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温度-y-0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m)
农业气象学
(2)傍晚转变型: 傍晚气温垂直分布由日射 型向辐射型转变,呈现出上部空气垂直分布为日 射型,而下部为辐射型。代表曲线是18时。
高度(m)
农业气象学 (三). 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 1.逆温:在一定条件下,某气层出现温度随 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农业气象学
2.农业上对逆温的应用 (1)霜冻发生时,多有逆温层存在,采用熏烟的 方法,预防霜冻效果好。 (2)夏季清晨,多存在逆温,喷(喷雾)农药, 防治病虫害效果好。 (3)秋季,将要晾晒的农副产品,置于离地面 2米以上,能避免地温过低受冻。 (4)果树嫁接时,嫁接部位处于逆温层的中上 部,避开低温层,嫁接部位能够安全过冬。
农业气象学
二.土壤热特性*
(一).土壤热容量 热容量(C):给某一系统加以微小的热量(Δ Q) 与该系统温度升高值(Δ T)的比值,单位J/℃。
C= Δ Q /Δ T
定容热容量(容积热容量,CV ):单位体积 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 J • m-3 •℃-1 。 CV较大的土壤,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CV较小的土壤,温度变化比较剧烈。
农业气象学
第二章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体 热量平衡的结果, 是农业环境的一个重要因子,不但 直接影响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而且通过对土壤、 水体及其他农业环境因子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生 物,同时还影响农事活动的进行。
农业气象学
§2.1
热量交换方式
一.辐射热交换 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二.分子传导 土壤中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由于土壤中热量昼夜不停的进行交换,使土壤 温度垂直分布具有不同的类型。主要由以下三种 类型:日射型、辐射型和过渡型。
农业气象学
五.影响地表温度变化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大的地区地表温度日变化越大。 2.土壤颜色: 颜色越深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地表温度日年 变化越大。
农业气象学
凹形地表温度 3.地面状况:凹形与凸形相比, 日年变化较大。阳坡地表温度日年变化比阴坡大。 4.天气: 晴天时地表温度日变化大于阴天。 5.土壤质地:砂土、壤土和粘土相比, 砂土 地表温度日年变化最大,壤土次之,粘土最小。
农业气象学
§2.4
温度与农业
热量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农业环 境的重要因子。在研究热量条件与动物生长发育的 关系时。一般都用温度这个物理量表示。
农业气象学 一.气温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一).农作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范围
生命温度 生长温度 发育温度
-10
0
10
20
30
40
50 (℃)
光合作用温度 呼吸作用温度
农业气象学 (二).三基点温度
1.*三基点温度: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最高 温度、最适温度和最低温度。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作物的生命活动最强、生 长、发育最快。 在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下作物只能维持生命, 生长发育停止。 不同作物、不同生物学过程的三基点温度是不 同的。
农业气象学
2.受害、致死温度 当气温为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时,作物的生长 发育都停止,但能维持生命。当温度继续升高或降 低,作物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达到生命的最 高温度或最低温度时,作物就会死亡。三基点温度 以外,还可以确定受害、致死温度。
农业气象学 2. 积温的种类 :作物在某时期内活动 (1).活动积温(Y ) 温度的总和。 活动温度: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 n 温度。 公式: = ( ti ≥ B ) i i =1
Y ∑t式中:n 在作源自生育期内活动温度出现的天数。 ti 第 i 个日平均温度。
农业气象学
(2).有效积温(A): 作物在某时期内有效 温度的总和。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 差值。 n
ΔT =ΔZ
农业气象学 (二). 近地气层气温垂直分布 1. > 0时, 称为日射型。 多出现在白天, 代表曲线是13时。
高度(m) 高度(m)
2. < 0时, 称为辐射型。
多出现在夜晚, 代表曲线是0时。
农业气象学
3. 转变型 (1)早晨转变型: 早晨气温垂直分布由辐射 型向日射型转变,呈现出上部空气垂直分布为辐 射型,而下部为日射型。代表曲线是6时。
农业气象学
5.距海远近:由于水体的影响,距海约近的地 区气温日、年较差越小。 同样在北纬40 度附近, 山西大同气温年较差为37.5℃,而河北秦皇岛气温 年较差为30.6 ℃ 。 6.下垫面性质:陆地上空气温日、年较差大 于海洋上空; 沙土地、深色土壤、干燥土壤的上空 气温日、年较差,分别比粘土地、浅色土壤、潮湿 土壤大。有植被的土壤上空气温日、年较差比裸地 小。
农业气象学
§2.3 空气温度
一.大气的热源 --下垫面。
农业气象学 二.空气温度的变化 (一). 气温的日变化 1.一天中空气温度最大值出现在14~15时,空 气温度最小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日较差小于土温日较差,并且随距离 地面高度增加,气温日较差在逐渐减小,位相也 在不断落后。 (二). 气温的年变化 1.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最热月出现 在7~8月, 最冷月出现在1~2月。
农业气象学
三.土壤温度的变化
(一).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1.一天中土壤Tmax出现在13时左右,土壤Tmin 出现在接近日出时,即日出前。 日较差=Tmax - Tmin 思考题:一天中土壤Tmax出现的时间为什么落 后于辐射?
农业气象学
60
0㎝ 5㎝ 10㎝ 15㎝ 20㎝
45
30
15
1 4 7 10 13 16 19 22
3.土壤 2. 土壤温 度日较差随深 温度日较差 度的增加而减 随纬度增加 小,同时各层 而减小。 土壤的Tmax、 Tmin出现时间 随深度的增加 逐渐落后。每 深入10㎝,约 落后2~3h。 时间(h)
农业气象学
(二).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1.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地面月平均最 高温出现在7~8月, 最低温出现在1~2月。 2. 土壤温度年较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 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温度-最高月平均温度 在一定深度以下土层温度全年不变。全年温度不 变的土层通常称为常温层,也称年温恒定层。中 纬度地区常温层深度为15~20米。
农业气象学
2.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年变化曲线为 单峰型;北半球赤道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为双 峰型,较热月为3月和9月,较冷月为6月和12月。
农业气象学
三.空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一). 气温垂直梯度 气温垂直梯度():指高度每相差100m,两 端气温的差值,也称气温垂直递减率,或称气温 直减率。单位℃/100m 。 公式:
农业气象学
(三).土壤热扩散率(K) 热扩散率:单位体积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流 入或流出λ 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也称导温率。 导温率表示土壤因热传导而消除土层间温度差 异的能力,直接决定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导温率较大时,温度传导的速度快, 土壤不同 层次间温度差异小,表土层温度变化的幅度减小, 地面不易出现极端温度, 而深土层温度变化的幅 度增大。
公式:
i =1 式中:n 在作物生育期内有效温度出现天数。
A =∑(ti –B ) (ti ≥ B)
农业气象学
例题:水稻萌发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是 10℃, 在其萌发期间,有连续五天的温度分别是: 11.0℃、12.5℃、9.9℃、10.1℃、10.0℃。 问:这五天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是多少?
农业气象学
四.空气的绝热变化 (一). 空气的绝热变化 空气的绝热变化:气块与外界不发生热量交 换而引起的空气温度变化。
农业气象学
(二). 干空气的绝热变化 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 干绝热变化 ( d ): 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其 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或称 干绝热直减率。 d =1 ℃/100m 干绝热变化过程中没有水汽发生相变。
的热量交换; B表示以分子传导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 LE表示通过水份蒸发和凝结进行的热量交换。
农业气象学
白天
夜晚
热量平衡方程:R = P + B + LE
农业气象学
地表面热量平衡方程可写成:
R = P + B′ + LE + QS
农业气象学
QS = R -P -B′-LE
QS >0 表土层得热大于失热,地面温度上升; QS <0 表土层得热小于失热,地面温度下将; QS =0 表土层热量得失平衡。
和 m 的关系
原因是:干绝热变化没有水汽相变发生,而湿 绝热变化有。
d 、m 与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农业气象学 五. 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1.纬度:随纬度的增高,气温日较差减小。 但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2.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 中高纬 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春季。 3.地形:凸地的气温日、年较差都小于凹地。 4.天气状况: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天,无 风日大于有风日。晴天比例较大的地区,气温年 较差也较大。
农业气象学
(三).农业界限温度 农业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具有普遍意义的, 标志某些重要的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 或转折的温度。 0℃,5℃,10℃,15℃,20℃ 1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喜温作物生长季。 5℃以上的持续期称为生长季或生长期 15℃以上的持续期称为喜温作物活跃生长期。 2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热带作物生长期 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农耕期,低于0℃的日期 称为农闲期。
农业气象学
3.土壤温度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思考题:井水冬暖夏凉,窖可以存菜,为什么? 4.土层年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 而落后。 中纬度地区,每深入1米,土层年最高温、最 低温落后20~30天。5米以下的土层一年中冬季出 现最高温,夏季出现最低温。
农业气象学
四.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农业气象学
三.流体流动热交换 (一).对流是下垫面和低层大气的热量向高层 大气传递的主要方式。 (二).湍流(也称乱流),是下垫面和低层大 气间,以及摩擦层中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特别是 对贴地气层的温度变化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 (三).平流对缓解地区间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有很大作用,是水平方向上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农业气象学
(四).积温*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积温:某一段时间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之和。 单位为℃ ·d或℃ 。
农业气象学
1.积温学说的要点 (1).在其它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作 物的生长发育起主导作用。 (2).生物开始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下限温度。 (3).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
农业气象学
四.潜热交换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水滴
蒸发潜热
水汽
凝结潜热
水滴
潜热交换是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的间接能量交 分为蒸发和凝结潜热;升华和凝华潜热;冻 潜热能:物质在发生相变时所需吸收或释放 结和融化潜热。 换方式。 的能量(或热量),简称潜热。
农业气象学
§2.2 土壤温度
一.地表面的热量收支 R 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 P 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以对流和乱流方式进行
农业气象学
(二).土壤热导率(λ) 热导率:指当土壤温度垂直梯度为1℃· m-1,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单位J· m-1· s-1· ℃-1 。 由土壤热固体成分、水分和空气得热特性表可 知,土壤中固体导热率最大,空气导热率最小,水 导热率居中。
农业气象学
导热率表示物质内部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 的部分传递热量的能力。 思考题:潮湿土壤和干燥土壤相比谁的表土层 昼夜温差大?谁的深土层昼夜温差大?
农业气象学
(三). 湿空气的绝热变化 湿绝热变化 ( m ):始终维持饱和状态的湿 空气,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或 称湿绝热直减率。 m ≈0.5 ℃/100m 。 湿绝热变化过程中有水汽发生相变。
农业气象学
(四). 、 d
d > m
农业气象学 土壤热固体成分、水分和空气得热特性表
热特性 成分 定容热容量
(×106J · ℃-1) m-3 ·
热导率
℃-1) (×106J · m-1· s-1 ·
导温率
S-1) (×106m-2 ·
2.05~2.43 0.8~2.8 0.39~1.15 固体 0.0013 0.021 16 空气 4.19 0.59 0.15 水 热容量最大的是水,固体成分居中,空气最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