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分章节练习题

教育学分章节练习题
教育学分章节练习题

教育学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B .埃及C.希腊 D .罗马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 .埃及C.希腊D.雅典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A .希腊B.埃及C.斯巴达D .雅典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A.希腊B .埃及C.斯巴达D.雅典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

特征是古代( ) A .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 .现代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 .现代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 .现代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 .现代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B.《论语》C.《礼记》 D .《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 .孟子C.墨翟 D .荀子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 .孟子C.墨翟 D .荀子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 .孟子C.墨翟 D .荀子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 .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 .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兼爱B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 .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 .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 .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学记》B.《论语》C.《礼记》 D .《中庸》21.“学不躐等”出

A.《学记》B.《论语》C.《礼记》 D .《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 .德莫克里特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B .《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 .《民本主义与教育》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B .《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 .《民本主义与教育》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

A.教育B.教育学 C .教育论D.德育论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卢梭D.裴斯泰洛齐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 .康德C.卢梭D.裴斯泰洛齐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B .卢梭C.康德 D .洛克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A.洛克B .卢梭C.康德 D .裴斯泰洛齐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B .《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之上的教育家是( ) A .卢梭 B .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

A.《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 .课堂中心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 称为( )

A.白板说 B .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

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C.课堂中心 D .教材中心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 .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

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 .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

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 .赞可夫C.布鲁纳D.巴班斯基

1、B

2、D

3、C

4、D

5、C

6、C

7、D

8、D

9、D 10 A 11、A 12、A 13、A 14、

C 15、A 16、B 17、C 18、C 19、

D 20、A 21、A 22、A 23、A 24、A 25、B 26、C 27、A 28、C 29、D 30、A 31、A 32、D 33、D 34、B 35、C 36、D 37、B 38、A 39、B 40、C 41、B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2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3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 皮亚杰

4 “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A 1948 年

B 1952 年

C 1958 年

D 1960 年

5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6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答案

1 (3)

2 (4)

3 (3)

4 (4)

5 (2)

6 (3)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2.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3.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4. 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 墨子C孔子D荀子

5. 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 格塞尔

6.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7.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8.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 、“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

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9.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10.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11.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1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13.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答案

1. B

2.C

3.C

4.D

5.B

6.D

7. B

8.D

9.A 10.B 11.B 12.C

13.C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

1. 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四章答案

1. B

2.A

3.D

4.C

5.D

6.A

7.D

8.D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选择题

1.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2.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3.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

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 基础

4. 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

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

5.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6. 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7. 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8.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9. 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10.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

11.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12.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

1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14.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

15.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

16.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第五章答案

1.D

2.C

3.A

4.D

5.B

6.C

7.D

8.B

9.C 10.B 11.A 12.C 13.D 14.A 15.B 16.D 第六章课

一、选择题: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 C 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 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

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B 教学计划C教学大纲 D 教科书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 D 读、写、算

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12.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

A 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 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 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 教学 目标的基本特征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

A 开设哪些科目

B 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 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 各门学科的 教学方法

1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

A 课程目标

B 教学目标

C 教学计划

D 教学大纲

15.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

A 教学计划

B 教学大纲

C 教育目的

D 教学目标 1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

A 讲授提纲和讲义

B 教科书和参考书

C 教科书和讲义

D 讲义和参考书 1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 ) A 基本要求 B 基本原则 C 基本手段 D 基本途径 1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

A 安排课程表

B 分析教学任务

C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 组织教学活动 第六章答案

1.C

2.D

3.B

4.A

5.D

6.B

7.A

8.D

9.B 10.A 11.C 12.C 13.A 14.D 15.B 16.C

17. D 18.D 第七章 教学(上) 一、选择题 1.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 课外活动

B 实践活动

C 教学活动

D 班主任工作

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

A 基础地位

B 中心地位

C 主要地位

D 重要地位

3.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

A 注意力

B 观察力

C 思维力

D 想象力

4.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5.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凯洛夫

D 夸美纽斯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凯洛夫

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

A 实践型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7.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 地方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知识性课程 8.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 ) A 学校

课程 B 技能性课程 C 学生中心课程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 A 国家

课程 B 工具性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10.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 ) A 社会中心课程

B 技能性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1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D 知识型课程

()

D 社会中心课程

D 基础型课程 D 社会中心课程

D 学校课程 )

A重要力量B主要力量C 内部动力D外部动力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 基本内容 C 基本途径 D 基本阶段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 C 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1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 教学目的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D教学方法

1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体现了教学的()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 C 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D 巩固性原则

1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B不陵节而施 C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而时习之

第七章答案

1 C

2 B

3 C

4 A

5 D

6 B

7 C

8 D

9 B 10 D 11 C 12 A 13 D 14 B 第八章教学(下)

一、选择题

1、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 课外辅导

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教学规律

D 教学原则

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 课后练习

4、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 信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效度

5、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6、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称为()

A 教学程序

B 教学步骤

C 教学组织形式

D 教学阶段

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 分组教学

B 个别教学

C 道尔顿制

D 班级上课制

8、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洛克

D 夸美纽斯

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 1856 年

B 1860 年

C 1862 年

D 1866 年答案:

1 B

2 A

3 C

4 D

5 A

6 C

7 B

8 D

9 C

第九章德育一、选择题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A 德育目的

B 德育原则

C 德育规律

D 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 基础

B 途径

C 出发点

D 重要环节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品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B.教学 C.德育 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B.《大学》C.《孟子》 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15.( D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2014石家庄教师招聘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 1.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C .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 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 是( B ) 。 1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 1.《大教学论》 B .《教育漫话》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 特点的要求。 1 .大众性 B .公平性 C .终身性 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1 ) 。 1 .教育问题 B .教育价值 C .教育事实 D .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1.康德 B .培根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1 )。 1.赫尔巴特 B .康德 C.培根 D .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1.赫尔巴特 B .康德 C.培根 D .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一论点出自(B )。 1 .洛克的《教育漫话》B .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1 )。 1.学校的产生B .剩余产品的出现C .有了国家D .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 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1.《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 《民主主义与教育》D .《康德论教育》1 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 1 )。 1 .教育 B.教学 C .德育 D .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分章强化题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可以归入到学习中的现象有()。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 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 2.新生渐渐知道铃声代表上课,这属于()。 A.信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3.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 A.连锁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解决问题的学习 D.信号学习 4.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属于()。 A.认知策略 B.言语信息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5.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符合()。

A.练习律 B.准备律 C.效果律 D.联结律 6.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8.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的学说为()。 A.认知-结构学习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完形-顿悟说 D.建构主义学习论 9.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A.苛勒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1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的学习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意义学习 11.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为(或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的力量是)()。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2.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夸美纽斯)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赫尔巴特)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赫尔巴特)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杜威)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同上题)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人类劳动的进行)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学校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教育实践) 19.《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布鲁纳) 22.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实用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杜威)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赫尔巴特)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杜威) 二、多选题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 国学 C. 乡学 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大学 E.小学 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 塾 B. 庠 C. 序 D.校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商代 C.夏朝 B.周代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 、五经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指()。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n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10.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古代印度的《吠陀 C.柏拉图的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想国》 1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4.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5.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首先提出。 A.保罗?郎格朗 B.杜威 C.洛克 D.卢梭 1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1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9.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两天必过)教育学部分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优质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6点趋势,见书P4)。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5点) 6、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5点)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卢梭代表作《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该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2014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B.《人类理智论》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A.教育 B.教学C.德育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 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17.教育是(A )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18.教育起源于(B ) A.人类早期心理模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照料 D.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9.学校产生于(A )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21.“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22.( C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教育学分章1模拟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C 7.C 8.D 9.C 10.C ll.C l2.D l3.D l4.B l5.D l6.D l7.C l8.D 19.A 20.A 二、填空题 1.层次结构年龄分级 2.基础科学知识 3.就业 4.绅士 5.培养人 6.学校教育制度 7.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8.废科举,兴学校 9.癸卯学制(或《奏定学堂章程》) 10.四书五经 ll.教区学校 12.教育规律 13.《论语》 l4.维多里诺拉伯雷 l5.卢梭 16.助产术 l7.僧吏 18.《林哈德与葛笃 德》 l9.《爱弥儿》 20.《普通教育学》 21.实用主义《民本主义与教育》三、简答题 1.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1)主张启发式教学: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信心;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强调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要循序渐进。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智育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1)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2)改变经院主义的学风,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3)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将美与善结合起来。 3.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 4.简述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

(1)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2)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3)系统论述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5.古代学校教育有哪些重要特征? (1)阶级性。统治阶级享有教育的特权,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2)道统性。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而为一。(3)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4)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Et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8.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缺陷及对我国教育学体系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国家行政领导与学校的关系上,忽视了学校的自主性。(2)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上,忽视了教师的自主性。(3)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4)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9.为什么说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科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l835年又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在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且主张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 B 文学 C 文字D书本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 B 高等教育 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 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 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 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 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 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 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 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D韩非子 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 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08政教内部资料 绪论(多出选择题 ) 一、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课本P1-P9) 1. 教育学孕育、萌芽阶段 (1) 孕育时期: 孔子的《论语》 、 柏拉图的《理想国》 。但均不是专门的教育著作。 (2) 萌芽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论.教.育.的.著.作. 《学记》 ,被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古罗马帝国的 昆体良 所著 的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论演说家的培养》 。 2.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标志:捷克著名教育家 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 ,探讨“把 . 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 德国心理学 家和教 育家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 。 (1) 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 a. 倡导教育对象普及化。 b. 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教育学科体系——开始尝试 班.级.授.课.制 . 。 c. “.经.验.—.—.描.述.”.的.写.作.及.论.述.方.式. 成为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d. 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设.想. ,将人的一 生划分为成七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规定了具体的教育任务。 (2) 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的教育家。。 同时期其他代表人物:洛克..(英)、卢.梭.(法)、裴.斯.泰.洛.奇. (瑞士)、福.禄.贝.尔.(德)、康.德.(德)等。 ? ? ?? ????? ???? ?? 3. 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 (1)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的《教育论》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教育方法上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 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2) 德国教育家 拉伊 的《实验心理学》 ,他将生物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感受 ..—.—.整.理.—.—.表. 现.”三个阶段。 (3) 美国教育家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 主张“儿.童.中.心.论. ”,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论断 “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 (4) 苏联教育家 凯洛夫 的《教育学》 ,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的规律,标志着社会主 义.教.学.理.论.... 的 诞生。 4. 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 (1) 美国心理学家 布卢姆 的《教育目标分类》 ,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 三类。 (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的 《教育过程》 ,他提倡发.现.学.习. 。 (3) 苏联教育家 赞科夫 的 《教学与发展》 。 (4) 苏联教育家 巴班斯基 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方面(目的、内容)、心理方面(动 机、意志、情绪、思维)和控制方面(计划、组织、调整、控制)。 第一章 教育的涵义(以选择题为主) 一、 教育家对教育的宽泛与偏狭解释(课本 P17) 1 、宽泛: 杜威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 2、偏狭: 斯宾塞 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涂尔干 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二、 教育起源(课本 P30-P31 ) 1 、动物起源说

高等教育学分章题库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一、选择题 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 B )。 A.古希腊学园B.中世纪大学C.赠地学院D.红砖大学 2.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 B )。 A.德国柏林大学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英国剑桥大学D.法国巴黎大学 3.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 C )。 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4.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A )。 A.专业性B.基础性C.中学后教育D.通才教育 5.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和波隆那大学,还有(D ) A.雅典大学B.亚历山大大学C.哥廷根大学D.巴黎大学 6.元宝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 )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7.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结构的主要因素( B )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8.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D )。 A.发展科学B.社会服务C.促进经济发展D.培养专门人才 9.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 C )。 A.独特性B.易变性C.先导性D.开放性 10.美国开设的第一所高校是( C )。 A.耶鲁学院B.普林斯顿大学C.哈佛学院D.威廉玛丽学院 11.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D )。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12.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B )。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 13.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先驱和典范是( B )。 A.哈佛大学B.霍普金斯大学C.弗吉尼亚大学D.耶鲁大学 二、填空题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7)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发展(D A.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C.表现美的能力和技巧 2.. 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认知发展理论。 ) B.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D.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 C )的儿童 A. 卢梭 B. 洛克 C. 皮亚杰 D. 蒙台梭利 3.学前教育启蒙性的完整含义是( C ) A.传授知识的浅显性 B.品德教育的启蒙性 C .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启蒙性 D.个性发展的启蒙性 4.. 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 包办代替,这是学前教育的(D )原则。 A. 发展适宜性 B. 启蒙性 C. 综合性 D. 独立自主性 5.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其所有发展领域不同需要的课程,而儿童的发展是动一发而牵全 身的。所以其课程应具有( C ) A.连续性B .发展性 6.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 A )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 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C.综合性 D.差别性 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 7. 学前教育的( A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86 年针对当时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 等倾向而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A. 发展适宜性 B. 启蒙性 C.综合性 D. 独立自主性 8.现代学前教育中,教育者主要以广、博、浅为准则,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体现了( C ) A.综合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启蒙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9.提出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理念的组织是(B)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C.香港幼儿教育协会 10. 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A ) A.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与师生关系 B.教师的保育意识 C.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幼儿的自理能力 D.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11. 在教育实践中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教育方案,这是学前教育的 ( C ) A. 保教结合原则 B. 综合性原则 C.发展适宜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2.在教育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前教 育的(D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3.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C )

最新《教育学》第一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狭义的教育是指()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D.文字的出现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 会功能的是() A. 学校出现 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C. 教师出现 D.痒、序的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 A. 私塾 B. 乡学 C. 小学 D.“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 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人类的教育实践 B. 人类的发展 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 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 19.《理想国》的作者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和亚里士多德 D. 黑格尔 E.夸美纽斯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杜威 D. 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

2013教育学分章(7-10)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七章教学(上) 一、选择题 1.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A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2.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D )。 A.实验法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3.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B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8.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A )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9.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卢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C )。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1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C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1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1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D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C.思想性 D.巩固性 13.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B )。 A.研究一探讨法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 14.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C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 D.练习法 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C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分章5模拟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D 3.D 4.C 5.A 二、填空韪 1.个体与环境 2.独立意志 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未成年公民 5.受教育权 6.专门 7.专业素养 8.教育专业素养 9.专业人员 10.教师资格制度 11.授受 l2.民主平等 三、筒答题 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而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其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因。 2.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对学生的身份是如何定位的? 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对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3.作为权利主体,学生享有哪些合法的权利?应履行哪些义务? (1)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人身权主要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2)学生所应履行的义务包括: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教师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所要扮演的职业角色包括:(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 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5.教师需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教师所需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 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 法论。 6.教师需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所需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 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四、论述题 1.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答: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从事这一职业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养:(1)专业素养。①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②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2)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示范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如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 2.试析师生关系的性质。 (1)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 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2)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首先,师生在教学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育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需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2.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3.1877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4.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7.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8.富勒和布朗认为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三阶段 二、单项选择: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C)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A.学生 B.教师 C.教师和学生 D.校长 2..在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A) A.桑代克 B. 赫尔巴特 C.杜威 D.乌申斯基 3..(C)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维果斯基 B. 马卡连柯 C.乌申斯基 D.卡普捷列夫 4.(D)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A.乌申斯基 B.加涅 C.赫尔巴特 D.桑代克 5. 1924年,(D)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房宗岳 B.潘菽 C.邵瑞珍 D.廖世承 6.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7.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C) A.教师、学生、学校 B.教、学、环境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学生、领导

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B.埃及C.希腊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兼爱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 A.教育B.教育学C.教育论D.德育论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B.康德C.卢梭D.裴斯泰洛齐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康德D.洛克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A.洛克B.卢梭C.康德D.裴斯泰洛齐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 A.卢梭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