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卷第年第11期期

・共同关注・

中国建设教育从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廖春洪

(云南建设学校,云南大理671000)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为自豪的教育财富,他们把职业教育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甚至是“民族存亡的基础”。德国人创立

了以“双元制”为标志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这一

被世界公认的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 不仅为德国这三种形式的综合中学,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时间,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体现“机会均等”的教育理念。

从德国教育体系框架分析中可以看出,职业

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而不是层次。我

样一个缺乏原料的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而且也将对我国的职们还可以看出德国职业教育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鄙视职业教育,反而

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德国教育体系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

等教育三个阶段。

基础教育,主要指小学教育,各州学制4-6年认为职业教育是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理所当

然的教育,有很多人自觉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也

恰恰是因为这种价值取向才造就了德国发达的职

业教育。在德国,70%16~19岁年龄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超过,其中又以“双元制”为主要

形式。高中后的职业教育,还包括非高等教育的技术员学校、技师(师傅)学校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

不等,小学高年级进行第一次分流,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中等教育的学校类型。

中等教育在德国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包括主体中学(职业初中)、实科中学、初级文理中学(普通初中)和综合中学四种类型。学生在初中毕业以后进行第二次分流,进入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学习,学校类型分为“双

元制”教育(“企业+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的职业学院,职业学院也是采取“双元制”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

校、专科高级学校、职业高级学校、高级文理中学五种。主体中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初中,

毕业生主要进入下一阶段的“双元制”职业教

育,在德国,大约70%的小学毕业生进入主体中学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与德国相比,中国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孔孟儒家思想为主,上千年的“劳心者治

学习。实科中学毕业后有多种选择,既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职业学校,也可以选择高级文理中学

从而进入大学。初级文理中学是以升学为目的的

普通初中,毕业生进入高级文理中学,通过高中

毕业考试即可获得上大学的资格。综合中学是为

弥补前三类学校过早分流的弊端,是一种包含这

收稿日期:2012-2-16 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落后观念,导致家长们对技术谋生不屑一顾。许多人还在潜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能否取得功名作为评价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的基本尺度。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教育,忽视职业教育对

作者简介:廖春洪:云南建设学校校长。

15

2012年第1期

廖春洪:从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中得到的启示中国建设教育

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的现象,从而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因此,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仅

要从形式上借鉴德国的经验,还有待于建立完善

的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职业教育应作为一个

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足够的重视,各级各类职业

学校以及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应能够上下衔

接,左右互通,构建起立交桥式教育体系,从而

引导人们转变传统观念,在全社会形成新的求学

观、择业观和人才观,逐步形成全民族、全社会

重视职业教育的文化。

二、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成功的保障

行业协会在德国职业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

的角色,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行业协会直接担负着监督企业职业教育运行的职责。在德国,“双元制”教育企业资质的认定,教育合

同的备案管理,企业教学的指导监督,教育纠纷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它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省人员招聘费用,降低企业对新员工岗位培训的成本,缩短工作适应时间,减少高薪人员数量,降低人员使用风险,保持从业人员稳定,提高企业社会声誉。与非培训企业相比,培训企业既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又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易于在培训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会因其声望及其产品知名度而获得高额的市场回报。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

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学生在跨企业培训机构学习的有关费用仍由企业负担,企业按规定标准将有关费用交给第三方结算中心,再由结算中心拨付给培训机构,保证培训机构稳定的经费来源。跨企业培训机构是经行

业协会认证的专业培训机构,有的则是由相关行业

调解仲裁,毕业考试的题目命制和组织实施、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印制发放均由行业协协会直接举办的。跨企业培训机构虽然不是政府主办的,但仍然可以得到政府资助。

会负责。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教育毕业考试合格

证书,既是“双元制”教育的毕业证书,也是证

书持有者进入相应专业领域就业和企业招聘相关

人员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双元制”教育中,学生的主要身份是企

业学徒,而不是职业学校学生,企业提供的学徒岗位数量则由州经济劳动部门、文化部门及行业协会、企业、工会根据企业规模和生产经营状况协商确定。在德国,有很多学生都主动申请接受“双元制”教育,同时也有很多企业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己任,“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

比例超过50%。“双元制”教育属于免费教育,学

在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已经形成共识,很多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场所,但纯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受经费投入和场地限制,有很多专业难以在学校建成和实际生产环境相同的实训场所,而受用人制度的制约,聘请高水平的实训指导师也很困难,有的实训设备长期在学校闲置。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普遍采用“2+1”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学校学习后再集中安排到企业生产实习,这样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学校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愿望难以真正成为现实。

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

提供的工资和法定社会保险,包括在职业学校脱产

学习期间也从企业领取工资。为什么会有很多企业

愿意参与到双元制培训中来呢?一方面,参与职业

教育、为学生提供学徒岗位和实训师资是企业必须

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另一方面,企业也会

从培训学徒创造的效益中受益。对企业而言,参与

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从短期内确实增加了企业成本,

但它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和间接的效益。从直接

效益看,承担“双元制”培训的企业能获得职业教

育经费返还以及联邦和州政府的财政补贴。学徒在

学习的过程中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基本可以抵消

企业为学徒所支付的的生活补助,有的还稍有盈

余;而从间接效益看,企业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获得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