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者:张毅彭德慧陈静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0期

摘要:水利信息化技术是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本文结合当前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023-01

1 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1.1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基本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发挥巨大价值。以下将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1)地理信息管理。在GIS技术中,最基本的功能在于表现地理坐标,通过地理坐标确定相关信息的具体位置。以信息管理角度为出发点,水利行业与其他诸多领域基本相同,应首先获得各种基础地理信息,如地形地貌、水系河流、交通、行政区域等信息。

(2)展示水利信息。在GIS应用平台中,展示相关水利专题信息,其中包括水闸、水库、提防、测站以及蓄滞洪区等,公布各种水情与水利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分区域、分类别、分图层显示。

(3)系统集成。GIS系统作为基础性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其系统集成功能非常重要。当前较多采用的GIS技术集成主要分为相关功能模块与相关专业模型两大部分。

(4)空间三维技术应用。GIS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过程。随着三维GIS技术空间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水利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三维GIS技术的基本特点在于表达立体空间环境,并在三维环境中展示相关信息。

1.2 卫星定位系统

在水利行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抗险救灾、防洪决策等内容,离不开对险情发生位置的准确定位。当前,虽然已经开始大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及卫星遥感影像,但是灾情位置的确定仍是一道难题。因此,应合理利用GPS技术,将灾情发生的确切位置与RS影像、GIS平台等有效连接,对精准定位灾区与灾情,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实现GPS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可将

险情信息或灾情信息及时传递,提高抗灾抢险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GP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对河流、水利工程等相关定位和管理发挥重大支持作用。

1.3 遥感系统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提高了影像识别精度与处理数据能力,获得影像的成本有所降低,因此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遥感影像的渠道来源诸多,如美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际化遥感影像产品,其中也包括来自我国的遥感影像产品、航片等。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购置或者接收遥感影像数据,确定洪涝灾害的具体位置、识别洪水受灾情况、分析险情、受灾面积、产生影响等,同时可根据遥感影像分析水土保持状况、河流水质变化状况等,为环境保护、救灾抗险、生态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

1.4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作为水利信息化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核心所在,是建设水利信息化的根本。可以说,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离不开数据库技术的支持。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存储与数据管理两大部分。当前,我国国家级水情数据库基本建设完毕,国家加大对水情监测、降雨信息、历史水情信息等查询与管理力度,而各个省级水情数据库、流域水情数据库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一些有条件、有技术水平的省市,已经开始尝试建设水情数据库,规范国家级防汛工作数据发展,逐步实行数据入库管理工作。

当前,很多省市也开始涉足国家规范性数据库建设,个别地区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构建水利灾情的信息管理数据库、防汛指挥系统、防汛决策系统等,实现专业性数据库。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进一步促进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信息存储、查询、更新的方便性,为挖掘数据、利用数据奠定基础。

1.5 网络应用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支持我国水利工作发展的基础,在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及共享方面发挥作用。以当前网络应用的范围来看,应着重建设局域网及广域网。以网络通讯安全保障来看,又可划分为水利专网及公共网络;以信息传输的要求来看,又可划分为有线网及无线网。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水利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提供优质条件,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逐渐增加了信息量,再加上网络容量的限制,信息传输及交换的速度,往往难以符合实际应用需要。另外,由于互联网的系统性、稳定性有所不足,再加上可靠性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任一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对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故障的应急解决方案,确保水利信息化技术的顺利实现。

2 水利信息化发展前景

2.1 提高水利信息化标准

标准化是实行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保障,合理推行标准化进程,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由水利部颁布的《标准指南》,对进一步编制水利信息化标准、加强管理效率具有指导作用。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软件兼容性,支持各级别水利信息处理平台的交流与沟通,水利部还应在今后的信息化技术发展中,提出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水利信息化标准,实现水利信息化发展的科学性、规范性。

2.2 积极推广新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信息传输的数字化、网络化,增强信息传输效率,发挥信息的最大应用价值。因此,在重点水利业务发展中,应越来越多地引入全新信息技术成果,提高系统应用的兼容性、开放性,为水利系统的功能升级、技术更新提供支持,促进水利信息化发展。

2.3 构建信息安全体系

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确保水利信息安全,各种专项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引入安全技术,构建水利信息化安全体系,维护系统运行,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阳.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9(8).

[2] 刘志强.浅谈水利信息化在建设和谐水利中的作用[J].湖南水利水电,2006(5).

[3] 黄藏青.水利信息化标准探讨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1(2).

[4] 常志华,成建国.水利信息化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体制调研[J].水利信息化,2010(2).

[5] 刘武艺,邵东国,张鹏.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1).

[6] 许峰,吕鑫.可信水利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水利信息化,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