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一则选文中的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等知识。

2、了解第一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3、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

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学习过程:

一、导学激情,新课起航

二、导学自探,双基必备

社会背景:

在孟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制度,统治者不会去建筑一个公园,和老百姓共有、共享,一起游乐。只有帝王的宫室,才会有如此伟大的建筑,老百姓根本不准去游玩的。我们中华民族自从夏朝开始实行所谓帝王世袭的政治制度,帝王们的享受和老百姓是有分别的,帝王们为了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野心只顾着发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

而孟子在他的那个时代,能劝导一个有野心要据地称雄的人主,恢复共有共享的公天下政治制度,他的主张和这种精神,还是相当可贵的,相当进步的。

自主预习

(一)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 ) (2)庶.几( ) (3)独乐乐

..,与人乐乐,孰乐 ( )

(4)直.好世俗之乐( ) (5)举首蹙頞

..()

(二)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今之乐由古之乐②可得闻与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王语.暴以好乐③今.王鼓乐于此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③今王鼓乐

..于此④吾王庶几无疾病

..与

⑤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句:

②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③被动句:

5、句子翻译: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三)简要概括短文主旨(主要意思)。

三、导学互动,合作探究

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的事,齐宣王为什么会变了脸色?

2、“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壁垒分明,可是作为儒学大师的孟子为什么会说“今之乐犹古之乐”呢?

3、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四、课后小结

五、导练检测

1、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乐甚(很,非常) 疾(疾病)首蹙頞顾(环视)鸿雁

B.庶民攻(攻打)之与民偕(一块儿)乐春省(视察)耕

C.述职(职责) 夏谚(谚语) 吾王不豫(犹豫)

D.为诸侯度(法度,标准) 忘反(同“返”) 乐酒无厌(同“餍”,满足)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C.不若与.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

六、课外拓展阅读:

忧郁的老儒

天一

我是在一个雨夜走近孟子的,那夜很静。寂静中,我直视着孟子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种被称为“忧郁”的东西。

孟子的思考极为缜密,孟子曾提出一种关于“人”行为的准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此四者,非‘人’也。”虽然,孟子对人行为准则的诠释,并没有超越孔子的“仁”和“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将孔子侧重个人修养的“仁”和“道”,发展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曾天真地幻想过这样的一种小康社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我想他的这些想法一定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冷嘲热讽,可他全然不顾,坚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疑,孟子是一个思想家。这种思想,源于他对当时人民苦难的思考,源于他对当时暴政肆虐的思考。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混乱时期,孟子的这些思想,则是许多思想家所不能及的。

虽然,孟子满肚子的治国韬略,虽然他也像孔子一样,四处游说诸侯,可无人采纳他的意见,以为他的主张“迂远而阔于事”。他只得在65岁以后,沮丧地退居老家,也像孔子一样授徒讲学。

我无法沿着孟子的脚印,去追随属于孟子的那充满屈辱和坚韧的历史,但我还是从孟子留下的文字里读出他的铮铮铁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尽管,现在很有些人早已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里,嗤之以鼻,但我却从“大”那简单的笔画中,看出一个顶着天的“人”。

这“人”,充满着一种叫着刚烈的东西,他远远不像孔子那样“温良恭俭让”。当生与义不能兼得,他宁可取义,也无意苟且偷生;当死与不义不能同避时,他宁可赴死,也不愿躬行不义。“舍生取义”,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读出的却是昂昂乎的浩然正气。它曾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把这些文字存放在历史中,历史为之而光彩;把它们拿出来放到现在,依然充满了一种魅力,思想的魅力是最为持久的。

孟子不需忧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