健品中。
随着人们对天然护肤品和保健品的需求增加,甘草在化妆品、保健品市场中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四、市场竞争分析。
甘草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种植、加工和产品制造环节。
在甘草种植领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草产地,但由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产地的甘草质量和价格存在一定差异。
在甘草加工和产品制造领域,技术和设备的先进程度、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是竞争的关键因素。
五、发展趋势分析。
甘草制品说明

甘草制品说明中药甘草是豆科植物的根和根状茎,是最常见的中药。
《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上品,称此药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
甘草具有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止血祛痰润肺、保肝、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之功效。
甘草中存在两大类主要有效成分,即甘草甜素和甘草黄酮类。
1.甘草甜素类:即甘草酸、甘草酸的盐。
它们都具有很高的甜度(相当蔗糖的200-300倍),故称甘草甜素。
还包括甘草酸水解后的产物: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和葡萄糖醛酸类药物。
甘草浸膏Licorice Extract Block本品为甘草经加工制成的浸膏。
缓和药,常与化痰止咳药配伍应用,能减轻对咽部黏膜的刺激,并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与去氧皮质酮样作用。
用于支气管炎、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甘草浸膏粉Licorice Extract Powder本品为甘草浸膏经加工、粉碎制成的精粉。
缓和药,常与化痰止咳药配伍应用,能减轻对咽部黏膜的刺激,并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与去氧皮质酮样作用。
用于支气管炎、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甘草酸粉Crude powdered GEycywhizic Acid本品系棕褐色粉状固体,味极甜,有特征的甘草味,分可溶于水或不溶于水两大类产品。
主要用途:(1)食品、饮料及糖果业做甜味剂,它是-种高甜度、低热值的保健甜味剂,其甜度约为蔗糖的90倍以上。
还可作为黄色或棕色食品(饮料)的天然色素。
(2)作为95%甘草甜素的原料。
(3)医药、化妆品及卷烟业中的应用。
甘草酸单铵盐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甘草酸单铵是由中药甘草中提取的一个活性成分, 甘草酸单铵具有抗肝中毒,降低谷丙转氨酶,恢复肝细胞功能防止脂肪性变等作用;促进胆色素代谢和退黄及解毒作用,减少胶原纤维增生,防止肝硬化, 广泛适用于医药,食品等行业。
2.甘草黄酮类:甘草黄酮是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
甘草的研究报告论文

甘草的研究报告论文甘草(Glycyrrhiza)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功效,如止咳祛痰、抗炎、促进消化等。
本篇研究报告论文将对甘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酸,这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甘草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
它可以抑制白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具有抗炎作用。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具有抗肿瘤活性。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具有抗氧化活性。
除了甘草酸外,甘草还含有甘草苷、异甘草苷等多种有效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保护肝脏、促进胃肠道健康、抗过敏等作用。
甘草苷主要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发挥抗过敏作用。
异甘草苷可以增加胃黏膜的黏液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
临床上,甘草被广泛应用于咳嗽、气喘、胃炎、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甘草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止嗽、抗溃疡、抗菌等作用。
它可以缓解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减轻气喘症状。
此外,甘草还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减少消化道感染的发生。
因此,在胃炎、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甘草常常被用作辅助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甘草的使用方法有多种。
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是制成甘草煎剂或颗粒剂,然后口服。
此外,甘草还可以制成外用制剂,如甘草酸乳膏或甘草酸软膏,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烫伤等。
甘草酸口服液也是常用的甘草制剂之一,用于缓解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尽管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但其使用仍需谨慎。
甘草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甘草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剂量和疗程的调整,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甘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肿瘤、抗过敏、保护胃肠道健康等。
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咳嗽、气喘、胃炎、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甘草的使用仍需谨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国甘草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甘草市场调研报告中国甘草市场调研报告一、概述中国甘草市场经历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外市场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
甘草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中药、食品、医疗、化妆品等行业。
本报告将对中国甘草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以了解当前市场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
二、市场规模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甘草市场在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2019年,中国甘草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XX%。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XX%。
三、市场需求甘草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丰富的功能特性,因此受到了市场的广泛青睐。
甘草主要应用于中药领域,其中包括炮制药材、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制剂等。
此外,甘草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化妆品等领域。
1. 中药市场需求中药市场是中国甘草主要的需求领域,其中包括中药材市场和中成药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中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甘草作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其市场需求也相应增长。
同时,中成药市场也对甘草有较大的需求。
2. 食品市场需求甘草在食品行业中也有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度和口感。
甘草作为一种天然的甜味剂,替代了传统的糖类添加剂。
同时,甘草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因此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加。
3. 医疗市场需求甘草在医疗领域中主要用于制造口服液、颗粒和胶囊等剂型。
这些剂型具有良好的口感和易于服用的特点,适合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
4. 化妆品市场需求甘草具有美白、抗氧化和抗炎等功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甘草提取物被用于制造面膜、乳液、精华液和护肤品等产品,满足了人们对美容的需求。
四、市场竞争中国甘草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1. 品牌竞争中国甘草市场存在着众多品牌,其中一些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这些品牌通过不断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 价格竞争甘草作为一种农产品,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中国甘草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甘草市场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中国甘草市场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并提供有关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竞争格局和前景等方面的信息和洞察。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市场参与者的观点,我们对中国甘草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1. 引言甘草,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之一,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和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本调研报告将从市场规模、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市场规模目前,中国甘草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甘草市场规模超过XX亿元,相比2018年的XX亿元增长了XX%。
市场规模的增长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保健需求的驱动,同时伴随着人们对传统草本植物的关注和需求的增加。
3. 市场发展趋势甘草市场在中国表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首先,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促使了保健品市场的崛起,甘草作为草本保健品的重要成分之一,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其次,随着消费者对草本植物药物治疗和传统医学的接受度提升,甘草作为传统药材和中医药领域的重要资源,也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
此外,甘草在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增加了甘草市场的需求。
4. 竞争格局中国甘草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参与者众多。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甘草制品品牌包括XXX、XXX和XXX等。
这些品牌以其优质的产品质量、丰富的产品线和广泛的市场渗透力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同时,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在不断涌现,竞争日益激烈。
此外,国内外一些跨国公司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并投资于甘草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5. 市场前景中国甘草市场的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和对传统草本植物的关注程度的提高,甘草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未来几年,预计甘草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有望突破XX亿元。
同时,随着科技和研发的进步,甘草的应用领域还将继续扩大,包括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甘草简介 PPT课件

一.基本知识概况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 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 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 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 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 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内服:煎汤,3~9克(大剂量30~60克)。外用: 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6. 使用注意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7.具体用处:甘草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生甘草
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 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 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西方国家大 量进口甘草,从中提取甘草次酸,治艾滋病。甘草退耕还 林,水土保持作用更强。陕北农民和西部人们反映,把甘 草种子随便撤到地上即可出苗,抗旱性特强。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பைடு நூலகம்草的干燥根及 根茎。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二.植物属性
1.中文学名:甘草 拉丁学名:Glycyrrhizae 别称: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二名法:Glycyrrhiza uralensi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豆目科:豆科 亚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 属:甘草属 分布区域:内蒙古、山西、甘肃
8.主要成分: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又称甘
草甜素,一种三萜衍生物,分子式C42H62O16。为甘草次 酸的二葡萄糖醛苷(见苷),是甘草的甜味成份,存在于 甘草属植物中,在乙酸中结成片状或棱柱状晶体。在 220℃分解。溶于水。甘草次酸分子式C30H46O4。有两 种同质异晶体。熔点分别为300~304℃和287~293℃, 比旋光〔α〕D+163°。溶于乙醇。
甘草市场分析报告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甘草:一种多年 生草本植物,具 有药用价值
分类:根据甘草 的种类和产地, 可以分为多种类 型,如乌拉尔甘 草、蒙古甘草、 新疆甘草等
主要成分:甘草 的主要成分包括 甘草酸、甘草次 酸等,具有抗炎、 抗病毒、抗氧化 等作用
政策支持:政府对 中医药产业的支持 政策将促进甘草市 场的发展
汇报人:
促销活动:举办 促销活动,如打 折、赠品、满减 等,吸引消费者 购买
渠道策略:通过 线上线下渠道, 扩大销售范围, 提高销售额
公关活动:举办 公关活动,提高 品牌形象,增强 消费者信任度
成本加成法:根据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确定价格 竞争导向法: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来确定自己的价格 需求导向法: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购买意愿来确定价格 价值导向法:根据产品的价值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来确定价格
供需关系影响甘草价格波 动
市场需求增加,推动甘草 价格上涨
供应量减少,导致甘草价 格上涨
政策支持,促进甘草产业 发展,带动价格上涨
品牌定位:明确甘草的品牌定位, 如高端、中端或低端市场
品牌传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品牌 传播,如广告、公关、社交媒体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品牌形象:塑造甘草的品牌形象, 包括logo、包装、宣传语等
挑战: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 机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可以扩大市场份额 挑战:法规政策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机遇:国际市场拓展,可以增加出口业务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 养生的重视,甘草 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中药学

甘草综述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
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00cm,直径0.6~3.5cm。
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
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气微,味甜而特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甘草别名“甜草苗”,为多年生草本药材。
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
甘草种子种皮厚而坚实,透水性差,不易萌发,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是利用粗沙和碾米机磨种皮,使种皮粗糙,增加透水性。
随着甘草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开发力度的加大,甘草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加大,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家种甘草主产在甘肃的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白银一带,河西甘草一般采用直播,生产周期较长,一般在三、四年以上。
甘草别名很多对应的产地也不尽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1、商品名:a.甘草商品一般分为东甘草和西甘草两种:东甘草:又名东草。
为产于东北、河北、山西等地者。
西甘草,又名西草。
为产于宁夏盐池、甘肃、内蒙古,青海,陕西、新疆等地者。
b.此外还有以下传统商品名称:粱外草: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一带者。
王爷地草:产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者。
习惯认为梁外草及王爷地草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西镇草:产于宁夏盐池,陶东,平罗一带。
属于西草。
上河川草: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一带者。
属于西草。
边草;产于陕西北部靖边、定边一带者。
属于西草。
西北草;产于甘肃民勤、庆阳、张掖、玉门等地者。
属于西草。
下河川草:产于内蒙古包头附近的土默特旗,托克托和和林格尔等地者。
属于西草。
东北草:产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哲盟、呼盟等地者。
属于东草。
新疆草:产于新疆者。
属于西草。
皮甘草:又名带皮甘草、带皮草、皮草。
为采收加工后保留栓皮者。
粉甘草:又名刮皮甘草,刮皮草,白粉草,粉草。
为采收加工后刮去栓皮,切成长段者。
甘草的资料

甘草的资料甘草的基本介绍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
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多用于入药,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
气微,味甜而特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
具甜味。
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
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
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
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
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及分布甘草适应性强和抗逆性强。
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
生性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地都有分布(并大都有传统的药用和其他用途)。
中国境内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朔州野生为主。
人工种植甘草主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的河西走廊,陇西的周边,宁夏部分地区。
品种分类Glycyrrhiza,其实是“甘草属”,没有二度法名,它的下面有大约18个大类品种,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地都有分布(并大都有传统的药用和其他用途)。
2024年甘草种植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甘草种植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甘草,又称甘草、甘草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补气养血、清热解毒、和中止痛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医药的普及,甘草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甘草种植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以帮助种植者了解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种植策略。
2. 市场需求分析2.1 市场规模甘草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得益于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
近年来,中医药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其中甘草作为常用中草药的一种,市场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2 市场趋势2.2.1 健康意识的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
甘草作为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中药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2.2 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扶持措施的实施,为甘草种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2.3 生产工艺的提升甘草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提高了甘草的产量和质量,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2.3 消费者需求2.3.1 医药领域需求甘草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制药业。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可,甘草在医药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
2.3.2 食品工业需求甘草作为甜味剂和调味品,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
随着食品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对甘草的需求也在增长。
2.3.3 化妆品需求甘草具有清凉、滋润、抗炎、舒缓等功效,被广泛用于化妆品。
随着人们对化妆品功能和品质的要求提高,对甘草的需求也在增加。
3. 市场竞争分析3.1 主要竞争对手甘草种植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其他农产品种植、其他中草药种植和进口甘草等。
这些竞争对手相应具有竞争优势,对甘草种植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3.2 竞争优势3.2.1 品质保证甘草种植者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良好的管理,可以保证甘草的品质优良,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3.2.2 供应链优势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甘草种植者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使甘草的生产和销售更加高效、稳定。
甘草的性状特征有哪些?种植甘草的方法

甘草的性状特征有哪些?种植甘草的方法甘草是一味应用十分广泛的中药材,喜干燥气候,适宜于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栽种。
本文为你介绍甘草的性状特征有哪些,同时讲讲种植甘草的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一、甘草的性状特征有哪些甘草以根入药,其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
甘草商品呈圆柱形,质量以条长均匀、皮细色红、质坚油润、断面黄白、味甜为佳。
甘草植株株高50~120 cm;根粗大,茎直立,密披白色短毛及刺毛状腺体;羽头复叶,互生;荚果弯曲,镰刀状;种子圆形,棕绿色;喜弱碱性砂地、草原、及半荒漠环境。
二、种植甘草的方法1、选地与整地甘草适应性广,对栽培环境要求不严格,半干旱和干旱区均可栽培,瘠薄的退耕农田也可种植甘草。
但要注意涝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土壤黏重和偏酸性地区不适合种植甘草。
有条件的可选在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5%的沙质或水质土壤上种植,可以达到发芽率和保苗率高、生长速度快、根和根状茎色泽鲜艳、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2、繁殖方法可采用直接播种或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播种:春播:3~4月;夏播:5~7月;秋播:白露前均可。
不管是几月份育苗,春节前后均能移栽大田,每亩用苗12000株左右。
移栽:土地平整好后,按40cm行距,株距15~18cm,深8cm,平载于沟内,覆土即可。
3、田间管理(1)灌水: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2)施肥: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发前追施磷二铵每亩25千克。
并开沟施于行侧10厘米深处,沟深15厘米,施肥后覆土。
(3)间苗:当甘草秧苗长到15厘米高时可进行间苗,株距15厘米,每亩保苗约2万株左右。
(4)中耕除草:播种当年一般中耕3-4次,以后可适当减少中耕次数,结合中耕主要消灭菟丝子等田间杂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草的商品概况【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国老草、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目前甘草商品一般分为东甘草和西甘草两种。
东甘草:又名东草,为产于东北、河北、山西等地者;西甘草,又名西草,为产于甘肃、内蒙古,青海,陕西、新疆等地者。
【历史】本草沿革(1)《汤液本草》: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药用之非和也,皆缓也。
小柴胡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其中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
中不满而用甘为之补,中满者用甘为之泄,此升降浮沉也。
凤髓丹之甘,缓肾急而生元气,亦甘补之意也。
《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以甘缓之。
所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于此可见调和之意。
夫五味之用,苦直行而泄,辛横行而散,酸束而收敛,咸止而软坚,甘上行而发。
如何《本草》言下气?盖甘之味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矣。
(2)《本草汇言》: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
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
故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衰虚,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
又如咽喉肿痛,佐枳实、鼠粘,可以清肺开咽;痰涎咳嗽,共苏子、二陈,可以消痰顺气。
佐黄芪、防风,能运毒走表,为痘疹气血两虚者,首尾必资之剂。
得黄芩、白芍药,止下痢腹痛;得金银花、紫花地丁,消一切疔毒;得川黄连,解胎毒于有生之初;得连翘,散悬痈于垂成之际。
凡用纯热纯寒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寒热相杂之药,必用甘草以和其性。
高元鼎云,实满忌甘草固矣,若中虚五阳不布,以致气逆不下,滞而为满,服甘草七剂即通。
(2)《本草正》: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
助参、芪成气虚之功,人所知也,助熟地疗阴虚之危,谁其晓焉。
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
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
惟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不可不知也。
(3)《本草备要》:甘草,胡洽治痰癖,十枣汤加甘草;东垣治结核,与海藻同用;丹溪治痨瘵,莲心饮与芫花同行;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理中、四逆、调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汤,无不重用甘草,赞助成功。
即如后人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诸剂,皆倚甘草为君,必须重用,方能建效,此古法也。
奈何时师每用甘草不过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习成风,牢不可破,附记于此,以正其失。
(4)《本经疏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
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
凡药之散者,外而不内(如麻黄、桂枝、青龙、柴胡、葛根等汤);攻者,下而不上(如调胃承气、桃仁承气、大黄甘草等汤);温者,燥而不濡(四逆、吴茱萸等汤);清者,冽而不和(白虎、竹叶石膏等汤);杂者,众而不群(诸泻心汤、乌梅圆等);毒者,暴而无制(乌梅汤、大黄gu虫丸等),若无甘草调剂其间,遂其往而不返,以为行险侥幸之计,不异于破釜沉舟,可胜而不可不胜,讵诚决胜之道耶?金创之为病,既伤,则患其血出不止,既合,则患其肿壅为脓。
今曰金创肿,则金创之肿而未脓,且非不合者也。
《千金方》治金创多系血出不止,箭镞不出,故所用多雄黄、石灰、草灰等物,不重甘草。
惟《金匮要略》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蒴藋细叶、桑东南根,皆用十分,甘草独用十八分,余皆更少,则其取意,正与《本经》脗合矣。
甘草所以宜于金创者,盖暴病则心火急疾赴之,当其未合,则迫血妄行。
及其既合,则壅结无所泄,于是自肿而脓,自脓而溃,不异于痈疽,其火势郁结,反有甚于痈疽者。
故方中虽已有桑皮之续绝合创,王不留行之贯通血络者,率他药以行经脉、贯营卫,又必君之以甘草之甘缓解毒,泻火和中。
浅视之,则曰急者制之以缓,其实泄火之功,为不少矣。
(5)《本草正义》:甘草大甘,其功止在补土,《本经》所叙皆是也。
又甘能缓急,故麻黄之开泄,必得甘草以监之,附子之燥烈,必得甘草以制之,走窜者得之而少敛其锋,攻下者得之而不伤于峻,皆缓之作用也。
然若病势已亟,利在猛进直追,如承气急下之剂,则又不可加入甘草,以缚贲育之手足,而驱之战阵,庶乎所向克捷,无投不利也。
又曰,中满者忌甘,呕家忌甘,酒家亦忌甘,此诸证之不宜甘草,夫人而知之矣;然外感未清,以及湿热痰饮诸证,皆不能进甘腻,误得甘草,便成满闷,甚且入咽即呕,惟其浊腻太甚故耳。
又按甘草治疮疡,王海藏始有此说,李氏《纲目》亦曰甘草头主痈肿,张路玉等诸家,皆言甘草节治痈疽肿毒。
盖即从解毒一义而申言之。
然痈疡之发,多由于湿热内炽,即阴寒之证,亦必寒湿凝滞为患,甘草甘腻皆在所忌。
若泥古而投之,多致中满不食,则又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6)《本草新编》:甘草,味甘,气平,性温,可升可降,阳中阳也。
无毒。
入太阴、少阴、厥阴之经。
【来源】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 Leguminosae甘草 Glycyrrhiz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直立属,叶互生,奇数现状复叶,小叶7~17枚,椭圆形卵状,总状花序腋生,淡紫红色,蝶形花。
长圆形夹果,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
扁圆形种子。
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甘草原产地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带,特点是干旱,雨量少,光照强,温差大。
甘草长期生长在该气候条件下,使其具有抗寒耐热、耐旱、怕涝和喜光的特性,而且特别喜欢钙质土,中国东北、西北及华北干旱地区均可生长。
【产地】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东北、河北、山西等地亦产。
胀果甘草及光果甘草主产于新疆、甘肃。
【采收加工】种子繁殖3~4年,根状茎繁殖2~3年即可采收。
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
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
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药材形状】(1)内蒙甘草:根圆柱形。
外皮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沟纹、皱纹及细根痕。
质坚实而重。
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显粉性,环纹和菊花心明显,有裂隙。
微具特异香气,味甜而特殊。
根茎有芽痕和髓。
(2)栽培品:皮细紧,质坚实,体较重,断面致密。
(3)新疆甘草:木质粗壮,有分枝,外皮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
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
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4)欧甘草:质地较坚实,或分枝,外皮不粗糙,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5)粉甘草:圆柱形,表面光洁,黄白色,有刀削痕,易纵向掰裂,粉性大。
(6)甘草片:呈类圆形、椭圆形片状,厚3~6mm,大小不一。
切面黄白色;周边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外皮松紧不一。
(7)蜜甘草:形如甘草片,表面显金黄色或棕黄色,微有光泽,略带黏性。
【质量】按质量分为西草、东草两个品别。
再按部位和形态,西草分大草、条草、毛草、草节、疙瘩头等5个规格7个等级;东草分条草、毛草2个规格4个等级。
以外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规格】西甘草分为四个规格八个等级。
规格: 条草、草节、毛草和疙瘩头。
等级: 条草一等、条草二等、条草三等、条草四等、条草统货、草节统货、毛草统货和疙瘩头统货;东甘草分为二个规格五个等级。
规格: 条草和毛草。
等级: 条草一等、条草二等、条草三等、条草统货和毛草统货。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其他用途】(除入药用外)甘草的功效与作用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
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
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处方应用】(1)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
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2)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3) 治热嗽:甘草二两,猪胆汁浸五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十五丸。
(4)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升,大枣(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5)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
(6)治失眠、烦热、心悸:甘草一钱,石菖蒲五分至一钱。
水煎服。
每日一剂,分二次内服。
(7)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瓦楞子五两(煅研细末),甘草一两(研细末)。
混匀,每服2钱,每日3次。
二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
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8)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
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
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储藏】为外包麻布的机器压缩打包件,每件50kg。
贮于干燥、通风处,商品安全水分12%以内。
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保持环境整洁、干燥,必要时可抽氧充氮养护;发现虫蛀,可用磷化铝熏杀。
【伪品】黄甘草、粗毛甘草、云南甘草、红芪【产销简述】甘草为国药之要药,近年来其产销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一方面是市场货紧,需求日益增长,使甘草价格一路攀升;一方面是产区无序采挖造成资源枯竭与生境严重恶化,产销双双告急是甘草市场面临的严峻形势。
1. 环境恶化为甘草的狂采滥挖亮起红灯我国是世界甘草的主要产地之一,在全世界24种豆科甘草中,我国分布有11种,其中药用甘草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及黄甘草4种,以乌拉尔甘草为药用主流产品,我国甘草以皮细、色红、粉性足而享誉国际市场。
我国甘草产地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三大产区,主流商品乌拉尔甘草在东起科尔沁草原西至新疆额尔齐斯河的狭长东西向带状区域广泛分布。
产于新疆北部内蒙西部地区的甘草称'西草',生于海拔500-1500米,向阳干燥的半荒漠草原或黄土沙丘碱性土壤中;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及东北地区大兴安岭西麓的草称'东草',生于海拔150-500米的半干旱沙丘或草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