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探讨【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新一轮教学改革正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本文基于“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从前期辅导培训的体会、教学设计实例及感悟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设计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8-02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推进培养方式方法转变,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由学院自上而下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学院将此次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由学院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教学设计辅导培训;第二步,各系部全体教师学习教学设计理论和实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本学期所代课程编写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完成教研室、系部两级教学设计竞赛预赛;第三步,系部选拔预赛的前几名参加全院开展教学设计竞赛活动。下面就笔者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所做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大家交流、探讨,希望能通过“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单元的教学探讨来提升《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这门课程的教学。

一、教学设计辅导培训的体会

教学设计辅导培训直接从教学效果着手,首先强调了传统教学与新的课程教学设计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的本质区别,其次以一个

典型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课例,通过传统的教学(教案)与新的课程教学设计的对比,总结出课程单元设计要点,并给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格式,为后续单元教学设计的预赛、决赛做好准备。(一)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传统教学的评价标准:

(1)教学内容熟练正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逻辑思路清晰、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好、教态自然;

(2)教学符合进度计划、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3)课堂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

2.新的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1)课程效果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

(2)课程应突出能力目标;

(3)能否用适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

(小结:)传统教学的评价标准的主要缺陷有两点:一是用随机抽样听课评价一门课程的质量,不合理;二是评价内容只关注教师的“讲”。新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能力——用训练得到——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这根主线,注重能力目标的培养,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总结出一门好的课程应满足以下六原则: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2)以能力为目标;

(3)以学生为主体;

(4)以素质为基础;

(5)以项目为载体;

(6)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点

(1)确定课程单元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2)选定单项能力的训练任务;

(3)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4)设计课程内容引入、驱动、示范、实训、归纳、展开、讨论、提高等过程,并做好板书、演示、展示、操作和实物准备。(三)对传统教学与新的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借助粉笔和黑板等传统的教学用具来完成一定的知识传输,采用讲授的方法较多,所以教师往往占有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放在知识的习得上,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二、“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实例

通过培训、学习,我完成了《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这门课程中“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现在把我做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设计步骤及设计内容与大家共同交流。(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轴类零件是四大类零件之一,也是构成设备的重要零件,其常见的失效形式有断裂或裂纹,还有磨损,而这些失效的修复又大多采用焊接修复技术,所以我设计了失效轴的

修复作为本次课的任务驱动。

再根据本次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将任务具体分解为2个:一是有裂纹的轴的修复,二是磨损的轴颈的修复。

(二)教学设计步骤

(1)引入:因为我的授课对象是10级机修专业,在这之前有过一周的焊工实训,完成后的作品就是12mm厚的两块钢板的坡口焊,那么请问这个坡口焊采用的是“补焊”还是“堆焊”?如果还不清楚,没关系,本次课将让你彻底明白;如果清楚,那么什么是“补焊”?什么又是“堆焊”?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

(2)训练(一):焊接修复技术涉及两个重要概念(补焊与堆焊),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详细讲解第一个概念“补焊”;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补焊,我通过任务1(有裂纹的轴的修复)的训练来加深对补焊的理解。

(训练以教师示范,学生分组同步练习的方式进行)

(3)深化(一):通过有裂纹轴的修复训练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钢制零件中,含碳量对可焊性有什么样的影响?

(通常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即焊接时出现裂纹的可能性越大)

(4)深化(二):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中、高碳钢零件,可焊性差(出现裂纹的可能性越大),那么,为了防止裂纹的产生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5)深化(三):金属零件中,常用材料除碳钢外,还有就是铸铁(含碳量高,可焊性差),那么,铸铁件补焊的难点又有哪些?(以上几步深化,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以铸铁件补焊的难点为例,主要有三点:

①易产生白口组织。(铸铁焊接时,由于补焊区冷却速度快,不利于石墨析出,因此在焊缝处易产生白口组织)

②易产生裂纹。(由于铸铁件结构复杂、强度低、塑性差,补焊时会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在补焊区容易引起变形,薄弱部位易产生裂纹)

③易产生气孔。(铸铁中的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补焊时石墨被高温氧化产生co气体,使焊缝处易产生气孔)

通过深入讲、细致讲,把其中所含的理论讲通、讲透,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理解,最终才能掌握。

(6)训练(二):前面已讲解完“补焊”,接着讲解第二个概念“堆焊”,并通过任务2(磨损的轴颈的修复)的训练来加深对堆焊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同训练(一),在这儿不再赘述)

(7)深化(四):堆焊与补焊两个概念讲解完了,也通过两个具体任务的训练来加深对其理解,那么,堆焊与补焊的目的有什么异同?

(这作为思考题,下次课提问)

(8)归纳:通过上述的训练与深化,要求学生应能根据轴的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