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4年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四川地质环境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2014年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
编者按:四川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特别是近年来,先后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11·22”康定地震及多轮区域性极端强降雨天气过程的侵袭,诱发了大量地质灾害,防灾形势十分严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升为“生命工程”,全省各级基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防灾工作部署,深刻把握“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防范原则,强化主动预防避让机制高效运转,细化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
2014年,全省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82起,避免6388人因灾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1.92亿元,成功避险成绩位列有历史记录以来第二位。其中,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8·9”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案例,避免当地651名群众因灾伤亡,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表扬;泸州古蔺“8·18”大型山体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因主动避险撤离及时、后期管控措施得力,被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通报表扬。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艰巨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认真总结经验,我们从2014年全省众多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中选取了10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相关部门在防灾实践中学习、借鉴。希望各地、各相关部门在今后的防灾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积极拓展防灾思路,认
真落实防范措施,切实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努力将因灾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一、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泥石流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
时间:2014年8月9日凌晨
事件:成功避让泥石流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651名村民伤亡
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监测点。根据该隐患点威胁对象和范围,当地政府分别在沟道上游的三卡子村、二卡子村,中游的国汝村、东谷村和下游的阴山村设立了5处监测点,并逐一落实了专职监测人员。
2014年8月8日16:00时后,省、州、县国土资源部门先后发布了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丹巴县及东谷乡迅速将预警信息传达至二卡子沟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并安排包村干部深入各村协助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8月9日凌晨1:32时,见雨势没有减小或停止的迹象,东谷乡党委政府果断要求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立即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做好撤离避让的准备,并电话要求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加强监测预警。
凌晨1:58时,位于上游三卡村监测点的专职监测员学加仁真和包村干部阿加太发现沟内出现断流、沟两侧坡体出现滑塌的现象;同时,二卡子村监测员玉红、包村干部李旭,东谷村监测员
陈凤才、包村干部李小慧,国如村监测员卢中勇、包村干部交姆也发现沟内水流变小的异常情况,均意识到将有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迅速采取敲锣、燃放烟花(冲天炮)、拉响手摇报警器等方式发布预警。包村干部、村组负责人和民兵迅速组织受威胁的群众按照防灾预案和前期应急演练确定的路线进行疏散撤离。
至凌晨2:08时,1521名受威胁群众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随后,二卡子沟爆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泥石流物质60余万方,冲毁房屋10栋,并造成85栋房屋严重受损。但由于强降雨期间防灾机制高效运转,灾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避免了651人因灾伤亡。
丹巴县位于甘孜州东部,是我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素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该县属川西高山峡谷地貌,山高坡陡,受自然地形地质条件所限,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且避险难度极大。2003年7月11日,丹巴县巴底乡就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死亡失踪。此次发生特大泥石流的东谷乡二卡子沟,与巴底泥石流具有极为类似的地形地质条件,且通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泥石流灾害爆发时又正值深夜,在多种不利因素条件下,当地在灾害发生前的较短时间内成功组织上千名群众安全撤离,在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面前无一人伤亡,实现了地质灾害成功避险。
经验与启示:
丹巴县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上执行有力、主动作为,创新开展“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驻点”的方式,将防灾措施下沉一线和操作层面,确保了在发布预警后的极短时间内,受威胁群众能够有序、高效安全撤离,创造了大灾之下零伤亡的成功典范。总结本次成功避险经验,有以下六点启示值得借鉴:一是严密的地灾防范体系是成功避险的可靠保障;二是快速准确的监测预警是成功避险的前提条件;三是高度负责的监测人员是成功避险的关键力量;四是坚强有力的基层防灾队伍是成功避险的中坚力量;五是常态化的培训演练是成功避险的坚实基础;六是“三避让”原则的落实是成功避险的核心因素。
二、泸州市古蔺县龙山镇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地点:泸州市古蔺县龙山镇
时间:2014年8月18日凌晨
事件:成功避让滑坡地质灾害
结果:避免了65名村民伤亡
2014年8月16日,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先后发布了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古蔺县国土资源局迅速将预警信息层层传达至基层一线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要求做好巡查、监测和主动避让工作。
8月17日,泸州市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古蔺县龙山镇降雨达147.7毫米。8月18日凌晨1:30时,龙山镇顺和村九社滑坡专职监测员王俊书在巡查中发现滑坡体出现变形迹象,同时滑坡体上安置的裂缝报警器开始发出警报声,有发生滑坡灾害的可能。王
俊书迅速通过高音喇叭通知预案内受威胁群众紧急撤离,村上党员干部按照预先确定的包户方案挨家挨户进行清点、核查,对不愿离开的李世忠等9人强行带离。凌晨2:00时,受隐患点威胁的15户65人全部撤离完毕。由于正值深夜,村民紧急撤离时衣着单薄,家电、牲畜等财产均留在家中,此时还在下雨气温较低,加之撤离后一段时间内并未发生滑坡灾害,村民返家穿衣、取物愿望非常强烈。为防止村民返家后发生灾害造成伤亡,镇政府及派出所、国土所立即会同村委会果断采取管控措施,安排党员干部分头把守进入滑坡体的4条田间小道和1条机耕道,严防村民返回危险区。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党员干部耐心安抚,并由包户干部负责随时清点核查人数,确保撤离群众掌控到位。
凌晨5:30时,该隐患点发生大型滑坡灾害,滑坡体前缘的23间房屋在滑坡的强大推力下瞬间倒塌,夷为平地,至上午10:00时,持续下滑的土石共造成29间房屋全部垮塌,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实现了地质灾害成功避险。
经验与启示:
本次滑坡灾害成功避险的关键就是群众撤离后的管控措施到位。凌晨2:00时,隐患点上的15户65人全部撤离完毕,5:30时,发生滑坡灾害。几个小时内,面对返家愿望迫切、情绪激动的撤离群众,当地干部“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果断采取有力有效的管控措施劝阻群众返家。同时耐心安抚群众情绪,争取理解支持。正是由于人员撤离及时,管控措施到位,灾害发生时才未造成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