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现金流管理从分析到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公司现金流管理从分析到战略
与其他企业相比,保险公司的产品经营、资产和负债的形成具有特殊性,其现金流入先于现金流出。

由于存在这种时间性差异,总会使得大量的现金暂时或较长时间存在于保险公司内部,通过投资产生收益。

现代保险公司依靠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经营活动现金流是投资活动现金流的基础,没有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就难以聚集资金进行投资,投资活动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又可有效支持经营活动的扩展。

基于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本文旨在探寻适合保险公司特点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分析指标,并从战略层面上探寻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的实践对策。

一、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评价指标探讨
由于保险公司的净利润与精算假设密切相关,具有显著的估计特性,且往往具有高估倾向(牛凯龙、贾飙,2010),同时,与一般企业净利润主要取决于经营活动不同,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更多地取决于投资活动,而非经营活动。

若单纯以传统现金流评价指标“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作为集团对子公司经营管控的关键评价指标会存在一定的虚假性与误导性。

以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以及中国平安三家保险集团公司为例,以各家公司近几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剔除非保险业务数据),对净利润现金含量指标进行计算和比较(数据略),可以发现三家公司的“净利润现金含量”指标波动较大,当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净利润不同步发展时,该指标会发生异常波动,在2008年净利润最低时,指标值反而最高。

当前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更多地取决于历史滚存现金(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和当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随着历史滚存现金越来越大,当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因此,用“净利润现金含量”反映公司现金流量,决策参考价值不大。

从三家公司的“保费收入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保费收入)指标来看,相对更能够反映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能力。

但需要指出的是,保费收入现金含量指标并不是越高越好。

通过不充分定价等方式,可以使本期保费迅速增加,能够有效增加净现金流,但是业务质量却可能显著下降,当期过快的净现金流可能带来较大的隐患。

二、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为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而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等款项支付的现金则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一半左右。

因此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重点要抓住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和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等款项所支付的现金。

当前,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结构不合理
从A股上市的几家保险公司的数据看,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与保费收入高度吻合。

考虑到行业数据的可取性,本文采用保费收入替代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进行分析。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具有以下特点:
1.分红险占比过高。

分红类产品已成为我国寿险市场的主要产品,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分红险保费收入占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70.0%、91.6%。

分红险单一险种的业务波动牵动着整个寿险市场,影响着各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稳定。

在投资收益率波动以及通货膨胀压力下会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吸引力。

过度集中于分红险,保险产品实际上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等展开了同质竞争。

在市场向好时,基金产品优势明显,而市场低迷、资金紧张时,银行理财产品又凭借渠道及开展表外业务的内在驱动而异常火爆,而保险产品则处于明显劣势地位。

在分红险和投资型保险产品占主体的情况下,需要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压力,加大现金管理难度。

保险公司是靠分散风险吃饭的,其准备金极度厌恶风险,如果为追求高额收益而扩大投资风险敞口,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AIG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当前,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的产品发展不足,客户可选择的保险产品品种有限,弱化了保险产品在整个金融产品体系中的竞争力,从而给寿险公司现金管理带来了挑战。

2.过于依赖银保渠道。

长期以来,银保渠道一直是寿险公司保费的重要来源,尤其是成立时间不长的寿险公司,高度依赖银保渠道,有的寿险公司银保业务占比甚至超过90%。

银保渠道在带来巨额保费现金
流入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业务结构不合理、内含价值低、销售误导、账外违规支付手续费等。

为此,保监会、银监会加强了对银保渠道的监管力度,加上信贷紧缩、加息、银行主推理财产品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银保业务增速放缓,过度依赖银保渠道的寿险公司上半年业务规模同比出现下滑,保险公司争夺银保渠道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过度依赖外部单一渠道无疑加大了寿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波动性。

(二)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等款项支付波动较大
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等款项支付的现金是寿险经营现金流出的主要内容。

保险给付是依据保险合同在保险事故发生和保险期满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给付。

因无法取得保险行业整体经营现金流出数据,本文用保险年鉴公布的赔款与给付数据代替(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保险行业现金流出波动很大,增大了现金流管理的难度,加大了为应付突发性现金需求而产生资产售卖损失或融资成本的可能性。

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近年来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关。

(三)现金流错配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是一个艰深的课题。

资产负债管理不当的最后表现形式就是现金流错配。

目前,保险行业处于成长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因此现金流错配的危害尚不突出。

笔者认为,现金流错配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由于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错配,造成利差损失,损害公司偿付能力,长期来看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这一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十分突出;二是由于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影响收益和流动性;三是由于产品本身以及产品之间错配,造成阶段性流动性风险。

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在保险业内比较突出。

从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统计信息来看,2010年各期限债券发行量占比结构呈现期限越长占比越小的态势:1年期以下短期债券发行规模最大,占比约为50%;1~3年期的中期品种占比为19%;而10年期以上长期品种占比不足6%。

据统计,我国寿险公司中长期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程度已超过50%;且期限越长,不匹配程度越高,有的甚至高达80%(郭金龙、胡宏兵,2009)。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上的“长钱短用”,不仅会对保险投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带来资产负债错配的现金流风险。

产品本身错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趸缴占比高,现金流积累很快,未来将只有现金流出而不存在现金流入,容易引起现金流波动。

产品之间错配就是产品集中度过高,产品同质化,没有通过产品设计达到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现金流匹配。

产品集中度过高导致阶段性出现满期给付高峰,加上产品之间错配,会导致大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可能没有持续、足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来匹配,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现金流支付压力,而且会减少可运用资金额度,增大资金运用难度。

(四)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偏重于运营方面
保险公司大多拥有不同层级的分支机构,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控能力决定了经营管理水平,其中现金流管理是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在现金管理上采取集中管控的模式,并分账户性质开设收入和支出账户,采用“收支两条线”的办法管理现金,对分支公司则采用“日均资金余额”等指标进行现金流管理考核。

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公司日常经营的需要和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公司经营成果。

这种常规的现金管理方法主要偏重于运营层面,着力于提升财务集中管理水平和资金周转效率,从基础工作层面上管理保费收入带来的现金和日常运营资金支出,但较少在战略层面上预测、筹划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能为保险资金运用、资产负债匹配提供参考依据。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现金流考核指标的研究,引导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加大现金流管理力度。

本着可持续性和流动性兼顾的原则,保险集团公司可以尝试以“保费收入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保费收入)作为对旗下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管控指标,但考虑到该指标本身的缺陷,必须结合承保利润指标并行考量,二者只有同向发展,才是健康的。

(二)保险产品应该回归保障,适当发展投资型产品,突出保险的优势。

一是加大传统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发展力度。

通过强化对长期期缴、保障功能强、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保障需求产品的销售,降低分红险产品销售比重。

二是通过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逐步达成合理的业务结构形态,避免集中给付导致的现金流波动影响。

(三)加强自身渠道建设,谨慎采用通过并购银行来突破银保渠道瓶颈的方式。

保险公司要保持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稳定,避免过度受制于外部渠道,自身渠道建设是根本。

保险公司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和规避的能力,如果拟通过并购银行突破银保渠道瓶颈,利用混业经营提高盈利能力,则管理层需要明确是否准备好应对银行经营风险。

另外,由于缺少合适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作为并购对象,只能并购中小型区域性银行或自行申请银行牌照,中小型区域性银行的渠道和客户数量又有限,而扩大银行规模又必然会放大银行经营风险和运营困难。

(四)保险公司要推行资产负债的期限管理、产品之间的现金流匹配管理,将现金流管理从运营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解决产品设计、精算、财务、销售、投资等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问题,共同协作,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小资产负债错配造成的现金流风险。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内部尚未建立起适应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

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缺乏有效的横向沟通,导致资产管理方面不能准确把握产品特征(如保险期限特殊性等参数),负债管理方面同样也不了解各类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特征。

为减少资产负债不匹配带来的现金流风险,保险公司应该围绕公司总体目标,确立好保险产品设计、营销、业务管理、资产投资的战略。

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之间并不只是单向的关系,确定投资结构需要考虑承保业务特征,承保业务的发展和扩大同样也需要考虑资产方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