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应用及启示
当今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迪
会 团 体 等 互 相 沟 通 和 交 流 来 了 解 新 知 识 、 新 技 能 ,及 时 调 整 培 训 课 程 和 安 排 等 。 除 此 之 外 , 企 业 还 能 向 学 校 委 托 进 行 科 研 立 项 , 提 供 科 研 经 费 、 技 术 转 让 费 等 , 向 学 校 购 买 科 研成 果和专利 。 实业 和学 校进 行 “ 产 学 合 作 ” , 不 仅 发 挥 了 传 统 的 “老 师 教 、 学 生 学 ” 的 作 用 , 而 且 充 分 利 用 到 了 实 业 雄 厚 的 高 精 尖 技 术 力 量 和 设备 先进 高 端的 训练 场地 。 “ 产学 合作 ” 这 一办 学模 式 实现 了产 业界 和学 校 的双赢 。 它 不 仅 为 职 业 院 校 增 强 了 教 育 质 量 , 提 高 了 办 学 效 率 , 还 使 培 养 出 的 毕 业 生 能 更 好 地 满 足 对 口企 业 的 实 际 需 求 。 5 . 建 立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制 度 2 0 世 纪5 0 、6 0 年 代 , 日本 颁 布 了 一 系 列 有 关职 业 培训 和职 业能 力 开发促 进 的法律 法 规 。根 据 职 业 资 格 和 技 能 认 定 的 有 关 规 定 , 按 照 一 定 的 标 准 对 劳 动 者 的 职 业 资 格 进 行 公 正 的鉴定 ( 不 一定 需要 参 加考 试 ),合 格者 可 以 获 得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 不 同 省 、 厅 颁 布 的 职业 资格 的名 称 以及职 业 资格 的取 得方 法 、 考 试 资 格 、 免 试 认 定 条 件 等 都 不 相 同 。 有 的 需 要 学 历 证 明 ,有 的 需 要 实 际 工 作 经 验 , 有 的 需要参 加职 业培 训 ,还 有 的需要 拥有 其他 职业资格 。 职 业 资格 证书 制度 的 建立 和推 行实 施 , 极 大 地 推 动 了 生 产 力 市 场 的 制 度 化 和 规 范 化 ,方 便 了 国 家 的 人 力 资 源 发 展 任 务 分 工 。 二 、解 决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中 存 在 问 题 与 不 足 的 对 策 1 . 提 高 职 业 教 育 地 位 , 加 大 职 业 教 育 投 入力度 国 外 的 职 业 教 育 被 定位 于 就业 教 育 , 它 与 习 , 由 国 家 和 地 方 政 府 进 行 财 政 拨 款 。这 样 不 偏 重 于 研 究 的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有 着 显 著 的 不 同 , 仅 为 有 就 业 欲 望 的人 员 提 供 了 学 习新 技 能 的 机 为 国家 培 养 出 了 很 多 专 门技 术 人 才 , 解 决 了很 会 、增 加 了 再 就 业 的可 能 , 同 时 也 满 足 了退 休 大 一 部 分 学生 的 就 业 问题 。而 我 国 的 职 业 教 育 目前 仍 然 被 放 在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之后 , 这 从 高 考 在 家 的老 年 人 终 身 学 习的 要 求 。 同时 ,企 业 也 会 安 排 自 己 内部 员 工 进 行 统 批 次 录 取 就 可 以看 出 ,职 业 教 育 的 录 取 被 放 在 的 培 训 , 学 习 新 知 识 、 新 技 能 ,使 之 能 更 好 最 后 。这 直接 导 致 了职 业 教 育 的 生源 水 平 远 远 地 适 应 自身 职 位 的 发展 需 要 , 具 备 符 合 职业 要 落 后 于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很 多 成 绩 不 好 的 、 考 不 上 普 通 本 科 的 才 会 来 接 受 职 业 教 育 , 违 背 了 国 求 的新 业 务 能 力 ,更 好 地 为 企 业 服 务 。 家职业教育的办学初衷。 3 . 多 种 方 式 资 助 职 业 教 育 因 此 ,提 高 职 业 教 育 地 位 , 加 大 职 业 教 育 在 日本 , 公 立 职 业 院 校 很 少 ,其 资 金 来 源 的投 入 力 度 , 使 职 业 教 育与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齐 头 通 常 是 每 年 由政 府 财 政 拨 款 的 固定 办 学 经 费 , 无 论 生 源 如 何 。而 私立 的 职 业 院 校 在 日本 占到 并 进 是 非 常 有 必 要 的 。制 定 扶 持 职 业 教 育 的法 大 多 数 。 政 府 支 持 民 办 学 校 。 它 们 由 学 校 法 律 法 规 , 规 定 职 业 教 育 与普 通 高 等 教 育 的 同等 人 承 担 经 费 , 以 学 费 为 主 ,并 通 过 培 训 项 目从 地 位 , 增 加 对 职 业 教 育 的 国 家 财 政 投 入 ,改 善 政 府 获 得 经 常 费用 补 助 金 ,根 据 培 训 项 目的 大 和 加 强 职 业 教 育 的基 础 设施 建 设 , 提 高 职 业 院 小 , 经 费 也 有 所 不 同 。 日本 政 府 认 为 职 业 教 育 校 教 师 队 伍 的 素 质 和 待 遇等 。 这 样 不 仅 能 够 平 培 养 的 人 才 是 为 了 企 业 服 务 的 ,所 以 在 法 律 上 衡 国家 研 究 型 人 才 和 技 术 型 人 才 的 比例 , 同时 还 能大 幅 提 高 技 术 型 人 才 的 职 业 素 质 ,有 利 于 规 定 了企 业 和 产 业 界 要 负 担 一 部 分 办 学 经 费 , 社 会 经 济 的有 序 、高 效 、 协 调 发 展 。 并积 极 鼓 励 社 会 和 个 人 对 职 业 教 育 进 行 捐 款 。 2 . 进 行 劳 动 就 业 制 度 改 革 4 .“ 产 学 合 作 ”办 学 模 式 为 适 应 现 代 化 社 会 的 经 济 发 展 , 日本 实 为保 障 经济 繁 荣发 展 ,十一 五计 划 中, 行了 “ 产 学 合 作 ” 办 学 模 式 , 鼓 励 企 业 产 业 国 家 要 加 大 对 职 业 教 育 的 财 政 投 入 。 但 现 界 、 社 会 团体 以 及 个 人 参 与 办 学 。 实 业 为 优 在 ,我 国 的 职 业 教 育 并 没 有 一 个 完 整 并 适 用 秀 学 生 设 置 奖 学 金 、 为 图 书 馆 捐 赠 图 书 、 为 的 制 度 来 规 范 其 严 格 按 照 秩 序 运 行 。 因 此 , 在 校 生 提 供 去 企 业 实 习 的 机 会 等 对 学 校 进 行 在 接 下 来 的 时 间 里 ,我 们 必 须 要 完 善 职 业 资 投 资 。 同 时 , 学 校 人 员 可 以通 过 与 企 业 、 社 格 认 定 ,规 范 就 业 准 入 制 度 , 进 行 劳 动 就 业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_日本的经验及启示
如何让企业积极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学术界近些年来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模式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较而言,欧美教育发达国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对东方国家与地区的相关研究则显薄弱。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社会现代转型比较成功的东方国家,其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并深入研究。
日本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可以归结为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关注并积极参与的公共事业。
其中,更由于日本企业的积极参与,使得其职业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并且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促成日本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基于我国现实情况的一些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不断深化的企业参与模式综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经验,我们不难发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与该国企业参与其中的程度成正相关。
日本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正是因为其坚持“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并且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和程度上不断开拓与创新。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以效仿西方国家教育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来了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实行多元化办学(学校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和公共职业训练)。
与此相适应,日本也逐渐形成了注重教育与企业界携手合作的传统。
一方面,企业界对职业学校给予资金支持,提供学生实习场所,还常常聘请职业学校教师作为企业技术顾问,对企业的生产和革新进行指导或聘请教师到企业中去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并且有的行业内或公司还设立学校。
而职业学校则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配讲师进行巡回指导,并接受企业界的科研委托项目,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进行双向交流。
因此,日本的“产学合作”与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德国的“双元制”,被世界公认为是当今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范例。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刘云刘倩黄青琴王晶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4年第02期[摘要]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理念,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模式。
在创设至今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先后经历了探索与形成、深化与发展、成熟与完善等不同阶段,并在法律保障、经费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涌现出诸多典型措施。
分析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历程及典型措施,可从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企业的引领作用、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等层面,为我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与发展提出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日本;职业教育;高等专门学校;产教融合[基金项目] 2023年度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项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以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为例”(JYJZWGGK-2023B-73)[作者简介]刘云(1982—),男,山西长治人,博士,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刘倩(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黄青琴(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2-0177-04 [收稿日期] 2023-10-16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以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而设立,发展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
该类学校在创设之初,就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理念,面向工作岗位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在日本经济和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历经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中,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成熟和完善,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成功模式之一。
日本近代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
手段 。1 6 88年明治天 皇在 五条 《 誓 文》 中宣称 “ 御 求知 识 于世界 ,大振皇基 ” ,明确 提出 了 日本教 育发展 的方 向 和以教兴 国的策略 。
年 以培养职工学校师资和工长 、厂 长为 目的东京 职工学校 ( 东京工业大学前 身)应运而 生。该校分 预科和 本科 两个 阶段 ,修业年 限为预科 1 、本科 3 ,共 为 4年 。在教 年 年
的技 术 讲 习 ;从 管 理 体 制 上 看 ,主 要 是 文 部 省 以 外 的 工 部
近代职业教育发展 的经验 ,取其所 长,舍其所短 ,为我借
鉴 ,意义重大 。
一
省 、大藏 省 、内务 省 等官 厅 进行 ,如工 业学 校 、农业 学 校 、商业学校等 。文部省此 间主要 承担发展普通初等教育 和高等教育 的任务 ;1 8 8 0年 以后 ,随着 普通 教育 制度化 的确立 ,文部省 开始下大力关注职 业教育 。18 80年 1 月 2 日本政府公布 《 改正 教育令 》 ,对职业教 育作 出了统一规 定 ,并明确了文 部省 对职 业教 育 的统 一领 导权 。为贯 彻 《 正教育令 》之精 神和为建 立完整 的职业 教育制度 奠定 改 基础 ,文部省采取 了多项措施 :一是提 出了在全 国广设初
职 业教 育、重视教 育立法、重视师 资队伍建设 、重视经 费投入 ,才能建立起 完整的职业教 育体 系,才能真
正发 挥 出职业教 育在 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 中应有 的作 用。
关 键 词 : 日本 ;近代 ;职 业 教 育 I 启 示
中圈分类号:G7 6 8 2.2
文献标识码:A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百科知识 2019.08 C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史晓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极其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要、企业要求的学生。
中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变革发展的阶段,有很多政策和条件还不成熟,可以通过借鉴日本先进的教育制度,不断提高中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简述一说起产品质量,很多人就会想到“MADE IN JAPAN”,的确,日本产品的质量在世界上拥有非常不错的口碑,不但为日本赢得了名声也让日本赚得盆满钵满,可谓是名利双收。
究其原因,这与日本一直以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是分不开的。
日本在教育方面一直坚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紧密协同合作的“产学官”制度。
2017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文部科学省等实施了“产学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事业——培养制造业技术者”政策,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统筹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界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文部科学省和相关府省联合推动人才培养制度,打破政府之间的壁垒;针对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问题,共同研究对策与方法,保障产学相关部门的权利、健全产学官协同合作制度、共同促进三方协同有效实施。
政府不但为“产学官”合作构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而且还设置了专门的产学合作协调员机构,该机构的协调人员主要在技术、研究、创业、人才匹配、奖学金的设置发放等方面进行协助和指导,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最有效化、效益最大化。
通过政府搭建的交流互动平台,企业和学校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及时沟通,保证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是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员。
在产学官制度下,企业主要是为学校师生提供研发产品的平台、研发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提高个人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平台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资源的整合,同时也为企业发现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提供了机会。
与此同时,政府为了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产学合作项目中,对参与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教育协助补贴政策、研究开发协助补贴等激励政策。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职业教育是培养具备实际就业能力的人才的教育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日本一直被视为成功的榜样。
本文将介绍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并从中提取出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此之前,日本的教育主要是以传统文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很少受到重视。
但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实际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大力投资于职业教育,并建立了全面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中学、职业高中和职业大学等。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地位也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教育机构接受培训。
这一时期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投资,以及与企业界的紧密合作。
日本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企业界的紧密关系。
日本的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日本企业也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定和评估,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日本的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
另一个特点是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庞大,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不同的职业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职业教育也注重灵活性,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日本的职业教育还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
与传统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强调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
学生在职业教育学习期间,将接受大量的实践训练和工作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毕业后具备实际就业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从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政府的投资和重视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日本 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 (2)
1951 年颁布《产业 教育振兴法》(是 战后日本一部比较 全面的职业教育立 法)。 1958 年,颁布实施 职业教育的基本法 ——《职业训练法 》
(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以产业结构调 整为导向
从 1956 年起,日本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第一产 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攀升,第三产 业比重逐渐上升,经济的发展变化对职业教育提出 了新的要求,20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中期, 职业高中在校学生构成中,第一产业的学生数基本 维持不变,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学生数持续增长。
日本 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 展的经验及其借鉴
1
作者:桑凤平
3
2
4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六期 (总第 389期)
一、日本职业教育的特 点及其对产业发展的促 进作用
(一)系统的职教立法,为职业教育 促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1899 年颁布《实业学校令 》(是日本第一部职业教育 法令) 1916—1947 年实施《工厂 法施行令》(指出要对雇佣 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1947 年颁布《教育基本法 》(对劳动基准和职业训练 目的等做出规定),同年还 颁布了《职业安定法》。
二、日本经验的启示与借 鉴
(一)加快立法工作,实现职业教育法制化
一是《职业教育法》应结合国情,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 地修正补充,并出台细则,使之与时俱进,更能规范、指导全国职业教育 的发展。
二是对《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社会力量办学 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教师资格条例》等有 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条款进一步细化。 三是进行较细致的、局部领域内的职业教育立法,这不仅能有效弥补 《职业教育法》过于宏观和缺乏实践性的不足,也逐步丰富我国职业教育 法律体系,有效解决阻碍职教发展的重大问题。 四是鼓励各地区在《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出台职业教育地方法规。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在全国开展了职业生涯教育。
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它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内涵更加丰富。
职业生涯教育把人的生涯看成是“职业生涯”,它所追求的是对人的一种人文关怀,根据不同人树立不同的职业理想,把在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上的成功看成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结构也随之上移,产生了大量新的、较高层次的、对劳动者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的应用性岗位,而且职业变换性增大,同一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职业技能培训不可能一次性完成,人的一生要做好职业变动不居的思想准备,要做好职业技能不断充实提高的知识储备。
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职业生涯教育着眼于终身教育,但并非是终身学习意义上的成人继续教育,而是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探讨日本学者对“职业生涯教育”作如下定义: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职业观的教育。
具体地说,是指在使学生具有劳动观、职业观及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
日本教育学家高桥诚指出:这是一种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并考虑如何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的教育。
这种教育的关键之处在于要使受教育者“学会自主思考”,如对个体的人来说,自己的人生主题到底是什么,将来想做、能做些什么,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职业生涯,等等。
职业生涯教育强调在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将知识与个人将来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结合,并且这种教育要贯穿于人的一生。
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中小学生指导研究中心认为,中小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应该由4个方面构成:人际关系的形成能力(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交流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对与人生道路、职业等相关的信息的收集、探索能力和职业理解能力);对将来的设计能力(对生活和工作状态的认识、把握能力及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执行能力);计划与决定的能力。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启示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国家,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以下是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 政府扮演关键角色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由政府负责监管和管理的。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提供财政支持等手段,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国家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稳定性。
2. 产教融合
在日本,职业教育和企业有密切的联系。
政府与企业一起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确保学生可以获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可以保证毕业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 实践为主
日本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是实践。
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4. 制定职业教育标准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标准,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可以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
这种标准化的模式可以保证国家的职业教育质量,并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5. 建立厚实的职业教师队伍
日本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
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促进职业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建立优秀的职业教师队伍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并保证学生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启示。
政府应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强产教融合,制定标准、培养师资力量、强调实践和实用性,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日本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职业院校办学的启示
日 本职业教育的经 验及对我国 职业院校办学的启示
◆ 李 南征
( 广东 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 摘要】 对 日本的职业教育作 了简要的历史回顾 ,多层次学校职业教育、 企业内的职业培训 、 政府主导 的社会培训为 其三种主要形式。 经济发展 、 产业结构调整等是职业教育体 系、 课 程设 置演变主要驱动力,同时产 学结合 、互动 的职业教育模式又为 日 本经济振兴培养了充足的劳动者 , 促进 了经济 2 0 世纪 7 0- 8 0年代经济的腾飞。 此外 ,日 本 在 立法 、职业教 师资培 养 ,以及职 业教 育 的研 究 方 面 ,也 有 许 多值 得 我 们 借 鉴 的 经验 。 2 0世 纪 9 0年代 后 , 日 本 经 济 出现 萎缩 ,劳 动密 集型产 业 外迁 至发展 中国 家,同时又 面临着 老龄化 、少子化 的新局 面 ,职 业教 育思路 、课 程、规模等需要 大的调整。 尽管我国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 城镇化进程还将继续, 也需要对 即将 出现 的类似 问题 未
雨绸缪 。
【 关键词】日 本
一
职业教育 验
办学启示
日本 职 业教 育沿 革 施与 职业 训练 为此 连携 制度 作 了 巨大 贡献 。 日本 明治维 新前 幕府 末期 ,普 通 老 百姓 的 识字 率 比 日本 也有 如 中国重 视正 规 学校 毕业 的重 “ 学 历 ”倾 当 时欧 美 国 家 还 要 高 ,这 是 日本 近 代 化 的基 础 条 件 。 向 。 各 种 培训 机 构 ( 日语 中为 “ 各种 学 校 ”) 的学 历 1 8 7 2年制 定 的与 教育 制度相 关 的 “ 学 制 ”一般 认为 是 欧 不被承 认 。 为 解 决 此 问题 , 比 “ 各 种 学 校 ”更 系 统 更 美教 育 体制 与 日本 情况 结合 的混 合体 ( 佐 佐木 2 0 0 6)。 有 组织 的专 门 从 事 职 业 教 育 的专 修 学 校 出现 于 1 9 7 6 接受 高 中毕 业 生 的专 修 学 校 被 称 为 “ 专 门 学 明治维 新后 ,在学 习西 欧技 术 与思 想 的浪 潮 中,伴 随着 年 。 “ 实学” “ 实业 ” ( 现 实 社会 中的 生产 、流通 等 )的 兴 校 ”,相 当于 我 国 的大 专 院校 。 “ 专 门学 校 ”迅 速 发 起 ,福 泽 谕 吉对 与实业 相关 的商业 、经 济 等方 面 的教育 展 ,1 9 9 0年 后 ,三分 之一 的高 中毕 业生 进入 此类 学 校 。 定义 为 “ 实 业 教 育 ” 。 此 为 职 业 教 育 一词 的 前 身 ,一 专 修学校 几 乎全 为 私 立 学 校 ( 表 1 ) 。 政 府 削 减对 职 业 直沿用 至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前 。 从 日本 社 会 整 体 来 看 , 教 育投 入 ,职 业 教育 为 自费 的政 府政 策 受到指 责 。 袭 1酲 本2 0 0 9 年度专 修学校分类 与学生数 ( 数据 来源:翻本 文帮省网 站) 日本 的职 业教 育 由三大 系统 构成 ,即学 校 教育 系 统 下 的 职 业 教育 ,企业 内部 的职 业培 训 以及 社 会保 障系 统 下 的 职 业培 训 ( 公共 职 业 培 训 设施 ) 。 三 者 的 功 能 和 对 象 各 有 不 同 ,学校 教育 系统 下 的职 业 教育 ,其 主 要 目的是 3 . 职 业 训练 为将来 走 向社会 的青 少年 提 供就 业 前 的职 业技 术 教 育 ; 职业 训练 与 学校 教育不 同,1 9 3 0年 前 ,基本 上 均 由 企 业 内部培 训 ,其主 要 目的是 针对 进 入 公 司企 业 里 的员 民间企业 完 成 ,属 于 小 范 围 或某 行 业 的 “ 传 习”。 如 工 开展 企业 文化 和 实际技 能 培训 ;公共 职业 培 训 设 施 , 木 工/ 建 筑行 业 ,基本 上盛 行 “ 徒 弟制 度 ”。 1 9 2 0年 以 其 主要 目的是 为失业 者和 转换 工 作 的人 提供 再 就 业 的技 后 ,大企 业采 用终 身聘 用制 度 ,并 开始 企 业 内 的职 业 训 能培训 。 三 者 的 主 要 教 育 培 训 对 象 ,简 单 地 说 就 是 未 练 , 以培 养 熟练 工人 。 与 欧 米 国 家 相 比, 由 于 战前 工 就 业者 、就 业 者 、 失业 者 。 下 面 针对 这 三 种 类 型 的教 会组 织规 模 小 ,没 有形 成职 业 资格 与薪 酬 挂 钩 的制 度 。 育/ 培 训发展 演 化作 系统 的说 明 。 上世 纪 2 O年 代 后 半 期 ,为 缓 解 农 村 出现 剩 余 劳 动 力 , 1 . 实业 学校 的制度 与 教育 才 以职业 辅 导的名 义 开设公 共 职业 训 练 设施 ,并 由于军 1 8 9 9年 依 “ 实业 学校 令 ”,对于 从事 各种 实业 教 育 工产 业壮 大 ,熟练 工人 需求 旺盛 逐 步形 成 定型 的 3年制 的工业 学校 、徒 弟学校 、商业 学 校 、农 业学 校 、水 产 学 职业 训练 。 校 、商 船学 校 等 均 称 作 实 业 学 校 。 由于 需 要 引进 许 多 随着 日本 经 济 在 上 世 纪 6 0" - 7 ' 0年 代 的高 度 快速 发 新 技术 ,且 实业 教育 比~ 般普 通 教育 费 用更 多 ,当 时 的 展 ,企 业 内的职 业 培 训非 常 广 泛 。 由于没 有 公 共 的规 井上 毅 文相 ( 相 当于现 在 的文 部大 臣 )主 导 通过 了从 国 章 、制 度 ,企业 内的职业 培训 依 各企 业 的性质 、需要 等 库经 费补 助 实业 教 育 的法 案 。 这 极 大 促 进 了实 业 教 育 开展 。 以钢 铁 行 业 为 例 ,一 般 需 要 1年 的企 业 内部 职 的发展 。 不 论 是传 统 产 业 ,如 纺织 、染 色 ,还 是 近 代 业培 训 。 产业 ,如机械 、 电器 等 均 在 学 校 教 授 。 据 文 部 省 的 统 二 、体 系特 点 与经验 计 ,至 战前 实业 学校存 在全 期 内,7 0 % 以上 的 学 生从 事 1 . 学 校职 业教 育架 构体 系 在 学校 所学 的工 作 ( 佐佐木 2 0 0 6 ) 。 这 对 日本 近 代 产 从本 质上 看 , 日本 这 个 国家 的职 业 教 育/ 培 训 接 近 业 的发 展贡献 非 常大 。 德 国 的 市 场 与 官 僚 体 制 的混 合 型 。 德 国 是 以校 企 合 2 . 二次 大战 后 的职 业 教育 作 、企业 为主 的 “ 双 元制 ”而 闻名世 界 ,而 日本 则 以产 战后,日本职业教育成功 的关键在于 1 9 6 1年建立 学合 作和 企业 内教 育 和 培 训 著 称 。 由于缺 乏 职 业 培 训 了学校教育与职业训练的连携制度,即在一定职业训练 的各 种统 计 数 据 ,很 难 对 其 体 系 作 概 括 。 从 学校 职 业 机 构 学 习可作 为 高 中 的学 分 。 大 型 企 业 内部 的教 育 设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日本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其基本特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只有进行战略性、结构性的调整,才能有大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启示一、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1.职业教育多样化综合化。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高中教育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三种类型。
80年代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职业高中改革,创办了跨学科、跨教育层次、多学科并设的综合型高中及选修制高中,职业高中趋于多样化。
同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专业种类由原来的59种压缩为34种,科目则由314门合并为158门,职业学校种类增多,专业设置日趋综合。
这种综合化的专业设置,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办学主体配置优化。
办学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不同办学主体在不同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上各有所侧重。
关系到国家的重要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国家投资办学;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办学所需大型仪器设备较少,办学条件要求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职业技术教育,则以私人办学为主;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的专修学校、短期大学以商业、农业、裁缝、卫生、理发、烹饪等学校居多。
3.办学特点鲜明。
不同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分工明确,各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办学特点、专业设置领域,满足了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各年龄段、各类人员的学习愿望。
这些学校既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又方便了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学校。
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在职人员、失业人员,男生、女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形成了一个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4.企业内职业培训制度化。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不发达,企业所需人才主要由企业自己进行培训。
职业能力不可能在学校培养,只能在工作中形成,学校所能培养的只是“可培训的能力”。
日本劳动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 1 542个企业中,实施教育训练的占88.1%,其中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的占30.1%;在424个雇佣1000名以上职工的大企业中,实施教育训练的占99.8%,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训练的占85.2%。
日本依托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依托“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验与启示3 日本依托“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效3.1 形成了良性的职业循环日本政府通过“产学合作”形成了社会、企业和大学、学生之间的良性循环。
日本各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契机,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一流的毕业生;通过促进“社会人”的学习及加强“产学合作”的基本教育,推进大学和企业双方的交流,在“产学合作”中,提高学生对未来的期待与挑战自我的热情,使学生活用知识、完善自身的职业规划。
在这一循环中,社会和企业也应积极响应,配合大学提早对学生进行实习等实践性教育,在活用资格证书、录用毕业生等方面加强与大学的合作。
大学与社会、企业深度合作,响应社会需求、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形成了良性职业循环。
3.2 依托“产学合作”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1)“产学合作”培养急需人才。
为了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日本政府不仅在大学或研究机构集中培训集群经理人,而且还委托产业规划中心培训孵化器经理人。
孵化器经理人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急需人才,其培养由日本产业规划中心负责,最初以完善孵化器经理人的管理、财务等知识与经验为目的,进入技术先进、有代表性的孵化器内进行实践培训,然后产业规划中心与大学及研究机构多方共同构建孵化器经理人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最后中心为了提高孵化器经理人的知名度,会采取集中宣传推广的办法。
此举不仅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而且还培养了一批战略复合型企业家人才。
(2)“产学合作”培养领袖人才。
21世纪以来,大学与企业通过“产学合作”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受到日本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2012年,三菱重工、松下等二十家日本知名企业与东京大学、东北大学、九州大学等名牌大学联合召开了“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圆桌会议”,在会议上公布了“领袖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制定了七项具体内容,该计划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引领日本社会发展的领袖型人才,计划中明确了企业与大学的任务,以便在之后的实施中共同行动。
日本职教发展经验及启示
2012.01.103日本职教发展经验及启示◎文· 张莉日本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始于明治维新。
1868 年以前,日本只是一个保守封闭的农业国家,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
然而,仅仅是几十年的时间,特别是“二战”之后,这个国家实现了巨大飞跃,在20 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飞速发展的原因很多(文化、经济、政治等),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这些专业工人为日本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政府重视,法律健全日本是个“教育立国”的国家,作为其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受到充分的重视。
战后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在各个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政策、计划,并采取了各项具体措施,使职业教育不断得到改善与扩充。
如今,在日本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如,早在1880年12月日本政府公布《改正教育令》,对职业教育作出了统一规定,并明确了文部省对职业教育的统一领导权。
1941年和1943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国民学校令》《中等学校令》和改正的《实业教育规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职业教育。
1958年又颁布了《职业教育法》。
1963年颁布了《失业紧急对策法》。
1978年颁布了《部分修改法律职业教育法》。
这些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法律上的保护和规范。
办学方式多样,适应社会需求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和诸多要求,日本的职业教育以增强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职业意识、传授人生资历经验为宗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现行的日本职业教育办学方式灵活,涵盖面广,包括了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
其中,学校职业教育统属文部省管理,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统属劳动省管辖。
学校内职业教育的培养,主要来自初中、高中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里进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在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里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经 济发 展 步 调 相 一
:
。 、 、
四 密切 各 级 各 类 职 业 技 术
,
。
、
致 的 文 教 政 策 实 施 了新 的 职 业 技术教 育 方 案
(l ) 职业 技术教育内容多样化
, ,
学 校 与 社 会 生 产 部 门的关 系 加 强 产 学 合作 为
:
笔者认
新能源 新材料
日本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发 展 的 经 验 可 资 我 国 借 鉴 的
,
发 展 密切 相 关 研 讨 日本 职业 技术教 育 发 展 过 程 可
以 从 中发觉许 多 可 借 鉴 之 处
.
,
,
认学 员 在 对 方 所学 的 课程 和 学 分
,
。
大 学阶段的产 学
,
合 作 指 产 业 界 向 学 校 投 资 企 业与 大 学 人 员 互 相 交
流 企 业 委 托 大 学 搞 科 研 项 目等
安 徽 教育学院 学报
Jo
u
r
n a
o
f
A. h u i I
ns
t it
u
te
o
f
u e
a tio
n
1
6
年第
3
d 6 5 期( 总第 期)
日本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给 我 们 的 启 示
陈 芬萍
二 战后 日 本经济 的 迅猛发 展 与 其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阶 段 的 产 学 合 作 其 基 本 特 征 是企 业 和 高 中 互 相 承
. ,
。
“
大
”
,
、
科 学 生未 受职 业培 训 就直 接就 业 难 以 适 应 职 业 上
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经验及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经验及启示作者:吴显嵘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8年第05期[摘要]从明治时期开端,历经上百年,日本建立了一套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日本始终注重优化完善职业教育结构,通过产学结合构建了实践型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断强化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应积极吸收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经验,加快系统化的立法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开放贯通的职业教育系统,推动高职教育学位制度及“双证”之间的衔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学互补,构建一体化的内外部质量保障制度。
[关键词]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学校教育社会公共训练专业设置[作者简介]吴显嵘(1979- ),男,江西兴国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广东东莞 523808)[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东莞市社科联课题“东莞城市社区‘四社’联动治理模式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7JYZ09)[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9-0084-06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明治初期起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法规制度、结构建设和质量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培养出一批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深入解读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沿革,分析其先进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日本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一)明治时期至“二战”结束:职业教育体系开端建制期日本的职业教育不仅开端时间早,而且在体系方面独具特色,主要划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训练两大类,其中社会公共训练又包含企业内职业训练和社会形式的职业培训。
在学校教育方面,早在明治初年,日本的职业教育就已经形成雏形。
最早的日本职业学校是明治4年成立于东京的官方工业类学校“工学寮”。
“建立工学寮、修技所及传习所,培训高级技术人才,可视为日本高职教育的起点或雏形。
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应用及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应用及启示日本的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应用及启示,是日本职业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
由于日本社会的发展和开放,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日本的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出现了变化。
除了政府的规章制度调整,日本的企业也走出了原有的发展思路,调整了传统的职业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产学结合便成为日本职业培训模式的重要载体,被普遍认可为日本职业证书制度和职业教育调整的重要手段。
首先,产学结合对日本企业去传统化进行转型,有着深远的作用。
传统的日本职业教育是以企业内部的经验教育为主,而产学结合的手段,使得日本企业的转型更有规划性,利用更多的学校教育政策,使受训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深入的知识。
在企业内部设定的大规模培训的形式,也受益于产学结合的思想,使得职工获得的技能更加有效。
其次,产学结合也有助于调整日本职业证书制度。
传统的职业证书制度是固定的,只是考试和实践成果考核,而行业证书与实践能力的关联性较弱,使得日本的职业证书制度缺乏灵活性。
因此,在进一步完善职业证书制度时,产学结合的方式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将行业实践能力纳入职业证书制度,共同促进实践思维和学习水平的高素质。
最后,产学结合也为日本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体而言,日本职业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国家能够确保普遍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体系制度。
因此,职业教育模式也需要以解决当下职业问题为核心,突出实践能力的教育。
产学结合的原则,既可以在宏观层面上提供此类体系的实践思路,也可以在微观层面,具体提供职业培训的有效方法。
总之,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应用及启示具有重大意义。
它不仅对调整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改革职业证书制度有着显著作用,同时也为日本职业教育调整提供了实践思路和有效的培训方法,提供便捷的就业答案。
产学合作:日本经济界的自觉推进与启示
产学合作:日本经济界的自觉推进与启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产学合作已成为全球经济界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在这方面,日本一直是世界先进国家的代表之一,日本产学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日本经济界的自觉推进和启示。
一、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产学合作是一种由企业和高等院校等知识产出机构合作展开的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活动。
在日本,产学合作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主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1、实习实习是一种很常见的产学合作方式,通过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让企业感受到学生的能力,与学校建立起联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2、联合研究联合研究是企业和大学教授在某个方面合作研究,通常由双方签署协议,制定合作计划,并由企业提供经费资助。
3、创业支援创业支援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咨询,帮助学生创办或参与创业项目,为企业招聘优秀人才,并帮助学生得到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
4、人才派遣人才派遣是指企业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将学生成为企业的实习生或派遣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提高实践能力。
1、注重长期合作在日本的产学合作中,企业和大学常常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这种模式能够激励双方全力投入,实现长期稳定合作。
此外,双方在商业化方面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型大学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发现新技术和产品,从而发展原有技术的竞争优势。
2、注重创新导向日本的产学合作注重创新导向,它的核心是研究和开发。
通过产学合作,企业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商品和服务,并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这样的合作中,企业可以专注于研究和开发,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领先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
3、注重人才培养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注重人才培养,它不仅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同时也帮助企业招聘专业人才。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企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质量,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三、结语总之,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的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它有其独特的机制和优点,为其他国家在发展产学合作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正朝着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迈进。
目前高职高专正处于高速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期。
而日本的高中后阶段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因此调查和研究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且就其中发展做出一定的比较,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有借鉴性的贡献。
关键词:日本高职职业能力培养、1日本专门学校的特点日本的职业教育包含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
从过去数年的趋势看,专修学校(相当于中职)的学校数在逐渐减少,但是,学生中往专门学校(高职院校)中升学的学生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专门学校中有9成是私立,专门学校的就业率非常好,毕业的人当中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要高20个百分点。
大学、短期大学、高专等毕业的学生往专门学校升学的在整个入学的人数中占8%,其中,七成是大学毕业生。
最近,从正在成长的专门学校中看,学生的性别以女生占多数。
具体学科来看中,工业和商业类的专业居多。
从地域上看,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入学学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关领域里面,工业、商业、医疗事物、福利相关方向的,能够取得资格证书的专业学生逐渐增加。
除了增长比较快的学科外,其他的学科学生在大幅度减少。
大学毕业生在专门学校读书的学生中,特别是医疗行业的针灸、按摩等专业竟然占了36%。
2日本专门学校的特色和趋势专门学校当中,专业2年毕业生等拥有高等学校教育能力的学生实力调查看,选择了东京周边地区当中的50个学校,这些学校的调查中,学校的简介、课程内容和设置理由、入学毕业就职情况、教育内容和资质的对应关系等进行了调查。
并且调查了入学资料、学校领导简介等等。
从这些资料中总结出了以下的趋势:①更加深入的专业性课程。
②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类的课程,比如管理类的课程。
③可以取得很多专业的资格证书。
④设定新的领域的教育计划和项目。
第一条当中,发展专业性的课程中,文化设计商业类的课程特别的典型。
日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
高职院校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脱节的现状,国家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方法之一[1]。
日本之所以能够孕育出世界一流企业并成为技术强国,在于日本始终强调从应用出发,学以致用的教育管理制度,并通过企业及社会文化来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借鉴日本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途径,帮助学生实现技能就业,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2]。
1日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1)围绕雇佣环境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对第三产业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大幅上升。
以第三产业中的医疗福利为例,就业人数比例在2000年仅为6.8%,而在2015年这一比例就显著扩大到了11.9%[3]。
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加剧,预计到2030年,医疗福祉业与信息通信业劳动力需求量将分别增加215万人和36万人[4]。
与时俱进,根据雇佣环境的变化,作为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心调整到第三产业上,为将来日本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
2)注重开发实践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学以致用。
根据文部科学省2018年6月15日印发的《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产业界也期待着更高层次、实践性、创造性的职业教育[5]。
”现如今,日本终身雇佣制逐渐被流动式雇佣制所替代。
因此,企业的招聘条件已经从原来强调学历等硬指标,转变为强调实践经验、综合素质等综合能力的评价。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也作了相应调整,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实践科目的数量逐年不断增加,而理论科目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也更多。
在鹿儿岛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的电气工程专业中,实践专门课程占总学分的50.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应用及启示作者:耿金龙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03期国务院在2005年1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将以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
就现状而言,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与社会需求脱节,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产学结合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在这方面,近代日本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借鉴。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由短期大学、专修学校、高等专门教育、企业教育等多样化教育机构组成。
以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文化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短期大学。
短期大学是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短期大学以教授和研究专门的学问和技术(艺术),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日本《学校教育法》第69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教授与专业能力有关的学问和技术(艺术),又要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须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养和综合判断力,以丰富其人格”(引自《短期大学设置标准》)。
这类大学重视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培养,对课程的设置、学习安排、授课方式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做法,既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多种需求,又有自己的创建,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学生。
其发展方向定位为“短期、近距离、小规模”,以增强灵活性、适应性,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专修学校。
专修学校“主要是面向成人的职业技术教育,为成人学习某种专门知识和技术”,其办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
专修学校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程以大量的专业课为核心,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一门或几门社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
并且可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灵活地设置学科专业,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高等专门学校。
高等专门学校以国立或公立学校为主,以为产业部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学和严格规范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高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一般文化素养和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同时高专教育又具有明确的专业要求,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企业教育。
企业教育是指企业内对职工进行的从录用到退休为止的长期教育和职业训练,企业教育不局限于技工培训和监督者训练。
它从新录用的职员教育起,到骨干职员的进修、中层管理者教育、经营者进修,办有董事学校、经营研究会等。
它是按企业组织体制中的金字塔等级进行训练的,并已成为企业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内容除了专门的技术教育、技能训练,还包括经营、管理、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通过在职的或脱产的训练,使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充分开发,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为二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日本教育包括职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日本非常重视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在1978年5月颁布的《部分职业训练法的法律》中明确提出终生职业培训;及终身技能评价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1995年在《关于在终身学习社会期待的职业教育》的咨询报告中提出,要构建丰富的终身学习社会,把走上社会后的学习作为人生体系的重要一环。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日本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各类学校也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终身教育社会的建立,如短期大学除实行针对社会人员的特别选拔制度外,正在尝试进一步推进面向社会的正规课程。
很多短期大学还设立了面向地方开放的各种教育中心,通过公开讲座、开放学校教育设施等形式支持地方居民终身学习。
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日本职业教育正从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
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技术操作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又包括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等。
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迁移能力,使学生既能干好本职工作,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岗位或职业。
而且通过资格认证的形式,保证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与地区及产业界的联合,以适应社会变化。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地区、产业界的结合是日本《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适应地区发展的多样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将不断面向地方、扎根地方、为地方经济服务。
例如高等专门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奖学金支付、技术支持、委托试验等方式与企业加强合作,使高等专科学校的研究成果、研究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为地方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根据社会及产业的发展不断对现有学科进行改变,而且还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导入新的学科,使职业教育适应甚至超前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日本职业教育中的声学结合产学结合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生产。
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
日本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产学结合。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科技革命的影响,社会职业门类不断增多,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广泛多样。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界对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如1952年和1954年的“关于重新研究新教育制度的要求与希望”,以及“关于改革当前教育制度的要求”等,都希望政府尽快纠正新教育制度中过度重视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1956年,“日经联”提出了“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改革技术教育的意见”报告书,要求日本政府就以下几点做出决断:其一,在5—10年内,有计划地培养能够适应今后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加强义务教育中的理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其三,为了提高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率,必须强化青少年的职业技能教育:其四,充实和强化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的职业高中:其五,改善和强化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理工科大学教育。
日本通产省产业合理化会议在1956年9月提出“关于产学合作的教育制度”的咨询报告,1960年7月,日本经济同友会公布“关于产学合作”的政策性文件。
在产业界的推动和要求下,日本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了改革,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如《职业学校令》、《工业学校规程》、《农业学校规程》,《大学等技术转化促进法》、《产业技术力量强化法》等,既使改革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基本走上了与经济同步发展的轨道,又强化产业界与教育界的合作,使其成为一种确定体制,也使日本走上了经济富强之路。
日本注重产学结合,培养职业型人才,从其学校设置的宗旨即可发现这一点。
短期大学以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专修学校其办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
高等专科学校其宗旨是“教授高深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培养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企业教育更是针对企业职工进行的职业培训。
日本注重教育与企业界携手合作,企业界为职业教育募集资金,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供学校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
企业界也常常聘请教授作为企业技术顾问对企业的生产和革新进行指导或聘请教师到企业中去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并且有的行业内或公司还设立学校。
而学校则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配讲师进行巡回指导,并接受企业界的科研委托项目,双方在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进行双向交流。
日本企业界主动与学校合作的初衷是为了快捷地获得企业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服务,合作的结果不仅使企业获益,而且也使学校受益匪浅,形成一种双赢的模式,既确保了企业在职人员素质的提高,又做到了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
实际上,这也是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科技产品和生产力的有效模式,使产业界和教育界在相互合作,相互适应中得以持续发展。
由于日本企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不断适应更新的技术设备和改革的工艺过程的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水平,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产学结合的启示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界与教育界的互利共赢与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走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结合的道路,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加强立法,强化法制管理。
日本通过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不同类型的学校的设置原则、培养规定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也对不同办学主体的权益给予法律保障,确保职业技术教育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使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发展,为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而我国处于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应从我国实际出发,从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出发,通过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职业教育的咨询体系等方式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建立与完善针对高等职教的法律体系,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建校原则、培养方法做出具体规定,以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而使职业教育在社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首先,应正确处理政府与教育的关系,改变政府对教育的以行政指令为主的直接管理模式,建立政策引导、信息发布,监督评估、宏观调控的管理新机制,真正落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其次,克服那种无视现实的心理定势,切实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
再就是,要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人员交流。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主体,是教育资源中的能动因素。
没有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建设高水平的职教事业,这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的职教发展实践所证明。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有一套成熟的培训模式和任职资格制度,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