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逐鹿三祖文化、合符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口逐鹿三祖文化、合符文化

“千古文明开涿鹿”,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一语道出涿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继往开来,现代中国赋予涿鹿任重道元的历史责任。涿鹿闻名于世,缘自涿鹿是中华民族的奠基地、发祥地和寻根问祖的圣地。5000年前,在古涿鹿发生了奠定中华文明基石的四件大事,一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炎帝的阪泉之战及黄炎联盟与九黎族蚩尤的涿鹿之战。二是合符釜山。三是邑于涿鹿之阿。四是黄帝崩葬桥山。史籍文献详实载明了这段黄帝、炎帝和蚩尤甲兵起涿鹿、融合创文明的历史,如成书于夏商周之际的《山海经》,《逸周书》《尝麦解》,战国时期的《竹书记年》、《周书》、《列子》、《汉书》、《帝王世纪》、《孙膑兵法》、《战国策》、《太平御览》,晋《太康地理记》、魏《土地记》,郦道元《水经注》,唐《括地志》,清《保安州志》、《矾山考古记》等,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亲撰亲书《祭黄帝文》:“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肯定了涿鹿在历史上的地位。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北辰教授指出,关于黄帝、炎帝、蚩尤记载,当以《史记·五帝本纪》最为完整而可信。因为太史公撰写巨著《史记》所据资料来源一是遍览百家之言,并“择其言尤雅者”。二是他游历各地,亲闻亲历,其足迹“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追思古昔,

太史公的如椽巨笔定格了中华文明的发端,据《史记·五帝本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弗能征,于是轩辕乃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黄、炎阪泉之战后,涿鹿大战接踵而至,“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此时,天下诸侯皆拥戴黄帝为共主,“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阿,”由此,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形成了以涿鹿为中心的东至于海,西至崆峒,南至于江、登熊、湘,北至塞外荤鬻的大一统国家,从而开创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涿鹿征战和融合中,凝聚出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厚德载物中华美德,黄帝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万民景仰,“黄帝崩,葬桥山”,涿鹿百姓黎民在涿鹿桥山之上筑祠祭典,世代供拜。史籍中震砾古今的涿鹿是现在的涿鹿县吗?答案是肯定的。“千里桑干,唯富涿鹿”,涿鹿是桑干河畔的一颗耀璨的明珠,涿鹿因山而名,耸立于涿鹿之野的竹鹿山,在5000年前山青水秀,竹茂林密,鹿鸣虎跃,古人取竹与鹿而幸福生活,称地望为竹鹿,其后,竹鹿之称,渐渐演化为浊鹿、独鹿、涿鹿。显然涿鹿与涿水有着很深的渊源,北魏郦道元亲历考察涿鹿后,撰写《水经注》对涿鹿的山水这样记述:“涿水出

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迳涿鹿县故城南,王莽所谓褫陆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而邑于涿鹿之阿即是处也。其水又东与阪泉(水)合,水导源县之东源,(中略)涿水又东北迳亭北而东北入漯水(漯水即今之桑干河)”,综观涿鹿现在的河道和地貌,完全与水经注里的记述相吻合。按《汉书·地理志》,汉代全中国只有一个涿鹿县,位于上谷郡内。又《竹书记年》载“燕伐赵,围浊鹿,赵武灵王及代人求浊鹿,则燕师于勺梁”,事在公元前320年间,浊鹿非它,即后来的汉上谷郡涿鹿县,这个地名两千多年来未有变动,涿鹿即是古县,太史公在访古旅行中又特意采访过它,那么太史公在《五帝本纪》里所指的涿鹿,以及先秦诸家所记的涿鹿,显然都指今之涿鹿县。涿鹿现存丰富的具有垄断性的黄、炎、蚩时期遗址遗迹和口碑传说。史学界的研究成果表明,黄帝所处的时代大约距今5000多年,处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未期的军事民主制时代。即中国古代文明的前夜,华夏文明的初曙。同时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考古学的发展也有力地证实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客观真

实存在,这也与李学勤教授的“应该把上古传说当作历史的一部分看待”的观点相楔合。目前,在涿鹿,以黄帝城遗址为中心的方圆三十公里范围内集中遗存有黄帝城、黄帝泉、蚩尤三寨、蚩尤泉、炎帝营、釜山、桥山、定车台、八卦村、蚩尤坟等文化遗址二十三处,其丰厚度、密集度、原始度、完

整度举世罕见,绝无仅有。在黄帝城遗址,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的考古调查,城址位于涿鹿山北面的黄土丘陵之上,平面是不规划长方形,南北长510-540米,东西宽450-500米,城墙夯筑,残高3-5米,底宽10米,上宽2.5米,城内散布在丰富的战国及汉代的筒瓦、板瓦、兽面纹瓦,而且在历次的考古调查中,遗址内还采集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的石斧、石锛、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石铙、细石器,蚌器以及彩陶盆、钵、绳纹陶鬲、陶豆、篮纹钗形器等。说明这里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就是一重要的先民集居之地。尤其是作为军事首领权力象征的龙山文化石钺的出土,与黄帝所处的时代和性质相吻合。据《魏土地记》载:“下洛城(今涿鹿县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即今黄帝城遗址)城东一里有阪泉(今黄帝泉),泉上有黄帝祠(今三祖堂)”。黄帝泉如今仍千年不息地滋滋涌潴,黄帝泉水是重碳酸,钙镁型优质矿泉水,源来地下5000米深处,三十年一循环。黄帝祠也被改造成供奉黄炎蚩三祖的中华三祖堂,暨中华第一祭堂,其东南五里的蚩尤南、中、北三寨遗址依稀可辩,寨下蚩尤泉至今仍在滋养当地百姓,日夜喷涌,其水是含硒优质泉水,价值极高。其西南有下七旗村,即炎帝摆下七旗阵的地方,其西去十公里,在保岱镇窑子头村便是黄帝“合符釜山”的釜山,其顶一方形合符石尚存,其北去十公里便是“黄帝崩,葬桥山”之桥山遗址,山上有黄帝殿,山下

有温泉行宫遗址,环绕黄帝城遗址相去数十里有东、西、南三座蚩尤坟等,这些遗址、遗迹的方位,地望,皆与史籍文献记载的相吻合,若访问民间长者,口耳相传的故事比比皆是,诸如黄帝避难上七旗,黄帝巧摆八卦阵,黄帝智夺蚩尤城,炎黄决战,蚩尤寨与龙王堂,司马迁考查黄帝城等等,这些均被收录在原河北省副省长、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王祖武题写书名的《轩辕黄帝的传说》一书中。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对待历史,可知“黄帝是信史,帝都在涿鹿”(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语)。“炎黄子孙,不忘始祖”(陈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涿鹿县提出“三祖文化”、“合符文化”,肯定和缅怀先祖涿鹿征战和实现统一的历史贡献,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促进中华民族团结,民族和谐,民族统一,这是历史赋予涿鹿使命。“三祖文化”“合符文化”的含义有四:首先,肯定黄帝、炎帝和蚩尤中华民族先祖涿鹿征战、融合、建都、立业的历史贡献,承认涿鹿是这些大事件的发生地,这是三祖文化、合符文化的前提。远古时期,生活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人类为争生存,求发展,部落之间发生争执,格斗是很自然的,涿鹿两战并最终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阿,形成中华统一局面,这符合生产力的要求,由黄帝成为共主实现各部族和民族的融合,为人民所向往,民心所向,倍受拥护,是先圣孔子提倡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理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