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新建城市。 即原来没有基础,基本上是平地起城。 这种情况主要在早期,如先秦时期许多诸侯 城和王城 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 如西汉长安,隋朝大兴城,元大都。 这类都城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城建成后, 旧城废弃不用,如隋大兴城;另一种是旧城 继续使用,新城旧城长期并存,如元大都。 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 如明初南京和北京。
月坛
明清北京城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将南京改
地坛
为陪都。
明代北京是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
改建的。
城市布局:明北京城的布局以皇
城为中心。皇城平面成不规则的
方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
四向开门。
皇城
作为皇城核心部分的宫城位居全 城中心部位,四面都有高大的城
宫 城
社稷坛 太庙
门,城的四角建有华丽的角楼, 日坛 城外围以护城河。左祖右社。在
中国建筑史——城市建设
摘要:本章节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主要讲的是古代城 市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根据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城市的形态也 在不断地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接着第二部分内容讲了这四 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都城建设布局形态。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后 期及夏商周,主要特点是城市布局散漫无序,是城市初生期。后 面三个阶段主要跟里坊制度有关,代表的城市建设主要就是历代 都城的建设。城市的发展当然也有因地理环境决定的,一些地方 城市的建设就是代表,比如一些平原,山丘或是南方水网城市, 因地制宜;还有的因为地理位置险要,成为了军事重地,发展成 了卫城。地方城市的建设就是本章节的第三部分内容。
三国曹魏邺城
冰井台 铜雀台 金虎台
邺城址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 附近,漳河沿岸,除了位于 城西北角的铜雀台、金虎台 尚有遗址外,城址大部分已 被漳河冲毁。
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 的规划中有重要的影响,城 市有明显的分区,统治阶级 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这种 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 有很大的影响,如唐长安
总之,城市的发展是从无序到严整,特别是都城的建设,可能是 皇权思想越来越严重。当然除了一些人为的规划,还有因地制宜 的,相对规划的城市,这些地方布局就显得自由。
目录
一:概说
二: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1、汉长安
2、三国曹魏邺城 3、北魏洛阳 4、南朝建康 5、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6、宋东京的建设 7、元大都 8、明南京 9、明清北京城 三:地方城市的建设
城市总体布局; 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 布置的。因为地势平坦、又是 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成 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于方形。
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 线,平面的几何中心在中心阁。 在全城的中心地带设立钟楼和 鼓楼。
皇城偏于城南,包括宫城、太 液池西岸的隆福宫、兴圣宫和 御苑。
皇城东面设太庙,西面设社稷 坛;城墙有宫城、皇城、都城 三重;都城城门共11座。
城市布局:从东晋到秦,基本上相袭沿 用。宫城位于都城北侧,周围八里;官 署多沿宫城前中间御街向南延伸;居民 多集中于都城以南秦淮河两岸的广阔地 区,大臣贵族的第宅多分布在青溪以东, 潮沟以北。东府城常供宰相居住,西州 城是扬州刺史衙署,濒临长江的石头城 则是包围建康的重要堡垒,每遇战事, 双方必首先争夺此城。
内城外四面建造天坛(南)、地 坛(北)、日坛(东)、月坛 (西)。
北京全城有一条全长约7.5km的
正阳门
中轴线贯穿南北,轴线以外城的 南门永定门作为起点,经过内城
的南门正阳门、皇城的天安门、
先农坛
天坛
永定门
清乾隆年间北京城平面
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轴线两 旁布置了天坛、先农坛、太庙和 社稷坛。
三:地方城市的建设
西东 市市
建 章 宫
西汉长安
发展过程:汉长安是在秦咸阳原有的离 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后汉高祖又建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 的主要宫殿。惠帝以后,兴乐宫改长乐宫, 供太后居住;并修城墙。武帝时,建桂宫、 明光宫、建章宫及苑囿、明堂、坛庙等。 城市布局:利用原有基础扩建,且北靠渭 水,布局不规则。主要宫殿未央宫偏于西 南侧,正门向北,直对横门、横桥,形成 一条轴线。大臣的甲第区以及衙署在北阙 外;大街东西两侧还分布着九个市场;未 央宫的东阙外是武库和长乐宫,是长安城 第十最高之处,向北靠近渭水地势偏低, 布置着北宫、桂宫、明光宫以及市场和居 民的闾里。 每面都有三个城门,宣平门是通往东都洛 阳的必经之口,横门是去渭北各地的咽喉。
南朝建康
玄武湖
外郭
石头城
宫城
衙署
西州城
青 溪 多权
贵族 住宅
东府城
南朝建康平面推Baidu Nhomakorabea图
发展过程: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东吴孙 权迁都建业起,历东晋、宋、齐、梁、 陈,300余年间,共有六朝建都于此。 西晋末年,因避晋愍帝司马邺讳,改称 建康。
地理位置:建康位于秦淮河入江口地带, 西临长江,北枕玄武湖,东依钟山,形 势险要,风物秀丽,向有‘龙盘虎踞’ 之称。属于丘陵区,多起伏,不便做方 正的居住区,而只能是自由式的街巷布 置。
官府衙署一部分在宫城内,一部分在宫 城外,和居民杂处,不如唐长安集中。 城内还散有许多军营和各种仓库。在都 城东北酸枣门和封丘门间,有宋徽宗经 营的艮(gen)岳,罗城西城外还有琼 林苑、金明池,东城外有东御苑,南城 外有玉津园,北城外有撷芳园、撷景园 等苑囿。
元大都
钟楼 鼓楼
中心阁
元大都平面复原图
三国曹魏邺城
齐门楼
宫殿 戚
金
官署 里
明
门
司马门
衙
署
凤阳门 雍阳门 广阳门
棋盘式布局:
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 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为 两半部。
迎 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地 春 区,正中为宫城,其中布置 门 一组举行封建典礼的宫殿建
筑及广场。宫城东为一组宫 殿官署,其北半部为曹操的 宫室,南半部为官署。官署 东为戚里,为王室贵族的居 住区。宫城西为铜雀苑,为 王室专用园林,靠近西城为 粮食武器库。东西轴线南半 部为官署和一般的居住区。
北魏洛阳
邙山
宫 城
洛阳 大市
衙署 永宁 寺塔 太社 太庙
洛阳 小市
铜 驼 街
北魏洛阳平面推想图
发展过程:北魏洛阳是在吸进 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北 魏早期建都于平城(山西大 同),到孝文帝时为了便于统 治全国,迁都洛阳。
遗址范围:根据考古发掘,北 魏洛阳位于渭水北岸,东西20 里,南北15里,有外郭、京城、 宫城三重。
南宋平江府城平面图
防御———卫城
鼓楼
文 庙
角楼
辽宁兴城平面
辽宁兴城,是明宣德三年所建卫 城,地处长城外的渤海之滨,是 入关的前哨阵地。 布局:平面做长方形,每边各开 一门,城中以十字街面通向四座 城门,十字街中心建鼓楼,卫署、 军储库、钱帛库等分布城内,众 多庙宇分布城外。
山东登州府城及蓬莱水城平面
洛阳皇城内城墙特别多, 宫城北、东、西三面都 有几重隔城环绕,皇城 再从东、南、西三面包 围宫城。
宋东京
北宋东京城平面推想图
宋东京既由一个州治扩建而来,州衙改 为宫城,州城修成都城,又外包一圈罗 城。因此规模很小,城周围仅5里,为 唐长安宫城的1/10;罗城面积也仅为长 安城的1/2。 城内有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穿 过,其中汴河是远通江南的漕运渠道。 罗城内沿河有仓库区,都城内沿河有客 店区,供南方官员、商贾住宿。
平原地区城市建设
明 秦 王 府
明清西安城平面
平原地带的城市多力求方整规则,以长方 形居多,道路宽敞平直,常做十字形或丁 字形,中心常设鼓楼、钟楼。 如明西安,城内十字街以钟楼为中心,四 面通向城门,城门外又各有关城一座。 又如明归德府城,城作长方形,设四门, 城内接到较整齐,府衙、察院等政权机构 占据中心位置。
1、平原地带 2、江河山丘的地区 3、江南水网地区 4、防御——卫城
一:概说
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 居民区。 各城市的城市形态随这三者的发展不断变化,其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城市处于萌芽状态中,有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不过分布散漫二无序。 代表: 1、偃师二里头发现的大规模宫殿遗址,占地达12万㎡,有人认为这是夏朝都 城之——斟鄩【xun】 2、还有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湖北盘龙商城、安阳殷墟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遗址平面布局:洛阳北倚邙山, 南临洛水,地势较平坦,自北 向南有坡度向下。宫城偏于京 城之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 线上。官署、太庙、太社太稷 和灵太后所营建的永宁寺九层 木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 城南还设有灵台、明堂和太学。 市场集中在城东的洛阳小市和 城西的洛阳大市。京城西面郭 内多贵族第宅,靠近西郭墙的 寿丘里是皇子居住区,号称王 子坊。
卫城——登州府及蓬莱水城
蓬 蓬莱阁 莱 水桥 城小
海
鼓楼蓬莱县 登州府
地理位置:山东半岛上的蓬莱水城则是为 防御倭寇而建的,水城位于登州城北侧, 北邻渤海,西倚山岗,东跨平滩,利用港 湾凿为小海,供战舰停泊之用,小海上架 活栈桥以通小海两岸。城内1/3为水面, 2/3为陆地,除军营之外,还有许多庙宇, 如龙王庙、海神庙、三清殿、蓬莱阁等。
布局:以富贵山作为中轴线的基准 点向南展开。宫城东西宽约800米, 南北深约700米,前列太庙和社稷坛, 宫城之外环以皇城,皇城南面御街 两侧是文武官署,一直延伸到洪武 门。正阳门外还有大祀殿、山川坛 和先农坛等礼制建筑。 城门共13座,宫殿围有四重城墙-— —宫城、皇城、都城、外郭。
明南京平面复原图
城设水陆城门各一座,是通往大海和内陆 的唯一出入口。
山东登州府城及蓬莱水城平面
宫城在城市的中部偏北,主要宫 殿坐北朝南。宫城南面是皇城, 有文武官府、宗庙、社稷坛等, 还有为宫廷服务的官营手工作坊, 还驻有军队。
道路网采用完全对称的布局,由 这些路所划分的坊里,也东西对 称,使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对称。
唐长安城复原平面
隋唐洛阳平面推想图
隋唐东都洛阳建于隋炀 帝时期,在汉魏洛阳之 西约8km,是新建城市, 地势平坦,所以布局很 整齐。由于是陪都,规 模比长安略小,宫城偏 于西北角,以别于首都 的规制。
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汉长安
唐长安
西安附近汉唐遗址图
因汉长安屡遇战 争严重破坏,隋 文帝在夺得北周 政权后,在旧城 东南龙首山南面 选了块地建新都。
隋大兴城市唐长 安发展的基础。
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西市
皇城
东市
城市总体布局;
隋唐长安是在曹魏邺城之后,第 一个平地而起的新城,是我国严 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
江南水网地区
明代松江府城平面示意图
江南水网地区以水运为主,街道房屋沿两岸 布置,故小城镇常沿河展开成带状,大城镇 因十字形、井字形交叉河道而成块状。 如明代的松江府城,除街道系统外,还有河 道系统,两者共同形成城市交通网络。 南宋时的平江府城(今苏州),城内有主要 河道组成通向城门的干河,由此分出许多支 河,通向各居住街巷。
明南京
军营区
宫城
居民和 商业区
社稷坛太庙
正阳门
地理形势:南京地处江湖山丘交汇 之处,地形复杂。朱元璋在选择宫 城位置时,避开了旧城,而在他的 东侧富贵山以南建造新宫,又把旧 城西北广大地区围入城内,供20万 军队建营驻扎之用,这样就自然形 成了南京城内三大区域的功能区分: 城东是皇城区;城南是居民和商业 区;城西北是军事区。
出现了‘里”、“市’,宫殿区用围墙进行保护。不过城市总体布局还比较 自由,形式较为多样 如: 1、大城包小城 :曲阜鲁故都及苏州吴王阖闾故城; 2、二城东西并列:易县燕下都故城; 3、郭附城一边: 齐临淄、赵邯郸、韩故都;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如:曹魏邺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文庙
水 门
水 门
明归德府州平面
江河山区丘的城市建设
长 巴县
江
清代巴县(重庆)平面
在多江河山丘的地区,地形复 杂多变,城市布局多样,道路 系统也往往成不规则状:
依山筑城,则主要街道沿等高 线展开; 沿江建市,则往往形成带状城 镇。 如山城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 江交汇处山丘上,战国秦汉时, 沿江已形成背山面水的城市, 以后不断向山坡发展,但自宋 至清,城的范围基本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