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1总第276期
通过在变中获取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变的是工作过程要素,不变的是工作过程目的。从现实的简单到综合,简单到单一的,系统化的、逻辑化的,同一个范畴去获得、比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然后解决一个新的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工作过程。如何从具体和个性当中获得共性、获取抽象、获取一般,然后去指导新的具体、核心的个体。知识的逻辑和方法都学过,现在能用上,所以强调三加一之间就是这个关系。一个工作过程理论都跟过程有关,都是用文本写出来的,就是说人的经验
和策略才能使固化的设备和工具、文本的工具和规则为人类创造财富。过程是最重要的,它和程序不一样,人的经验是通过课程逐渐掌握的技术,具体的要掌握抽象的。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始终涉及到方式。方式就是空间密度,什么地点使用什么工具。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我们的工作过程导向实际上是三维加一维时空的融合,如何运用空间和时间的技术,通过课程使其变成实在的技术。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
德国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特征,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模式,也成为各国纷纷借鉴的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是由国家立法、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强调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是一种以企业实践技能培训和学校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德国的职业教育究竟是怎样开展的?为什么这样的教育模式是成功的?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一、德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启示
1.广义的人才观。德国社会普遍认为,人才的定
义范围不单覆盖前沿行业或学科的领军人物,更包括只要能够在普通行业中人尽其才的个人。无论哪个行业,只有将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聚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的整体爆发力。正是这种广义的人才观及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才使得德国在拥有大批杰出科研人物的同时拥有了大批优秀的制造业技术工人。而中国对人才的定义概括起来讲则是指“德才兼备、贡献较
大”的一些人。正是在这种人才观的指引下,人们为了成为“人才”便纷纷选择进入日后学历层次较高、潜在社会地位较高的普通高等学校学习,而不会主动选择职业院校。
2.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德国非常重视教育对
学生发展的影响,其教育思想中始终贯穿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主线。学生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好奇心,再施以启发式教育,就能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从而激发创造的灵感和激情。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在1999年1月就出版了《职业教育促进天赋能力的效果和益处》的研究报告,以提倡加强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尊重人的能力和个性化倾向之间的差别,培养人的特殊职业能力和倾向。为此,德国还提倡职业教育的实习要尽早实行,以帮助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相对来讲,中国的教育则相应地强调一定的标准,注重统一的答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摘要:“德国制造”享誉全球,带来了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被认为是一种高质量的
象征。作为世界制造的最大供应者———“中国制造”为什么不能获得如此殊荣呢?这显然与“德国制造”技术工人的高素质密不可分。德国是如何做到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出具有如此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呢?这显然又与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分不开。文章将从德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体制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些有益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007-03
德国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孙晓敏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1
)
7
2012.11
总第276期
中旬(职业教育研究)
二、德国职业教育体制及其启示1.课程设置合理。
(1)连贯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课程设置。德国注重连贯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置。不同阶段间课程既相互独立又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呈现出逐层递进的趋势。这样设置课程有以下几方面优势:第一,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年龄段开设不同的课程,有助于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掌握;第二,每一阶段课程设置与其上一阶段或下一阶段课程之间都有重叠的部分,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并且有助于学生对遗漏知识点的补充和完善。
(2)注重实践参与的课程设置。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都能很明显地显现出德国注重学生实践参与的课程设置特征。如在幼儿教育阶段,通过儿童玩具和游乐场所培养学生的生活乐趣和好奇心;在小学阶段,通过手工课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培养动手能力,体会其中乐趣;在中学阶段,由学校组织学生游历各大城市,开阔视野,在各种博物馆和人类文明面前接受熏陶和启迪;大学阶段则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特点在职业教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德国的农业职业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而理论学习只占了大约1/3的时间,剩下2/3的时间则用来生产实践;又如,要进入德国的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必须持有和企业签订的实习合同。
(3)紧跟社会变化的课程设置。全球化的到来,带来了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些新兴行业。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面临IT 人才紧缺的现状,德国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人才的策略,另一方面开始注重本国IT 高端人才的培养。又如,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德国农业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高额的农业补贴也是直接和环境保护挂钩。
(4)适应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德国的专科高等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特别强调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其主要集中在工程类、管理类和社会类等几大方面。与此同时,德国职业教育又非常强调增强学生对未来从事工作的适应性,由此便形成了适应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即设立宽口径专业,同时下设许多专业方向。
2.法律保障完善。德国职业教育组织严密,职责明
确,并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如德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手工业条例中所包含的职业,由手工业商会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手工业以外的职业,由工业和商业协会为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下设职业教育委员会。主管部门主要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
责,职业教育委员会则从长远的角度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德国对员工培训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德国《继续教育法》规定,所有职员都有权进行每年5天的带薪继续职业培训,这就保证了每位职工都可以在就业后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3.管理严格规范。德国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以法律条文形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保证。如在德国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民都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时间劳动锻炼和理论学习过程。对其中的一些具体要求,德联邦政府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德国的农业职业教育的3年学制一中理论学习时间占1/3,生产实践时间占2/3。在生产实践和理论学习达到联邦法要求的资格后,学生需要参加全德的农业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人员取得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方能成为农业工人。3年的农业职业教育毕业取得初级农民资格后,要经过5年的生产实践并经过国家考试合格,才能取得农业师傅资格,方能享有政府对农民实行的各种补贴政策。德国教育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将培训与考核相分离,学校、企业负责培训;行业企业负责出题考试。考试内容除了口试、笔试外,还有严格的操作技能考核。德国职业教育还非常注重对学生细节的培训。如教师在教学中用完投影以后立即关闭,以此教会学生从每个细节做起,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注重文明礼仪。
4.教育保障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学校
不断增加,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的专业,面对五花八门的职业学校和错综复杂的就业形式,为了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德国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教育咨询机构。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有良好的就业保障体系。如学生在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如果不能正常就业,学校还会提供其他专业供其选择接受培训重新就业,或者为学生多提供一年的培训机会,以便找到合适的工作。
5.提倡教育公平。德国社会尤其提倡教育公平,其
中一点便是关注教育资源均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家庭出身不同的人有获得同等教育的公平权利。为了确保教育公平,德国政府提出了“为每个人提供培训机会”的口号,并将这个口号付诸实践。如德国联邦政府对国民作出承诺“谁都不会因为无钱而不能接受教育和培训”,并为弱势群体接受教育和培训提供大量专项资金;第二,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如德国的“职业基础教育”被视为是一种“义务教育”,从而保证了人们教育机会的平等。同时,在德国接受职业教育还可以享受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的学历待遇。如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两大部分所构成。一是综合大学、技术大学和特殊科类大学,属学术性大学,标准学制为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