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狭义农业推广: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和体系。
4.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5.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第二章 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2.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3.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的运用媒体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即指在社会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兴趣,情感爱好和知识等各种信息的过程。
4.沟通主体:指承担信息交流的个人,团体及组织。
5.沟通客体:沟通的信息内容。
6.沟通渠道:是指传送和接受农业信息的道路和途径。
7.沟通媒介:指沟通的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
8.正式沟通:是指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沟通。
9.非正式沟通:是指非组织系统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如农技员和农民的私下交换意见,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
10.语言沟通:利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沟通为语言沟通
11.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正式语言的符号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进行的沟通。
12.个人沟通:个人沟通指个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或通过个人媒介进行的沟通。
13.大众沟通: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等进行的沟通。
14.信息沟通:指以交流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沟通。
15.心理沟通;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交流,包括感情,意志,兴趣等的交流。
第三章 1.行为:人们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态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为行为。
2.动机: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指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的念头和想法
3.优势动机: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叫优势动机。
4.行为改变:是指行为变革者通过对人的行为研究,利用不同的外加手段,达到引导,优化人的行为的目的,基本内容是对行为的强化,弱化和方向引导。
5.行为从众:指个人在集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感受到集体的“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集体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随大流形式。
6.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7.农民行为:主要是农民的创新采用行为,而且主要是一种自愿行为。
8.需要:需要是指一个人所缺少的,但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而言又是必需的某种东西。
9.激励: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0.风俗习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自发形成,自觉遵守的,反应人们共同意志的行为规范,他包括风尚,民族,阶级,党派习惯等。
第四章 1.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者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
2.社会系统 ;
3.农业创新:是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4.创新者:又称先驱者,指首先采用某项创新的少数农民,他们冒着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走在发展生产的前列。
5.早期采用者:指那些紧跟创新者之后不久就采用新技术的农民。
6.早期多数:指那些注视着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的相当多数农民,他们没有经过太多的时间也采用了这项创新。
7.晚期多数:指那些遇事过于小心谨慎,看到邻近农民的多数已采用这项创新,他们也一起加入创新采用行列。
8.落后者:直指到最后才采用创新的农民。
9.有形磨损:某项创新虽然未被新的创新取代,但某项创新本身的优良特性因使用年限的增加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使用价值。
10.政策磨损:指国家农业政策,法规法令及农业经济计划的调整。
11.推广磨损:指由于推广方法不当造成科技成果早衰。
12.创新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第五章 1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你用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把技术成果由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并通过农业生产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产生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
3.转化主体: 即转化机构和转化人员。
4.转化客体: 即被转化的具体项目。
5.转化受体: 即农村的某一组织,某一乡村或农户农民个人。
6.转化环境: 即转化工作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
7.转化手段: 即使成果得以正常转化的技术与艺术,转化的方式,方法和所需的设备等。
8.转化结果: 即成果转化工作产生的效益。
9.转化周期: 是指科研成果自鉴定之日起,到生产上普及推广之日止的时间。
10.推广度: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11.推广率: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的科技成果数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
12.推广指数:为综合反映技术推广状况的指标。
推广指数=√推广率*推广度
13.成果分布:一些农民的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基本相同,但有的农民比另一些农民取得更好的成绩,生产出更多产品,不同的农民取得的实际成果的差异,可解释为不同农民的成果分布。
14.经济上限:指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自然资源存在着固有差别的情况下,取得的每年每公顷增值的总值。
15.技术上限:不计成本而取得每公顷的最高产量称为技术上线。
第七章 1.大众传播法: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2.集体指导法:即在同一类型,同一地区,相同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条件下,推广人员把情况相似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发,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3.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第七章 1.成果示范:是指选择当地经过试验已取得成功的某项成果在预先选好的科技示范户的地理布点,在推官员的指导下,由示范户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进行应用,将其应用过程和取得的效果展示出来,示范给其他农户,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的推广方法。
2.方法示范:指在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演示某种技能的一种方法。
3.局部控制:是指在试验时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处理因素以外其他的各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误差降到最小,保证试验结果正确可信。
4.技术适应性试验:是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引入本地区,本单位,在较小的面积上或以较小的规模进行的适应性试验。
5.摘要:对文献内容的准确扼要而不加注视或评论的简单陈述。
6.关键词:反映文章内容的几个关键性的名词和术语。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
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