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范式中的叙事探究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性研究范式中的叙事探究法

社会学研究传统一般有两种范式,一是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研究传统,人们称之为定性研究或者质性研究;二则是承传于涂尔干、滥觞于拉扎斯菲尔德的科学主义研究传统,即定量研究。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与科学主义理念(或者是形式主义)的发展,定量研究逐渐蔓延至社会学中,并于二十世纪后半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尤其是西方社会学研究言必称量化分析,以追求数据精确、样本代表性为目的。然而当这种研究范式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实践后,人们也发现在定量研究过程中,往往数据越精确,样本代表性越强、越科学,研究结果则与人类社会中的真实社会经验、社会事实之间联系越来越少,或者不能说明现实社会中人类行为的逻辑或规律。于是众多社会学家也开始逐渐反思定量研究的效用问题。而这不但使质性研究重新成为社会科学家考虑、关注的焦点,也由于人类学等学科使用质性研究取得的成果,质性研究再次成为当前社会学研究中的热门研究范式。其中,叙事探究作为质性研究范式的代表方法之一,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被逐渐地运用起来,而且研究著作、成果也层出不穷。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叙事探究方法,本文就叙事探究的基本概念、逻辑、原则等问题做一大致的说明。

一、质性研究与叙事探究

1、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主要是指不经由统计、分析程序,而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归纳法等方法,收集精确的访谈笔记或其他相关资料,再进一步在某一学科的理论、逻辑基础上形成研究结果的方法;质性研究的具体方式有访谈法(结构与无结构访谈)、观察法(直接参与、间接参与)等;质性研究的范围,微观层面上可进行关于人类行为与心理问题的研究,中观层面上可针对群体、组织的生活、行为、运作机制等研究,宏观层面上质性研究可以展开国家、政府行为的研究;质性研究的所涉及的学科主要有民族志、人类学、社会学等。

2、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

叙事探究是质性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叙事探究就是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Experience)”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在受访者的经验的叙述性表达(对社会的认知、观点、经验故事)中来探究人类

社会现象的逻辑与规律。叙事探究中,“叙事”是研究者对被访谈者的“经验”的文字性描述,同时,也与研究者对讲述者经验的理解相关;“探究”则是研究者运用“经验”的方式,对于讲述者生活经验的深层询问、探究(Inquiry),以便了解人类社会的逻辑和规律。把“叙事”和“探究”结合到一起,是理解和呈现经验最好的方式。叙事探究不仅要把所探究的内容展示给读者,而且要把探究的过程本身告诉读者。因而“叙事探究”强调参与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去“经历经验”,对讲述者经验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进行探求、询问。20世纪80年代后叙事探究方法被引入中国,后通过加拿大学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宁的引荐,逐渐为国人所理解、接受、运用。

二、叙事探究的基本逻辑与思想渊源

叙事探究的逻辑、思想基础又来源于古希腊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中关于经验重要性的认识。即认为哲学应该立足现实生活,注重把确定的信念作为行动的出发点,把采取行动看做是生活的主要手段,把开拓、创新看做是基本的人生态度,把获得成效看做是生活的最高目标。这一思想经詹姆斯和杜威的发展,逐渐承传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传统之中,成为以经验为主要对象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其中,杜威认为:经验“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它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简言之,就是能经验的过程”。这样在杜威的理念中,“经验”就具有连续性(continuity)和互动性(interaction)的特征。将经验研究发展为叙事探究研究方式的康纳利和克兰迪宁进一步认为:经验的连续性表明当下的经验来自于其他的经验,而且导致将来的经验;经验的互动性表明经验不仅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这种个体性和社会性总是在场;叙事探究就是要努力的去揭示经验的这些方面,从而达到对经验的理解和解释;叙事探究是“理解经验的一种方法,一种经验体验形式,一种生活方式(a way of life),是研究者和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个或者是一系列的地点,在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合作”。因此叙事探究不是以一个问题(problem)开始,而是以一个研究者感到好奇的现象开始,在叙事探究中,研究者需要“叙事地思考(think narrativelly)”,即用一种有着内在意义联系的方式来思考人类的生活经验和叙事探究活动本身。就像康纳利和克兰迪宁所讲:“经验就是在时间和情境中的人们的关系,参与者处在关系中,我们作为研究也处在与参与者的关系之中。叙事探究是这种经验的经验,它就是处在关系中的人与处在关系中人的研究”。

三、叙事探究的过程及要素

叙事探究是“理解经验的一种方法,一种经验体验形式,一种生活方式(a way of life),是研究者和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个或者是一系列的地点,在社会环境的互动中合作”。因此,叙事探究强调的是对经验的具体体验和对生活的积极参与,不仅要把叙事所探究的内容展示给读者,同时也要把叙事探究的过程本身展示给读者。由此,叙事探究就是一个研究者、参与者、被研究者共同构建研究的一个过程,主要围绕三个要素,即现场、现场经验文本和研究文本而展开。

(一)现场:现场是研究者的考察对象,也是研究者在体验经验的场所,因此,现场是一个具有时空、地点以及个人与社会互动的三维结构。现场中研究者必须与参与者建立不同程度的亲近关系来理解、记录和思考现场,必须超越即时性来观察他们遇到的经验。

(二)现场经验文本。现场经验文本是由研究者和参与者创造的代表各个方面现场经验的文本,是原始资料或者现场资料,它们是产生于现场经验的复杂混合体,牵涉到研究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是经过选择的、演绎解释的经验记录;现场经验文本包括叙事故事、自传、研究日志、口述史、家庭故事、现场记录、谈话、研究者与参与者的信件、家族故事以及年鉴和编年史、照片、个人/机构的纪念品、文献分析等。

(三)研究文本。研究文本是采取一种叙事性整体性方式呈现的关于叙事探究文本,通过叙事的整体性,为我们提供一个更详细、更丰富地思考个人生活连续性的整体概念。因而,研究文本不仅考虑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把人物和事件放到特定的情景中去考虑,在人际的互动和文化中去组织经验。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的转换是叙事研究中比较困难的阶段,包括不断增加的解释性文字的组织,且要回答探究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现场文本转向研究文本,须通过研究主题和思路来促成,而且,将研究者的观点融会进整个研究中是研究文本创作的核心。故此,在叙事探究中“研究者的在场”必须被承认、被理解并被写进最后的研究陈述中。当然,叙事研究文本可以有不同的风格,描述的、解释的、讨论的、叙述的都可以。同时,由于经验是对生活本身的展示,叙事文本就是由一个个经验故事组成的,就像一幅连环画,在有限的篇幅中简洁地描绘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构成一个故事,探究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所发生的故事,通过故事建立起经验的连续性。

四、叙事探究应当注意的问题

叙事探究尽量客观,且让研究内涵更丰富,所以很重视研究的程序,其程序约为:进入现场、并建立研究者的角色、决定有效资料及有效地搜集方法、以有纪律的方式保持研究者的主观了解、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