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朱煜: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首次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那么,何谓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历史学科课程资源有什么作用,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课题。

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从历史学科来讲,历史教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蕴涵着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等,都属于历史课程的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按其性质,既有文本资源、实物资源,也有人力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它们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它们的获得途径也是多元化的。课程资源虽然是这次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概念,但是我们对它的利用却并不陌生,因为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只不过,原来我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过去的课程也是有一些课程资源作为基础的,并且有时政府颁布的课程文件对此也有所要求。问题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课程资源重视不够,导致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许多课程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开发利用而进入课程。

回眸近百年历史教育史,民国时期,前后颁布了18 个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含修订本),在今天看来,当中有不少版本的课程标准涉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

题。比如, 1929年教育部颁布的《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1932年正式颁行, 1936年、1940年两度修订),其“教法要点”部分共11条,其中与课程资源有关的就有5、6条之多。如要求历史教师注意“补充课本上未及编人的,而又是最近发生的,需要让学生了解的重要事件材料”“酌量学生的程度,随时指定简浅的参考书”;应用地图图表图片;组织学生对附近的历史古迹作考查旅行;增添历史课程的设备(主要指文物、模型、图片等);“学校当特辟历史陈列室或教室”,历史教学设备可以在室内收藏或陈列,“不仅教学时可资说明,平时亦可供学生观摩”;等等。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这一时期的历史课程标准虽然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但是总体而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没有成为历史教育界的共识,实际收效并不大。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其中也有一些课程资源的说明。如要求在教材之外,“另编儿童用的历史丛书” 作历史补充读本”;历史教学要“参照历史地图、年代表、绘制图表,或利用观察(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文物古迹等)、旅行、实地调查研究,或利用电影、幻灯、戏剧,帮助观察证验”;各种教具(模型、图表、实物)除必须购置

的以外,“尽可能动员教师和儿童共同搜集材料、自制或借用”等。此后几十年,我国颁布了十几套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但是较少阐述课程资源问题,通常仅在大纲的“说明”或“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等部分一笔带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课程、教学改革风起云涌。1996年美国颁布了《全国历史教学标准》,提出中小学历史教学要注意引用包括档案、口述资料、历史文物、艺术文物、音乐、照片、历史遗址和电影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同时期英国也颁布了《历史学科国家标准》,它强调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包括运用档案、印刷品、绘画、照片与电影、音乐与歌谣、建筑物及其遗迹等。近年,德国的历史教学除了大量运用图片、图表、地图外,还

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重视引用原始资料;第二,重视参观、访问。德国历史教师经常让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教堂,进行实地调查,启发学生独立思

考。如学习关于“僧侣的生活方式”时,就让学生调查家乡附近的修道院,了解僧侣在开垦荒地、排水灌溉、种植水果、教学和艺术方面的贡献。“总之,国外

历史教学十分重视课程资源,而且随着历史研究和教学的范围不断扩展,课程资源的结构也呈现多元化,以及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充满个性化设计等特点。这

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总体上看,过去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比如,我们简单地

将历史教科书及少量的历史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就是课程资源的全部,而忽

略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偏重于严肃的历史学科知识资源,而忽略了乡土和社区

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家谱、老照片等);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迅速转变观念,加以研究解决。

二、开发利用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作用

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历史课程资源,对于实施历史新课程和深化历史教学改

革的作用何在,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据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市2107位学生的调查,在学生对“最不愿学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3位之列; 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居第2位;在学生对“枯燥、没意思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5位。最近香港商务印书馆对香港地区

的历史教育也作了一次书面普查,发现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的程度,与大陆差

不多,比例高达80,以上。“本来应该很有趣的历史课,何以受到学生如此的冷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中固然有多种因素,如教学方法的滞后,考试评价的制

约,等等,但是应该说,这种状况与历史课程资源极其单调乏味的状况有很大关系的。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历史教科书视为惟一的课程资源,或者至多加上几幅历史挂图而已。在这样的狭隘课程资源观支配下,历史课被学生看成“死背”而无趣的科目也就顺理成章了。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科书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历史教学还应该运用大量教科书之外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这些课程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生动的历史课程资源元疑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这是传统单一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二 )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当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比较偏重“注入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偶尔也有一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如讨论、问答等,但是由于作为课程支柱的课程资源本身比较单一,历史教师只需讲清教科书上的现成结论,历史学习也成为只是背诵一些历史事实的机械训练,因此,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然而,历史教科书其实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历史知识的框架,并非就是历史本身,也不应该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惟一对象。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即培养学生对历史进行理性思考,进行选择和解释,并在心目中重建历史的能力。历史知识的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圃于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