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浅谈朱 熹幼儿教育思想

浅谈朱 熹幼儿教育思想

浅谈朱熹幼儿教育思想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方面,朱熹也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朱熹认为幼儿教育至关重要,他强调“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

这表明他认为幼儿教育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教育内容上,朱熹主张先教“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他认为,道德教育应在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学会尊敬长辈、友爱亲友、尊重师长,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朱熹也重视知识的传授,他主张让幼儿学习《孝经》《论语》等经典,通过诵读和讲解,让孩子初步了解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

朱熹强调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他认为,对于幼儿,教育者应当“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通过诗歌、礼仪和读书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朱熹提倡循序渐进,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逐步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他还主张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朱熹十分重视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他认为“习与正则正,习与邪则邪”,幼儿生活的环境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

家庭和社会都应当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同时,朱熹也强调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认为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幼儿。

在教育原则上,朱熹主张“宽严相济”。

他认为,对幼儿不能过于严厉,以免压抑他们的天性和创造力;但也不能过于宽松,否则会导致孩子放纵无度。

教育者应当把握好度,既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自由,又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和规范。

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其中的许多观点和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朱熹教育思想及意义[共5篇]

朱熹教育思想及意义[共5篇]

朱熹教育思想及意义[共5篇]第一篇:朱熹教育思想及意义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但讲学却达五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

到了晚年,“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沉疴之去休;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

实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罕见,堪称“宋代孔子”。

他的教育思想对宋以后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论述,对今天学校教育是有借鉴意义的朱熹认为,教导学生该从积极方面去指导、说服,少作处理性的消极工作,学者深明“义理”、“充长善端”而心悦诚服,其效果要比订立规章制度大得多。

学生的心中有了“理义”才能“立志”,志其心之所向,是为学的目的。

目的不定,一切学业都无着力处。

同时,他对于学生在校,如何做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详加标明,关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清洁,读书写字以及其他杂细事宜,也都有了严格的规定。

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照这些细则而行动,用“规矩”养成“方圆”,以表明深明“理义”。

虽然朱熹所主张的“理义”与现在学校德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他对学生积极教育与防治并重的做法却值得借鉴。

当前在大中学生中,不少学生缺乏理想,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西方为榜样、是非标准差。

特别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潜藏着信仰、信念、信任危机;爱国主义思想淡薄,民族虚无主义情绪滋长“蛇年**”以及**后影响,都在说明这个问题。

因此,学校德育最重要的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应使他们真心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为崇高的事业而献身。

这一代青年从幼儿园开始都唱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歌,小学、中学都进行政治教育,考试成绩都是八九十分。

但实际情况怎样样呢?这需要我们深思,光是灌输概念、术语不行,要争取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矩和细则,既引导又防治,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朱熹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

认为教育学生自幼必须从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开始,以修养其孝悌忠信之道,然后再教以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明人伦”。

朱熹教育思想的实践

朱熹教育思想的实践

朱熹,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后世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朱熹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出发,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朱熹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 格物致知朱熹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人明理,而明理的途径是格物致知。

格物,即观察事物,探究其本质;致知,即获得真知。

通过格物致知,使人认识到事物的规律,进而达到明理的目的。

2. 诚意正心朱熹强调,教育要培养人的品德,而品德的基础是诚意正心。

诚意,即真诚地对待他人和事物;正心,即保持内心的正直。

通过诚意正心,使人具备高尚的品德。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认为,教育应从修身开始,逐步发展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即培养个人的品德;齐家,即管理家庭;治国,即治理国家;平天下,即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重视经典教育朱熹主张以儒家经典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认为经典是先圣先贤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价值。

通过学习经典,使人获得道德修养、治国理政等方面的知识。

二、朱熹教育思想的实践1. 教育内容在朱熹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古代中国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如《四书》、《五经》等。

这些经典成为学生必读的教材,通过学习经典,使学生掌握儒家思想,培养高尚的品德。

2. 教学方法朱熹主张以“讲读”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经典,引导学生理解经典中的道理,使学生能够将经典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朱熹强调“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 教育评价朱熹认为,教育评价应以学生的品德和知识水平为主要标准。

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4. 教育实践朱熹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朱熹创立了“朱子学派”,该学派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汉族,福建福州人,南宋理学大家,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

他独创的“格物致知”、“致良知”等教育理念及实践方法,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之一。

本文对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进行浅析。

一、朱熹的教育思想1. 格物致知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唯有通过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才能获得真知。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灌输知识,而是在于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真理和本质,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这种教育方法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

朱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人格完善,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在他看来,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这种品质的内在根基就是“良知”。

他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认为人的“良知”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引导人正确地认识善恶、遵循道德规范。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良知,并且通过教育的实践活动,使之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3. 教育方法朱熹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方法。

他主张“以问为学”,即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还提倡“小班教学”,认为小班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和指导。

这些教育方法都体现了朱熹注重启发式教学、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

1. 标本兼治在教育实践中,朱熹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标本兼治”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他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通过“量体裁衣”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

2. 教书育人朱熹提出的“教书育人”思想,是他的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

论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论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论述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是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的作用和目的,论“小学”和“大学”的教育,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以及论读书法。

一教育思想㈠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⒈教育作用:“变化气质”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把人性分成“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天命之性至纯至善,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发挥气质之性中的善性。

⒉教学的目的:“明人伦”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

从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的思想出发,朱熹严厉抨击的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要求改革科举,整顿学校。

㈡论“小学”和“大学”教育⒈“小学”教育⑴教育任务八岁入小学,朱熹认为小学教育任务是“圣贤坯璞”,是打基础的阶段。

⑵教育内容关于小学教育的内容,朱熹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

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

⑶教育方法首先,朱熹主张先入为主,及时施教。

其次要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

再次首创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

⒉“大学”教育⑴教育任务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大学教育任务也与小学教育不同。

大学教育则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⑵教育内容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⑶教育方法在大学教育方法方面,朱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中两点值得注意:其一,重视自学,其二,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㈢关于道德教育思想(低频,简答)⒈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是理学教育的核心,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首位。

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

⒉道德教育内容要实现道德教育“明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朱熹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范文一】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被誉为中国儒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熹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永恒性的特点,成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朱熹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

在封建社会中,地位尊崇的文人是主要的受教育者,朱熹重视文人教育。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之为核心、读之为基础、讲之为工具、实践之为目的”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文化内涵、胸怀芸芸众生的社会精英。

同时,朱熹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儒学的实用性,强调教育应该以实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朱熹的教育思想具有地域性。

朱熹是一个具有浓郁南方地区特色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也受到南方文化传统的影响。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教育家应该以礼治教、以教治学,要求学生具有思辨能力和判断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这种以礼仪作为教育的核心,以文化传承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在南方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朱熹的教育思想具有永恒性。

朱熹的教育思想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教育应该以“知”为目标,即通过实践和思维来认识世界,在认知过程中形成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正确判断。

这种认知方式不仅适用于古代中国,也同样适用于当代社会,体现了其不易失去的永恒价值。

总之,朱熹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永恒性的特点。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提高社会的文化素质,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点分析:本文以时代性、地域性和永恒性三个方面,从朱熹的教育思想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其教育思想的内涵及价值。

同时,本文重点强调了朱熹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用词准确,思路清晰,并客观阐述了其特点和影响。

【范文二】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是中国历史上富有创见和独特思维的古代思想家。

他的教育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教育领域,并对今天的教育领域和我们的文化传承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阐述朱熹的小学教育主张有哪些

阐述朱熹的小学教育主张有哪些

阐述朱熹的小学教育主张有哪些
朱熹,中国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小学教育主张,对中国古代教育思
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世教育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将系统阐述朱熹在小学教育方面的主张。

小学教育的目的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好品德。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诚实、孝顺、孝友、谦恭、忠心等良好品德,以及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持之以恒等优秀素质。

朱熹主张小学教育应该从培养人格开始,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基础,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内容和方法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学习内容应该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他主张学校教
育应该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朱熹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提倡以“格物致知”、“致良知”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注重
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方式和环境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要注重教育方式和环境的营造。

他主张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
重点,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来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此外,朱熹认为教育环境要和谐、温馨,要创造亲近、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总的来说,朱熹的小学教育主张强调培养美好品德、传承经典文化、重视情感
教育和营造和谐环境。

这些主张不仅对宋代小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代教育理念的构建和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浅谈朱 熹幼儿教育思想

浅谈朱 熹幼儿教育思想

浅谈朱熹幼儿教育思想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涵盖了各个阶段,其中幼儿教育思想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朱熹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奠定了基础。

正所谓“蒙养弗端,长益浮靡”,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长大后就容易变得放纵和轻浮。

这种早期教育的观念,在当时是具有前瞻性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教育内容方面,朱熹注重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

他主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规范。

例如,教导幼儿尊敬长辈、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等。

他认为,这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应该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使其成为孩子内在的品质,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行为。

朱熹还重视礼仪教育。

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应当从小学习和遵守礼仪规范。

通过学习礼仪,幼儿能够学会尊重他人,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比如,教导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要有礼貌,懂得谦让,不骄不躁。

朱熹倡导的幼儿教育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他主张“教之以事”,即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活动来教育幼儿。

这种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例如,通过讲述古代圣贤的故事,让幼儿从中汲取智慧和道德的力量;或者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同时,朱熹强调环境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他认为,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幼儿的品德和行为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和社会都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家庭中,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社会中,应当营造一个崇尚道德、尊重礼仪的氛围。

朱熹还注重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幼儿的心智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逐步推进。

不能过早地对幼儿进行过于复杂和深奥的教育,否则会让幼儿感到困惑和厌倦。

然而,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朱熹教育思想及意义[共5篇]》

《朱熹教育思想及意义[共5篇]》

《朱熹教育思想及意义[共5篇]》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思想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朱熹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一、朱熹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先天之道与后天之学朱熹认为,人的先天天性具有善恶二元性,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实现先天性的善性。

因此,后天之学成为了实现先天之道的必要途径。

2.教育以“诚”为本朱熹提出了“性之善恶在诚之中”的说法,认为“诚”是人类道德成长的根源。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诚信和品德,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坚守诚信不移。

3.殷勤教诲与示范言传朱熹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因材施教,强调教育需要殷勤匡导,通过实例化和规范化的言传身教方式,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

4.知行合一朱熹强调,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学习应注重知与行的统一,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其内涵。

5.强化家庭教育朱熹认为,家庭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主张父母应该从儿童早期开始慢慢塑造儿童的品格,对儿童进行大量的言传身教教育,从而培养出一代道德高尚的人类。

1.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朱熹教育思想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人性观念融入了教育理念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 对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朱熹教育思想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精神坚韧,强调以诚待人、以身作则,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这些教育理念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3. 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朱熹教育思想强调统一知行、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4. 面向未来,塑造教育人才的优秀品质朱熹教育思想广泛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同时对于塑造教育人才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成才,具有值得借鉴的部分,这对于当前和未来的教育事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朱熹教育思想以自身独特的理论洞见和实践经验,成为中国古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意义评析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意义评析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意义评析篇一朱熹的教育思想那可相当丰富呢。

先说说他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吧。

他的教育目的论强调明人伦,就是让人明白伦理道德关系。

在家庭里知道长幼尊卑,在社会上清楚君臣关系等。

他的教育方法也很值得一提,像循序渐进,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打好地基,一块砖一块砖稳稳地往上垒,学习也是这样,知识得一点一点积累。

熟读精思也很重要,书要反复读,读熟了还得深入思考,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道理。

那他这些思想是怎么形成的呢?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很大。

宋朝社会经济发展不错,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道德风气有些下滑,朱熹就想通过教育来改善这种状况。

从文化方面来看,儒家文化一直是主流,可当时儒家思想有些被曲解,朱熹就想重新梳理纯正的儒家教育理念。

在政治上,统治者也希望通过教育来培养符合统治需求的人才,朱熹的教育思想也迎合了这一点。

朱熹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教育体系影响深远。

他大力推动书院教育,书院在他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品德教育和学术研究。

他的思想也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以前很多知识可能只有少数贵族能学到,他的教育理念传播开来后,更多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机会接受教育。

在现代教育中,朱熹的教育思想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他的循序渐进方法告诉我们,现在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比如学生学习数学,要从基本的概念、公式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解题。

熟读精思也启示我们,不能光死读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就像读文学作品,读完后要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能有自己的见解。

他的明人伦思想虽然和现代的伦理道德有些区别,但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朱熹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借鉴。

朱熹的教育思想可是相当厉害的呢。

先说说他道德教育里对品德修养的重视吧。

朱熹觉得品德修养那是做人的根本呀。

他就像一个特别严格又很有爱的老夫子,总是强调人要通过自我反省来提升品德。

比如说,他提倡每日要静坐思过,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要常常反思自己今天哪里做得不好。

浅谈朱 熹幼儿教育思想

浅谈朱 熹幼儿教育思想

浅谈朱熹幼儿教育思想朱熹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成人教育有着深刻的见解,在幼儿教育方面也有独特的观点。

朱熹强调幼儿教育要及早进行。

他认为“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朱熹特别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

他觉得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一开始染上什么颜色,以后就很难改变。

所以,要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比如说,要教育孩子懂得尊敬长辈,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

我就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小区里,一个小男孩在奶奶的提醒下,怯生生地向路过的邻居爷爷问了声好。

虽然声音不大,但那爷爷脸上立刻笑开了花,一个劲儿地夸孩子懂事。

其实,这小小的举动,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尊敬长辈的种子。

朱熹还主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来教育幼儿。

比如吃饭的时候,要教导孩子珍惜粮食,不挑食;穿衣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衣物,懂得整洁干净。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做客,他们家的小女儿在吃饭前,主动帮忙摆放碗筷,吃饭的时候也不剩饭粒,吃完还把自己的小碗拿到厨房去。

朋友笑着说,这都是平时一点点教出来的。

在学习方面,朱熹认为幼儿应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学习。

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就像幼儿园里,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做识字游戏,通过有趣的图片和互动,让孩子们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字。

朱熹强调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原本挺乖巧懂事的,但因为跟着小区里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起玩,慢慢地也变得调皮起来,不爱学习。

后来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给孩子换了个玩伴圈子,情况才慢慢好转。

总之,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虽然来自古代,但其中的很多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下,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就像小树苗一样,根基扎得稳,未来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朱熹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古文家。

他在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的贡献被誉为“朱子学派”。

其思想深受尊重,为后人所传颂。

本文将从朱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有着严格的规范,他强调学习要以尊崇道德为根本,始终把教育当成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他要求学生要明辨是非,关注大义,脚踏实地,追求真理,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事物。

其次,他认为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严谨和实用,即既要讲究科学精神的严谨性,又要注重直接的实用性,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最后,他还强调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半吐半吞。

朱熹的教育思想有着浓厚的儒家色彩。

他尤其重视儒家的“仁政”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育一个有德才的人,成为能够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他还认为,教育要按照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进行,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这个理论有利于使学生逐步加深自己的认识和不断增长知识。

二、教育实践朱熹的教育实践以经学为主,他坚信唯有学好经典,才能学好其他知识。

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首先要求学生一统天下的主题思想,再去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他常常强调“读书若耳暨”,即学生需要反复阅读、体味书中的经文,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悟来领悟书中的思想理念。

他还经常拿《论语》作为启蒙读物,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本开宗明义的书,它在传统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此外,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课堂纪律,对学生的言行和行为要求严格,防止出现无序的情况。

朱熹的教育实践也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他始终关注民生,认为教育是人民幸福的关键,因此他的教育实践非常注重实用性,就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社会人格问题,使社会受益。

所以,他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应对各种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现出了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精髓,他的思想教育离开了传统,讲求实用、真正落地、实施。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朱熹,北宋时期的大儒,被誉为“理学四传”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方面。

本文将从朱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以“格物致知”为核心,强调实践与知识的结合。

他认为,人的知识和能力应该通过实践来获得和发展,只有通过实际经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主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案牍”、“墨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朱熹也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他提倡“致良知”,要求每个人都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朱熹的教育实践1.注重启发式教育朱熹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他不满足于简单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提出“以问古人所未问,以问今人所未问,以问未来人所未知”,强调学生要有追问的精神,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

2.倡导德育教育朱熹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他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他强调学生的品行修养和道德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朱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要有自律精神,要有道德操守,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3.推崇诗经教育朱熹主张使用诗经进行教育,他认为诗经是培养学生德育的最佳工具。

他重视诗经中的音乐、礼仪、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价值,通过诗经的学习和吟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修养。

朱熹强调诗经的教育要和人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学习诗经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朱熹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理念强调实践与知识的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现代社会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借鉴朱熹的思想,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一、人物简介朱熹(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与程颐、程颢并称“程朱理学”)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朱松失官在家,教书伟业,朱熹从小攻读儒家经典,后师从程颐三传弟子李侗。

朱熹先后任官14年,其余时间多著书授业(《四书章句集注》元朝科举以此取士——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每到一地都要创办学校,修复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前后讲学达59年之久。

朱熹关心国家大事,向朝廷推崇理学,强调修身,力主抗金,但不被重用。

二、教育思想(一)人性论——人性二元论朱熹将人性分成“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就是理(性即理),是绝对至善;“气质之性”因人而异。

朱熹曾经做了一个比喻。

他说“天理”就像一只“明珠”。

人的形体气质就像盆中的水,有的盆中水是清激的,有的盆中的水是混浊的,清出的程度义各不相同。

把“明珠”放在清水盆里,我们看到的还是明珠;放在浊水盆里我们看到的就是暗珠;如果水太混浊了,我们连珠子都看不到。

明珠在水里面的具体显现就好比”气质之性”。

(二)教育的作用“变化气质”,使气质之性接近“天命之性”(接近天理)。

气质中最不利于“天理”显现的隐私就是“欲”,所以“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对个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明明德对社会:齐家、治国、平天下——亲(新)民(三)教育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

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四)“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1.“小学”教育(15岁前):①教育任务:教之以事——打坯模——打好做圣贤的坯模②教育内容:伦理道德规范训练和基本知识技能学习③教育方法:尽可能具体明确,生动直观形象2.“大学”教育(15岁以后):①教育任务:教之以理——加光饰②“大学”主要是读书,读书穷理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五)朱子读书法(寻私心,且吃力)1.循序渐进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要按-定的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即量力性原则;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圆囵吞枣,急于求成。

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有哪些

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有哪些

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有哪些朱熹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教育方面,朱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为后人探讨教育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下面将从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中提炼出几点要点进行探讨。

强调德育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一个人的德行是其修养的基础,而小学教育应该立德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诚实、宽容等道德品质。

在朱熹看来,只有有德之士才能成为有用之人,德育是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尊重学生的个性朱熹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育。

注重实践教育朱熹强调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他看来,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因此,他提倡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

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才。

以上就是关于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的简要介绍,朱熹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朱熹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实践教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现代教育者可以从朱熹的教育思想中汲取养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浅谈朱 熹幼儿教育思想

浅谈朱 熹幼儿教育思想

浅谈朱熹幼儿教育思想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其中幼儿教育思想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重要的价值。

朱熹非常重视幼儿教育,认为这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他强调幼儿时期的教育就如同在白布上作画,最初的几笔决定了整幅画的基础和走向。

在教育内容方面,朱熹主张先进行道德启蒙。

他认为幼儿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应当尽早向他们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例如,教导孩子尊敬长辈、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等基本的道德准则。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朱熹还注重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习惯。

他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是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教导孩子按时作息、饮食有节、讲究卫生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将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无穷。

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倡导以“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为主要方式。

“诱之歌诗”,即通过诗歌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情感。

诗歌具有优美的韵律和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和喜爱。

让孩子诵读诗歌,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

“导之习礼”,是指通过礼仪的教导,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礼仪教育能够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讽之读书”则是让幼儿在适当的时候开始接触书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同时,朱熹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

他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有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教育不应压抑他们的天性,而应当因势利导。

例如,在游戏中融入教育内容,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朱熹也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榜样。

同时,父母要关爱孩子,但不能溺爱,要严格要求,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朱熹(1130-1200)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不仅是一位儒家学者,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传统精神,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朱熹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进行浅析,探讨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以及其现实意义。

一、朱熹的教育思想1.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朱熹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儒家学者,其教育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看来,教育是立德、修身、明礼、格物的过程,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的途径。

朱熹认为,教育应当以“敬天法祖,诚意竭力”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主张培养“格物致知”的学生,注重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提倡“性学相近”的教育理念。

2. 强调生活化教育朱熹注重生活化教育,他主张“教之以实务而不虚言”。

他认为,教育应当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朱熹主张教育要以生活为课程,以生活为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君子”朱熹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君子”,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德有才有功的人,具备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坚定的品行,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1. 整理经典,编纂教材朱熹在教育实践中,致力于整理儒家经典,编纂教材,为后人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

他主持编撰《四书集注》和《朱子大全》,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精细的整理和注释,为后人学习儒家经典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他的教材编纂工作,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对后人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开设私塾,传播儒学思想朱熹在教育实践中,开设私塾,传播儒学思想,培养学生。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

朱熹教育思想及实践浅析1. 引言1.1 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性朱熹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朱熹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和品德。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朱熹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合格公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朱熹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结合。

他强调知行合一,认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朱熹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

这种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来说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遗产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字数:349】2. 正文2.1 朱熹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朱熹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以德育人、以经世济民、以求真知、以治心为主。

朱熹强调以德育人,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正直之志,使其成为德行端正、品德高尚的人。

朱熹倡导以经世济民,即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朱熹强调以求真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辨明是非、求真求善,培养他们探求真理的精神和勇气。

朱熹提倡以治心为主,即教育应当从心理层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心灵,保持内心的平和和谐。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
4、朱熹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他说:德行对人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修身,而且还可以推而广之去治人、治国。如果缺乏德行而单纯追求知识,人就会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归宿。
5、教育必须从儿童抓起。
朱熹认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是“培根”的工作,故从小向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尤其重要。儿童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畏隆师之道”。他指出,这些伦理道德皆蕴藏于儒家经典之中。
朱熹的教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想
朱熹朱熹的教育思想是:
1、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人的气质”。
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他强调“为学乃变化气质耳。”只有通过教育来澄浊为清,去不善而从善,才能变“气质之性”为“天地之性”。
2、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明天理,灭人欲”。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伦理道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去义”,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
3、教育的任务是小学“教之以事”,“大学是穷之其理”。
朱熹主张以小学而言,主要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至于发掘和探究事物之理,则是大学教育之任务。故若小学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便自养得他心不知不觉自好了,到得渐长更历,通达事物将无所不能”。
扩展资料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研究报告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专题研究课程代号: 0 9 2 0 2 0 任课教师:王星论文题目: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完成日期: 2014 年 6 月 15 日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号: 1309240543 姓名:李婷成绩: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摘要: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先秦以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建立了完整的“理学”教育理论体系,其理学教育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

本文对朱熹“小学”“大学”教育两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阐释了朱熹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朱熹“小学”教育“大学”教育Abstract: Zhu Xi i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thinker and educator, he thought since the Qin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systematically summed up a complete "Science" educational theory system, the center of its Science education is mor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wo stage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Zhu Xi "primary school" we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 the modern value of Zhu Xi's Educational Thought.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也是围绕德育构建其教育思想体系的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教育思想,他的小学教育思想和大学教育思想的中心就是道德教育本文从朱熹小学教育思想和大学教育思想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朱熹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南宋高宗建炎四年生于福建尤溪,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

朱熹是中国古代一位“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况世大儒,同时也是毕生致力于讲学授道、卓有贡献的著名教育家。

朱熹从事教育活动约五十年,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形成他独特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事业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朱熹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纲领性作用。

朱熹反对当时以科举入仕为直接目的的学校教育,认为这是诱人“干禄蹈利”、“忘本逐末”、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的教育。

他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明人伦”,所谓“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

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

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朱熹认为,只有把“明五伦”作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同的教育目的,才能使“天下国家所以治日常多,而乱日常少也”。

同时,他主张学校要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的人才。

他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明确指出:“今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认为教人为学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明义理、会做人,而并非只是为学得杂博知识,做些华丽文章,用以沽名钓誉,争权夺利。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还从修身、处事、接物三方面对如何做人进行了阐述: “修身之要”为“言、忠信,行、笃敬。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显然,朱熹的上述教育思想反映了他对学生学会做人的最基本要求,对当今教育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朱熹的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

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划分,是以年龄和智力发展为准的。

人生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

小学和大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习阶段,即都是为了体认天理的,只是内容程度有所不同:小学学其事,大学明其理。

小学是为大学打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化。

朱熹将小学教育比做“打坯模”,强调从儿童幼小时,就要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训练。

“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和“礼乐射御书数之习”的这些素质教育都是“小学之事”,应该“都从小学中学了”。

指出“直自小学中涵养成就,所以大学之道,只从格物作起”,也就是说,如果小学阶段搞好了这些素质教育,大学阶段就不必再为此而化费大量精力,可以“便只理会穷理致知工夫(注: 即研究学问) ”了。

为此,他专门编写了《蒙童须知》,对儿童然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礼仪规矩、行为细节,做了详细的规定。

内容涉及“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扫洒绢洁”、“读书写字”、及“杂细事宜”等几项。

除此之外,他还编写了《小学》作为小学的教材,在书中列举了大量格言、故事,包括学习和道德方面的典型,通俗易懂。

大学阶段是在小学之上的深造,即“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是发明此事之理”。

其纲领,就是“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和《五经》。

朱熹认为,《四书》是大学的基本读物,是化入圣贤之学的门户,人人必须学好《四书》,至于进一步学习《五经》,那是专门研究的事了。

所以,《四书》地位实际上超过了《五经》。

1、朱熹小学教育思想分析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朱熹认为8到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德育的任务是教事,即让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具体的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他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去做因此这时德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以下三点:首先,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在朱熹看来,儿童是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很容易受各种思想影响,一旦接受了某种邪说,再教儒家的伦理思想就会有抵触,因此要及早进行教育。

其次,朱熹接受程颐等前辈的思想,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形象生动,这样才能激发兴趣,使之乐于接受为此,朱熹广泛地从经传史籍以及其他论著中采集有关忠君孝亲事长守节治家等内容的格言训诫故事等,编辑成一本儿童道德教育的教材,题为小学,这本书在当时曾广为流传他还专为蒙童编写了《蒙童须知》。

朱熹针对儿童这一阶段自制能力较差,道德意识较薄弱等特点,在教育方法上主张主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地持续地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习惯训练,使他们积久成熟,然后自成方圆,完成从开始的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转化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格物的认识过程在教育上的体现对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朱熹开创以蒙童须知的形式,来训练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2、朱熹大学教育思想分析15岁以后是被朱熹称为大学教育的阶段。

朱熹指出大学是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教育是在小学已经成功之基础上深化和发展的德育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教理,也就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朱熹在《小学辑说》里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就上面讲究所以事君事父兄等事是如何古代大学教育的方针,也就是德育目标和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光明磊落的德行,弘扬善性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在大学教育方法方面,朱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中有两点值得学习:一是重视自学。

他说: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我只是做得个引路的人,做得个证明的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

在教师指导方面,朱熹重视自学与研究,把其确定为大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其二,他提出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淳熙八年,他邀请持不同学术见解的著名学者陆九渊到他主持的白鹿洞书院讲学,切中学者深微隐痼之病,还将其讲稿刻石以记之朱熹进行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交流的做法,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史和教育史的美谈。

三、朱熹的教育方法朱熹一向重视教育方法,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方法体系。

他说:“言教者,皆有不可易之法,不容自贬以殉学者之不能也。

”强调不仅是授学生以“鱼”,更要授学生以“渔”,向学生传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朱熹的教育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居敬穷理、致知力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博学专精和熟读精思等。

1、居敬持志朱熹认为读书的关键,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

“敬”就是端正态度,诚心诚意。

“居敬”就是专静纯一、持之以恒;“持志”就是要树立明确的目标。

他指出,“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此不易之理也”。

2、致知力行朱熹强调在教育时既要“致知”又要“力行”,知行并重。

他认为:“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

在朱熹看来,知与行是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均不可偏废。

他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既知、力行,用功不可偏。

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

“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两翼”。

3、因材施教朱熹对先秦儒家因材施教的论述是很赞同的,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教人之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的重要方法。

他说:“德行者,潜心体道,默契于中,笃志力行,不言而信者;言语者,善为辞者也;政事者,达于为国治民之事者也;文学者,学于《诗》、《书》、《礼》、《乐》,而能言其意者也。

盖夫子教人,使各因其所长入于道。

”他指出材有大小,教育的任务是,根据材之不同,施以不同的教导方法,使之小成小材,大成大材,这就是“各因其材所长而教之者”,这一观点反映了客观的教育规律,在朱熹的教育活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

4、循序渐进朱熹认为学习的过程应当循序而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朱熹强调学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

“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另外,读书要打好基础,不可急于求成。

他把学习比作“登山”,“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5、博学专精朱熹强调在学习知识时要处理好博学与专精的关系。

朱熹教育学生要博专结合, 既要重视“博学”,打好宽厚坚实的基础,又要在“博学”的基础上专精,认为没有广博的基础就难以专精,但如果只满足于一般性的知识广博而不在某一方面专精,那就不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朱熹关于博学和专精的论述充满着辩证法,对当代学子仍具开启心智的作用,值得借鉴。

6、熟读精思朱熹强调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他告诫学生:“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