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

【摘要】今年是淮海战役胜利65周年,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规模宏大、歼敌最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文章通过党中央的科学决策、高超卓越的指挥艺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援四个方面分析了淮海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原因。

【关键词】淮海战役;决定性意义;完全胜利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规模宏大、歼敌最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及地方武装创造了以60万兵力对阵国民党80万大军,激战66天,歼敌55.5万人的战争神话,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它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综观整个战役的进程以及战略战术的运用,之所以我军能够在如此劣势条件下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因分析:

一、科学的决策和周密的部署是战役取胜的前提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的科学决策和周密部署的结果。他们集思广益,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地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战术,为这场战役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非常重视对形势的判断

与分析。这是他总是能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指导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淮海战役之前,从敌我双方力量、兵器和武力装备来看,我军均弱于敌人。到1948年秋,全国军事、经济、政治形势向着更加有利于我军,不利于国民党的方向发展,毛泽东在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后,充分估计了革命力量的斗争发展情况,认为解放军与敌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逐渐成熟:一是,人民革命事业深得人心,解放区面积不断扩大,国民党统治已陷入困境;二是,解放军在全国许多战场上取得了连续的胜利,战斗力已大大提高,而国军在战场上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三是,解放区获得了雄厚的人力物力支援,而国统区百业萧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毛泽东在冷静地分析敌我形势的基础上,果断地作出在淮海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同时,在10月22日作出了部署:要求中野在攻克郑州作战胜利之后,“以一部留在郑州、淮阳之线、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11月9日,在给粟裕的回电中,明确提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在这样的战略部署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和两大野战军领导人统筹全局,适时地根据形势调整战略部署,使我军在淮海战场上取得了比原来预想要好的战果。

二、高超卓越的指挥艺术是战争取胜的有利条件

淮海战役发起前,仅在战略上相互配合的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不存在统一指挥问题。但中原野战军进军华东战场,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的态势形成后,统一指挥、协调作战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于是,成立了以两大野战军最高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为委员、邓小平为书记的统一、高效、权威的指挥机构,并不断调整指挥关系,保证了战役集中的统一指挥。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的强大威力,一方面,中央军委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指挥员还围绕主要战场作战,周密部署,通过规定某一阶段的作战中,采取以哪个野战军为主体,哪个配合的计划协调方法,协调两大野战军行动;另一方面,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指挥员还采取目标协调的方法,贯彻“攻济打援”的原则,协调各部队的作战行动。这些灵活实用的指挥艺术,保证了指挥协调的整体有序性和准确性,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此外,统筹战役的全局,把握指挥协调的关节,在淮海作战实施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淮海战役,战场范围广,可歼目标多,战情多变,所以,两大野战军指挥员,根据战场实际,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作战形式,采取先运动战,而后转入阵地战,将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巧妙地结合,适时转换,合理掌握战役节奏,迫使敌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使我军真正的掌握主动

权,克敌制胜。

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夺取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毛泽东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在淮海战役中,思想政治工作集中地反映了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战斗性和积极的创造性,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顽强斗志,巩固提高了战斗力,保证了瓦解敌军的顺利进行等。

在淮海战役发起前,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在广大指战员中,反复进行形势教育,认真贯彻进军思想,广泛宣传淮海战役的意义和作战指导思想,使广大指战员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这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敢于打硬仗的决心和信心。

在淮海战役中,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在部队中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方针,教育广大指战员树立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全局思想。另外,为了鼓舞广大指战员耐心顽强地蹲在堑豪同敌军作战到底,中原野战军指挥部在广大指战员中开展了群众性、灵活多样的战壕政治工作:开展小型军事民主会;编印火线传单、油印报和战地漫画;开展火线评功、入党和文娱活动等,这些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鼓舞了解放军的士气和斗志,巩固提高了解放军的战斗力,为夺取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

靠敌军的瓦解”。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十分重视对敌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攻势,声势大,办法多,形成群众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使国民党何基沣、张克侠及廖运周等率部举行战场起义,动摇了国民党徐州战场的军心和整个营垒。(下转第239页)(上接第237页)另一方面,创造许多群众性的宣传形式和攻心战术:喊话、劝降、施放宣传品等,这些简易的办法都有利于瓦解其军心斗志,削弱其战斗力,对淮海战役的胜利起着重要作用。

四、淮海战役的支援是夺取战役胜利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曾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场战役之所以我军能够在如此劣势条件下取得如此大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赢得了解放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广大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永不磨灭的伟大贡献。

经过我党教育的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的号召下,决心不惜牺牲一切来换取战争的胜利。一方面人民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多收粮食碾米磨面支援前线,另一方面节衣缩食,把粮食节省下来支援前线。据淮海战役纪念馆展览的统计,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物资:“动用大小车88.1万辆,扁担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只,汽车257辆,筹集粮食9.6亿斤。”二是淮海战役是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人员伤亡数量很大,兵源的及时补充对赢得战争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