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网络环境下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摘要:针对我国信息服务业新的变革以及信息服务业的现状,阐述了图书情报机构为满足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开发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
将会有效整合各类数据库资源,为此提供专业文献信息与专题信息服务,以方便用户的信息获取。
同时还对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标准和难点进行了分析,为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图书情报;专题特色数据库;开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02-02
一、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的信息服务业发生了新的变革。
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的发展,使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业得以拓展和深化,呈现出综合化和多元化发展格局,在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形成了以用户的社会化信息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服务业综合组织模式;另一方面,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发展,以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为基础的增殖服务和各种专门化服务业务的开展,和以增殖信息服务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发展为主要标志。
随着电子期刊数据库在我国发展迅速,商业型以cnki、维普、万方三大综合性数据库为主,由政府出资建设开发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cashl)”以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也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各类用户获取各类文献的重要途径,使用户寻找信息、利用信息变得更加快捷方便。
但目前各类综合性文献数据库,对不同层次、专业的用户只能提供统一的适合所有用户的信息服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用户。
在专业细化、学科交叉、知识更新、信息资源膨胀的信息社会,信息过载也成为用户获取有用信息中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库,需要用户反复登录各类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要对检索出的文献信息再次进行分析比较与处理。
那么如何适应网络环境,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图书情报机构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图书情报机构通过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整理、存储,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为特定用户提供专业学术性的、实用性的信息服务,满足特定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因此图书情报机构为满足特定用户对特定信息的需求,纷纷开发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有效整合各类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资源,提供专业文献信息,方便用户的信息获取,节约检索与处理信息时间,为特定用户提供专题信息服务。
二、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基本原则
技术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技术创新对信息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内容也越来越专深,科技人员只有在大量占有文献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新的探索。
图书
情报机构必须站在新的高度,系统性的收集用户的信息资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了解和掌握用户信息需求的种类及特点,根据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开发并提供有特色、针对性强、使用价值高的信息资源给用户。
1.突出“专”与“特色”
专题特色数据库,指关于某特定学科、特定主题或者某一专门问题的数据和数字化资源的集合体。
专题的特性首先体现在“专”,即只收集关于这个专题的文献数据,同时在专的基础上求全,全面收集与该专题相关的无论何种类型文献或数据[3]。
专题特色数据库关键在于“特色”,这是数据库建设好坏的衡量标准和首要前提。
图书情报机构应将自身馆藏、用户需求与本地区经济或科研重点领域相结合建设专题数据库。
要对拟建的专题数据库进行充分的走访调研,认真听取用户与专家的意见,调查论证后,确定选题的准确性,有重点地开发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数据库,避免已有相同或相似的数据库正在建设,盲目投入。
专题特色数据库不仅在资源上体现“特色”,还体现在信息服务上,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具有深度的、个性化的特色信息服务也是专题特色数据库持续发展的重点。
专题是专题特色数据库生存的空间,特色是专题特色数据库存在的价值,图书情报机构只有确定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选题符合社会和用户需求后,才能着手进行开发建设。
2.体现实用性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二期“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于2003年9月启动,在calis项目的带动下,全国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4]。
虽然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注意专题特色数据库并不是一帆风顺,现有的专题特色数据库或多或少存在数据更新慢,资源不够全,用户利用率低等不足之处。
专题特色数据建设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及用户的需求,为科研创新提供文献支撑,其目的就是为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既“专”又“全”的信息资源,提供有特色的文献信息服务。
如果专题特色数据库没有用户访问,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就丧失了现实意义。
因此,图书情报机构要考虑所建数据库是否具有实用价值,是否把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用户能否通过数据库进行研究与学习。
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遵循建以致用的原则,围绕“用”字做文章,既不脱离实际,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也只有实用才能得到用户的欢迎与认可,才能更好体现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的价值,才不会迷失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初衷[7]。
3.规范化建设
为了保证专题特色数据库顺利的建成,一定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从各个方面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
具体有管理制度,包括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与任务,经费的使用;从技术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数据进行的抽取、整理与标引,规范建设符合
统一标准的资源数据库。
只有按照一定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实施,才有利于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易扩展性,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
1.知识产权问题
在经济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专题特色数据库建成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他人未经允许的投诉或状告。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
首先我们在开发工具的选择上,一是选用开放源码的编程软件自行开发或选择网络免费开发工具,二是购买商用软件,这就需要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以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纠纷。
针对专题特色数据库的文献资源(包含馆藏文献,网络公共文献以及各数据库商提供的文献)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应“各别问题各别对待”。
(1)馆藏文献的知识产权问题。
将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处理是为了用户能够通过网络直接获得数字化信息资源,如果资源所有权属于本单位就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如果是对购买的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未经过著作权人的授权是不可以使用的。
(2)网络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
网络资源是指借助网络而产生,并且依靠网络加以传播的信息资源。
网络资源的使用多为免费资源,如开放获取期刊中的全文、电子图书、软件、学术站点等。
网络资源,
尤其是网络学术资源,已成为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网络资源的使用一般不会被认为是侵权行为[1]。
(3)商业数据库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专题特色数据库的资源建设中,许多文献来自于具有使用权的商用数据库,对于商用数据库中的资源,由于专题特色数据库的资源建设的需求,需要对库中的资源进行检索,通过下载、整合到数据库中,同样需要与数据库商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以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纠纷。
2.共建共享问题
我国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主要由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科学院(所)图书馆系统所组成,由于各服务系统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的不同,专题特色数据库形成了各自为政、分散发展、盲目建设与服务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据统计,我国省、市级上网的52个公共图书馆已建成522个专题特色数据库;国家及省、市级上网的11所科研院所图书馆已建成32个特色数据库;在调查的912个高校图书馆中已建成738个专题特色数据库(大约平均每个大学图书馆拥有0.8个特色数据库),在我国211工程高校64个图书馆建成276个特色数据库[5,6]。
针对这种“单打独斗”的建设模式,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应在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统筹规划,合作建设,打破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科学院(所)图书馆的条块分割,实现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充分互补,进行联合建库,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3.文献信息抽取与整合问题
专题特色数据库是尽可能的全面整合关于这个专题相关的无论何种类型的文献或数据,但针对不同结构的数据库,数据的抽取与整合成为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技术难点。
专题特色数据库的文献信息资源整合是通过对自建数据库、商业数据库、免费数据库、互联网免费信息资源等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对已有文献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统一导航功能。
由于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方法的不同,资源整合技术路线可分为元数据资源整合方式、web页面分析整合方式、标准协议整合方式、开放查询资源整合方式、oa整合方式、互联网应用整合方式等几种。
其中,在能获得元数据的资源的情况下,系统优先采用元数据整合方式,将各种资源迁移、同步、采集、转换到数据库中,组成一个统一元数据仓储,检索速度和方式不受不同数据源的约束,通过这种方式整合检索,效率最高。
目前国内外也开发出一些数字资源的整合系统,我们应结合开发实际情况,对它们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选择合适的整合系统进行资源的整合。
整合互联网免费信息资源,主要采用网络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定制跟踪和监控互联网实时信息,从各种网络信息源,包括网页、blog、论坛等采集用户感兴趣的特定信息,进行采集、过滤、分析建成本地资源库。
4.持续化发展问题
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在我国已有一定规模,但从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特色不特,实用性差,利用率低,访问检索慢,一次文献不能获取等问题,如何保证专题特色数据库长久持续的发展,是我们要解决的难点之一。
针对持续化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资源上相对收集齐全,不断完善各种文献类型;(2)统一检索系统界面友好,检索速度快,针对用户提出的系统功能问题,不断改进与完善;(3)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不断将整合的数据及时更新到专题特色数据库中;(4)宣传与推广,将建成的数据库推广到用户手里,让他们了解数据库的资源与服务内容,关注他们的使用情况,对今后专题特色数据的发展提出方向。
四、结束语
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网络化的一项重要工程。
通过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图书情报机构将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源以多种形式提供给用户,以满足网络环境下特定用户对文献信息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
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在我国还处于的初级阶段,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与更正,加快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步伐,真正走向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范亚芳,郭太敏.特色数据库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情报理
论与实践,2008(4):550-553.
[2] 曹铁娃,刘家新.高校地域文化资源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以天津大学图书馆“中国建筑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69-73.
[3] 王颖.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特点与建议[j].农业
图书情报学,2010,22(6).-61-64.
[4] 易淑琼.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还能走多远?——科学发展
观视野下的反思[j].农业图书情报学.情报杂志,2010,29(10).154-156,179.
[5] 朱文岩,白崇远.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数据库资源建设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1).22-25.
[6] 黄晓斌,蒲筱哥.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情报科学,2007(4).784-789.
[7] 周寰,张迎春.浅谈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原则[j].老区建设.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