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出生在俄罗斯南部奥廖尔省姆岑斯克县一座美丽的斯巴斯科耶庄园里,他的母亲是一位拥有万贯家产、几千农奴的女地主,性格怪僻、残酷任性,整个庄园笼罩在她的淫威之下。屠格涅夫从小目睹母亲对农奴的专横和残暴,多次和母亲发生冲突。在青少年时代,他就对野蛮的农奴制产生了憎恨,并发誓要斗争到底。从那时起,人道主义种子就在他的心灵中扎下了根。
1833年8月,年仅15岁的屠格涅夫考入了俄罗斯资历最深的学府——莫斯科大学。这里云集着俄国大批优秀人才,它既是学术殿堂又是新思潮的中心,充满朝气的大学生活开阔了他的视野,浪漫的情怀和青春的梦幻使屠格涅夫迷恋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在大学期间,他写了近百首诗,初步显示出他的文学才华。
1838年屠格涅夫远渡重洋到柏林大学进修古典语文和哲学,1841年,23岁的他重返故乡。在斯巴斯科耶庄园里经历了短暂而不幸的初恋。他爱上了母亲雇佣的姿色姣美,温柔善良的女裁缝阿芙多吉娅。母亲发现后粗暴地拆散了这对恋人,将女裁缝赶出家门。第二年春,阿芙多吉娅生下了屠格涅夫的女儿。屠格涅夫一生对这段恋情怀着怅惘、内疚、痛苦的心绪。屠格涅夫一生中的几次感情经历都是以悲剧告终。最感人的是他与法国著名女歌唱家波丽娜长达数10年的爱情。波丽娜令人惊叹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气质、风韵使屠格涅夫倾倒,两人志趣相投,心心相印。但不幸的是,他们相识时波丽娜已是有夫之妇。 1843年屠格涅夫在《为什么我一再吟咏忧郁的诗句》中表达了自己痛苦的心情:“心儿如此疯狂地驰往她的脚下/犹如海浪漫喧腾着/奔向不可企及的彼岸/这究竟是为什么?”无奈中,屠格涅夫为爱情作出了巨大牺牲。以后他长期离开祖国,旅居法国,追随在波丽娜的左右。随着几十年时光的流逝,这段不现实的爱情逐渐化成真挚的友谊。在作家临终时,波丽娜是守候在他病榻前唯一的亲人。屠格涅夫独身一生,始终未能实现爱情的梦想,这种失意和感伤渗透在作品中,形成了他独有的淡谈的哀愁、悠悠的嗟叹和缠绵悱恻的风格。
1843年对屠格涅夫一生具有重要意义。他结识了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从而坚定了他的反对农奴制的立场和献身进步文学事业的决心。从此他走上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1847年,屠格涅夫陆续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以《猎人笔记》为总题目的特写。作品贯穿反农奴制的主题,体现着作家婉约、细腻的抒情风格。在他生花妙笔的点染下,俄罗斯中部绚烂多姿流光溢彩的自然风光跃然纸上,作品发表后,沙皇借故将他逮捕。在监禁期间,屠格涅夫决不妥协,写出了更加猛烈抨击农奴主专横暴虐的中篇小说《木木》。
监禁期满后,1853年屠格涅夫回到彼得堡,进入了他创作的高峰期。屠格涅夫是一位思想极具敏锐的作家,他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并及时在创作中得以体现。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前后,俄国解放运动进入转折时期。这时平民知识分子取代贵族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屠格涅夫在50年代末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的命运描写上,他于1856年和1859年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罗亭》和《贵族之家》,为衰亡的贵族阶级唱出了一曲挽歌。1860年和1862年,他又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前夜》和《父与子》,其创作从对贵族的描写转向对平民知识分子的描写上。《前夜》是俄国文学第一部描写“新人”的作品。在《父与子》中又再次塑造出以平民知识分子巴札洛夫为代表的新人形象,作品通过父辈与子辈的矛盾,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和贵族阶级的尖锐对立,体现着民
主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在19世纪60至70年代,屠格涅夫又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烟》和《处女地》。作品表达出作家的思想危机和70年代俄国“民粹派”的革命运动。屠格涅夫一生创作的6部长篇小说,犹如艺术的编年史,生动地再现了俄国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从农奴制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变迁。
晚年,侨居国外的屠格涅夫身患脊椎癌。他在病痛的折磨下仍笔耕不辍,完成了艺术精品《散文诗》。其中渗透着他对祖国人民的眷恋,对爱情的歌咏,对人生的感悟和他晚年孤独的伤感。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巴黎。遵照作家的遗嘱,他的遗体运回了俄国,安葬在彼得堡沃尔科夫墓地别林斯基的墓旁,作家终于落叶归根,安息在祖国的大地上。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称屠格涅夫是俄国散文作家中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形式优美,诗意盎然,韵味无穷,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