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现状
我国制造业现状
1.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危害大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排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

而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

而我国每年因为环境污染所造的GDP损失已经高达15%,同时所造成的污染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同时也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

2.技术创新弱,缺少关键技术
创新是成为“制造强国”最基本和关键的因素。

不断的创新使制造业更适应新发展,掌握新技术,迎接新挑战,拥有竞争优势。

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及广阔的地域,目前,有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进来,但大多数只是中间的加工部分,而产品制造的首——“设计”及尾——“开发”并未转进来,所以我们大部分的关键性技术仍依赖进口,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而往往引进的技术又都是落后的,在我们还没有消化、吸收及研发这种“引进的技术”时,国外新的技术又出现,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极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因创新不能获得预期回报而受挫。

同时,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60%以上的装备需进口,科技
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2%,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支撑。

支撑中国企业生存的条件:一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靠低价格竞争,缺乏资金和技术的积累;二是依靠宏观经济高速发展支持下的本土市场优势,强宏观,弱企业。

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掩盖了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如果这种不利局面还不改变,接下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会面临严重障碍,中国的制造业可能会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3.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较低
目前中国已经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但制造业竞争力的比拼是看生产效率的,即单位产品(或相同产品、产值) 所消耗的人工成本。

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是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和中国比,这两个指标分别为29. 9 和1. 2 ,这已是十年前的数据,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升了很多,换句话讲,我们的生产率在不断降低,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供应市场掩盖了这一趋势。

同时,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80 %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大量的生产能力放空;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又严重缺乏,重要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这也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

尽管近些年国家强调技术革新,但技术对产出的贡献率仍很低。

另外,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是32 % ,而发达国家是42 % ,工业污染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倍。

此外,我国产品的增值率为30 % ,而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是48 % ,47 %和41 %。

这说明,我国制造业投人与产出过程中存在过低的资源利用率。

同时在我国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新型加工方法(如精密成形技术、激光加工技术、高速切削技术等)采用较少。

例如:目前国内生产的数控机床尚缺少
高效微米精度级的产品,尚需研发一些能兼顾高效化和高精化的数控制造装备以适应制造业加工关键零件的需求。

4.产业结构不完整,缺少国际化大企业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只注重生产能力的扩张,从事生产型制造,还处在世界的制造业价值链低端,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

同时,我国许多公司仍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改变其管理,导致企业竞争力大打折扣,而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导致制造业出现无序的价格竞争。

而且我国的企业非常缺乏全球营销经验,主要依靠国外分销商或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上推销中国商品。

另一方面,制造业是规模效益最为显著的产业,但由于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集中度合理的生产体制,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的状况十分突出,我国至今尚未形成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能形成一批有技术特色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格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