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基础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大致分为五大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霉菌:是一类丝状真菌的通称,凡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落的真菌成为霉菌。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的
粘土:是一般粘土原料的总称,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是有地壳中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的。粘土的化学成分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水。其主要矿物类型有高岭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水铝英石类、叶腊石类。
一、饱水木制文物的干缩性原理
1.一般木材的干缩状况和出土饱水古木的实际干缩情况
2.饱水木质文物的干缩特征3.发掘时的保护原则
二、饱水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形
1.自然干燥法2.明矾法脱水定形3.醇—醚—树脂连浸法
4.阿里格C法5.聚乙二醇法6.有机硅聚合物法
7.γ—射线辅照聚合法8.冷冻脱水干燥法9.丙酮—松香法
二、陶瓷器的保存环境
第四节彩绘陶器的修复与保护(1学时)
一、彩绘陶器的清洗,加固技术
二、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
3.青铜器保护的程序是什么?每一个程序的具体措施怎样?
第二节铁质文物保护(4学时)
一、铁器的组成与结构
1、铁器组成2、铁的结构
二、铁器的锈蚀机理
1、金属腐蚀的类型
(1)土壤腐蚀(2)大气腐蚀(3)海水腐蚀(4)盐浴腐蚀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陶瓷文物的基本组成和性质,重点掌握陶瓷文物的腐蚀及修复、保护技术;彩绘陶器的清洗与加固技术,熟悉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简单了解砖瓦类文物的保护。
教学内容:
第一节陶瓷的原料、组成及性质(1学时)
一、陶瓷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二、陶瓷的原料
三、陶瓷的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陶瓷器物的腐蚀及清洗(1学时)
2.设置窟檐
3.设计合理的排水工程
4.涂抗风化材料
5.石窟凿时的加固
二、石窟寺的修补加固
1.化学灌浆法
2.建筑工程修缮法
三、露天石质艺术品(石雕、石刻)保养及修复
1.清洗
2.粘接
3.表面封护
第四节壁画、彩塑的保护(2学时)
一、壁画、彩塑制作工艺及结构
二、壁画、彩塑的病害原因
三、壁画与彩塑的保护与修复
1.阴极保护2.阳极保护
四、铁质文物的保护
1、出土铁器的预处理2、出土铁的清洗,除氯和去锈
3、粘接加固4、铁质文物的表面保护(1)缓蚀(2)表面封护
5、铁器的保存环境
思考题:
1.铁器在地下埋藏、地上陈列时的腐蚀机理怎样?影响因素有哪些?
2.铁器的保护程序怎样?
3.铁器的保护环境有何要求?
4.试述铁器的锈蚀构造、除锈及缓蚀。
粘土的作用: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粘土原料是可塑性原料,粉碎后与水掺合能产生可塑性,成型的生坯在干燥后有足够的强度,烧成后能转变成坚实的岩石般物质。这是成为陶瓷器成型和烧成的工艺基础。
陶瓷器文物的损坏:1、可溶性盐类损坏;2、难溶性盐类损坏;
3、温度、湿度变化造成的损坏;4、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坏;
5、食物腐败物Leabharlann Baidu烟熏造成的损坏
4、主要是库房要密闭、通风、增温、降温、加湿、减湿等
光对文物材料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
氯及氯化物对文物的危害:
灰尘: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微粒,是大气尘地一部分。
灰尘按粒径大小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于10微米的颗粒,为降尘
一类是小于10微米的颗粒,为飘尘
灰尘按形态分为三类:粉尘、烟尘、雾尘
灰尘对文物的危害:1、造成与文物材料间的机械磨损
陶瓷器文物修复:1、清洗;2、拼对;3、粘接;4、补配;5、加固;6、作色;7、做旧
青铜器文物的化学组成:铜、锡、铅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石范铸造、陶范铸造、失蜡法铸造、金属型铸造
青铜器的腐蚀机理:以电化学腐蚀为主,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表面的水蒸气形成肉眼很难见到的水膜,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态物质能溶解于水膜中,使水膜成为电解质溶液,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作用界面间带有不同的电荷,因而金属失去电子而被腐蚀。
2、铁器的锈蚀现象
(1)铁器的耐腐蚀能力(2)锈蚀产物(3)锈层分布
三、一般铁制品保护方法
1、覆盖层保护法(保护膜法)
(1)非金属保护膜(2)金属保护膜(3)氧化物保护膜(4)暂时性保护膜
2、缓蚀剂的应用
(1)具有氧化性的缓蚀剂(2)非氧化性缓蚀剂(3)有机缓蚀剂:
(4)挥发性缓蚀剂(气相缓蚀剂)
3、电化学保护法
五、发现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受自然损坏现象或存在的自然损坏隐患,及时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并向文物行政部门报告。
六、及时、准确地上报或反映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信息。发现盗窃、盗掘、破坏文物等违法犯罪现象,及时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并积极协助文物、公安等部门做好查处工作。
七、及时上交在文物调查及其他途径中所获取的文物和相关资料,并协助文物行政部门积极动员其他人员上交出土文物。
三、检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状况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内原有格局、环境景观和历史风貌的保护状况。
四、对破坏、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附属文物的行为,破坏、污染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原有格局和环境景观、历史风貌的行为,擅自移动、拆除、污损、破坏文物保护标志等违法违章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并采取妥当方式予以制止。
5.出土竹席、竹筐的修复6.漆器漆皮碎片的修复
第四节漆木竹器的保养(1学时)
一、脱水定形、修复加固与保养的关系
二、漆木竹器保养的措施及方法
1.控制温湿度2.防霉防虫3.竹简的保养4.传世古漆器的保养
思考题:
1.分析木质文物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地下7米地层中,埋藏环境对其的影响。
2.简述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定形处理的原理,列举你认为有发展前途的两种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纺织品的组成鉴定与损坏机理(1学时)
一、纺织品纤维种类及其鉴别
1.纺织纤维及其分类
2.天然纤维的基本构造与特性
3.天然纤维的鉴别
二、纺织品染料的测定
1.天然染料的常用种类
2.天然染料的常用测试方法
三、纺织品颜料的测试方法
1.古代纺织品常用的颜料
2.颜料鉴别的主要方法
四、出土纺织品的损坏机理与污染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文物的分类(适合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物分类方法)
第四节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第六节文物保护工作瞻望
思考题:
1、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试设想中国文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陶瓷的修复与保护(6学时)
温度作用于文物的机理:1、促使文物制成材料分子相转变
2、改变化学反应活化能
温度作用于文物的表现:
1、温度因素直接产生破坏作用,主要是对于不同材质构成的复合文物,由于不同材料热胀冷缩时的体积变化不同,变化速度也各异,导致文物的开裂;
2、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对文物产生的间接破坏作用。
湿度作用于文物的机理:1、直接途径:在一定温度下,环境湿度增高,文物制成材料含水量增大,表现为吸湿;环境湿度下降,文物制成材料含水量减少,表现为解湿。
一、陶瓷器的腐蚀情况
1.酥粉2.沉积膜的形成
3.带釉陶器表面形成黑斑4.黑色污垢:(有机脂类和碳黑)
5.彩绘剥落,颜色掉色、变色
二、陶瓷器的清洗
1.泥土的清洗2.表面沉积膜(物)的清洗
3.陶器表面污垢清洗4.可溶性盐类的清洗
第三节陶瓷类文物的修复、保护技术(2学时)
一、修复内容
1.检查2.清洗3.找对(核拼)4.粘接5.加固6.补配7.仿色8.作旧
5、文物保护技术是文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科学之一,其研究可以丰富、完善文物科学的研究,为文物保护研究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文物分析鉴定方法:形态分析、波谱分析、元素分析、色谱分析
文物断代方法分为五类: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辐射规律断代
利用天然辐射引起的各种效应来断代
根据磁性规律断代
物理、化学及其他方法断代
第二节馆藏石质文物保护(2学时)
一、清洗
二、加固
1.微晶石蜡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丁酯
3.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或丙酮溶液
4.丙烯酸单体浸渗
5.低分子量的环氧树脂
6.硅的衍生物
7.Ba(OH)2加固法
8.石灰水法(Ca(OH)2)
三、粘接
第三节石窟寺艺术品的保护(2学时)
一、中国古代对石窟的保护
1.设置中心柱
实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1、文物保护技是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的学科;
2、文物保护、修复必须遵循“整旧如旧,保持原貌”和“可逆性、可再处理性”的客观规律。
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内容:1、文物制成材料的研究。研究各种文物制成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质;研究文物制成材料的老化机理;
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一、去污和清洗
二、去酸
三、加固(包括装裱)
四、字迹的巩固和褪色字迹的恢复
1.字迹的巩固
2.褪色字迹的恢复处理
思考题:
1.说明纸张酸度增加的内因和外因。
2.说明档案、纸质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
3.试述各种库房环境因素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第六章纺织品保护技术(6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影响纺织品文物的组成和腐蚀,重点掌握纺织品文物的清洗、消毒、加固、修复,掌握环境因素对纺织品文物的影响,熟悉其保存条件。
1.纤维与染料、颜料的常见病变
2.地下埋藏环境对纺织品的影响
3.纺织品出土环境的突变对纺织品的影响
第二节纺织品的清洗与消毒(2学时)
一、考古纺织品的起取
1.干燥地区的起取
2.高温高湿地区的起取
1.地下水浸泡2.地下水中所含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腐蚀3.各种生物腐蚀
第二节饱水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形(2学时)
10.蔗糖法
11.脱胎换骨法
第三节糟朽漆木竹器的修复加固(2学时)
一、糟朽漆木竹器加固与修复的原则
二、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
1.蜡及蜡与树脂混合加固法2.合成树脂加固法
三、针对性的修复加固法
1.小件艺术品的加固
2.表面残碎、字迹模糊的木、竹简的修复加固
3.残断竹简的粘结、修复4.竹质严重破坏的竹简的修复
3.如果在南方汉墓中出土了大量木牍,请制定现场临时性处理和保护方案。
第八章皮革、尸体及骨角质类文物的保养(6学时)
文物保护员工作职责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试行),现制定如下工作职责。
一、严格遵守并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二、在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参与调查、了解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熟悉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金、银、锡、铅器的保养(4学时)
一、金器的保养
1、金的特性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2、金制品腐蚀的原因
(1).添加元素的锈蚀(2)“鎏金”器物的锈蚀
3、去锈及清洗技术
(1)添加金属锈斑的清除(2)水锈——主要成分为碳酸盐
1.石质本身的因素
2.物理风化
3.化学风化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破坏
思考题:
1.石质文物风化的原因是什么?
2.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有哪些?主要特性如何?
3.露天石质文物清洗有哪些方法?4、壁画的病害原因是什么?
1.采取正确的防光措施
2.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3.防尘、防有害气体
4.防生物危害
(1)古代的药物防治
(2)现代防止生物危害的方法
第三节档案、纸质文物的保护(2学时)
2、间接途径:水是各种有害化学反应的媒介,随环境湿度的变化,有害化学反应也随之变化,其破坏力也随之变化。
湿度作用于文物的表现:
1、湿度与化学反应的联系
2、湿度产生物理形变对文物的损害
3、湿度造成文物的生物腐蚀
温度、湿度的控制:1、研究温度、湿度变化的规律
2、指定文物库房温度、湿度标准
3、文物库房建筑的建设
2、增加酸、碱对文物的影响
3、向文物传播霉菌孢子
4、灰尘黏附在文物表面造成污染损害
气溶胶:是指以液体或固体为分散相,以气体为分散介质的空气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有两种,一种是硫酸烟雾,由烟尘中的二氧化硫经过反应形成的硫酸雾;一种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汽车尾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强烈日光辐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混合物。
空气污染物的防治:1、对空气进行监测
2、优化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
3、进行空气进化和过滤
4、减少文物库房与室外空气的自由流通
土壤的特征:多相性、多孔性、不均匀性、相对固定性
土壤对金属文物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电池的阳极反应是金属的溶解;
阴极反应是氧在阴极的去极化。
微生物:是指一大群个体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八、严守国家文物机密,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未经发表的重要文物信息和资料,不得借机谋权私利。
取文物保护手段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寿命,为长久发挥文物价值服务;
4、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古代文化遗产,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霉菌:是一类丝状真菌的通称,凡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落的真菌成为霉菌。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的
粘土:是一般粘土原料的总称,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是有地壳中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的。粘土的化学成分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水。其主要矿物类型有高岭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水铝英石类、叶腊石类。
一、饱水木制文物的干缩性原理
1.一般木材的干缩状况和出土饱水古木的实际干缩情况
2.饱水木质文物的干缩特征3.发掘时的保护原则
二、饱水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形
1.自然干燥法2.明矾法脱水定形3.醇—醚—树脂连浸法
4.阿里格C法5.聚乙二醇法6.有机硅聚合物法
7.γ—射线辅照聚合法8.冷冻脱水干燥法9.丙酮—松香法
二、陶瓷器的保存环境
第四节彩绘陶器的修复与保护(1学时)
一、彩绘陶器的清洗,加固技术
二、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
3.青铜器保护的程序是什么?每一个程序的具体措施怎样?
第二节铁质文物保护(4学时)
一、铁器的组成与结构
1、铁器组成2、铁的结构
二、铁器的锈蚀机理
1、金属腐蚀的类型
(1)土壤腐蚀(2)大气腐蚀(3)海水腐蚀(4)盐浴腐蚀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陶瓷文物的基本组成和性质,重点掌握陶瓷文物的腐蚀及修复、保护技术;彩绘陶器的清洗与加固技术,熟悉环境因素对彩绘陶器的颜色的影响,简单了解砖瓦类文物的保护。
教学内容:
第一节陶瓷的原料、组成及性质(1学时)
一、陶瓷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二、陶瓷的原料
三、陶瓷的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陶瓷器物的腐蚀及清洗(1学时)
2.设置窟檐
3.设计合理的排水工程
4.涂抗风化材料
5.石窟凿时的加固
二、石窟寺的修补加固
1.化学灌浆法
2.建筑工程修缮法
三、露天石质艺术品(石雕、石刻)保养及修复
1.清洗
2.粘接
3.表面封护
第四节壁画、彩塑的保护(2学时)
一、壁画、彩塑制作工艺及结构
二、壁画、彩塑的病害原因
三、壁画与彩塑的保护与修复
1.阴极保护2.阳极保护
四、铁质文物的保护
1、出土铁器的预处理2、出土铁的清洗,除氯和去锈
3、粘接加固4、铁质文物的表面保护(1)缓蚀(2)表面封护
5、铁器的保存环境
思考题:
1.铁器在地下埋藏、地上陈列时的腐蚀机理怎样?影响因素有哪些?
2.铁器的保护程序怎样?
3.铁器的保护环境有何要求?
4.试述铁器的锈蚀构造、除锈及缓蚀。
粘土的作用: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粘土原料是可塑性原料,粉碎后与水掺合能产生可塑性,成型的生坯在干燥后有足够的强度,烧成后能转变成坚实的岩石般物质。这是成为陶瓷器成型和烧成的工艺基础。
陶瓷器文物的损坏:1、可溶性盐类损坏;2、难溶性盐类损坏;
3、温度、湿度变化造成的损坏;4、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坏;
5、食物腐败物Leabharlann Baidu烟熏造成的损坏
4、主要是库房要密闭、通风、增温、降温、加湿、减湿等
光对文物材料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
氯及氯化物对文物的危害:
灰尘: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微粒,是大气尘地一部分。
灰尘按粒径大小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于10微米的颗粒,为降尘
一类是小于10微米的颗粒,为飘尘
灰尘按形态分为三类:粉尘、烟尘、雾尘
灰尘对文物的危害:1、造成与文物材料间的机械磨损
陶瓷器文物修复:1、清洗;2、拼对;3、粘接;4、补配;5、加固;6、作色;7、做旧
青铜器文物的化学组成:铜、锡、铅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石范铸造、陶范铸造、失蜡法铸造、金属型铸造
青铜器的腐蚀机理:以电化学腐蚀为主,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表面的水蒸气形成肉眼很难见到的水膜,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态物质能溶解于水膜中,使水膜成为电解质溶液,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作用界面间带有不同的电荷,因而金属失去电子而被腐蚀。
2、铁器的锈蚀现象
(1)铁器的耐腐蚀能力(2)锈蚀产物(3)锈层分布
三、一般铁制品保护方法
1、覆盖层保护法(保护膜法)
(1)非金属保护膜(2)金属保护膜(3)氧化物保护膜(4)暂时性保护膜
2、缓蚀剂的应用
(1)具有氧化性的缓蚀剂(2)非氧化性缓蚀剂(3)有机缓蚀剂:
(4)挥发性缓蚀剂(气相缓蚀剂)
3、电化学保护法
五、发现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受自然损坏现象或存在的自然损坏隐患,及时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并向文物行政部门报告。
六、及时、准确地上报或反映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信息。发现盗窃、盗掘、破坏文物等违法犯罪现象,及时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并积极协助文物、公安等部门做好查处工作。
七、及时上交在文物调查及其他途径中所获取的文物和相关资料,并协助文物行政部门积极动员其他人员上交出土文物。
三、检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状况以及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内原有格局、环境景观和历史风貌的保护状况。
四、对破坏、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附属文物的行为,破坏、污染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原有格局和环境景观、历史风貌的行为,擅自移动、拆除、污损、破坏文物保护标志等违法违章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文物行政部门,并采取妥当方式予以制止。
5.出土竹席、竹筐的修复6.漆器漆皮碎片的修复
第四节漆木竹器的保养(1学时)
一、脱水定形、修复加固与保养的关系
二、漆木竹器保养的措施及方法
1.控制温湿度2.防霉防虫3.竹简的保养4.传世古漆器的保养
思考题:
1.分析木质文物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地下7米地层中,埋藏环境对其的影响。
2.简述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定形处理的原理,列举你认为有发展前途的两种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纺织品的组成鉴定与损坏机理(1学时)
一、纺织品纤维种类及其鉴别
1.纺织纤维及其分类
2.天然纤维的基本构造与特性
3.天然纤维的鉴别
二、纺织品染料的测定
1.天然染料的常用种类
2.天然染料的常用测试方法
三、纺织品颜料的测试方法
1.古代纺织品常用的颜料
2.颜料鉴别的主要方法
四、出土纺织品的损坏机理与污染原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文物的分类(适合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物分类方法)
第四节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第六节文物保护工作瞻望
思考题:
1、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试设想中国文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陶瓷的修复与保护(6学时)
温度作用于文物的机理:1、促使文物制成材料分子相转变
2、改变化学反应活化能
温度作用于文物的表现:
1、温度因素直接产生破坏作用,主要是对于不同材质构成的复合文物,由于不同材料热胀冷缩时的体积变化不同,变化速度也各异,导致文物的开裂;
2、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对文物产生的间接破坏作用。
湿度作用于文物的机理:1、直接途径:在一定温度下,环境湿度增高,文物制成材料含水量增大,表现为吸湿;环境湿度下降,文物制成材料含水量减少,表现为解湿。
一、陶瓷器的腐蚀情况
1.酥粉2.沉积膜的形成
3.带釉陶器表面形成黑斑4.黑色污垢:(有机脂类和碳黑)
5.彩绘剥落,颜色掉色、变色
二、陶瓷器的清洗
1.泥土的清洗2.表面沉积膜(物)的清洗
3.陶器表面污垢清洗4.可溶性盐类的清洗
第三节陶瓷类文物的修复、保护技术(2学时)
一、修复内容
1.检查2.清洗3.找对(核拼)4.粘接5.加固6.补配7.仿色8.作旧
5、文物保护技术是文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科学之一,其研究可以丰富、完善文物科学的研究,为文物保护研究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文物分析鉴定方法:形态分析、波谱分析、元素分析、色谱分析
文物断代方法分为五类: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辐射规律断代
利用天然辐射引起的各种效应来断代
根据磁性规律断代
物理、化学及其他方法断代
第二节馆藏石质文物保护(2学时)
一、清洗
二、加固
1.微晶石蜡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丁酯
3.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或丙酮溶液
4.丙烯酸单体浸渗
5.低分子量的环氧树脂
6.硅的衍生物
7.Ba(OH)2加固法
8.石灰水法(Ca(OH)2)
三、粘接
第三节石窟寺艺术品的保护(2学时)
一、中国古代对石窟的保护
1.设置中心柱
实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1、文物保护技是研究文物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文物的技术方法的学科;
2、文物保护、修复必须遵循“整旧如旧,保持原貌”和“可逆性、可再处理性”的客观规律。
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内容:1、文物制成材料的研究。研究各种文物制成材料的成分、结构与性质;研究文物制成材料的老化机理;
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一、去污和清洗
二、去酸
三、加固(包括装裱)
四、字迹的巩固和褪色字迹的恢复
1.字迹的巩固
2.褪色字迹的恢复处理
思考题:
1.说明纸张酸度增加的内因和外因。
2.说明档案、纸质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
3.试述各种库房环境因素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第六章纺织品保护技术(6学时)
教学要求:
本章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影响纺织品文物的组成和腐蚀,重点掌握纺织品文物的清洗、消毒、加固、修复,掌握环境因素对纺织品文物的影响,熟悉其保存条件。
1.纤维与染料、颜料的常见病变
2.地下埋藏环境对纺织品的影响
3.纺织品出土环境的突变对纺织品的影响
第二节纺织品的清洗与消毒(2学时)
一、考古纺织品的起取
1.干燥地区的起取
2.高温高湿地区的起取
1.地下水浸泡2.地下水中所含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腐蚀3.各种生物腐蚀
第二节饱水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形(2学时)
10.蔗糖法
11.脱胎换骨法
第三节糟朽漆木竹器的修复加固(2学时)
一、糟朽漆木竹器加固与修复的原则
二、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
1.蜡及蜡与树脂混合加固法2.合成树脂加固法
三、针对性的修复加固法
1.小件艺术品的加固
2.表面残碎、字迹模糊的木、竹简的修复加固
3.残断竹简的粘结、修复4.竹质严重破坏的竹简的修复
3.如果在南方汉墓中出土了大量木牍,请制定现场临时性处理和保护方案。
第八章皮革、尸体及骨角质类文物的保养(6学时)
文物保护员工作职责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试行),现制定如下工作职责。
一、严格遵守并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二、在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参与调查、了解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熟悉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金、银、锡、铅器的保养(4学时)
一、金器的保养
1、金的特性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2、金制品腐蚀的原因
(1).添加元素的锈蚀(2)“鎏金”器物的锈蚀
3、去锈及清洗技术
(1)添加金属锈斑的清除(2)水锈——主要成分为碳酸盐
1.石质本身的因素
2.物理风化
3.化学风化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破坏
思考题:
1.石质文物风化的原因是什么?
2.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有哪些?主要特性如何?
3.露天石质文物清洗有哪些方法?4、壁画的病害原因是什么?
1.采取正确的防光措施
2.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3.防尘、防有害气体
4.防生物危害
(1)古代的药物防治
(2)现代防止生物危害的方法
第三节档案、纸质文物的保护(2学时)
2、间接途径:水是各种有害化学反应的媒介,随环境湿度的变化,有害化学反应也随之变化,其破坏力也随之变化。
湿度作用于文物的表现:
1、湿度与化学反应的联系
2、湿度产生物理形变对文物的损害
3、湿度造成文物的生物腐蚀
温度、湿度的控制:1、研究温度、湿度变化的规律
2、指定文物库房温度、湿度标准
3、文物库房建筑的建设
2、增加酸、碱对文物的影响
3、向文物传播霉菌孢子
4、灰尘黏附在文物表面造成污染损害
气溶胶:是指以液体或固体为分散相,以气体为分散介质的空气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有两种,一种是硫酸烟雾,由烟尘中的二氧化硫经过反应形成的硫酸雾;一种是在一定条件下,有汽车尾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强烈日光辐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混合物。
空气污染物的防治:1、对空气进行监测
2、优化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
3、进行空气进化和过滤
4、减少文物库房与室外空气的自由流通
土壤的特征:多相性、多孔性、不均匀性、相对固定性
土壤对金属文物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电池的阳极反应是金属的溶解;
阴极反应是氧在阴极的去极化。
微生物:是指一大群个体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还有些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
八、严守国家文物机密,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未经发表的重要文物信息和资料,不得借机谋权私利。
取文物保护手段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寿命,为长久发挥文物价值服务;
4、只有通过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护古代文化遗产,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