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一览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类
南京文化与历史
本课程主要讲授南京历史与文化,其时间跨度从距今50多万年前的汤山猿人直至1949年南京解放,内容涉及南京历史地理概况、城市名称更迭、境内文物古迹、历史名人、传统艺术等,并重点介绍六朝石刻、明代城墙和民国时期的城市与文化建设,从而展现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
政治事政治热点问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政府的运作过程。
科学思想史
科学思想史并不专注于史料考证和故事的阐述,它更注重于历史上科学概念及其形而上学基础的诠释,注重于这些概念及其思想体系的演变,并挖掘随着历史的变迁,科学方法和科学人类学的思考。课程内容将按照历史的脉络展开,将涉及如下内容:1.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成就与思想;2.不同地域的科学成就及思维特色;3.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方法;4.科学工作者研究的个性特色及思维精华;5.一些科学研究及成果引起的科学人类学案例探讨。
写作与表达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有效口头表达能力培养部分,采取实训加讲解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重点解决“敢于表达”的问题;第二环节重点解决“表达清楚”的问题;第三环节重点解决“即兴表达问题”。有效文字表达能力培养部分,采取实训加讲解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重点训练写作的基础能力,重点解决“写的清晰”的问题;第二阶段重点培养各类应用文写作能力,重点解决“写的规范”的问题;第三阶段重点培养写作的高级能力,重点解决“写的精彩”的问题。
社会类
社会调查与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侧重于社会调查方法概念体系、社会调查的逻辑与程序、如何选择调查课题,如何进行变量测量与操作化,如何进行抽样方法与问卷设计、如何进行资料收集、处理与分析,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内容的介绍。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是大学生必备的基础性知识。
心理学
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线,适当增加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内容,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既包括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又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法律文化与法治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法律文化,本部分主要采取讲授加讨论的教学方法,从理论高度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法的价值;2、法的历史;3、法的本质;4、法的作用;5、法的原则等。法治社会,本部分主要采取讲授加讨论的教学方法,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各部门法的具体制度,重点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宪法要义;2、民法要义;3、行政法要义;4、刑法要义;6、诉讼法要义;7、国际法要义等。
西方文明史
从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中探寻西方历史的过程,对西方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概述。西方文明的源头主要是希腊的理性和艺术、罗马的法律,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
中国人文经典
本课程介绍中国文化经典,重点介绍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名著。通过对经典内容、思想文化背景的介绍,深入研读重点典籍或重点篇目,了解中国人文思想的发展脉络,领会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掌握重点典籍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并学会以现代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审视传统文化经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文化,开拓未来。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备注
人文类
中国文明史
主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西文化基本差异入手,以思想文化的纵向发展为主线,简要介绍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流变、基本精神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并结合中西文化论争简要介绍文化交流及文化主体意识,介绍传统文化中对中华民族、甚至人类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文明成果,课程中亦会少量加入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学的美学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课程由源头探寻、内涵解读、价值重估三部分构成,源头探寻部分介绍马列经典作家对价值观的哲学思考、西方普世价值的由来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时代升华,内涵解读部分主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和准则,价值重估部分重点点评学生当下的价值困惑及价值观现状。
西方人文经典
以西方哲学为主线,通贯历史、文学、政治、军事等内容,撷取西方思想巨匠的思想精华,点评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扛鼎之作。沿着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启蒙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从德国古典哲学到现代西方思潮的时间轴,多维度展现西方人文经典的博大精深和高贵气质。研读与导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如理想国,形而上学,人性论,纯粹理性批判,旧制度和大革命,道德情操论,正义论等。
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门具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国内诸多知名高校的通识课程。本课程从微观到宏观介绍了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对各类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的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整体的正确认知。
古代汉语
课程内容包括文选、通论、常用词三部分,文选部分主要包括历代经典文言作品,通论部分包括常见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古代姓氏、古代服饰、古代车马、古代器具、古代音律等知识,常用词部分包括古代常见的词语及其发展情况。
人文类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基本问题如科学哲学流派,科学的本质,科学方法论。
伦理学
介绍各种伦理学流派,展望伦理学的发展前景与未来,阐述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以及道德及道德现象的各种范畴和理论体系,剖析道德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将各种伦理思想的精华贯穿于其中,在省察和扬弃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伦理建构问题。
语言.文化.思维
语言的符号学本质;语言的结构及其类型;语言的社会功能;语义、语篇和语用理论(如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种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习语的文化透视);语言和思维的的关系,包括语言范畴与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和语言相对论;语言的演变与语言接触。
南京文化与历史
本课程主要讲授南京历史与文化,其时间跨度从距今50多万年前的汤山猿人直至1949年南京解放,内容涉及南京历史地理概况、城市名称更迭、境内文物古迹、历史名人、传统艺术等,并重点介绍六朝石刻、明代城墙和民国时期的城市与文化建设,从而展现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
政治事政治热点问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政府的运作过程。
科学思想史
科学思想史并不专注于史料考证和故事的阐述,它更注重于历史上科学概念及其形而上学基础的诠释,注重于这些概念及其思想体系的演变,并挖掘随着历史的变迁,科学方法和科学人类学的思考。课程内容将按照历史的脉络展开,将涉及如下内容:1.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成就与思想;2.不同地域的科学成就及思维特色;3.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及方法;4.科学工作者研究的个性特色及思维精华;5.一些科学研究及成果引起的科学人类学案例探讨。
写作与表达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有效口头表达能力培养部分,采取实训加讲解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重点解决“敢于表达”的问题;第二环节重点解决“表达清楚”的问题;第三环节重点解决“即兴表达问题”。有效文字表达能力培养部分,采取实训加讲解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重点训练写作的基础能力,重点解决“写的清晰”的问题;第二阶段重点培养各类应用文写作能力,重点解决“写的规范”的问题;第三阶段重点培养写作的高级能力,重点解决“写的精彩”的问题。
社会类
社会调查与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侧重于社会调查方法概念体系、社会调查的逻辑与程序、如何选择调查课题,如何进行变量测量与操作化,如何进行抽样方法与问卷设计、如何进行资料收集、处理与分析,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内容的介绍。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是大学生必备的基础性知识。
心理学
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线,适当增加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内容,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既包括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又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法律文化与法治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法律文化,本部分主要采取讲授加讨论的教学方法,从理论高度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法的价值;2、法的历史;3、法的本质;4、法的作用;5、法的原则等。法治社会,本部分主要采取讲授加讨论的教学方法,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各部门法的具体制度,重点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宪法要义;2、民法要义;3、行政法要义;4、刑法要义;6、诉讼法要义;7、国际法要义等。
西方文明史
从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中探寻西方历史的过程,对西方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概述。西方文明的源头主要是希腊的理性和艺术、罗马的法律,其流则是由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现代哲学思潮、现代主义、后现代……共同汇合而成。
中国人文经典
本课程介绍中国文化经典,重点介绍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名著。通过对经典内容、思想文化背景的介绍,深入研读重点典籍或重点篇目,了解中国人文思想的发展脉络,领会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掌握重点典籍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并学会以现代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审视传统文化经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文化,开拓未来。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备注
人文类
中国文明史
主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西文化基本差异入手,以思想文化的纵向发展为主线,简要介绍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流变、基本精神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并结合中西文化论争简要介绍文化交流及文化主体意识,介绍传统文化中对中华民族、甚至人类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文明成果,课程中亦会少量加入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学的美学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课程由源头探寻、内涵解读、价值重估三部分构成,源头探寻部分介绍马列经典作家对价值观的哲学思考、西方普世价值的由来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时代升华,内涵解读部分主要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和准则,价值重估部分重点点评学生当下的价值困惑及价值观现状。
西方人文经典
以西方哲学为主线,通贯历史、文学、政治、军事等内容,撷取西方思想巨匠的思想精华,点评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扛鼎之作。沿着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启蒙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从德国古典哲学到现代西方思潮的时间轴,多维度展现西方人文经典的博大精深和高贵气质。研读与导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如理想国,形而上学,人性论,纯粹理性批判,旧制度和大革命,道德情操论,正义论等。
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门具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国内诸多知名高校的通识课程。本课程从微观到宏观介绍了社会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对各类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控制的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整体的正确认知。
古代汉语
课程内容包括文选、通论、常用词三部分,文选部分主要包括历代经典文言作品,通论部分包括常见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古代姓氏、古代服饰、古代车马、古代器具、古代音律等知识,常用词部分包括古代常见的词语及其发展情况。
人文类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基本问题如科学哲学流派,科学的本质,科学方法论。
伦理学
介绍各种伦理学流派,展望伦理学的发展前景与未来,阐述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以及道德及道德现象的各种范畴和理论体系,剖析道德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将各种伦理思想的精华贯穿于其中,在省察和扬弃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伦理建构问题。
语言.文化.思维
语言的符号学本质;语言的结构及其类型;语言的社会功能;语义、语篇和语用理论(如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种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习语的文化透视);语言和思维的的关系,包括语言范畴与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和语言相对论;语言的演变与语言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