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狂人日记》小说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与⽂化》课程的论⽂ 题⽬:鲁迅《狂⼈⽇记》⼩说批评

[泰国]刘镇永

201619500370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

鲁迅《狂⼈⽇记》⼩说批评

1. 引⾔

鲁迅是⼀位很重要的中国现代⽂学家。他有⽂学的重要地位发展新⽂化与现代⽂学形式。鲁迅写了《狂⼈⽇记》,是为了封建社会的反抗的。《狂⼈⽇记》是与社会最⼤影响的短⽂⽩话⼩说,因为反对封建的社会,⽽且要展⽰与讽刺封建⽅⾯。

本论⽂展⽰来分析《狂⼈⽇记》的⼩说批评,例如:《狂⼈⽇记》的内容批评,《狂⼈⽇记》的⼈物批评与《狂⼈⽇记》的语⾔现象与使⽤。分析《狂⼈⽇记》的⼩说批评以前,我要讲鲁迅的简介。

鲁迅(1881-1936)出⽣于浙江绍兴,原名是周樟寿(后来改成周树⼈)。他是中国⽂学史上伟⼤的⽂学家、思想家和翻译家。

1898年,他18岁离开家乡,进去南京⽔师学堂,后来进⼊南京矿路学堂。他在这⾥阅读了⼤量外国⽂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 毕业以后,鲁迅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在⽇本东京—⽂学院学⽇语。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他学习医学的⽬的是他要治疗像他的⽗亲⼀样被⽆能医⽣害死的病⼈。

1906年4⽉,鲁迅放弃医学知识,开始从事⽂学活动,先后发表了《⼈之历史》、《科学史教篇》、《⽂化偏⾄论》、《摩罗诗⼒说》等。1908年他和弟弟周⼀起翻译了许多外国⽂学作品,合编为《域外⼩说集》。

1909年他从⽇本回来中国,先后在杭州和绍兴任教。1911年⾟亥⾰命爆发,他在绍兴参加宣传活动,创作了以⾟亥⾰命为背景的短篇⽂⾔⼩说《怀旧》。1912年从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鲁迅去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部担任职务,不久回到北京担任教育部的职务。但是⾟亥⾰命失败给鲁迅带来很⼤的压⼒,所以他⼀度中断写作,埋头研究古籍。五四运动以后,在新⽂化运动和启蒙思想的推动下,他重新拿起了笔,投⼊到新⽂化和新⽂学的建设中。

1918年5⽉,鲁迅第⼀次⽤ “鲁迅” 作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篇⽩话⼩说《狂⼈⽇记》。1923年和1925年,他分别发表了⼀系列⼩说《呐喊》和《彷徨》。此外,他还在《新青年》的 “随

感录” 栏⽬中发表了许多杂⽂,尖锐地批判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化道德观。

1926年8⽉,鲁迅去厦门⼤学任教。不久,从中⼭⼤学的邀请,他担任⽂科主任兼教务科主任。1927年9⽉,他离开⼴州到上海定居。当年鲁迅发表了散⽂诗集 《野草》。1928年,他主编《语丝》半⽉刊,与他的夫⼈,郁达,合编《奔流》⽉刊,⽽且又发表了回忆散⽂集 《朝花⼣拾》。1930年,他出席了左联成⽴⼤会,并发表了演讲。这⼀时期,他又先后主编了《萌芽》、《前哨》、《译⽂》等刊物。

1936年10⽉19⽇,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成千上万的普通群众⾃发地为他送⾏,他的灵柩上覆盖着⼀⾯旗帜,上⾯写着 “民族魂” 三个字。

鲁迅除了写五四新⽂学或者新⽂化运动的⼩说之外,还写以武器、⿎励、赞颂新⽂化及新思想的⼩说,还有讽刺、揭露和批判各种旧思想及旧⽂化的⼩说。鲁迅还有很多具有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性质的⼩说,例如《补天》、《奔⽉》、《铸剑》、《⾮攻》、《理⽔》等。

2. 鲁迅《狂⼈⽇记》⼩说批评

2.1 鲁迅《狂⼈⽇记》的⽂学内容批评

《狂⼈⽇记》是⼀篇短⽂⽩话⼩说、有⽇记的引⾔和13篇⽂章。写的⽅法是与⽇记⼀样的。鲁迅尽量运⽤了现代⼩说的形式来写这篇⼩说。

关于这篇⼩说的语⾔,⽇记的引⾔⼤部分利⽤古代汉语来描写故事。⼩说的内容语⾔利⽤现代汉语来描写,也许有出现古代汉语来描写,那使这篇⼩说更优雅。

关于⼩说的内容,这篇⼩说算是⼀篇讽刺当时的社会的⼩说。鲁迅写这个⼩说的⽬的是讽刺封建社会,因为这个⼩说内容⼤部分包含反封建的内容。这个⼩说描写社会的条件,⼈类的⽣活与⾏为等。这让⼈们知道当时社会⽣活的条件。这个⼩说也算是⼀篇五四新⽂学的典型⼩说。

2.2 鲁迅《狂⼈⽇记》的 “吃⼈” ⽐喻意思使⽤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喻是⽤甲事物有某些相似之处的⼄事物来⽐拟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法。为了使⽂学形式的故事更有意思,中国现当代⽂学⼤部分利⽤这个⽅法来描写故事。⽐喻⽅法的⽬的是引起两个事物之间对⽐,⽽且引起⼀件新概念、观点、道德等。如果没有⽐喻⽅法,故事就没有意思。

《狂⼈⽇记》这篇⼩说利⽤⽐喻⽅法。在内容⾥⾯,鲁迅总是⽤ “吃⼈”。 “吃⼈”不是真的吃⼈的意思,对我来说,从⼩说的语境来看,“吃⼈” ⽐喻剥夺权利和⾃由的⾏为。封建社会把⼟地当做很穷很富的批判⾝份。如果有很多⼟地,他们是很富的,⽽且有权利和⾃由的,但是如果有很少的⼟地,他们是很穷,⽽且还没有权利和⾃由。也许别的剥夺权利和⾃由的⽅法,例如:在⼩说中,“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打他⼉⼦,嘴⾥说道,’⽼⼦呀!我要咬你⼏⼜才出⽓!’”, “咬你⼏⼜” 中是吃的东西的⾏为,所以鲁迅⽐喻为 “吃⼈” 。这段话,⼥的要打⼉⼦,邻居看见的时候,突然笑的。是引起了⽐喻的段话 “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他们的⽛齿,全是⽩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的家伙。” 这是很可怕的社会。没有理由打⼈或者不谈理由也算是剥夺权利。

2.3 《狂⼈⽇记》的 ⾃然现象⽐喻使⽤

《狂⼈⽇记》还利⽤⾃然现象来⽐喻⼩说的事情,例如 “今天晚上,很好的⽉光。”,“今天全没⽉光。”,“⿊漆漆的,不知是⽇是夜。”,“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是两顿饭。”,鲁迅利⽤这些⾃然现象来⽐喻事情的时间顺序,从好的事情到不好的事情。在⼩说中,内容的前边是正常的事情,然后吃⼈的事情开始,⾃然现象突然变⿊了好像发⽣了不好的事情,最后没有太阳指导⽇夜时间好像⼈们被覆盖着封建的社会。这个⽅法很出⾊的与很优雅的。

2.4 《狂⼈⽇记》的 “狂⼈”的⼈物

《狂⼈⽇记》有⼀个出⾊的⼈物,就是 “狂⼈”。狂⼈是⼀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这个⼈物是鲁迅塑造的⼀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在⼩说中,狂⼈算是代表反封建思维的⼀个⼈物。狂⼈周围封建思维的⼈们,他们都看着他,随地随时地被吃⼈的。他还有联想吃⼈的⼈们:从“吃死⾁” 想到 “海已那”,从 “海已那” 想到狼,从狼想到赵家的狗。“吃⼈” 的⼈们与 “海已那” 的⽐喻⽅法也算是间接骂⼈的⽅法。总之,鲁迅利⽤ “狂⼈” 的⼈物间接来提醒封建社会。所以,这个⼈物也算是⼀个代表反封建的很重要⼈物。

3. 结语

《狂⼈⽇记》是鲁迅写的短⽂⽩话⼩说,是1918年5⽉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这篇⼩说是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的,因为这篇⼩说的内容包含反对封建的制度,⽽且还伤害的讽刺封建社会。

关于⼩说的内容很有丰富。利⽤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来描写故事,使这篇⼩说很优雅。此外,还利⽤⽐喻的词语 “吃⼈” 表⽰剥夺权利和⾃由的⾏为。还利⽤⾃然现象⽐喻,表⽰从好的事情到不好的事情的事情的时间顺序。“狂⼈” 的⼈物还代表重要的⼈物,他还间接来提醒封建社会的条件与⽣活⽅式。这些成分使《狂⼈⽇记》越来越有意思。

本论⽂表现了很多⽅⾯来分析《狂⼈⽇记》的⼩说批评,例如:这篇⼩说的内容,⼈物批评与的语⾔现象与使⽤。

4. 参考书⽬

[1] 鲁迅. 经典名著 ⼤家名作 《呐喊》(价值典藏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5.

[2] 王⼩曼. 中国现当代⽂学. 北京:北京⼤学出版社, 2015.

[3] 曹万⽣. 中国现当代⽂学史. 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 2015.

[4] 南帆, 刘⼩新, 练暑⽣. ⽂学理论. 北京:北京⼤学出版社, 2011.

[5] 曹万⽣. 中国现当代⽂学史. 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 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