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药学各论-解表药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中药学各论-解表药概述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其功效为发汗解表。兼能宣肺止咳平喘、透疹、祛风湿、利水等。

表证是指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试述解表药的性能主治】

解表药辛散轻扬,主入肺与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表,兼能利尿退肿、平喘止咳、透疹及止痛等。主治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外感表证,兼治风水水肿、咳喘、疱疹及风湿痹痛等。

一、性能特点:

1、大多味辛、辛散轻扬,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也就是《内经》中提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则。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

2、主入肺、膀胱经。肺合皮毛,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

二、分类:

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和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两类。

1、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A、特点:辛、温、发汗力强。B、功效:发散风寒。C、适用范围: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咳喘、痹证、水肿、麻疹等。】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发散风寒药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包括: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胡荽、西河柳。(I类药,II类药,III类药,IV类药)2、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A、特点:辛、凉。发汗力较弱,故又称疏散风热。B、功效:发散风热。兼能

明目、利咽、透疹、解毒。C、适应范围:风热外感;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也可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麻疹,疮疡等。】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主要适用于风热外感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部分发散风热药分别兼有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的作用,又可用治风热所致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以及风热咳嗽等证。

包括: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淡豆豉、浮萍、木贼、谷精草。(I类药,II类药,III类药,IV类药)

【试述解表药的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两类。发散风寒药又称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主以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风水水肿等。发散风热药又称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主以发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

三、适应症:

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注:如果疮疡日久,病已入里,则不适合用解表药。

四、配伍:

1、应因证选药。应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

2、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的不同配伍:

1)兼它邪时,如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分别配伍祛暑、化湿、润燥等药。

2)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或疫毒外感,应配伍清热解毒药。

3)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应配伍益气、助阳、养阴、补血等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3、应依据兼有症,进行必要的配伍。如配伍化痰止咳平喘药或行气和中药等。

五、使用注意:

1、要适量应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切勿过量,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

2、因汗为津液,津血同源、血汗同源,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体虚多汗、热病后期津伤、疮疡日久(疮疡后期)、淋证、大出血等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以免再伤阴耗血,加重虚损。

3、要因时因地增减用量。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4、发散风寒药多宜饭后热服,并温覆。

5、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