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开环聚合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教案第7章开环聚合

《高分子化学》教案第7章开环聚合

第六章 开环聚合开环聚合属于链式聚合,单体为环化合物,包括环醚、环缩醛、内酯、内酰胺、环硅氧烷等。

7.1 总论7.1.1 环单体的聚合活性环单体的聚合活性由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共同决定。

1. 热力学因素即环单体和相应的线形聚合物的相对稳定性,它与环大小、成环原子和环的取代基相关。

1) 环烷烃的稳定性:环烷烃进行开环聚合的热力学可行性顺序为:三元环、四元环>八元环>五元环,七元环>六元环。

2) 环的取代基:取代基的引入使聚合热增加、熵变增加,总体使开环聚合可能性降低。

3) 单环单体和多环单体:多环单体的环张力会有所增加,使开环聚合可能性增加。

如8-氧杂[4,3,0]环壬烷,反式的可开环聚合。

4) 成环原子:对于内酯而言,六元、七元环内酯可聚合,而五元环内酯则不可;环三硅氧烷的聚合活性高于环四硅氧烷。

2. 动力学因素环烷烃没有易受活性种攻击的键,因此动力学上仅环丙烷衍生物可进行开环聚合,并且仅能得到低聚物。

环醚、内酯、内酰胺等环单体,因有亲核或亲电子部位,易开环聚合。

7.1.2 开环聚合机理和特征 1. 聚合机理开环聚合的引发剂为烯烃聚合进行离子型聚合所用的引发剂,引发反应包括初级活性种的形成和单体活性种的形成。

大多数阳离子开环聚合的链增长是通过单体对增长链末端的环状阳离子的亲核反应来进行的,其中的Z 基团为C-O (环醚)、C-N (环氮化合物)、Si-O (环硅氧烷)、酯键和酰胺键;而阴离子聚合的链增长则是增长链末端的阴离子对单体的亲核反应,Z 基团为RO -(环醚)、COO -(内酯)和Si-O -(环硅氧烷)。

;一般情况下,开环聚合的增长链末端带电荷,进行链增长的单体是中性的。

但是,开环聚合还有另一种链增长方式,即所谓的活化单体机理,增长链末端不带电荷,而单体是离子化的,如己内酰胺的阴离子聚合。

2. 开环聚合的基本特征Z-++Z单体加到增长链上进行高分子链的生长;聚合度随转化率增加缓慢,但是在许多场合下呈线性关系;溶剂对聚合反应影响同烯烃的离子聚合;动力学表达式通常类似于链式聚合,特别是活性聚合;许多开环聚合的单体平衡浓度较高,即临界聚合温度较低。

高分子化学-第八章开环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八章开环聚合
其中:[M]0和[M]t分别为环氧乙烷起始和t时刻的浓度; [C]0 和[C]分别为引发剂起始和 t 时刻的浓度。
高 分 子 化 学
21
8.2 环醚的开环聚合
醇的影响
一些金属烷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引发的聚合反应体系中, 常加入适量的醇:溶解引发剂,形成均相聚合体系;促进 增长链阴离子与抗衡阳离子的离解,增加自由离子浓度, 加快聚合反应速度。 在醇的存在下,增长链可和醇之间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开环聚合中,对环醚的研究比较详细,尤其是对三节 环和五节环环醚研究得最多。
高 分 子 化 学
9
8.1 开环聚合概述
按环的大小,环醚单体主要有下列几种:
CH2 CH2 O
CH2 CH CH3 O
CH2 CH2 O
CH2 O CH2 C
CH2Cl CH2Cl
环氧乙烷
8.1 开环聚合概述
环状单体的种类
环中含一个杂原子的环状单体有环醚、环硫化合物和 环亚胺等,含有两个杂原子的有环缩醛,含有一个杂原子 和一个羰基的有环酯,环酰胺等。
环醚
环中含有醚键-O-的环状化合物称为环醚;
三节环醚又称为环氧化合物或氧化烯,如环氧乙烷又 称为氧化乙烯,环氧丙烷又称为氧化丙烯;
高 分 子 化 学
17
8.2 环醚的开环聚合
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聚合
环氧化合物的阳离子开环聚合仅生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的 产物,且副反应很多。 环氧化合物可以用醇盐、氢氧化物和负碳离子来引发聚 合,用碱引发聚合可制得端羟基聚醚,目前工业上采用。 环氧化合物的阴离子开环聚合是在二元醇或三元醇存在 下用醇盐和氢氧化物作引发剂来进行的。 醇(作为起始剂)通常用来溶解引发剂形成均相聚合体 系,同时能明显的提高聚合反应的速率,这可能是因为 均相体系增加了自由离子的浓度以及使紧密离子对转变 为松对的缘故。

第七章开环聚合(ring-openingpolymerization)

第七章开环聚合(ring-openingpolymerization)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12
四、其它杂环单体
合成多肽阴离子开环聚合
单体:N-羧基-a-氨基酸酐(N-carboxy-a-amino-anhydride, NCA); 引发剂:胺类(伯胺、仲胺和叔胺)
CO HN O
CH CO R
-CO 2
R NHCHCO m
CO RNH2 + HN O
CH CO R
R COOH RNHCOCHNH
A CH2CH2O nCH2CH2O- M+ + ROH
A CH2CH2O nCH2CH2OH + RO- M+
环氧丙烷聚合的单体链转移反应:甲醇钠引发环氧丙烷聚合,
CM为0.013(70 °C)、0.027(93 °C)。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3
2.2 (环氧化物的)阴离子聚合
CH3
O
CH2CHO- Na+ + CH3CH CH2 ktr,M
开环聚合应该 归类于
何种聚合方式 ???
O
O
R
CH3CH CH2 CH2 CH2 O
R
O
O
O
O
OO
O
高分子化学第七章
2
二、环醚(杂氧原为子什)么环醚中只有
环氧化物才能进行
2.1 环醚单体
阴离子聚合?
3, 4, 5元环醚(); 6元环如四氢吡喃、1,4-二氧六环();1,3,5-三
氧六环( )
聚合过程(活化单体链增长机理)
引发剂和单体反应生成活化单体; 活化单体与内酰胺反应形成N-酰基化内酰胺,进一步还原出活化单体; 活化单体不断与增长链末端的内酰胺单元反应; 聚合存在诱导期:以使N-酰基化内酰胺浓度达到足够大;

开环聚合

开环聚合

R
CH2CH2O
n
O Na + ROH
-
+
R
CH2CH2O
n
+ RO-Na+ OH
交换反应生成的醇盐可继续引发聚合反应。 交换反应生成的醇盐可继续引发聚合反应。从形 式上看,交换反应与链转移反应相似, 式上看,交换反应与链转移反应相似,但与链转移 反应不同, 反应不同,交换反应生成的端羟基聚合物并不是 的聚合物,而只是休眠种, “死”的聚合物,而只是休眠种,可和增长链之间 发生类似的交换反应再引发聚合反应: 发生类似的交换反应再引发聚合反应:
③ 聚合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 开环聚合 因素 活化能 高 低 加成反应
反应分子数 单分子
双分子
升高聚合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开环反应速率; 升高聚合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开环反应速率;降 低聚合体系中的单体浓度有利于开环聚合反应的 进行。 进行。
第四节 阳离子开环聚合
1、四氢呋喃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
在所有的温度下, 在所有的温度下,四氢呋喃的聚合都是平衡反 聚合通过氧正离子进行。以质子酸为引发剂, 应。聚合通过氧正离子进行。以质子酸为引发剂, 聚合过程如下: 聚合过程如下:
4、开环聚合反应机理 、
开环聚合反应机理较为复杂。大多数环状单体开 开环聚合反应机理较为复杂。 环聚合机理与离子聚合机理类似,根据单体种类、 环聚合机理与离子聚合机理类似,根据单体种类、 引发剂种类及增长活性中心电荷的不同, 引发剂种类及增长活性中心电荷的不同,可分为阴 离子开环聚合、阳离子开环聚合及配位聚合。 离子开环聚合、阳离子开环聚合及配位聚合。除分 析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外, 析聚合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外,还通过实验测定出的 产物聚合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来确定开环聚合 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

chap8第八章 开环聚合-高分子化学

chap8第八章 开环聚合-高分子化学
环醚( Cyclic Ether),无取代的三、四、五元环醚分 别称环氧乙烷、环丁氧烷、四氢呋喃,其聚合活性依次递 减。
醚属Lewis碱,环醚的氧原子易受阳离子进攻,一般用 可阳离子引发开环。但三元环醚(环氧化合物)其环张力 大,很易开环,也可用阴离子引发剂引发开环。
工业上有价值的环醚开环聚合有: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开环聚合制聚醚 三聚甲醛的开环聚合制聚甲醛
C| H2Cl -O-CH2-C-| CH2- n
CH2Cl
25
2)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四氢呋喃为五元环,环张力较小,对引发剂选择和 单体精制要求高。五氟化磷为催化剂,分子量 30万左右 ;以五氯化锑作催化剂,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低得多。
少量环氧乙烷可作四氢呋喃开环聚合促进剂。 Lewis 酸直接引发四氢呋喃开环速率较慢,但易引发高 活性的环氧乙烷开环,形成氧鎓离子,氧鎓离子能加速 其开环聚合。
环氧化物的开环聚合一般无链终止,需人为加入 终止剂终止(如酚类化合物)。
15
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虽有阴离子聚合的性质,但其分子 量和转化率随时间逐步增加,又有逐步聚合的特征。
聚合速率和数均聚合度为:
d[M] dt
X n = [M] 0 − [M] t [C]0
[M]0和 [M]t:环氧乙烷起始和 t时刻的浓度;
CH3CH-CH2 O
~~C| HCH2O-B+ |or ~~CH2CHO-B+
CH3
CH3
(主)
(副)
20
环氧丙烷开环易发生向单体转移反应,使分 子量降低。
CH3
O
ktr.M
CH2 CH O Na + CH3 CH CH2

开环易位(歧化)聚合-ROMP

开环易位(歧化)聚合-ROMP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高分子化学进展
三、开环易位(歧化)聚合
开环聚合:
环状单体开环相互连接形成线型聚合物的过程,称为开环 聚合。开环聚合为链式聚合反应,包括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 止等基元反应。但开环聚合反应与乙烯基单体的链式聚合反应 有所区别,其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与许多逐步聚合反应的速率 常数相似,而比通常乙烯基单体的链式聚合反应低数个数量级。
他亲自走出讲台,邀请身边的 皇家科学院教授和两位女工作 人员一起在会场中央为大家表 演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最 初两位男士是一对舞伴,两位 女士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 剂”的喊声中,他们交叉换位 ,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在场 记者随即发出了笑声。
烯烃复分解反应最初应用在石油工业中,以SHOP法的产物α-烯烃为原料, 高温高压下生产高级烯烃。传统的反应催化剂如WCl6-EtOH-EtAlCl2,由 金属卤化物与烷化剂反应制取。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个循环反应,过程为:首先金属卡宾配合物与烯烃反应, 生成含金属杂环丁烷环系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分解,得到一个新的烯烃和 新的卡宾配合物。接着后者继续发生反应,又得到原卡宾配合物。
开环易位聚合的单体是环烯烃,如果是开环烯烃, 生成什么产物?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10月5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 学奖授予法国化学家伊夫·肖万(Yves Chauvin)、美国化学家 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和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的贡 献。在宣布仪式上,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阿尔伯 格将烯烃复分解反应描述为“交换舞伴的舞蹈”。
金属卡宾
高活性,聚合反应控制能力强,可进行活性聚合
(3)可能存在的链转移:

高分子化学课件-开环聚合

高分子化学课件-开环聚合
详细描述
聚碳酸亚丙酯的开环聚合是通过丙二酸和环氧乙烷的反应实现的。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丙二酸和环氧 乙烷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形成聚碳酸亚丙酯。聚碳酸亚丙酯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阻隔性能和加工性 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电子器件等领域。
聚己内酯的开环聚合
总结词
聚己内酯的开环聚合是一种高效、可控 的聚合方法,可制备出高分子量聚合物 。
能源消耗,实现聚合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利用
02
通过循环利用聚合物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同时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降解性
03
研究和发展具有生物降解性的聚合物材料,使其在完成使用寿
命后能够自然降解,减少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05 开环聚合的实例分析
聚乳酸的开环聚合
总结词
聚乳酸的开环聚合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聚合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3
02
配位聚合
配位聚合是一种通过过渡金属催化剂将烯烃单体聚合的 方法,具有高活性、高定向性和高立构规整性的特点, 是开环聚合领域的研究热点。
活性聚合技术
活性聚合技术能够实现聚合过程中链自由基的稳定,从 而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提高聚合物的性 能。
聚合产物的性能改进
功能化聚合物
共聚物
通过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引入特定的功 能基团,可以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功 能化聚合物,如导电、发光、磁性等 功能。
合成聚醚类高分子材料
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将环状单体转化为聚醚类高分子材料, 如聚四氟乙烯、聚乙二醇等。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耐 化学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和化工等 领域。
合成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将环状单体转化为导电高分子材料,如聚吡咯、聚苯胺等 。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传感 器和电池等领域。

高分子化学第八章开环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八章开环聚合

交换反应生成的醇盐可继续引发聚合反应。从形式上看,交换 反应与链转移反应相似,但与链转移反应不同,交换反应生成的端 羟基聚合物并不是“死”的聚合物,而只是休眠种,可和增长链之 间发生类似的交换反应再引发聚合反应:
09.03.2019 高分子化学
通过交换反应,使醇也可引发单体聚合,因此若无其他链转移 反应时,聚合产物的数均聚合度为:
09.03.2019
高分子化学
链增长阴离子聚合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聚合产物的数 均聚合度为:
C [M ]0 Xn [I]0
09.03.2019
高分子化学
醇的影响 一些金属烷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引发的聚合反应体系中,为了使 引发剂溶于反应溶剂形成均相聚合体系,常需加入适量的醇,所加 的醇除了溶解引发剂作用外,还可促进增长链阴离子与抗衡阳离子 的离解,增加自由离子浓度,加快聚合反应速度。 在醇的存在下,增长链可和醇之间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环状低聚物
链增长与向高分子链转移是一对竞争反应,它取决于单体与高 分子中所含醚基亲核性的相对强弱,单体含醚基的相对亲核性越强 越有利于链增长,相反则有利于向高分子链转移。 三元环醚单体如环氧乙烷聚合链增长时:
09.03.2019
高分子化学
O C H C H 2 2O A -
+O
O C H O C H C H 2 2 2 O A -
随着单体环的增大,单体与聚合物中醚基的亲核性之比也增大, 因此与环氧乙烷相比,四氢呋喃聚合的环状低聚物少得多,环状低 聚物的总含量少于几个百分点。
09.03.2019 高分子化学
(4)链终止反应 阳离子开环聚合的链终止反应主要为增长链氧鎓离子与抗衡阴 离子结合,如:
环缩醛阳离子开环聚合产物带有末端半缩醛结构,如三聚甲醛 (三氧六环)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第6章 高分子化学— 开环聚合(全)

第6章 高分子化学— 开环聚合(全)
醇盐和氢氧化物引发聚合反应时, 醇盐和氢氧化物引发聚合反应时,需要有水或醇以溶解引发剂形 成一个均相体系——水或醇称为起始剂。 水或醇称为起始剂。 成一个均相体系 水或醇称为起始剂 当含有质子性物质如水或醇存在时, 当含有质子性物质如水或醇存在时,环氧化物的聚合反应常伴随 着交换反应。 着交换反应。
起始剂浓度
环氧化合物开环聚合过程中,由于起始剂的酸性、引发 环氧化合物开环聚合过程中,由于起始剂的酸性、 剂的活性不同,引发、增长、交换反应的相对速率不同; 剂的活性不同,引发、增长、交换反应的相对速率不同;使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各不相同,情况十分复杂。 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各不相同,情况十分复杂。
14
(3)向单体链转移 )
环氧丙烷阴离子聚合,存在着向单体链转移, 环氧丙烷阴离子聚合,存在着向单体链转移,结果使聚合物分子 量降低。 量降低。
转移反应首先 夺取与环相连 的甲基上的H, 的甲基上的 , 生成单阴离子: 生成单阴离子:
单阴离子
单阴离子迅速 开环, 开环,生成烯 丙基醚阴离子: 丙基醚阴离子:
9
1——自由基聚合 2——阴离子聚合 3——逐步聚合
聚合物分子量和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是区别链式和逐步聚合的主要标志。 。
开环聚合反应的聚合上限温度较低,聚合过 程中常有 聚合-解聚 平衡,使过程复杂化。 以工业上几种重要的开环聚合为例进行说明
[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三聚甲醛、3,3‘-二(氯亚甲基)环丁醚、已内酰胺 ] 环醚、内酰胺、 环醚、内酰胺、环缩醛
2
如:直链烷烃中CH2的燃烧热=659.0 kJ/mol。 环丙烷中CH2的燃烧热=697.6 kJ/mol。 则:环丙烷中每一个亚甲基的张力=697.6-659.0=38.6 kJ/mol。 所以,环丙烷的张力能=38.6×3=115.8 kJ/mol 。

高分子化学8 开环聚合

高分子化学8 开环聚合




2、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有大侧基的线性大分子不稳定,易解聚成环。
杂原子的影响:杂原子的存在能引起键能、键角、环张力 的变化,以致五、六元杂环的开环倾向有所变化。五元环 醚可以聚合,但是五元环内酯不能聚合,六元环醚和二氧 六环不能聚合,六元环酯能够聚合。
环烯如环戊烯、环辛烯等单环烯,环辛二烯、环辛四 烯等环多烯也能开环聚合,环烯开环聚合时,聚合物 保留双键,多数可作为橡胶使用。
单体
环氧化合物 环氧丁烷 四氢呋喃 噻丙环 噻丁环 吖丙啶 吖啶 环缩醛 环酯 环酰胺 ZCA 环烯烃
聚合类型
实例
阳离子、阴离子、配位阴离子 阳离子 阳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配位阴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阳离子 阳离子 阳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配位阴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水解聚合 阴离子 异位开环聚合
五元环,活性低,对引发剂和单体的纯度要求 比较高,PF5、SbF5、[Ph3C]+[SbCl6]-均可以 作为引发剂。
四氢呋喃主要聚合成分子量在2000-4000的端 羟基聚醚,俗称PTMG,是一种重要的聚氨酯 基础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柔顺性、高强度、耐 水解性、耐磨性。PTMG主要用来生产氨纶和 高档聚氨酯弹性体、皮革等。
单体与高分子链中O的亲核性之比随单体环的增大而增大。 三元环醚单体如环氧乙烷聚合链增长时:
OCH2CH2 O A-
+O
OCH2OCH2CH2 O A-
单体中sp3杂化的O转变为聚合物中sp2杂化的氧鎓离子,使键角张
力增大,单体与高分子链中O亲核性之比最小,不利于链增长。
由于高分子中所含醚基的亲核性更强,有利于向高分子的链 转移,生成环状低聚物。事实上通常的环氧乙烷阳离子聚合的主要 产物为1,4-二氧六环(80%~90%),因此环氧乙烷的阳离子开环聚 合对于合成线形聚合物并无实用价值。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开环聚合)【圣才出品】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开环聚合)【圣才出品】

第8章开环聚合8.1 复习笔记一、概述1.开环聚合环状单体σ-键断裂而后开环、形成线形聚合物的反应,称为开环聚合。

2.开环聚合单体的种类绝大多数的开环聚合单体都是杂环化合物,包括环醚、环缩醛、环酯、环酰胺(内酰胺)、环硅氧烷、环硫醚等。

许多半无机和无机高分子也由开环聚合来合成。

3.开环聚合的特点(1)链式聚合反应: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2)可在高分子主链结构中引入多种功能基:酯、醚、酰胺等;(3)聚合反应前后的体积收缩比乙烯基单体聚合小。

4.环状单体开环聚合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1)热力学因素①环大小对环张力的影响键的变形程度愈大,环的张力能和聚合热也愈大,环的稳定性愈低,愈易开环聚合。

不同大小环烷烃的热力学稳定性次序大致如下3、4<<5、7~11<12以上、6环烷烃在热力学上容易开环的程度可简化为3、4>8>7、5。

②取代基对开环聚合能力的影响环上取代基的存在不利于开环聚合。

原因是环上侧基间距大,而线形大分子的侧基间距小,斥力或内能较大。

(2)动力学因素环烷烃的键极性小,不易受引发活性种进攻而开环。

杂环化合物环中的杂原子容易被亲核或亲电活性种进攻,只要热力学上有利于开环,动力学上就比环烷烃更易开环聚合。

5.聚合机理多数开环聚合属于连锁离子聚合机理,但阴离子活性种往往是氧阴离子、硫阴离子、胺阴离子,阳离子活性种是三级氧鎓离子或锍离子。

二、阴离子开环聚合1.三元环醚(1)三元环醚易开环的原因三元环醚张力大,热力学上很有开环倾向。

加上C-O键是极性键,富电子的氧原子易受阳离子进攻,缺电子的碳原子易受阴离子进攻,因此,酸(阳离子)、碱(阴离子)甚至中性(水)条件均可使C-O键断裂开环。

在动力学上,三元环醚也极易聚合。

(2)引发剂环氧烷烃开环聚合常用的阴离子引发剂有碱金属的烷氧化物(如醇钠)、氢氧化物、氨基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氧化物等。

(3)开环聚合分子量差异性原因环氧乙烷阴离子开环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可达(3~4)×106,而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物的分子量仅3000~4000,原因是环氧丙烷分子中甲基上的氢原子容易被夺取而转移,转移后形成的单体活性种很快转变成烯丙醇钠离子对,可继续引发聚合,但使分子量降低。

高分子化学-开环聚合6

高分子化学-开环聚合6



如溶剂和反离子的影响,由离子对和自由离子活性种来增长,单体 只能加到活性种上,活性链之间不能起增长反应等。 大部分离子开环聚合属于连锁聚合机理的范畴,但有些往往带有逐 步的性质,可由分子量随时间的变化作出判断。



如不考虑凝胶效应,自由基聚合物的分子量几乎与聚合时间或转化率无 关,即先后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量相近; 阴离子活性聚合物分子量随聚合时间或转化率不断增加,几乎成线性关 系; 而逐步聚合物在大部分聚合时间内或< 90 %~95 %转化率都保持低分 子量,直至转化率(反应程度)很高(>98%)以后,才能获得高分子量。
5.6.3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元环醚的阴离子开环聚合

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是开环聚合中最常用。 环氧丁烷:也可用作共单体, 环氧氯丙烷:是合成环氧树脂的原料。
CH2—CH2 \ / O CH2—CH—CH3 \/ O CH2—CH—C2H5 \/ O CH2—CH—CH2Cl \/ O

环氧烷烃属于三元环,


R—X—H + n EO —→ R—X-(-EO-)-n H 起始剂中的R为疏水基,X为连接元素,H为活性氢。

如OP-10:辛基酚作起始剂,环氧乙烷链节数10,

[C8H17C6H4O(EO)10H] , 其 中 辛 基 苯 基 (C8H17C6H4—) 是 疏 水基。

改变疏水基 R、连接元素X、环氧烷烃种类及其聚合度 n四变量,可 衍生出成千上万种聚醚产品。

表5-20 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环氧乙烷加成物 n EO含量/%(质量) HLB
起始剂
烷基酚R-C6H4OH(C=8~9) 脂肪醇ROH(C=12~18)

开环聚合

开环聚合

这是一个平衡反应,必须真空除去副产物BH, 使平衡向右移动。然后,内酰胺阴离子与单体 反应而开环,生成活泼的胺阴离子(II)。
(2)内酰胺阴离子活性种(I)与另一己内酰胺单 体分子反应,形成活泼的胺阴离子活性种(II):
O C (H2C)5 (I) N M HN O C (CH2)5

O C (H2C)5 N C O (CH2)5 (II) (反应2) H N M
8.4环醚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3、4、5元环)
8.4 环醚的阳离子开环聚合机理
有些环醚阳离子开环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特性,如活 性种寿命长,分子量分布窄,引发比增长速率快,所 谓快引发慢增长。但往往伴有链转移和解聚反应,使 分子量分布变宽;也有终止反应。结合四、五元环醚 阳离子开环聚合,介绍各基元反应的特征。 (1)链引发与活化 有许多种阳离子引发剂可使四、 五元环醚开环聚合。 ①质子酸和Lewis酸。如浓硫酸、三氟乙酸、氟磺酸、 三氟甲基磺酸等强质子酸(H+A-),以及BF3、PF5、 SnCl4、SbCl5等Lewis酸,都可用来引发环醚开环聚合。 • Lewis酸与微量共引发剂(如水、醇等)形成络合物, 而后转变成离子对(B+A-),提供质子或阳离子。有些 Lewis酸自身也能形成离子对。
M O N C (CH2)5 NH
(反应4)
(反应4)
增长反应首先是活性较高的N—酰化内酰胺与内 酰胺阴离子反应,使N—酰化内酰胺开环。
O C (CH2)3 N M O C (CH2)3 N O C (CH2)5 + O C (CH2)5 N O C (CH2)5 NH2
( III )
M N O C (CH2)5
胺阴离子(II)无共轭作用,较活泼,很快夺取 另一单体己内酰胺分子上的一个质子,生成二聚 体( III ),同时再生内酰胺阴离子(I)。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4章-开环聚合部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4章-开环聚合部分
链增长方式为单体逐个加到活性中心上。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有显著的影响。
11
随所用引发剂和反应条件的不同,有 些单体可按链式聚合机理进行,也可按 逐步聚合机理进行。
例如,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 以碱作引发剂属于链式聚合, 以水作引发剂时,则属于逐步聚合。
12
(3)开环聚合有如下特征: G=H-TS
已经工业化的产品有聚环氧乙烷、聚 环氧丙烷、聚四氢呋喃、聚甲醛、聚己内 酰胺和聚丙交酯等。
与烯类加聚相比,开环聚合无双键的 断裂;与缩聚相比,开环聚合并无小分子 副产物的产生,环张力的释放往往是开环 聚合的推动力。
2
小部分杂环则可以进行逐步聚合反应 大部分开环聚合属于链式聚合反应(本 节将要介绍的内容); 烯类单体离子聚合常用的引发剂也可用 于开环聚合; 开环聚合的负离子活性种往往是氧阴离 子(~O-A+)、硫阴离子(~S-A+) 、氨阴离子 (~NH-A+); 开环聚合的正离子活性种是三级氧鎓离 子(≡O+B-)或锍离子(≡S+B-)。
链引发 链增长
醇钠(RONa),氢氧化物, 氨基化物,有机金属化物等
通常的环醚只能进行正离子型开环聚合,而
三元环的环氧化物是例外。
三元环的环氧化物,其三元环具有很大的环张力, 反应性高,因此可以进行正离子、负离子及配位 阴离子聚合。
15
(1)环氧烷烃的阴离子开环聚合
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环氧丁烷
环氧氯丙烷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是开环聚合中最常用
的环氧烷烃。
16
环氧烷烃属于三元环,张力大,在热力学 上开环倾向很大,C-O键又是极性键,酸 (阳离子)、碱(阴离子)、甚至中性(水) 条件均可使C-O键断裂而开环;

高分子化学 第八章_开环聚合

高分子化学 第八章_开环聚合

三元、四元、七元和八元杂环—开环聚合
五元杂环—环醚(四氢呋喃)、环酰胺能够聚合
环内酯(γ-丁氧内酯)不能聚合。
六元杂环—环内酯(环戊内酯)、环酰胺、环酐能聚合。
环醚(1,4-二氧六环、四氢吡喃)不能聚合
环烯—能开环
O
O
O
OO
结论: 3, 4 >> 5,711 > 6,12以上
8.1 开环聚合热力学
甲基的位阻效应,聚合热低(29 kJ/mol),因而聚合上限温度 很低(-31℃); 甲基的诱导效应,使羰基氧上的电荷密度增加,降低了活性种 的稳定性,对聚合不利。
乙醛高活性阳/阴离子引发剂,得低分子量产物; 醛上的氢被卤素原子取代,由于卤素的吸电子性,使氧上的 负电荷密度分散,活性种得到稳定,容易被弱碱引发阴离子聚 合。如三氯乙醛、三氟乙醛。
8.2 环醚的开环聚合
2、环氧丙烷的阴离子开环聚合
(1)聚合机理
2种开环方式:
H CH3 C CH2
O
CHCH2O-B+ OR CH3

CH2CHO-B+ CH3

β-C(CH2)原子空间位阻较小,易受亲核进攻。 两种开环方式最终产物的头-尾结构是相同的。
8.2 环醚的开环聚合
链转移—环氧丙烷分子中甲基上的氢原子容易被夺取而转移
8.2 环醚的开环聚合
2、四氢呋喃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四氢呋喃环张力较小,聚合活性较低 引发剂选择和单体精制要求高。PF5、 SbF5为催化剂。
PF5, THF
O
OCH2CH2CH2CH2 n
以PF5为催化剂,在30 ℃聚合6小时,分子量为30万左右; 以SbCl5作催化剂时,聚合速率和分子量要低的得多。 少量环氧乙烷可作四氢呋喃开环促进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更大的环,ΔS 与ΔH 的贡献相近。因为ΔH 与 ΔS 均为负值,当温度不高时,ΔG 将为负值,热 力学理论上可以聚合。 椅式或船式六元环,键角变形趋于零,无法聚合。 八元以上的环有跨环张力(构象张力),是由环内 构象张力 氢或其他基团处于拥挤状态所造成的斥力引起的。 十一元以上的环,跨环张力消失。 实际上较少用到九元以上的环状单体。 有取代的环烷烃,大侧基的环不利于开环聚合;随 着取代程度的增加,开环聚合难度递增。
BH
引发反应 二聚体胺阴离子活性种(Ⅱ)
O
C
(CH2)5
(I)
O
C
O
C

H C (CH2)5 N M+
N - M+
+
(CH2)5
NH
(CH2)5
N
O
( II )
诱导期:双重作用 诱导期 • 己内酰胺阴离子活性种(Ⅰ):羰基双键共轭作用, 活性减弱。 • 己内酰胺单体:酰胺键的碳原子缺电子性不足,活 性也较低。
环氧乙烷的阴离子开环聚合机理
链引发
M +A- + CH2CH2 O
A CH2CH2O-M +
链增长
A CH2CH2O-M + +
CH2CH2 O
A CH2CH2CH2CH2O-M +
-M + CH CH O A ( CH2CH2O ) 2 2 n+1
A ( CH2CH2O )nCH2CH2O-M + + CH2CH2 O
杂环:杂原子的存在能够引起键能、键角、环 张力的变化。 五元环醚可聚合,而五元环内酯却不能聚合。 六元环酯可聚合,而六元环四氢吡喃和1,4-二 氧六环却不能聚合。 五、六元环酰胺均可聚合。 单环单烯:环戊烯、环辛烯可聚合。 单环多烯:环辛二烯、环辛四烯可聚合。 双环烯:降冰片烯可聚合。
环状单体开环聚合的活性次序 环状单体
链终止
CH2
+
O
,
MtX n+1
_
CH2O(CH2)4 X + MtX n
链终止:如反离子亲核性过强,则容易与阳离子 链终止 活性种结合而发生链终止。
O(CH2)4O
+
,
CF3SO3
O(CH2)4OSO2CF3
可逆终止:离子对活性种暂时地转变为低活 可逆终止 性或无活性的(潜伏的)共价键活性种,两 者处于平衡。
环氧乙烷阴离子开环聚合属于双分子的亲核取代反 应(SN2),中心碳原子(α-碳)具有明显的缺电 子性,聚合速率与环氧乙烷浓度、引发剂浓度成正 比,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二级。 环氧乙烷阴离子开环聚合无链转移反应,最终产物 分子量可达3万到4万。 环氧丙烷阴离子开环聚合有链转移反应(向甲基的 氢原子转移),最终产物分子量往往只能达到3千 -4千以下。 环氧丁烷可用作共聚单体,环氧氯丙烷是合成环氧 树脂的原料。
环醚的聚合活性:环氧乙烷>丁氧烷>四氢呋喃 环醚的聚合活性 >七元环醚>四氧吡喃(=0) 四氢呋喃(THF):典型单体,开环聚合机理及动 力学已有较详尽的研究报道。 四氢呋喃(THF):五元环,环张力较小,聚合活性 较低。 四、五元环醚的环张力较小,热力学聚合倾向减 弱,阴离子不足以进攻极性较弱的碳原子,多采用 阳离子来进攻极性较强的氧原子。
8.3.1 四氢呋喃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链引发 “路易斯酸+微量水”引发
BF 3 + H2O
H+(BF 3OH)- + O
H+O
H+(BF 3OH)H+O
. (BF OH)3
+ HOCH2CH2CH2CH2 O
. (BF OH)3
+ O
. (BF OH)3
速率较慢,需加入开环聚合活化剂,以缩短或消除 诱导期。
主攻点:原子空间位阻较 小,易受亲核进攻。 副攻点
环氧丙烷结构不对称,可能有两种开环方式,但最终产物的头 尾结构是相同的。当环氧丙烷聚合度大于15时为疏水基团,可 与环氧乙烷进行嵌段聚合,制备表面活性剂。
环氧丙烷分子中甲基上的 氢原子容易被夺取而转移, 变成烯丙醇钠离子对,使 分子量降低。
环氧烷烃开环聚合产物为聚醚,主要用于非离子型表面 产物 活性剂和聚氨酯的预聚物。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疏水和亲水两部分组成。 • 亲水部分:聚氧乙烯(聚环氧乙烷)链段 • 疏水部分:由特定的起始剂(RXH)提供
链增长
O
O
C (CH2)5 N C (CH2)5 N H M
+
C
(CH2)5 N
C
+
(CH2)5
NH
O
O
C
O
O
C
N

(CH2)5
C (CH2)5 N H
C (CH2)5 N H
O
+
(CH2)5
N- M +
O
低活性的己内酰胺阴离子活性种使高活性的N-酰化 己内酰胺开环聚合。 开环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无直接关系,而决定于活 化单体和己内酰胺阴离子(Ⅰ)的浓度,而这两物种 的浓度取决于碱的浓度,因此速率决定于碱的浓度。
环烷烃在热力学上容易开环的程度: 环烷烃 (3)、(4)> (8)> (7)、(5) 环醚开环聚合的活性次序: 环醚 环氧乙烷(3)> 丁氧烷(4)> 四氢呋喃 (5)> 七元环醚(7)> 四氢吡喃(6) 内酰胺开环聚合的活性次序: 内酰胺 环丙酰胺(4)> (5)> 己内酰胺(7)> (8)、(6)
解聚
• “回咬”转移是开环聚合的普遍现象。
• “回咬”:环醚的线形聚合物可以分子内“回咬” 转移,解聚成环状齐聚物,与开环聚合构成平 衡,可产生多种环状齐聚物的混合物(或大环状 聚合物)。
8.1 环状单体开环聚合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
环状单体:环烷烃、环烯、杂环。 开环聚合的单体:环醚、环缩醛、环酯、环酰胺、 单体 环硅氧烷、环戊烯、环辛烯等。 全碳环烷烃的聚合能力较低,环烯聚合时,单键断 裂,聚合物中保留双键。 当环烷烃中的某个碳原子被氧、硫、氮、磷等杂原 O 子或 O 官能团取代形成杂环化合物
8.2.1 环氧烷烃的阴离子开环聚合
常用单体: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 单体
三元环醚张力大,在热力学上有较强的开环聚合倾向。 C-O键是极性键,富电子的氧原子易受阳离子进攻, 缺电子的碳原子易受阴离子的进攻,因此,酸、碱 甚至中性条件可使C-O键断裂而开环。 阳离子聚合易引起链转移副反应,工业上多采用阴离 子聚合。 烷氧阴离子进攻碳原子,开环聚合成线性聚合物。
酰化剂:可用于消除诱导期,加速反应,缩短聚合周 酰化剂 期。 • 酰氯、酸酐、异氰酸酯 • 与己内酰胺反应,预先生成N-酰化己内酰胺后再参 加聚合。
O
O
C
N-酰化己内酰胺
N C (CH2)5 NH

O
C
(CH2)5
C
NM
+
(CH2)5
+
(CH2)5
M N C (CH2)5 N - C (CH2)5 NH
+
O
O
O
浇铸尼龙:将经引发后的己内酰胺预聚体直接浇铸到 浇铸尼龙 模具内,再聚合成整体铸件。
链增长
O
C
H C (CH2)5 N M+
O
C
+
(CH2)5
N
(CH2)5
NH
O
O
C
羰基使环酰胺键缺电子性 增加,有利于亲核进攻
O
C

(CH2)5
N
C (CH2)5 N H2
+
(CH2)5
N- M +
易斯酸+微量水+环氧乙烷”引发
+ HX
CH2
+ CH2CH2 O
CH2
和 HOCH2CH2O X
+
HO X
+
CH2
CH2
活化剂
THF
THF
+
开环趋势较 大的三元环 单体作为活 化剂
HOCH2CH2
X
O -
+
H(OCH2CH2)2
X
O -
二级氧鎓离子
THF
三级氧鎓离子
THF
链增长
链增长
链增长
C O C NH
后,其聚合能力增大,它们在适当引发剂或催化剂 的作用下可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环张力越大,越容易开环聚合。 环张力: 环张力 • 键角张力:由键角变形所引起的。 • 构象张力:非键合原子之间(氢或取代基)的相互 作用力。 影响环张力的三大因素:环的大小、环上取代基、 环中杂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环状单体的张力以内能形式贮存在环内,开环聚合 时,张力消除,内能减少,内能以聚合热的形式释 放出来。
ROCH2CH2CH2CH2O A
+
+
O
R(OCH2CH2CH2CH2)2O A
+
.......
+ O
R(OCH2CH2CH2CH2)n O A
+
R(OCH2CH2CH2CH2) O n-1 A
+
增长活性种氧鎓离子带正电荷,其邻近的α-碳 原子电子不足,有利于单体分子中氧原子的亲核 进攻而开环。 大多数环醚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均属于SN2亲核反应
R为疏水基,X为连接元素,H为活泼氢
起始剂(RXH): • 脂肪醇(ROH)、烷基酚(RC6H4OH) 脂肪酸(RCOOH)、胺类(RNH2) • 聚环氧丙烷:n > 15时为疏水基团
8.2.2 己内酰胺的阴离子开环聚合
己内酰胺是七元环,热力学上,有开环聚合倾向。 产物中线形聚合物和环状单体并存,构成平衡。 动力学上,己内酰胺可用酸、碱或水引发开环。 阳离子(酸)引发: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不高,最高 分子量可以达到1-2万,工业上较少采用。 逐步聚合:采用水引发,在250-270℃的高温下 聚合,合成尼龙-6纤维。 阴离子(碱)引发:以碱金属或其衍生物引发,引 发由两步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