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房价与保障性住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房价与保障性住房
浅谈中国房价与保障性住房
形势与政策教育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与中国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和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

现阶段,住房问题可以说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

住房是人们基本的需求和生存条件,而今面对高昂的房价,买房已成为大多数国人渴望而不可求的奢求。

“居者有其屋”的传统思想更是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人们的心中。

置业安居成了每个人的头等大事,被过分地强调。

结婚一定要有套房才像样,房就是家的代名词。

根据调查,86%以上的人反映现阶段房价偏太高买不起,现在有30%以上的人通过住房贷款来买房,把自己变成了房奴。

为一套房作出的牺牲如此之大,试问真的值得吗?
近几年,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不少人包括一些专家认为,房价上涨应该会受到遏制。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房价上涨之势依旧强劲。

当前的房价到底高不高?房价还会不会一直涨?如何保障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对这些问题,处在不同位置的人明显有不同的看法。

正确认识这
些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加强调控,对症下药、加大力度,遏制房价上涨势头,这既是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关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问题。

目前的房价到底高不高呢?一方面,社会上关于房价高的议论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讲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房价还不算高,中小城市与大城市比,仍有“正常上升的空间”;还有的说目前房价上涨幅度尚属合理。

房价的高低主要是相对于住房购买力而言。

购买力也有大小之分,但最有代表性与说服力的应该是普通居民的购买力,超出普通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房价就是过高。

最常用的衡量购买力的指标是房价收入比,发达国家一般为3—4倍,即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用三四年的全部收入可以购买一套中等档次的住房。

美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为3倍多,日本的房价收入比为5—6倍。

通常认为这一比值在3—6倍之间都是合理的,超过6倍即说明房价偏高。

目前全国城**均的房价收入比已达到8倍左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和2005年的房价收入比分别是6.52倍和9.83倍,而2006年则飙升至15.76倍。

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都已达到两位数。

很明显,我国的城市房价普遍偏高,有些大城市还高的离谱!
判断房价高不高,还可以从房地产业的利润率来看,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房价越高,则利润率越高。

比如,2005年新华社记者在**调研的数据显示:当地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
润率为50%,最低的约为20%,最高的超过90%。

所以,无论从居民购买力来看,还是从房地产企业利润率来看,无论从国内范围来看,还是从国际范围来看,我们对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高低都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只看到房价高的现象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分析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我认为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城市化,而中国原本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城市人口比例较低,大量的农民不可避免地要进驻城市,他们的住房消费必然引起住房的供求关系变化,供不应求的房地产市场就成了烫手山芋。

二、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仍无法动摇。

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房地产的日益兴旺给经济带来了强大动力,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虽然不明显,但仍然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们不说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单是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土地供应,就是地方财政的支撑点,没有谁会任由这块肥肉落到别人嘴里。

所以,无论中央怎么调控,地方政府自有算盘,不能公开支持房地产,便在暗中支持,这也是中央调控成为“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地价猛涨,催高房价。

房价问题实质上是土地问题。

房价的根源还在土地。

房地产的核心是土地,影响房价最核心的因素也是土地。

今天我们遇到的所有房价问题的根
源在土地,房价只是土地出现问题的表现形式。

政府应早日制定出合理的土地管理办法。

五。

“有房才有家”的传统守旧思想赶着房价上涨。

受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国人总认为“有房才有家”,没有房就形同漂泊,像无根浮萍。

这一思想根深蒂固,一直在影响、左右着国人。

受这一陈腐思想的影响,国人在成年后,都为房而奋斗,所以产生了大批的房奴。

每个人成年工作几年后,就想着要买房,千方百计赚钱,省钱,目的就是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六。

需求拉高房价。

需求有多种,有单纯的居住需求,有投资需求,还有一些不正当的需求,例如为了牟取暴利而进行炒楼,**购房团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扰乱各地房地产市场,哄抬房价,从中获得收益,那可苦了当地的老百姓,有的人手里握着几栋楼不住,有的人想找个安乐的小窝都难!七、有房百姓支持房,价上涨,想买房置业的一部分百姓,整天在高喊房价太高,以至让媒体也跟着“发喊”。

但是,另一个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尽管声音叫得不响亮,但所起的作用却不小,这个群体就是已经买了房的有房一族。

这个有房群体并不希望房价下跌,反而盼着房价上涨,因为如果房价下跌,那他们的房子就贬值了。

要改善这种不良的现象中国应该对土地进行改革,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这种制度对目前房地产价格很难限制。

房地产商为了建房,固然需要土地,但农民的土地,他不会直接找农民,而是找相关土地部门、然后又找到政府、再然后村长找农民协商。

低价征收农民的土地,然后高价出售给房地产商。

这些官员肯定会从中受益,但中国的这种层层关系过于复杂,农民就算不服气也不能把这种违法行为给予打击。


但土地改革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而为了缓解住房难的燃眉之急,国家推行了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加大力度建造政府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建造政府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可以有效提高市场供应。

由供求关系可以知道,供应提高,则商品价格下降。

故而此项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然而也非长久之计。

首先,政府建造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不明确,无法保证保障性住房足量供应。

像是上一年580万套的保障房计划目标并未能如期达成。

今年又设立了完成成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年度投资1.3万亿左右,难免让人怀疑政府能否兑现诺言。

其次,政府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比企业或个人要低,无法使社会各种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将导致社会经济福利降低。

由于廉租房的价格低廉,这又引起了另外一个现象,住房质量问题,有业主表示,他们居住的房子质量存在问题,一分钱一分货嘛,但有些质量问题已危害到居民的人生安全。

上海的莲花河畔被戏称为“楼脆脆”,**某些廉租
房没搬进去就出现了裂缝。

还有为了获得廉租和经适房的抽签权利,有人不惜作假,之前就有过,一些业主购置了廉租房后把房拿来出租获取收益。

还有市民反映,在经适房小区都停着不少奥迪,宝马等名车,这样那些苦苦等待派筹的,真正有需要的市民情何以堪。

但保障性住房的优点还是有的,毕竟它解决了很多人的住房问题,圆了不少人的安家梦。

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日益增多,希望能完善相应的保障房申请制度和建设设施。

让更多的,渴望有个家的平常百姓能安安稳稳地住上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