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遗产办颁布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为遴选出的370项在全国层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大运河遗产,即“中国大运河遗产”。规划范围涵盖遗产分布范围及其在文化遗产概念下的背景环境,规模总计7692平方公里。

3、项目成果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包括规划文本和图纸、分段规划图纸和表格、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以及GIS支持系统等。

规划文本对大运河遗产进行了认定,对遗产价值和现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规划的原则、目标与基本策略;明确了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制定了保护措施,提出了遗产的利用与展示以及管理的方案。同时对遗产的研究和近期的工作也进行了规划。

图1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是保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区位图、大运河遗产分段示意图、历史沿革图、遗产构成总图及分段图、保护等级现状图分段图、遗产年代图、保存现状评估图、河道遗存管理现状图、水资源利用现状图、航运功能现状图、遗产展示现状图、考古工作现状图、规划重要点段分布图、保护区划图、展示规划图和近期规划图等,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将中国大运河分为十个大段,为了更好的对运河遗产进行保护,分省分段的编制了分段规划。

图2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图纸

图4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GIS支持系统:大运河遗产GIS支持系统建立了准确、完整的大运河遗产数据库,建成大运河遗产数据集成管理系统,对大运河遗产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为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研究人员、社会公众等提供大运河保护管理、利用、研究的基础信息平台。

该系统用户登陆执行“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支持系统”目录下的“大运河保护规划辅助支持系统.exe”文件,就可进入程序启动。

GIS系统界面由系统标题、系统菜单栏、图形显示控制区、图形显示窗口、鹰眼图窗口和动态提示栏构成。

图6 GIS定位测量界面

定位测量:单击快捷菜单中的按钮或“地图操作”菜单中的“点位量测”项,系统会自动弹出消息框,显示用户在地图中点击的当前点的坐标值。

地图编辑:点击“数据处理”菜单下的“底图编辑”子菜单,弹出“主图”和“鹰眼图”子菜单,可以直接打开系统的主图和鹰眼图进行数据编辑处理。

图7 GIS地图编辑

4、规划探索

《运河总规》针对极其复杂的遗产对象,基于极其复杂的规划条件编制而成,是对国际、国内创新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理念进行的一次科学严谨的文化实践,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理论、原则与技术方面体现了一系列创新特性,规划成果目前已对保障和推进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这一重大文化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的公布实施必将在运河沿线8省市、乃至全国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

(1)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理念的探索

《运河总规》的指导思想、遗产认定、规划目标体现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5c战略和新型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体现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创新——拓展文物保护的空间尺度和时间维度,推动文化遗产范畴、类型和保护理念的探索与创新。

(2)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的研究

规划体系

《运河总规》立项准备过程中,对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并且研究制定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第一阶段规划编制要求》和《大运河遗产保护第二阶段规划编制要求》,构建了梯次结构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体系,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按程序、科学有序地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明确了省市级

规划的定位和目标,属大型规划项目设计的创新方式。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梯次结构图:

遗产分级

基于第一阶段保护规划编制成果,通过遗产分级,对1154项大运河遗产、370项“中国大运河遗产”、27个重要点段进行不同深度地评估与规划,统筹了地区级和国家级、近期和中长期的不同保护需求,并为优化大运河保护经费与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支持。

分段规划

针对大运河遗产特有的线性、连续、超大规模分布(3827平方公里)、同时遗产构成要素形体大小差异极大(大至158189公顷,小至0.0001公顷)的遗产分布情况,通过遗产分段、编制分段规划,实现了对“中国大运河遗产”遗产分布范围和保护区划的准确界定,并保证了规划图纸的一致性,同时为与国务院各相关部门沟通、与相关规划衔接提供了必要技术支撑。

标准制定

针对作为主要规划对象的370项遗产,进行了整体梳理和分类,研制了系统的评估标准和分段规划编制标准,为识别、认定在全国层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大运河遗产提供了依据,为构建和完善国家级大运河遗产保护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3)规划分析与评估技术的探索

关于遗产分类

《运河总规》明确提出“构成中国大运河遗产的遗产要素按类型分为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即依据遗产要素对遗产整体的价值贡献进行遗产类型划分,这既突破了以往对于大运河遗产仍延续文物保护单位分类模式、或采用水利工程分类模式的局限性,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的首例,是对大型遗产、活态遗产构成研究的创新思路和成功探索。

关于遗产段落

《运河总规》通过河道遗存的线路组织遗产段落、强调各类要素相互关联而构成的整体价值,解决了长期以来大运河遗产点线割离、难以科学评估遗产价值、不利于整体保护的问题,是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启动以来的创新成果。

关于重要点段

《运河总规》创设了“重要点段”,“重要点段”包括中国大运河的关键工程节点和各河段的代表性段落,能够共同展现大运河在各主要历史时期的总体格局和重要特征,以确保大运河遗产整体价值的认知、阐释和维护,“重要点段”的设立充分考虑了价值载体类型的全面性、以及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遗产单元进行保护、管理、利用的可行性,探索了以重点项目为突破点、有效保护线性遗产的规划手段,并且为中国大运河采用系列申报模式申报世界遗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关于评估标准

《运河总规》在现状评估中吸纳了世界遗产理论研究的精髓——真实性、完整性和影响因素,使用“外形和设计、材料和实体、用途和功能、方位和位置”、“整体性、无缺憾性、不受威胁”、“开发压力、环境压力、自然灾害和防灾情况、旅游压力”等评估内容,并针对遗产要素类型设立了分项评估标准,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的首次尝试。

(4)规划策略与措施的新思维

关于规划思路

《运河总规》定位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着眼于遗产价值的整体维护、不局限于传统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模式,确定了通过规划实施整体保护、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协调管理、通过文物保护单位认定逐步实现依法保护的总战略——是基于大运河遗产保护级别不确定、但却亟需开展保护利用工作的现状做出的规划决策创新。

关于保护区划策略

《运河总规》的区划策略为统一协调、原则划定、分级分类管理,即统筹确定全线的基本保护管理要求,明确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分级分类原则、以及划定界线的原则,指导性区划界线在分段规划中体现,具体界线要求省级规划细化、落实——是基于大运河遗产市级规划难以相互衔接、省级规划编制滞后,但却亟需明确范围、加强管理的现状做出的规划策略创新。

关于管理协调策略

《运河总规》把建立管理与协调机制作为重点内容,确立了以省部际会商协调机制为支点,在不改变现状管理格局的限度性条件下,理顺管理机制和机构、规划编制与衔接等各种负责事项的管理规划体系——是基于对大运河功能的复杂性及其与民生之间的密切关联的认识、延续遗产价值的规划策略创新。

关于保护和利用措施

《运河总规》遵循保护、运营、维护各行业统筹协调的原则,将在用水工设施项目纳入遗产保护与维护规划、防洪治理项目纳入遗产防灾规划、输水和航运项目纳入遗产利用规划,通过规划手段将活态遗产的保护管理合理纳入到文物保护法的框架之中,为大运河遗产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奠定了政策基础——是基于对活态遗产特性的理解和遵从法律精神的规划措施创新。

(5)项目意义探索

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而言,本项目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大运河遗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化遗产之一,因其在用的特性和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更增加了《运河总规》编制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困惑,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浪潮的时代背景下,也具有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意义。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