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在人体内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在人体内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在人体内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在人体内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曲 斌 杭太俊 宋 敏 葛晓明 吴晓鸾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 210009)

摘 要: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和格列本脲的液相色谱2质谱测定方法,研究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二甲双胍250mg/格列本脲1125mg×2片)相对于联合使用的盐酸二甲双胍片(500mg)和格列本脲片(215mg)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评价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双交叉随机实验设计:20名受试者交叉口服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2片或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与格列本脲片各1片,服药后于015、110、115、210、215、310、315、410、510、610、810、12、24、36h分别取血,分离血浆,分别依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血药浓度。结果 测得口服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或联合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与格列本脲片后,盐酸二甲双胍的达峰时间分别为(210±017)h和(211±019)h,峰浓度分别为(140214±34912)μg?L-1和(132917±31514)μg?L-1,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184±0161)h和(4126±0196) h,AUC0224分别为(729217±196715)μg?L-1和(741612±184319)μg?h?L-1;格列本脲的达峰时间分别为(311±019)h和(310±018)h,峰浓度(7117±2217)μg?L-1和(7013±2017)μg?L-1,消除半衰期分别为(5105±2101)h和(4178±1164)h,AUC0224分别为(36716±16817)μg?L-1和(35216±14417)μg?h?L-1;以联合服用等剂量的盐酸二甲双胍片与格列本脲片为参比,以AUC0224计算得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之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11%±2815%和12317%±8219%。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测得数据可靠。统计学分析表明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与联合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和格列本脲片显生物等效。

关键词:盐酸二甲双胍;格列本脲;HP LC/ESI2MS;HP LC;药物动力学;生物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9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306(2004)02204206

Ph arm acokinetics and B ioequiv alence o f C ompou nd M etformin H yd roch lorid e T ablets in Chinese H ealthy Male V olunteers

Q u Bin,H ang T ai2jun,Song Min,G e Xiao2ming,Wu Xiao2luan

Department o 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09)

Abstract:Aim T o establish an ion2pair HP 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and a HP LC/ESI2MS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libenclamide in human plasma,and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equivalence of com pound metformin hy2 drochloride tablets(tw o tablets,metformin hydrochloride/glibenclamide=250mg/1125mg)versus equivalent doses of co2administered one met2 formin hydrochloride tablet(500mg)and one glibenclamide tablet(215mg)in Chinese male healthy v olunteers1Method A randomized tw o2 way cross over design was conducted in20v olunteers1Each subject was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tw o com pound or co2administered tablets1 Blood sam ples were collected prior at015,110,115,210,215,310,315,410,510,610,810,12,24and36h after dosing using test tubes and centrifuged at1000×g for10min to separate the plasma1And the plasma sam ples were analyzed for the concentrations of metformin hydrochlo2 ride or glibenclamide respectively1R esult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t max and C max,t1/2,AUC0224after po of com pound or co2ad2 ministered tablets were(210±017)and(211±019)h,(140214±34912)and(132917±31514)μg?L-1,(3184±0161)and(4126±0196) h,(729217±196715)and(741612±184319)μg?h?L-1for metformin hydrochloride;and(311±019)and(310±018)h,(7116±2217) and(7013±2017)μg?L-1,(5105±2101)and(4178±1164)h,(36716±16817)and(35216±14417)μg?h?L-1for glibenclamide respec2 tively1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and glibenclamide was10111%±2815%and12317%±8219%respectively1 Conclusion The assay was shown to be sensitive,accurate,and the results were reliable1The com pound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were bioequivalent to equivalent doses of co2administered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and glibenclamide tablets1

K ey w ords:Metformin hydrochloride;G libenclamide;HP LC/ESI2MS;HP LC;Pharmacokinetics;Bioequivalence

?

?

4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是由格列本脲(G liben2 clamide)和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e)组成的治疗糖尿病的复方制剂。格列本脲通过刺激胰腺上胰岛中的β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使血糖降低;盐酸二甲双胍可以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耐受性,降低基础和饭后血糖水平,减少肝糖元的生成,抑制葡萄糖在肠中的吸收,通过加强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提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两类药物作用原理不同,机制互补,增强降糖效果,减少副作用,可以更好地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控制[1]。

因盐酸二甲双胍的极性强,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有关盐酸二甲双胍血药浓度的测定,Julie K eal等[2]采用溴麝草酚蓝为离子对,经乙醚2二氯甲烷萃取后,再用T BAH反提取,方法繁琐,不易重现; Ole Vesterquist等[3]用超滤和柱切换技术; R1Huupponen等[4]报道了SPE技术,操作复杂并且费时;因盐酸二甲双胍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近年来有的学者采用乙腈[5,6]、高氯酸[7]作为沉淀剂,对盐酸二甲双胍血药浓度的测定进行了研究。但使用乙腈会产生样品的稀释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测定的灵敏度。

采用紫外[8]、荧光[9]或质谱检测器[10]测定格列本脲在生物体液中浓度的HP LC方法已有报道。但有的方法并不直接适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有的方法用于口服更高剂量格列本脲的研究。

我们建立了相对简单、专属和灵敏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浓度和具有高度灵敏性和选择性的液相色谱2质谱联用法测定格列本脲浓度,成功地用于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1 仪 器

安捷伦1100液相色谱(LC/VW D)和安捷伦1100液相色谱2质谱联用系统(LC/MS D)。

112 试剂与试药

盐酸二甲双胍、格列本脲和格列吡嗪(作为内标)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色谱纯;乙酸乙酯、二氯甲烷、高氯酸、磷酸二氢钾均为市售分析纯;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化学纯;双蒸水由本实验室自制。

受试制剂: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250mg和格列本脲1125mg,批号021217);

参比制剂: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合资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500mg/片,批号4973);格列本脲片(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215mg/片,批号020601)

113 数据分析

本研究所得的血药浓度数据采用中国药理学会药理专业委员会编制的3P97药物动力学程序进行模型拟合,以非房室依赖型方法估算受试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C max和t max为实测值,AUC0224为实测血药浓度,经梯形法计算。实验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方法和结果

211 实验方案

本试验为开放、随机、双交叉试验,试验间隔期为1周。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年龄(22124±0177)岁,身高(16914±912)cm,体重(68117±8154)kg,体重偏差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体质指数(BMI) (2117±2169)kg?m-2。试验前14天内筛选,全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受试前1周内未吸烟、饮酒,受试前1月内未使用任何药物。受试者在试验期间禁烟、酒及任何含醇食品。20名受试者在试验前均已了解试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在自愿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试验日受试者随机编号,分别口服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2片,或盐酸二甲双胍片1片和格列本脲片1片;用250ml饮用水送服,服药后2h内禁水,4h内禁食,4h后给统一标准餐;1周后交叉给予另一药物。试验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后进行。

两组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15、110、115、210、215、310、315、410、510、610、810、12、24、36h肘静脉抽血5ml,置于含抗凝剂的试管内,1000×g离心10min,血浆转移至塑料试管中置-20℃冰箱保存至分析。

212 盐酸二甲双胍的测定

212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Lichrospher C18(5μ, 416mm i1d1×250mm);流动相:甲醇-01005m 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001m ol/L十二烷基磺酸钠,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512)40∶60(v/v);柱温35℃;检测波长232nm;流速1ml?min-1。

21212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取血浆015ml置210ml E ppendorf管中,加入35%高氯酸30μl,涡旋1

?

5

?

min ,12000×g 高速离心5min ,将上清夜转移至另

一E ppendorf 管中,加100μl 二氯甲烷,涡旋1min ,

高速离心5min ,取上清液20μl 进样分析,外标法定

量(见图1)

图1 典型色谱图

(A )空白血浆;(B )空白血浆加入1000μg ?L -1盐酸二甲双胍;

(C )一受试者口服500mg 盐酸二甲双胍后215h 的血样,其浓度为1240μg ?L -1

图2 HP LC/ESI 2MS 色谱图

(A )空白血浆;(B )空白血浆加入格列吡嗪(内标)和格列本脲;(C )一受试者口服215mg 格列本脲后2h 的血样。

1:格列吡嗪,[M 2H]-m/z 444;2:格列本脲,[M 2H]-m/z 492

21213 方法学考察 取空白血浆,精密加入盐酸二甲双胍对照品溶液适量,配制成浓度分别为20、40、

100、200、400、1000、2000μg ?L -1的血浆样本。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分别进样20μl ,测定峰面积。将峰

面积(A )对样品浓度(X ,μg ?L -1)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 =010209X -010191,r =01998。结果表

明,盐酸二甲双胍在20~2000μg ?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20μg ?L -1。

取浓度为40、400、2000μg ?L -1的血浆样本,分别于1d 内5个不同时间点及不同日内连续测定5d ,由测得浓度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结果见

表1。RSD 均在1010%以内,测定方法可靠。

取浓度为40、400、2000μg ?L -1的血浆样本各5份,按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20μl ,记录峰面积(As )。以纯水代替血浆和高氯酸,配制盐酸二甲双胍浓度为40、400、2000μg ?L -1的样品,经同样的样品处理分析,记录峰面积(Ar )。绝对回收率为Rec %=As/Ar ×100%,结果

见表1。血浆的绝对回收率大于80%,符合分析测定的要求。

?

6?

表1 盐酸二甲双胍血浆回收率和精密度分析

(n=5,x±s)

C oncentration (μg?L-1)Recovery

(%)

Precision(RSD)/%

Intraday Interday

408317±1013812918

4008514±211117313

20008418±319210410

213 格列本脲的测定

21311 LC/MS系统 色谱柱:Lichrospher C18(5μ, 416mm i1d1×250mm);流动相:甲醇2015%冰醋酸75∶25(v/v);柱温:25℃;API2ESI选择性负离子监测:格列本脲[M2H]-,m/z=492,格列吡嗪[M2 H]-,m/z=444;流速:1ml?min-1;传输电压、干燥氮气流速、干燥气温度、雾化器压力和毛细管电压分别为120V、10L?min-1、350℃、40psi和4000V。21312 血浆样品处理 精密吸取血浆015ml置10 ml具塞离心管中,精密加入格列吡嗪内标溶液25μl (210μg?ml-1),加110m ol?L-1HCl0120ml、乙酸乙酯510ml,涡旋混匀3min,1000r/min离心10min,分取上清液410ml,于37℃水浴中氮气吹干。残留物用150μl HP LC/MS D测定,用流动相涡旋溶解,高速离心后,量取上清液50μl作HP LC/MS D分析(见图2)。

21313 方法学考察 血浆内源性物质不干扰色谱分析测定,格列本脲的保留时间约为418min;内标格列吡嗪的保留时间约为317min。格列本脲血浆浓度在110~200μg?L-1范围,色谱响应线性关系良好(r>01998),并测得血浆中格列本脲最低定量限约为110μg?L-1。高中低浓度分析测定的精密度良好(RSD%<1010),绝对回收率均>80%(见表2)。表2 格列本脲血浆回收率和精密度分析 (n=5,x±s)

C oncentration (μg?L-1)Recovery

(%)

Precision(RSD)%

Intraday Interday

48219±915317915

408710±616517116 2008010±414612213

214 药物动力学分析

由于36h时大多数受试者的血浆样品中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血药浓度均低于本研究测定方法的最低定量限,故该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不用于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

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2片(每片含盐酸二甲双胍250mg与格列本脲1125mg)、或联合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500mg/片)与格列本脲片(215mg/片)各1片后,测得20名健康受试者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血药浓度2时间曲线分别见图3和图4,平均血药浓度2时间见表3,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见表4和表5

图3 20名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500mg盐酸二甲双胍后盐酸二甲双胍的平均血药浓度2时间曲线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

—□—

同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和格列本脲片

图4 20名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15mg格列本脲后格列本脲的平均血药浓度2时间曲线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

—○—同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和格列本脲片

表3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片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或同时口服1片盐酸二甲双胍片和1片格列本脲片后的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平均血药浓度(μg?L-1)2时间(h)数据 (x±s)

t (h)

C om pound metform 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M etform in hydrochloride G libenclam ide

C o2adm inistered metform in hydrochloride and glibenclam ide tablets

M etform in hydrochloride G libenclam ide

01567416±26218714±71270811±1274171315±1316 110101918±387122314±141498613±348152917±1911 115116318±337184118±2110108118±209153917±2315

?

7

?

(续表3)

t (h)

C om pound metform 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M etform in hydrochloride G libenclam ide

C o2adm inistered metform in hydrochloride and glibenclam ide tablets

M etform in hydrochloride G libenclam ide

210116413±342164316±2212116414±220194517±2510 215113819±362155114±1818110714±258145119±2216 310105416±408156218±2117108716±309105610±2211 31597116±388125912±241599214±318155616±2416 41075616±185195217±251581414±207114911±2413 51062115±237193316±221359317±194192918±1911 61045212±161102413±171849118±219102410±1517 81028816±111161417±101328510±115191319±914 1210518±4610714±61011316±5314617±318 241919±914116±1152414±1212114±111

表4 20名志愿者单剂量口服500mg盐酸二甲双胍后的

药物动力学参数

Parameters C om pound tablets

(2×250mg/

1125mg)

C o2adm inistered

metform in hydrochloride

(1×500mg)and

glibenclam ide(215mg)tablets

K a/h-111561126

t1/2/h3184±01614126±0196

C max/μg?L-1140214±34912132917±31514

t max/h210±017211±019 MRT/h5139±01485172±0196 AUC0224/μg?h?L-1729217±196715741612±184319 C L/L?h-169±4370±21

表5 20名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15mg格列本脲后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Parameters C om pound tablets

(2×250mg/

1125mg)

C o2adm inistered

metform in hydrochloride

(1×500mg)and

glibenclam ide(215mg)tablets

K a/h-101790183

t1/2/h5105±21014178±1164

C max/μg?L-17116±22177013±2016

t max/h311±019310±018

MRT/h6192±21086154±1123

AUC0224/μg?h?L-136716±1681735216±14417

C L/L?h-111±610±5

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AUC和C max经对数转换后方差分析检验,t max经非参数检验(Wilcox on 符号秩检验),结果表明,在α=0105时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相应的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AUC的90%置信限分别为8715%~10814%和8617%~11911%,均落在参比片的80%~125%范围内;C max的90%置信限分别为9316%~11711%和8814%~11612%,均落在参比片的70%~143%范围内。3 讨 论

盐酸二甲双胍的极性较大,难溶于有机溶剂,不能用有机溶剂直接从生物样品中萃取出来。因其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可采用高氯酸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处理。实验表明,015ml血浆可用30μl35%高氯酸沉淀,30μl的沉淀用量明显减少对血浆的稀释效应,提高检测灵敏度。研究发现,高氯酸沉淀后的上清液中仍有少量内源性物质,干扰盐酸二甲双胍的测定,特别是低浓度点的检测。估计可能是未被高氯酸沉淀的脂溶性物质,因此,采用二氯甲烷萃取脱脂,盐酸二甲双胍因其极性大,在脱脂过程中,很少有损失,结果表明,脱脂比不脱脂后的色谱图基线平稳,干扰明显减少。

研究建立的LC/ESI2MS方法,分析了血浆中格列本脲的浓度,通过选择性负离子监测,血浆的干扰明显减少,整个分析在6min内完成。本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1μg?L-1,其灵敏度足以测定口服215mg格列本脲后的血药浓度;另外,样品提取过程简单稳定。

4 结 论

研究分别建立了灵敏、专属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和高效液相色谱2质谱分析血浆中格列本脲浓度的方法,适宜于各自的临床药物监测。

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口服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与联合服用等剂量的盐酸二甲双胍片和格列本脲片相比较,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体内过程均显生物等效。

格列本脲的血药浓度2时间曲线显示,虽然经对数转换的C max和AUC,经双单侧t检验表明,两种

?

8

?

服药方式格列本脲生物等效,但其个体间和周期间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格列本脲的水溶性差,以及其微粉化程度对吸收的影响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DeFronz o RA,G oodman AM.Multicenter metform in study group:efficacy of metform in in patients with non2insulin2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N Engl J Med,1995,333:5412549.

2 Julie K eal,Andrew S om ogyi.Rapid and sensitive high2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metform in in plasma and urine using ion2pair extraction techniques[J].J ChromatogrB,1986,378:5032508.

3 Ole Vesterqvist,Fizal Nabbie,Brian S wans on.Determ ination of metform in in plasm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fter ultrafiltration [J].J Chromatogr B,1998,716:2992304.

4 R Huupponen,P Ojala2K arlss on,J R ouru,et al.Determ ination of met2 form in in plasm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J Chro2 matogr B,1992,583:2702273.

5 M ei Zhang,G rant A M oore,M ichael Lever,et al.Rapid and sim ple high2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the determ ination of met2 form in in human plasma and breast m ilk[J].J Chromatogr B,2001,766:

1752179.

6 A Z arghi,S M F oroutan,A Shafaati,et al.Rapid determ ination of met2 form in in human plasma using ion2pair HP LC[J].J Pharmaceut Biomed Anal,20003,31:1972200.

7 K ah Hay Y uen,K ok K hiang Peh.S im ple high2performance liquid chro2 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determ ination of metform in in human plasma [J].J Chromatogr B,1998,710:2432246.

8 I oannis Niopas,Athanasios C.Daftsios.A validated high2performance liq2 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determ ination of glibenclam ide in hu2 man plasm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 studies[J].J Pharma2 ceut Biomed Anal,2002,28:6532657.

9 Jayantilal K hatri,Sam i Qassim,Omar Abed,et al.A novel extractionless HP LC fluorescence method for the determ ination of glyburide in the human plasma:application to a bioequivalence study[J].J Pharm Pharmaceut Sci,2001,42:2102206.

10H ongwei Zhang,Jack Henion,Y i Y ANG,et al.Application of atm ospher2 ic pressure ionization time2of2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n vitro drug metabolites[J].

Anal Chem,2000,72:334223348.

(收稿日期:2004202226)

美洛昔康片剂与胶囊剂溶出度的比较

费 燕1 朱 华1 贾玲昌1 冯兆松2

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扬州 225001) 2江苏大学药学院 (镇江 212000)

摘 要:目的 测定5个不同厂家的美洛昔康片剂与胶囊剂的溶出度,考察产品质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美洛昔康片剂与胶囊剂的溶出度。结果 5个不同厂家的美洛昔康片剂及胶囊剂45min内均溶出70%以上,溶出度参数T50、T d、T80、m及溶出速率常数K r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101)。结论 不同厂家产品的内在质量存在差异,提示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关键词:美洛昔康;溶出度;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 R9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306(2004)02209203

Study on the Dissolution R ate of Meloxicam T ablets and C apsules in vitro

Fei Yan1,Zhu H ua1,Jia Ling2chang1,Feng zhao2song2

1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 f Yangzhou Univer sity (Yangzhou 225001);

2School o f Pharmacy,Jiangsu Univer sity (Zhenjiang 212000)

Abstract:Aim T o determine the diss olution of meloxicam tablets and capsules from5domestic factorys1Method The diss olution were determined with UV spectrophotometry in vitro1R esul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 sam ples were released over70%in45minutes1Very

?

9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必做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体内转运的关系;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奠定基础;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方法;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2.药物在体内的排泄、消除与处置指什么? 答:药物或其代谢产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3.简述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 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包括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不对称性和半透性特点。 2.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3. 膜孔转运有利于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吸收。 -pH= ㏒(Ci/Cu)。 4.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 a 5. 固体制剂溶出度参数可通过单指数模型、 Higuchi方程和 Ritger-Peppas模型等拟合方程求算。 二、名词解释 1. 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 2. 肠肝循环: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小肠移动期间返回肝门静脉,经肝脏进入体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排出体外的过程。

3. 肝首过效应:药物透过胃肠道膜吸收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导致药物进入体循环量减少的现象。 4. 被动转运:药物的生物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分为单纯扩散与膜孔转运 三、问答题 1. 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答:载体媒介转运分为促进扩散与主动转运。促进扩散过程需要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存在结构类似物的竞争和载体转运饱和。主动转运过程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消耗能量,与细胞代谢有关,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结构转运的速率与数量受载体量与活性影响,结构类似物转运抑制,存在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1.简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 答: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1)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①增加药物溶解度,包括将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制成无定形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亚稳定型状态,采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如HP-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等制成包合物;②增加药物表面积,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体、采用微粉化技术等。(2)加入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膜吸收。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 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脂溶性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 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很大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 蛋白质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主要给药途径包括经肺部、经直肠、经鼻腔等。

磺胺嘧啶要药动学曲线测定讲义

磺胺嘧啶钠的时量曲线及药动学参数测定 一、实验原理和目的: 1.药动学:(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科学。本实验采取一次性给药后连续采样监测血药浓度的方法从而获得不同时刻动物体内的药物浓度,进而计算出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目的:掌握磺胺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掌握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初步计算。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1.家兔称重,肝素化:取一耳备皮,用2ml注射器吸取肝素耳缘静脉注射(从远心端开始), 0.5ml/kg,注射后用干棉球及回形针止血; 2.耳中央动脉取血:取同侧耳中央动脉,拔净周围被毛,擦干。取中下1/3交界处,将动 脉上下端固定,可在底下垫一棉球以便切开,做斜切,要求是“切开不切断”以防血管收缩。用棉球擦去第一滴血,把兔耳折成漏斗状,收集血样0.5~0.6ml(大约半滴管,空白血样可多取)至小试管。用手指指腹夹闭动脉近心端止血,切口以干棉球擦干。3.快速静注20%SD-Na2ml/kg:取另一耳耳缘静脉快速注射,注射同时开始计时,注射后 用干棉球及回形针压迫止血。 4.给药后收集血样:给药后第1、3、5、10、15、30、60、120、180min,分别从耳中央动 脉取血样0.5~0.6ml至小试管。 (1)临床上正规实验应不少于11个点 (2)每次取血放开压迫的手指,将兔耳折成漏斗样即可,取血前应擦净残血。 (3)若血液流出不畅,可用灯光局部照射、轻揉耳根部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动脉血流出。 (4)第1、3、5、10、15min时间隔时间短,应注意准确把握,止血用指腹压迫法,30min 后间隔时间长,可用干棉球压于切口再将兔耳反折止血。 5.按照下表进行血浆SD-Na浓度测定。 ***注意:(1)三套试管以及漏斗、移液管、滴管等应做好标记,不能混用; (2)三氯乙酸与血液混匀后应立即震荡; (3)待所有样品过滤、收集滤液完成后才可一起加亚硝酸钠与麝香草酚钠,且二者顺序不能颠倒。 四、结果处理: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用20%SD-Na的原药配制成10、20、40、80、120mg/100ml 5个浓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D )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 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C.药物的粒度 D.药物旋光度 E.药物的晶型 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 C )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 )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C ) A.4h B.1.5h C.2.0h D.O.693h E.1h 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 )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7.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D )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 A ) 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 99.9%?( D ) A.4h/2 B.6tl/2 C.8tl/2 D.10h/2 E.12h/2 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C) 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

生物信息学现状与展望

研究生课程考试卷 学号、姓名: j20112001 苗天锦 年级、专业:201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培养层次:硕士 课程名称:生物信息学 授课学时学分: 32学时 2学分 考试成绩: 授课或主讲教师签字:

生物信息学现状与展望 摘要: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本文对生物信息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前景。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在国内、外基本上都处在起步阶段。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背景;发展前景 一、生物信息学概述 1.生物信息学发展历史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信息数据资源的增长呈现爆炸之势,同时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对大规模数据的贮存、处理和传输成为可能,为了快捷方便地对已知生物学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有效的管理和进一步分析利用,一门由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特别是由分子生物学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应运而生,并大大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开展, 被誉为“解读生命天书的慧眼”【1】。 研究生物细胞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很早就已经开始,1866年孟德尔从实验上提出了假设:基因是以生物成分存在。1944年Chargaff发现了著名的Chargaff规律,即DNA中鸟嘌呤的量与胞嘧定的量总是相等,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量相等。与此同时,Wilkins与Franklin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DNA纤维的结构。1953年James Watson 和FrancisCrick在Nature杂志上推测出DNA 的三维结构(双螺旋)。Kornberg于1956年从大肠杆菌(E.coli)中分离出DNA 聚合酶I(DNA polymerase I),能使4种dNTP连接成DNA。Meselson与Stahl (1958)用实验方法证明了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Crick于1954年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DNA是合成RNA的模板,RNA又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称之为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这一中心法则对以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Nirenberg和Matthai(1963)的努力研究,编码20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得到了破译。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重组DNA的克隆(clone)奠定了基因工程的技术基础【2】。自1990年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人与模式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进展极为迅速。迄今已完成了约40多种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人基因组约3x109碱基对的测序工作也接近完成。至2000年6月26日,被誉为生命“阿波罗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终于完成了工作草图,预示着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指日可待。生物信息学已成为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 2.生物信息学研究方向 2.1 序列比对

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分析

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第一节药动学基本概念、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一、房室模型 房室是一个假设的结构,在临床上它并不代表特定的解剖部位。 如体内某些部位中药物与血液建立动态平衡的速率相近,则这些部位可以划为一个房室。 给药后,同一房室中各个部位的药物浓度变化速率相近,但药物浓度可以不等。 单室模型:当药物进入体循环后,能迅速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并很快在血液与各组织脏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都属于这种模型。 单室模型并不意味着身体各组织药物浓度都一样,但机体各组织药物水平能随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平行地发生变化。 双室模型假设身体由两部分组成,即药物分布速率比较大的中央室与分布较慢的周边室。 二、药动学参数 1.速率常数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大多属于一级速率过程,即过程的速度与浓度成正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时间的倒数,如min-1或h-1。 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途径有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和胆汁排泄等。药物消除速率常数是代谢速率常数k b、排泄速率常数k e及胆汁排泄速率常数k bi之和: k=k b+k e+k bi+…(9-1) 但在临床上,一些药物存在主动转运或载体转运,当药物浓度大到一定程度后,载体被饱和,药物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无关,速度保持恒定,此时为零级速度过程。 2.生物半衰期 生物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常以t1/2表示,单位取“时间”。t1/2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剂型、给药途径或剂量而改变。 但消除过程具零级动力学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3.表观分布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用“V”表示。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 V=X/C (9-2) 式中,X为体内药物量,V是表观分布容积,C是血药浓度。 V是药物的特征参数,对于具体药物来说,V是个确定的值,其值的大小能够表示出该药物的分布特性。从临床角度考虑,分布容积大提示分布广或者组织摄取量多。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在多数情况下表观分布容积不涉及真正的容积。 4.清除率 临床上主要体现药物消除的快慢,计算公式为 Cl=kV (9-3) Cl具有加和性,多数药物以肝的生物转化和肾的排泄两种途径从体内消除,因而药物的Cl等于肝清除率Clh与肾清除率Clr之和: Cl=Clh+Clr (9-4)

生物信息学课程设计

生物信息学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用blast、clustalx2和mega来分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四环素抗性基因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11-2 学号:11114040235 姓名:邹炜球 指导教师:马超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 2013年 12 月 21 日

摘要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研究生物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播,分析和解释等各方面的一门学科,它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而揭示大量而复杂的生物数据所赋有的生物学奥秘。本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分析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四环素抗性基因来介绍生物信息学里面常用的数据库NCBI和一些常用的软件(如blast、clustalx2、Primer Premier 5和mega),由于生物信息学这一门课在生物研究领域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所以熟练一些常用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和数据库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NCBI、blast、clustalx2、Primer Premier 、mega、生物信息学、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

目录 1绪论 (4) 1.1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概况 (4) 1.2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展望 (4) 2 课题设计内容 (5) 2.1以某一基因或蛋白为研究对象搜索一条序列(DNA长度为300-1500bp,蛋白质序列 为100-500)及相关信息,并分别表示出他的GENBANK和FASTA格式 (6) 2.2以设计内容1为目标序列进行BLAST分析 (7) 2.3通过BLAST或相关软件下载8条基因或蛋白质序列 (9) 2.4以8条基因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 (10) 2.5依照设计内容4构建系统发育树 (10) 2.6以其中一条基因序列设计一条长度为200-500bp的一对引物 (12) 参考文献 (16)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名词解释培训资料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名词解释

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从体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首过效应: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转化而使药物进入体循环前降解或失活,这种作用称为肝首过效应。 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被重新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的现象。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由两个肾的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体积 血脑屏障: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的摄取的能力称为血脑屏障。 肾清除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以分钟计),肾能使多少容积血浆(通常以毫升计)中的药物清除出去的能力 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的处理方法,研究药物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变规律的学科,致力于用数学表达式阐明不同部位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隔室模型:将整个机体按动力学特征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隔室,把这些隔室串接起来构成的足以反映药物动力学特征的模型。 速率常数:描述速率过程变化快慢的参数。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表观分布容积: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

多剂量函数: 稳态血药浓度:药物进入体内的速率等于从体内消除的速率时的血药浓度。 达坪分数:达坪分数是指n次给药后,血药浓度相当于坪浓度的分数。 滞后时间: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往往不能立即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开始给药到血液中出现药物所需的时间称为滞后时间。 负荷剂量:为尽快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在静脉滴注前或重复给药的首次给一个较大的剂量使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当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AUC除以时间间隔τ所得的商称为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蓄积系数:又叫蓄积因子或积累系数,系指稳态血药浓度与第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的比值,以R表示。 波动度:系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与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之差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比值。 零阶矩: 一阶距: MRT:代表给药剂量或药物浓度消除掉63.2%所需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生物等效性: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药学等效性: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认为他们是药学等效的。 治疗等效性:如果两制剂含相同的活性成分,并且临床上显示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认为两制剂具有治疗等效性。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大全 ①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的科学。 ②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临床意义:1.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进行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 4.探讨新药给药方案 5.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6.降低治疗费用 7.避免法律纠纷。 ③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④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又叫生物转化。 ⑤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 ⑥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⑦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 ⑧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⑨清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⑩BCS: 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11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Dn::溶出数。Do:计量数。An:吸收数 12 清除率:是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丛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13 体内总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多少体积的相当于流经血液的药物。 14 生物利用度(Bioacailability,BA):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它的吸收程度用AUC表示,而且吸收速度是以用药后到达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即达峰时间来表示。)评价指标AUC,Tmax,Cmax。 15 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Fabs):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16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Frel):又称比较生物利用度,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 17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18 药学等效性(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以认为它们是药学等效性。 19 首关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20 药代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21 速率常数:是描述速度过程重要的动力学参数。速率常数越大,该过程进行也越快。单位为min-1或h-1。 22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特点:一级速率过程的消除半衰期与剂量无关,而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因而半衰期为常数。 23 滞后时间:有些口服制剂,服用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吸收,滞后时间是指给药开始只血

生物信息学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SJ 摘要:生物信息学是在数学、计算机和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是指为理解各种数据的生物学意义,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手段进行生物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存、传播、分析与解析的科学。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其在药物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的综述了生物信息学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药物设计;靶标 1 生物信息学 1.1生物信息学概述 自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其迅猛发展造成了生物学数据的迅速膨胀,大量多样化生物学数据蕴含着大量生物学规律,这些规律是解决许多生命之谜的关键所在。因此人们对生物学数据搜集、管理、处理、分析、释读能力的要求迅速提升,计算机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处理人类基因组研究产生的海量数据及相关生物信息。一门由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数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生物信息学应运而生。生物信息学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学和系统科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高容量的数据库、繁多的搜索系统、快速的网络通讯和分析工具对生物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利用、共享、服务、研究与开发。 其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两方面。具体说,是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出发,分析序列中表达的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出现了几个重心的转移:一是将已知基因的序列与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二是从作图为基础的基因分离转向以序列为基础的基因分离;三是从研究疾病的起因转向探索发病机理;四是从疾病诊断转向疾病易感性研究。生物芯片(Biochip)的应用将为上述研究提供最基本和必要的信息及依据,将成为基因组信息学研究的主要技术支撑。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进一步突破及药物研制过程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契机。就人类基因组来说,得到序列仅仅是第一步,后一步的工作是所谓后基因组时代的任务,即收集、整理、检索和分析序列中表达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信息,找出规律。 1.2生物信息学的阶段 前基因组时代(20世纪90年代前):这一阶段主要是各种序列比较算法的建立、生物数据库的建立、检索工具的开发以及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等。

生物信息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生物信息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摘要生物信息学是研究生物信息处理(采集、管理和分析应用),并从中提取生物学新知识的一门科学,它连接生物数据和医学科学研究。生物信息数据库几乎覆盖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截止至2010年,总数已达1230个。生物信息学已不断渗透到医学领域的研究中。生物信息学在医学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医学、药物研发和建立与医学有关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医学,应用 前言据统计,生物学信息正以每14个月翻一倍的速度增长。随着基因组及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的快速增长,以及从这些序列中获取最大信息的需求,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运而生。简言之,生物信息学就是利用计算和分析工具去收集、解释生物学数据的学科。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是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生物学的结合。它对于管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数据具有重大意义,其研究成果将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生物信息学的基础是各种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工具的发展。 数据库 迄今为止,生物学数据库总数已达500个以上。归纳起来可分为4大类:即基因组数据库、核酸和蛋白质一级结构数据库、生物大分子三维空间结构数据库,以及以上述3类数据库和文献资料为基础构建的二级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1.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或基因多态性有关。发 现新基因是当前国际上基因组研究的热点,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是发现新基因的重要手段。目前发现新基因的主要方法有多种:(1)基因的电脑克隆:所谓基因的“电脑克隆”, 就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手段,发展新算法,对公用、商用或自有数据库中存储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 sequence tags,EST)进行修正、聚类、拼接和组装, 获得完整的基因序列, 以期发现新基因。(2)通过多序列比对从基因组DNA 序列中预测新基因[1]:从基因组序列预测新基因,本质上是把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和非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区分开来。(3)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2]:现在普遍认为SNPs研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走向应用的重要步骤。这主要是因为SNPs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用于高危群体的发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复习资料

1.生物药剂学(Biopa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一剂型因素 狭义普通剂型: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广义: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剂型及用药方法、辅料性质与用量、配伍及相互作用,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 二生物因素种族性别年龄、生理和病理、遗传 2.生物膜 结构:主要是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细胞膜经典模型,疏水在内亲水在外的脂质双分子层;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晶格镶嵌模型,流动性脂质的可逆性变化 性质:①.不对称性②.流动性③.半透性 3. 药物的跨膜转运途径与机制(细胞通道转运和细胞旁路通道转运) 转运机制: ⑴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扩散,都不需载体,不耗能,无膜变形。 单纯扩散浓度差一级速率过程,服从Fick’s扩散定律:dC/dt=DAk(C GI-C)/h。 膜孔转运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药物不通过,孔内为正电荷,利于阴离子通过。 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梯度②不需要载体③膜对药物无选择性④不消耗能量⑤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⑥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影响⑦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⑵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借助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 ①促动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特点a特殊蛋白帮助b高浓度到低浓度c饱和d 竞争 ②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特点a逆浓度梯度b消耗能量c有载体参与d有竞争现象e结构特异,受代谢抑制剂影响 ⑶膜动转运入胞作用(胞饮和吞噬)出胞作用 4.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部位。小肠的PH是5~7.5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原因:环状褶皱、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和小肠绒毛内的很

西药药一习题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一、最佳选择题 1、最简单的药动学模型是 A、单室模型 B、双室模型 C、三室模型 D、多室模型 E、以上都不是 2、药物的半衰期主要用于衡量药物的 A、吸收的速度 B、消除的速度 C、分布的速度 D、给药的途径 E、药物的溶解度 3、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越大则该药 A、起效越快 B、组织摄取越少 C、起效越慢 D、组织摄取越多 E、代谢越快 4、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A、 B、 C、 D、 E、

5、某药物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经4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A、1/2 B、1/4 C、1/8 D、1/16 E、1/32 6、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1,分布容积为5L,静脉注射给药200mg,经过2小时后,(已知e-0.693=0.5)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 A、40μg/ml B、30μg/ml C、20μg/ml D、15μg/ml E、10μg/ml 7、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联合用药,首剂量(负荷剂量)的计算公式 A、 B、 C、 D、 E、 8、经过6.64个半衰期药物的衰减量 A、50% B、75% C、90% D、99% E、100% 9、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浓度75%所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为 A、1个半衰期 B、2个半衰期 C、3个半衰期 D、4个半衰期 E、5个半衰期 10、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中与X0成正比的是 A、t max B、C max

C、k a D、k E、F 11、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中的吸收速率常数的计算可采用 A、残数法 B、对数法 C、速度法 D、统计矩法 E、以上都不是 12、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 ss)max与(C 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 ss)max与(C ss)min的几何平均值 C、达稳态时的AUC0-T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0-∞ D、多剂量函数与给药剂量有关 E、理想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一般是通过调整给药剂量X0及给药时间τ来获得的 13、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14、同一药物分别制成以下各剂型,MRT最大的是 A、片剂 B、颗粒剂 C、散剂 D、溶液剂 E、注射剂 15、代表了药物在体内滞留的变异程度的是 A、零阶矩 B、一阶矩 C、二阶矩 D、三阶矩 E、四阶矩 16、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A、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B、改变药物疗效 C、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 D、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 E、作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 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 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出小题,判断之类的) 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 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 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 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3、生物因素(小题、填空):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 遗传因素 4、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消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5、如何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转运关系指导处方设计? 不好 筛选合适的盐 筛选不同的晶型 改善化合物结构 微粉化包含物固体分散物 无影响 增加脂溶性 改善化合物结构 胃中稳定性 稳定 代谢稳定性不稳定 研究代谢药物 6、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 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 1、生物膜的结构:三个模型

最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D ) A.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2.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D )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 B.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C.药物的粒度 D.药物旋光度 E.药物的晶型 3.不是药物胃肠道吸收机理的是(C ) A.主动转运 B.促进扩散 C.渗透作用 D.胞饮作用 E.被动扩散 4.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B ) 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 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

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 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5.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C ) A.4h B.1.5h C.2.0h D.O.693h E.1h 6.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 )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 7.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D )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8.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A ) A.35.88 B.40.76 C.66.52 D.29.41 E.87.67 9.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D ) A.4h/2 B.6tl/2 C.8tl/2 D.10h/2 E.12h/2 10.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C) 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word精品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 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2. 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A .被动扩散 B .膜孔转运 C. 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 E. 膜动转运 3. 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8. 药物在体内以原形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 A. 吸收 B .分布 C.代谢 D 排泄 E .转运 9. 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A. 胆汁 B .汗腺 C.唾液腺 D. 泪腺 E 。呼吸系统 10.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A. 青霉素 B.链霉素 C.菊粉 D.葡萄糖 E.乙醇 11. 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 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乳汁排泄 A .逆浓度梯度转运 C .消耗能量 E .饱和现象 4.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A ?有部位特异性 C .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E .以上都是 5.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 ?胃 B ?小肠 C.大肠 6.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A .人体总体积 C .游离药物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E .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 7. 当药物与蛋白结合率较大时,则 A. 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也高 B. 药物难以透过血管壁向组织分布 C. 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 D ?可以经肝脏代谢 E .药物跨血脑屏障分布较多 B .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住特异性 D.需要载体参与 B.需要载体 D.逆浓度梯度转运 D.直肠 E.均是 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 D.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

浅谈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浅谈生物信息学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将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其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两方面,具体说就是从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出发,分析序列中表达的结构功能的生物信息。 具体而言,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领域,它是把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分析作为源头,在获得蛋白质编码区的信息后进行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和预测,然后依据特定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必要的药物设计。基因组信息学,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以及药物设计构成了生物信息学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生物学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依赖计算机科学、工程和应用数学的基础,依赖实验和衍生数据的大量储存。他将各种各样的生物信息如基因的DNA序列、染色体定位、基因产物的结构和功能及各种生物种间的进化关系等进行搜集、分类和分析,并实现全生命科学界的信息资源共享。 从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上看,生物信息学可以用于序列分类、相似性搜索、DNA序列编码区识别、分子结构与功能预测、进化过程的构建等方面的计算工具已成为变态反应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核酸序列的分析就是在核酸序列中寻找过敏原基因,找出基因的位置和功能位点的位置,以及标记已知的序列模式等过程。针对蛋白质序列的分析,可以预测出蛋白质的许多物理特性,包括等电点分子量、酶切特性、疏水性、电荷分布等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三维结构预测等。 基因芯片是基因表达谱数据的重要来源。目前生物信息学在基因芯片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确定芯片检测目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查询生物分子信息数据库,取得相应的序列数据,通过序列比对,找出特征序列,作为芯片设计的参照序列。 2、芯片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探针的设计和探针在芯片上的布局,必须根据具体的芯片功能、芯片制备技术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 3、实验数据管理与分析。对基因芯片杂交图像处理,给出实验结果,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实验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基因序列变异结果或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尽可能将实验结果及分析结果存放在数据库中,将基因芯片数据与公共数据库进行链接,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揭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大规模测序是基因组研究的最基本任务,它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信息分析紧密相关。目前,从测序仪的光密度采样与分析、碱基读出、载体标识与去除、拼接与组装、填补序列间隙,到重复序列标识、读框预测和基因标注的每一步都是紧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1.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 2.房室模型:单室模型、双室模型、多剂量给药、非线性动力学 3.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及矩量法 4.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给药方案设计、个体化给药、治疗药物监测 5.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的临床应用、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及生物等效性 药动学基本参数 >>速率常数(h-1、min-1)——速度与浓度的关系,体内过程快慢 吸收:k a尿排泄:k e 消除(代谢+排泄)k=k b+k bi+k e + …… >>生物半衰期(t1/2)——消除快慢t1/2 =0.693/k >>表观分布容积(V)——亲脂性药物分布广、组织摄取量多 >>清除率(Cl,体积/时间)——消除快慢 Cl=kV 某药物按一级速率过程消除,消除速率常数k=0.095h-1,则该药物消除半衰期t1/2约为 A.8.0h B.7.3h C.5.5h D.4.0h E.3.7h 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是 A.0.25L B.2.5L C.4L D.15L E.40L 房室模型 1

药物转运(吸收、分布、排泄)的速度过程 药学动力学首要问题——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一级 速度与药量或血药浓度成正比>>零级 速度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恒速静滴、控释) >>受酶活力限制(Michaelis-Menten型、米氏方程) 药物浓度高出现酶活力饱和 稳态血药浓度(坪浓度、C SS) 静滴时,血药浓度趋近于一个恒定水平,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 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达坪分数、f ss) f ss:t时间体内血药浓度与达稳态血药浓度之比值 n=-3.32lg(1-f ss) n为半衰期的个数n=1 →50% n=3.32 →90% n=6.64 →99% n=10 →99.9% 静滴负荷剂量: X0=C SS V 2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实验

【目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动力学规律 【原理】 已知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下其苯环上的氨基(—NH2)将被离子化而生成铵类化合物(—NH3+).后者与亚硝酸钠反应可发生重氮化反应进而生成重氮盐(—N=N+—).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麝香草酚生成橙黄色化合物.在525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磺胺嘧啶的浓度成正比.具体反应过程为: 根据上述原理,在给受试家兔一次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磺胺嘧啶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其静脉血样,采用比色法对各样品中磺胺嘧啶的血药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以血药浓度对相应时间作图,从而获得磺胺嘧啶的静脉给药后的药时曲. 【动物】 25g以上小鼠2只 【药品】 20%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0.05%SD、7.5%和15%三氯醋酸、0.5%亚硝酸钠、0.5%麝香草酚(用20%NaOH配制)、1000u/mL肝素生理盐水. 【器材】 721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精密扭力天平、手术器械、组织研磨器、1mL小鼠灌胃器、5mL离心管、试管、移液器(0.01~1.0mL)、吸头、滤纸、硫酸纸、玻璃记号笔、计算机. 【方法与步骤】参见图1 1.标准管制备:精确吸0.05%SD 0.1mL加入含7.5%三氯醋酸1.4mL的试管中,摇匀,加入0.5%亚硝酸钠0.5mL,摇匀后,再加入0.5%麝香草酚1.0mL. 2.取小鼠3只,禁食12小时不禁水,其中2只用20%SD灌胃0.1 mL /10g,另1只用生理盐水灌胃0.1 mL /10g作为对照. 3.给药小鼠分别于给药后30、60分钟各取1只断头取血(离心管内预先加入1000u/mL肝素0.1mL抗凝),取血后立即摇匀.对照小鼠在实验开始时同法取血. 4.取试管3只编号,分别于1号管(对照)、2号管(给药30分)和3号管(给药60分)内加7.5%三氯醋酸各2.8mL,再加入抗凝血各0.2mL用振荡器充分混匀. 5.取试管9支编号.预先称重硫酸纸.迅速剖取上述小鼠的肝、肾、脑并用滤纸沾去上面的血液.称取小鼠全脑,全肾及300-400mg肝组织,分别置于组织研磨器中,加入生理盐水(0.5mL/100mg组织),研碎后再加入15%三氯醋酸(0.5mL/100mg组织)摇匀,制成匀浆后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