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基本知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溶质能够通过半透膜的前提下,在膜的一侧施 以压力可导致溶质和水分一起滤过该半透膜。
13
对流-物理学原理
时间 压力
在溶质能够通过半透膜的前提下,在膜的一侧施 以压力可导致溶质和水分一起滤过该半透膜。
14
对流
➢ 膜两侧的压力梯度差 ➢ 溶剂的流动对溶质的牵引作用
(solvent drag) ➢ 膜孔的大小决定可被清除溶质
的大小(截留分子量) 利用对流清除溶质--滤过
15
影响对流的因素
➢ 生物介质-膜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超滤时在膜的血液侧形成蛋白膜,并随TMP增大 而增厚.
➢ 跨膜压 TMP=100mmHg TMP与QF呈直线关系 TMP=100~300mmHg TMP与QF呈非直线关 系 TMP>400mmHg QF进入平台区
动脉压 -50 to –150
滤器压 +100 to 250
静脉压 +50 to 150
废液压 > +50 to -150
37
滤器TMP影响因素及调整策略
横断面
纤维中空膜
膜外:废液 膜内:血液
38
四 CBP液体管理
一级水平 超滤量仅限于达到预计液体平衡的需要量。
首先估计8-24h内应清除的液体量,然后计算超滤 率。适用于病情稳定、额外补充液体量较少的患者。
25
CVVH液体清除机制—超滤
超滤
跨膜压(TMP)作用下溶剂从压力高的一侧向 压力低的一侧移动 TMP越高,超滤越多---溶质清除增加
26
CVVH -前稀释法
置换液 超滤液
27
CVVH -后稀释法
超滤液 置换液
28
CBP血液滤器
误区:血液滤 过的滤器4-6小 时应该更换, 否则会影响滤 过效果?
★透析液流速
8
腹膜透析-弥散
方向\速度≈膜通透性/浓度梯度差/分子量 小分子尿素(60D) 2小时达到平衡; 分子稍大肌酐(113D) 8小时达到平衡; 中分子(500-5000D) 8小时仅能透出45%。 小分子溶质清除与腹透液流速率呈正相关; 中分子溶质清除主要与有效腹膜面积、腹膜通透性、
腹透弥散时间长短呈正相关。
9
弥散
500 小分子
氯化钠 尿素 磷酸 肌酐 尿酸 葡萄糖
58.5 60 96 113 168 180
10
HD---弥散
CRRT---对流
11
对流-物理学原理
时间 压力
在溶质能够通过半透膜的前提下,在膜的一侧施 以压力可导致溶质和水分一起滤过该半透膜。
12
对流-物理学原理
时间 压力
4
弥散-物理学原理
开始阶段: 不同的物质浓度
时间
结束阶段: 相同的物质浓度
弥散是溶液中所有分子随机运动的结果(Brownian运动)。
5
弥散-物理学原理
开始阶段: 不同的物质浓度
时间
结束阶段: 相同的物质浓度
弥散是溶液中所有分子随机运动的结果(Brownian运动)。
6
弥散-物理学原理
开始阶段: 不同的物质浓度
时间
结束阶段: 相同的物质浓度
弥散是溶液中所有分子随机运动的结果(Brownian运动)。
7
弥散
➢ 弥散的基本动力是溶质的布朗氏运动 ➢ 溶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部位流动 ➢ 利用弥散清除溶质--透析
★溶质类型 弥散量与溶质分子量平方根成反比
★孔密度(porosity) 即孔数和孔半径的平方(r2)
41
CRRT护理管理的几点体会
20
HD---弥散
吸附
对流
21
CVVH的基本原理
A
V
滤出液
22
肾小球滤过的基本原理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
正常成人约120ml/min
23
CVVH溶质清除机制—对流作用
溶质随液体移动----“溶剂拖移”
24
CVVH溶质清除机制—对流作用
对流
液体从半透膜压力高的一侧流 向压力低的一侧,溶质随之移 动 跨膜压为源动力 肾小球清除水和溶质的方式 血液滤过的溶质主要清除机制 受滤过膜面积、跨膜压、筛选 系数、血流量影响 清除中、小分子物质
LuerLock
鲁尔锁 接头
34
动脉端
导管的构造
静脉端
动脉端
静脉端
末端孔
高流量 末端不易堵塞
末端孔
侧孔
普通流量 侧孔易堵塞
侧孔
35
再循环
再循环:从双腔导管静脉端回流的部分血液再进入动脉端
动脉端
静脉端
静脉端 动脉端
动静脉反向连接重复循 环高,透析滤过效率可
降低20%-40%
36
压力监测 —— 实时监测的压力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士应该做些 什么
1
一、CBP的基本概念
CBP=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指所有连续、缓慢清 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 方式的总称。
2
二、CBP基本原理
弥散 Diffusion 对流 Convection 吸附 Adsorption
3
HD---弥散
前+后:影响治疗效果的 因素
29
膜
膜
吸附
30
31
三、CBP血管通路的管理
➢锁骨下静脉
易于插入 狭窄 扭结
➢ 颈内静脉
长期通路 病人舒适
➢股静脉Leabharlann Baidu紧急通路)
易于插入 良好的血流条件
扭结 感染
32
不同的中心静脉导管比较
33
缝线固定翼
导
管
动脉端侧孔
夹子
顶 静脉端侧孔
端
导管植入体内部分
Y分歧接头 标签
➢ 膜单位表面积的孔数 ➢ 孔径:依赖孔半径的4次方(r4)
16
改进措施
➢ 提高超滤率 ➢ 补置换液 ➢ 增加膜孔数目与直径
17
扩大膜孔数目与直径
➢ 膜强度限制膜孔的数目 ➢ 透析清除率绝不等于肾清除率。肾小球的截留分
子量为60KD,目前合成膜的截留分子量为 35~40KD,不可能清除全部尿毒症毒素 ➢ 膜孔的非均一性。不仅要限制最大孔径,还要限 制其平均孔径。
39
二级水平 调节每小时的超滤/每小时的液体输入量,
利用出入量统计表计算出达到液体平衡所需置换 液的量。这种方法临床运用广泛,能达到预计液 体平衡。
40
三级水平 通过调节每小时的净平衡,从而达到特定
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如中心静脉压(CVP)、肺 动脉契压(PAWP)或平均动脉压(MAP)。适 用于病情危重需精确调节超滤量的病人。
18
吸附
➢ 膜表面吸附-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膜孔 ➢ 膜表面及孔道吸附-微孔膜 ➢ 膜全层吸附-水凝胶膜 ➢ 吸 附 量 = 膜 表 面 积 × 吸 附 密 度 ( adsorption
density)
19
吸附蛋白质的机理
➢ 蛋白质与膜的疏水部之间的相互作用 ➢ 蛋白质与膜区域之间不同静电极性的相互作用 ➢ 蛋白质与膜的离子集团之间氢的结合
13
对流-物理学原理
时间 压力
在溶质能够通过半透膜的前提下,在膜的一侧施 以压力可导致溶质和水分一起滤过该半透膜。
14
对流
➢ 膜两侧的压力梯度差 ➢ 溶剂的流动对溶质的牵引作用
(solvent drag) ➢ 膜孔的大小决定可被清除溶质
的大小(截留分子量) 利用对流清除溶质--滤过
15
影响对流的因素
➢ 生物介质-膜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超滤时在膜的血液侧形成蛋白膜,并随TMP增大 而增厚.
➢ 跨膜压 TMP=100mmHg TMP与QF呈直线关系 TMP=100~300mmHg TMP与QF呈非直线关 系 TMP>400mmHg QF进入平台区
动脉压 -50 to –150
滤器压 +100 to 250
静脉压 +50 to 150
废液压 > +50 to -150
37
滤器TMP影响因素及调整策略
横断面
纤维中空膜
膜外:废液 膜内:血液
38
四 CBP液体管理
一级水平 超滤量仅限于达到预计液体平衡的需要量。
首先估计8-24h内应清除的液体量,然后计算超滤 率。适用于病情稳定、额外补充液体量较少的患者。
25
CVVH液体清除机制—超滤
超滤
跨膜压(TMP)作用下溶剂从压力高的一侧向 压力低的一侧移动 TMP越高,超滤越多---溶质清除增加
26
CVVH -前稀释法
置换液 超滤液
27
CVVH -后稀释法
超滤液 置换液
28
CBP血液滤器
误区:血液滤 过的滤器4-6小 时应该更换, 否则会影响滤 过效果?
★透析液流速
8
腹膜透析-弥散
方向\速度≈膜通透性/浓度梯度差/分子量 小分子尿素(60D) 2小时达到平衡; 分子稍大肌酐(113D) 8小时达到平衡; 中分子(500-5000D) 8小时仅能透出45%。 小分子溶质清除与腹透液流速率呈正相关; 中分子溶质清除主要与有效腹膜面积、腹膜通透性、
腹透弥散时间长短呈正相关。
9
弥散
500 小分子
氯化钠 尿素 磷酸 肌酐 尿酸 葡萄糖
58.5 60 96 113 168 180
10
HD---弥散
CRRT---对流
11
对流-物理学原理
时间 压力
在溶质能够通过半透膜的前提下,在膜的一侧施 以压力可导致溶质和水分一起滤过该半透膜。
12
对流-物理学原理
时间 压力
4
弥散-物理学原理
开始阶段: 不同的物质浓度
时间
结束阶段: 相同的物质浓度
弥散是溶液中所有分子随机运动的结果(Brownian运动)。
5
弥散-物理学原理
开始阶段: 不同的物质浓度
时间
结束阶段: 相同的物质浓度
弥散是溶液中所有分子随机运动的结果(Brownian运动)。
6
弥散-物理学原理
开始阶段: 不同的物质浓度
时间
结束阶段: 相同的物质浓度
弥散是溶液中所有分子随机运动的结果(Brownian运动)。
7
弥散
➢ 弥散的基本动力是溶质的布朗氏运动 ➢ 溶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部位流动 ➢ 利用弥散清除溶质--透析
★溶质类型 弥散量与溶质分子量平方根成反比
★孔密度(porosity) 即孔数和孔半径的平方(r2)
41
CRRT护理管理的几点体会
20
HD---弥散
吸附
对流
21
CVVH的基本原理
A
V
滤出液
22
肾小球滤过的基本原理
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
正常成人约120ml/min
23
CVVH溶质清除机制—对流作用
溶质随液体移动----“溶剂拖移”
24
CVVH溶质清除机制—对流作用
对流
液体从半透膜压力高的一侧流 向压力低的一侧,溶质随之移 动 跨膜压为源动力 肾小球清除水和溶质的方式 血液滤过的溶质主要清除机制 受滤过膜面积、跨膜压、筛选 系数、血流量影响 清除中、小分子物质
LuerLock
鲁尔锁 接头
34
动脉端
导管的构造
静脉端
动脉端
静脉端
末端孔
高流量 末端不易堵塞
末端孔
侧孔
普通流量 侧孔易堵塞
侧孔
35
再循环
再循环:从双腔导管静脉端回流的部分血液再进入动脉端
动脉端
静脉端
静脉端 动脉端
动静脉反向连接重复循 环高,透析滤过效率可
降低20%-40%
36
压力监测 —— 实时监测的压力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士应该做些 什么
1
一、CBP的基本概念
CBP=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指所有连续、缓慢清 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 方式的总称。
2
二、CBP基本原理
弥散 Diffusion 对流 Convection 吸附 Adsorption
3
HD---弥散
前+后:影响治疗效果的 因素
29
膜
膜
吸附
30
31
三、CBP血管通路的管理
➢锁骨下静脉
易于插入 狭窄 扭结
➢ 颈内静脉
长期通路 病人舒适
➢股静脉Leabharlann Baidu紧急通路)
易于插入 良好的血流条件
扭结 感染
32
不同的中心静脉导管比较
33
缝线固定翼
导
管
动脉端侧孔
夹子
顶 静脉端侧孔
端
导管植入体内部分
Y分歧接头 标签
➢ 膜单位表面积的孔数 ➢ 孔径:依赖孔半径的4次方(r4)
16
改进措施
➢ 提高超滤率 ➢ 补置换液 ➢ 增加膜孔数目与直径
17
扩大膜孔数目与直径
➢ 膜强度限制膜孔的数目 ➢ 透析清除率绝不等于肾清除率。肾小球的截留分
子量为60KD,目前合成膜的截留分子量为 35~40KD,不可能清除全部尿毒症毒素 ➢ 膜孔的非均一性。不仅要限制最大孔径,还要限 制其平均孔径。
39
二级水平 调节每小时的超滤/每小时的液体输入量,
利用出入量统计表计算出达到液体平衡所需置换 液的量。这种方法临床运用广泛,能达到预计液 体平衡。
40
三级水平 通过调节每小时的净平衡,从而达到特定
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如中心静脉压(CVP)、肺 动脉契压(PAWP)或平均动脉压(MAP)。适 用于病情危重需精确调节超滤量的病人。
18
吸附
➢ 膜表面吸附-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膜孔 ➢ 膜表面及孔道吸附-微孔膜 ➢ 膜全层吸附-水凝胶膜 ➢ 吸 附 量 = 膜 表 面 积 × 吸 附 密 度 ( adsorption
density)
19
吸附蛋白质的机理
➢ 蛋白质与膜的疏水部之间的相互作用 ➢ 蛋白质与膜区域之间不同静电极性的相互作用 ➢ 蛋白质与膜的离子集团之间氢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